数学教研典型案例报告 第1篇
很多专家都认为,孩子的智慧是存在于他的指尖上的。许许多多的课堂教学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大多的案例都是让学生亲自去动手而获得成功的。比如,在教学“长度单位”这一知识内容的时候,想要帮助学生理解米和厘米,我们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自己的身高;在理解“千米”这一概念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到操场上走几圈;再如,在讲述“克与千克”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称一称石头和硬币,进而亲自对克与千克的区别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不管什么知识,教师都应该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启发他们的思维。
优秀的教师都善于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些教师往往会根据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这样使不同能力的学生不会因为能力的不同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发散自己的思维,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也要能精心、认真地去设计本节的教学内容,这点是只有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的老师才能做到的,他们广泛挖掘教材包含的引申含义以及教材以外的相关教学内容,所以这样的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而具有更深的意义,帮助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头脑。这种方法在语文等文科的学习上是常见的,其实它也更应该运用到数学课的教学上。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天性,积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让每一位学生都养成爱学习、爱思考问题,爱提问题的好习惯,这样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更主要的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数学教研典型案例报告 第2篇
案例概要
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应该关注参训教师的学习自主性、目标与课程教学的适切性、以及途径与方法的实效性。乡村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大多处于能掌握教学常规,熟悉教材与主要教学内容资源,但是从教师自我认知来看,自我认同较低,自主学习研究与创新的信心与方法不足。对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能力弱,特别是不能从学习者的视角出发,主动研究学生的学习,缺少引导学生学习的多元化的灵活的策略。面对这样的培训对象,我们在培训实践中不断探索。
主题式结构化体验学习培训模式是指根据培训目标与主题,以成人学习与教师改变理论为指导,从课程设计、任务与问题的选择、教师学习不同层次对培训方案进行结构化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教师进行连续的体验与反思,发展教师的原理知识、案例知识与策略性知识,促进教师由外自内的改变,形成更积极的教师自我认知。
主要做法
(一)前期准备
1.构建教师培训师团队。由大学数学教育研究者、城市与农村地区的优秀教研员与教师共同组成,主要职责是在集中培训过程中发挥教师专业指导者的作用,参与课程方案设计,主持主题研修,示范课的设计与实施,课程资源的组织。
2.课程方案设计:课程的结构主要按照两条线索组织,结构1:理论研修——主题反思研修——自主反思研修,目的是促进参训教师“听中学”,并把“听懂的做出来”。结构2:示范课研修——实践课研修——反思研修,目的是促进参训教师“做中学”,并把“做好的说出来”。主要在示范基地学校与实验基地学校分别进行。
根据两类课程结构方案,研究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体验观察点与反思性问题,促进理论的具体化与行动运用的可操作。
确定研讨与实践的数学课题:字母表示数、二次函数、轴对称图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反思性问题在横向上根据教师改变理论围绕外部环境、学生、课堂教学、教师自我来设计结构化的问题,在纵向上按照具体的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运用来操作,关注乡村教师的体验,促进教师深刻反思并形成新的策略。
制作任务细目表,包括研修目的、内容、形式、主题与指导性问题。
制作以及订购学习资料。特色资源与课程开发:数学理解与教学案例、教学对话策略与教学案例、数学优质课视频等。
3.通过QQ群发布培训前自主研修任务,根据确定的四个课题完成教学视频、教学设计、说课稿。
4.选择示范基地学校与实验基地学校。示范基地学校的教师准备示范课;
(二)培训活动
1.“听中学”的结构化体验学习。“听中学”的目标是“听懂的做出来”。根据理论研修——主题反思研修——自主反思研修的课程循环序列开展教学。围绕理论学习的目标聘请专家,通过主题研讨引导参训教师运用理论反思教学,再通过自主研修促进教师明确自身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新的策略,为新的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2.“做中学”的结构化体验学习。“做中学”的目标是把“做好的说出来”。在上一个循环“听中学”的基础上,通过在示范基地学校与实验基地学校分别进行的多轮次观课、做课与反思,教师形成新的经验与信念。在观课与做课前,要从学习者的视角,确定参训教师的体验观察点是数学本质属性与意义的具体化与概括策略,教学连贯性、师生对话、工具与技术的应用。
3.培训总结反思。参训教师根据自我对课题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多轮次深入反思与改进的结果进行汇报。优秀学员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作为课例研究的范例纳入到特色资源的积累中。
数学教研典型案例报告 第3篇
一、新课程标准下中教法的几点变化
1.教学理念的变化
设置中教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完善高师数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改革对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提出了挑战。中教法作为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首先要转变的是高师教师的教学理念,中教法培养的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理念,实现教学的价值取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2.教学目标的变化
中教法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要让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初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熟悉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能够简单掌握一些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改革,要求中教法在保持原来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目标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熟悉《标准》中的内容,树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理解新教材,能够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能够在未来的数学教学中以科学的教育理论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的变化
中教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体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体现新课程改革对中教法的要求,因此,中教法的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法,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而且要将新课程所提倡的新型教学方法体现在课堂当中,培养学生学习中教法的兴趣,通过引导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
二、中教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1.阶段性地修订教材内容
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教法作为培养新时代教师的载体,应当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变化其课程的内容,在保持内容稳定性的基础上体现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发展性。例如,可以适当增加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最新成果的内容;增加新课程改革中关于目标、原则、方法的争鸣,让学生倾听到关于课程改革不同的声音;增加数学教育理论和现代数学学习理论的介绍,介绍一些国内外成功的数学教学改革案例,让学生从根源上转变教育观念。
2.解读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首先要了解的是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与内容实质。笔者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发现,第一,许多中教法的教材中没有详细介绍《标准》的章节;第二,学生对《标准》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生到了毕业,还没有仔细阅读过《标准》。因此,笔者认为,在中教法的教学过程当中,解读《标准》是中教法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点之一,引导学生体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了解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一体教学目标,熟悉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模块的设置。
3.加大案例教学在中教法中的比例
案例教学主要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优秀教学案例,探讨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当中,能够体会现代教学理念,了解课程改革中提倡的新型教学方法。同时,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已有的中教法知识运用其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此外,学生通过观摩优秀的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可以为实习实训积累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