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实验报告单(必备5篇)

时间:2025-05-10 16:42:37 admin 今日美文

幼儿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1篇

材料准备:磁铁、铁屑、长方形塑料托盘、和托盘底面大小相同的白纸、蜡笔。

制作方法:

(1)在纸上画上一只蹲在苹果树下的小刺猬,注意刺猬身上的刺不画。

(2)把画铺在托盘上。

实验操作:将铁屑轻轻撒到画上,再将磁铁放在托盒的下面,轻轻移动磁铁,将铁屑全都吸到小刺猬的身上,帮助小刺猬长出尖刺。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取放铁屑要小心,注意不要将铁屑撒到托盘外面,更不要对着铁屑吹气,防止迷眼。

●提供给幼儿的磁铁大小要与所画刺猬大小相同,使表现效果更形象。

●在托盘下任意移动磁铁,观察铁屑的运动状态。

拓展与替代:

◆任意变换背景图,利用铁屑进行趣味造型活动。

◆利用铁屑表现条形和U形磁铁的磁场线的分布情况,感受磁铁磁场的存在。

附:科学小知识

磁铁能够吸引铁质物品,而铁屑细碎的形态,在磁铁的吸引下可以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造型。铁屑还可以显示磁铁磁场的存在,利用铁屑对磁力线的显现效果,可以使幼儿生动形象地感知不同形状磁铁的磁力线分布情况。

幼儿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2篇

材料准备:洗衣粉、餐洗净、肥皂片、小勺子、水、杯子。

实验操作:请幼儿任意选择一种材料放入水杯里搅拌做成泡泡水,吹泡泡玩。

指导建议:

●提示幼儿用各种材料做泡泡水,看看哪一种材料溶解的速度快,哪一种材料容易吹出泡泡来,以及材料和水以多大的比例结合吹出的泡泡才又大又多。

●带幼儿到户外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表面的色彩变化。

●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吸到嘴里。

拓展与替代:

◆在幼儿自制泡泡水时,可以提供盐、糖等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引导幼儿对比实验。

◆让幼儿在洗手、洗脸、刷牙时注意观察是否有泡泡生成。

附:科学小知识

泡泡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而形成的。通常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比水分子与空气之间的吸引力强,这些水分子就像被黏在一起一样,但如果水分子之间过度黏合在一起,泡泡就不易形成了。洗衣粉“打破”了水的这种表面张力,它把表面张力降低到只有通常状况下的1/3,而这正是吹泡泡所需的张力。

泡泡水的调配比例会影响吹泡泡的效果。一般,以2份餐洗潦加6份水调出的泡泡水即可使用。甘油是一种吸湿液体,它与水结合会形成一种较弱的化学黏合剂,减缓水的蒸发速度。因此,为了使泡泡不那么快消失,可以在泡泡水里放入一些甘油。通常情况下,吹泡泡溶液配方为:2份餐洗净、6份水和1—4份甘油。透过泡泡我们能够看到七彩光,这是因为光线穿过肥皂泡的薄膜时发生折射的缘故。

幼儿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3篇

材料准备:气球两个、干燥的绒布(或绒毛衣)、细线。

制作方法:把两只气球吹满气,绑好以防止漏气,并用细线连在一起。

实验操作:

(1)让幼儿手提细线的中间,会发现两只气球是相互靠在一起的。

(2)让幼儿用干燥的绒布(绒毛衣)分别在两只气球上充分摩擦,然后再提起线,会看到两只气球分开了。

指导建议:提醒幼儿摩擦时用力要适度,不要把气球弄破。

拓展与替代:把塑料绳扎成把,自上而下用手不断地捋,就会看到塑料绳像花朵一样展开。

附:科学小知识

科学实验表明,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相同的电荷有相互排斥的特性,而不同的电荷会互相吸引。由于两个气球被绒布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所以会互相排斥,自然就分开了。

幼儿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4篇

材料准备:两个塑料水瓶,一支圆规;一把锥子,一些水;一根小号缝衣针。

实验操作:

1.用缝衣针在塑料瓶盖上扎大概二十几个小孔,将塑料瓶灌满水,盖紧瓶盖,人背对太阳,握住瓶子,轻轻地挤压使水喷出来,就能看见彩虹了。

2.用锥子在另一个瓶盖上扎孔,重复上面的试验,这次从瓶盖上喷出的小雨中就看不到彩虹了。

指导要点:幼儿在用缝衣针扎孔时要指导幼儿注意使用缝衣针的方法,使用缝衣针时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幼儿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5篇

材料准备:各种型号不一的电池、电动玩具一个电池家族图。

实验操作:

(1)让幼儿观察电池的外形特征,按照型号、功能给电池分类或排队。

(2)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电池,按照正确的方法装入电动玩具内,使电动玩具动起来。

指导建议:

●指导小班幼儿在玩电动玩具的过程中了解电池的作用。

●在认识电池的基础上,指导中、大班幼儿给玩具安装电池,引导幼儿观察电池的正负两极,进行正确安装。

●提醒幼儿将废旧电池回收到指定位置。

拓展与替代:

◆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一起寻找家里需要使用电池的物品,如手机、手电筒、钟表等,并尝试拆装电池。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充电电池,让幼儿了解充电电池和普通电池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