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1篇
交流会上,来自博世中国、海尔、航天科工、浙江正泰太阳能、烽火通讯科技、武汉企业园区、青岛生态园区以及英飞凌、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德国机械制造研究会、德国标准化协会等中德双方企业和专家代表进行了经验分享交流。
英飞凌科技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Olaf Herzog表示,在中德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双方的优势所在,同时要从灵活性、速度性上进行综合考虑,不止是要考虑当下,更要着眼于未来。
那么,如何做到着眼未来?“第一要建机制,建立两国政府间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第二要搭平台,搭建像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这样的合作交流平台。第三要明确重点领域方向。第四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说到。
另外,海尔集团的代表说道:“工业时代,已经超越了原先简单的项目合作关系或者合同关系,朝着双方深入的战略平衡的方式去开展。所以说从集团角度来讲,不仅仅是产品或者市场要做到全球化、国际化,同时从资源、合作领域、资源平台整合方面也要做到全球化和国际化。”
目前,航天科工在互联网技术和科技应用上,例如智能工厂建设、智能产品互联等诸多领域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而在与德国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也深刻感受到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到开放互联、资源共享,航天科工的代表说到。
谈到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烽火通讯科技的代表也深有感触。他表示,在智能制造的大形势下,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要立足现在,提升整体竞争能力;另一个就是要落实创新机制,依托创新实现产业和技术变革。同时,他还从技术标准化、全球物流解决方案以及定制化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发展形势下的优势和不足。
与中国企业的视角略有不同的是,来自德国的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和德国机械制造研究会的代表从战略发展、文化认同、人才培养以及注重中小企业发展几个方面讲述了一些看法。
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的代表表示,弗劳恩霍夫很早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并且和很多的中国企业有过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感觉在战略的发展路径以及文化包容方面,中德双方还是会产生分歧,这就需要双方更进一步的增加了解和信任。
另外,“工业”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建立自身的培养体系。弗劳恩霍夫在欧洲正在启动在职持续教育,同时在中国也引进了这样一个培训体系项目,来为企业、为社会做“工业”以及“工业”物流培训再教育。
另外,德国机械制造研究会的代表谈到,“工业”时代,一定要注重中小型企业发展,德国的中小型企业之所以能够支撑德国的工业发展,恰恰在于中小型企业充满活力。同时,他认为,在《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战略下,中国和德国互有优势和缺陷。中国有速度和灵活性,德国有质量和创新,而中德双方的合作尤其在“工业”方面的合作是工业互补。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2篇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典型应用 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RFID)、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一、几种关键的物联网技术
无线射频技术
无线射频技术关键是用于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在没有通过直接接触就能完成数据的双向传输,从而完成识别目标和交换数据。运用无线射频技术能通过扫描物品或是商品的编码来完成物品的自动识别,再运用信息处理体系把信息实施处理后再经过信息服务体系实施共享物品或是商品信息。在计算机网络开放的状况下,企业就能实施跟踪、定位、监控和管理物品或是商品。
信号处理技术
物联网信号处理有云计算、多物理量检验、提取信号、调理信号、变换信号与分析信号等几种主要技术。基于互联网的计算形式是云计算,实质是对目前计算资源的一次再分配。它的重点理念是把计算能力或计算服务作为一种商品,卖给需要它的公司,从而为公司节省硬件采购成本。云计算已逐渐成为信息服务的一种发展趋势,在全世界有了普遍运用,未来将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依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信号实施输出的器件、装置。现代工业生产中,传感器无处不在,它们被用来监视整个生产程序,并得到有关的数据信息,经过这些数据信息来推断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并对整个生产经过实施控制,最大限度的节约人力,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
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基础学科研究中,例如茫茫宇宙空间的研究,要查看上千光年的距离,微观上要查看纳米级别的物体,查看数十万年的天体演化,捕捉瞬间的改变都需要传感器技术研究的支持。
二、物网的典型应用
物联网应用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社会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物联网热浪正在全世界迅速壮大,目前,加拿大、英国、德国、芬兰、意大利、日本、韩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物联网应用正逐渐渗透至智能家居、交通、物流、制造等行业。
1、智能家居。智能家居以住宅为平台,集成有线与无线网络平台通信技术,包含综合布线体系、安全防范体系、背景乐/广播体系、控制灯光窗帘体系、空调VRV控制体系、以及家庭影院控制体系。智能家居能够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和家庭日程事务管理体系,把全部与家居生活相关的设施实施集成,实现远程控制,从而提高家居的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艺术性,建成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2、智能交通 。依靠物联网技术让交通信息的采集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传感器能够把每一个范围的车距与车速信息输送到处理中心,方便及时监控、调整、远程调度和管理。各类温度、光照传感器在终端上加载还能够实时监控路面信息、汽车尾气等有关信息,以支撑大数据分析及有效管理。
3、物联网在能源管理和公共事业中的应用。根据估计,我国将在2025年将发展变成国际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家之一。由于存在电网系统效率较低的问题,发电和输电存在严重的浪费。目前安装的计量器及发电机的涡轮都是以物联网技术对事物实施科学的感知和度量。其感知和度量能够帮助我们对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收集,依据最新的分析工具实施洞察智能化,之后再对决策实施优良的决定。
随着仪表管理技术的进步,企业和个人可以依据能源的时间和方式进行选择性使用,这也就为太阳能、风能等实施运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4、物流管理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全覆盖,能够让整个供应链精准、透明与高效,达到陈旧物流所不能够完成的目标。依据物流行业协会的2013年行业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物流行业的物联网设备增长速度已超过60%,物联网技术设备已在物流行业得到普遍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配送的透明化管理与信息追踪方面的效果尤为明显,电子标签拣选体系出货量增长超过35%。物联网智能搬运体系在自动化物流中心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实现28%以上的增长率。
三、结语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固话宽带的普及已为物联网海量信息传输交互搭建起基础平台。物联网技术将为社会经济发展与国民生活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物联网应用将延伸到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便捷、高效的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
参 考 文 献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3篇
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_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和引领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信息化正成为现代物流最重要的核心特征。推动物流信息化发展,对促进现代物流的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了推动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求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带动相关企业积极参与物流信息化建设;重点支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创业、创新和做大做强;支持以信息化带动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创新。
《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期,要初步建立起与国家现代物流体系相适应和协调发展的物流信息化体系,为信息化带动物流发展奠定基础。推进工作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通过试点示范引导,初步探索建设物流信息化体系的有效途径;第二阶段在总结和推广前期经验的基础上,促进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使物流信息资源得到较为充分的开发利用,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为实现上述目标,《意见》提出七大主要工作任务:一是提高全社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二是提高政府部门物流服务和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三是提高物流行业和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四是提高企业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水平,五是加快物流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六是加快物流信息化军民结合体系建设,七是推进物流相关信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意见》还提出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重点支持电子标志、自动识别、信息交换、智能交通、物流经营管理、移动信息服务、可视化服务和位置服务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支持利用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云计算等技术,开展物流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提高物流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水平。在装备制造、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烟草等具有高附加值或需重点监管的行业,开展物联网应用试点;支持智能交通系统、物流基地综合管理系统、智能集装箱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的开发和应用。(周寿英)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4篇
【Abstract】In this era of smart phones, the popularity of smart mobile terminals provides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to involve logistics business. Based on the Android technology, this paper realizes the supervision of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mobile terminal, and optimizes the monitoring scheme.
【关键词】Android终端;物流管理;监督系统设计
【Keywords】 Android termi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
1 引言
Android系统占据全球大半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搭载此系统的终端拥有优越的硬件与软件结构的支持,其强大的优势促使物流业发展。由于电子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终端技术得到了大量提升,随时代变化出现了智能物流,智能物流中的物流管理与监督系统部分的实现离不开“物联网”,物联网中使用了大量嵌入式软件技术与编程语言。本文基于技术优势,提出了优化远程物流管理与监督系统的设计方案,作用于服务器与用户的交互领域。
2 Android终端技术分析
Android系统基本介绍
众所周知,智能终端的优秀代表――手机的操作系统影响着市面上手机的发展方向,近十年来比较主流的操作系统有ios系统、Android系统、塞班系统、微软系统及黑莓系统等,由于缺乏技术支持或与时代流行相悖等原因,现在市面上只有ios和Android系统发展较好。由于Android系统源a是对所有厂商自由开放的,并且代码简单开发便利,所以大多数厂商都可以参与修改代码从而做出适合于自品牌的手机系统,所以对于ios系统来说,搭载Android系统的手机较多,而且价格更具优势。
Android系统应用
定位技术
Android系统的定位方式有三种,即GPS定位(利用卫星信号获取三维坐标)基站定位(通过基站采集信息判断)和WiFi定位(通过无线基站交叉获取位置)三种方式,Android的定位技术也是实现实时监控终端物流的核心技术。
条码扫描技术
Android的条码扫描技术是指使用手机自带摄像头,捕获条码图中包含信息的一种技术,涉及到开源库API信息,获取码源信息是一个相机捕获后进行对所拍摄条码解码的过程。
3 物流管理与监督系统
物流管理发展现状
仓储管理是物流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的顺利运行完全离不开仓储管理的功劳,一个好的仓储管理系统可以让物流进行得更为有效率,目前国内物流行业发展迅猛,一些大企业的物流管理不输国外早时发展至今的企业,现代国内的物流管理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相结合,造就了如今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虽然发展迅猛,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1]。
物流管理系统的功能
现有的物流仓储管理一般分为四个主要功能,对物品的查询功能,盘点产品,查询仓储环境及设置仓储环境。
物品查询功能:可输入物品名,物品的种类,会显示出物品存放方位于某个仓库以及在库的总数,还能查看同类型产品;
盘点功能:选择仓库后,可以查看到仓库中现存的产品种类和总数量;
环境查询:选择仓库后,显示仓库当前温度湿度等信息;
环境设置:查看基本仓库信息或是想要改变仓储环境,可以通过电脑设置五个方面包括温度控制,温度预警,湿度控制,适度预警和电器控制,由此来改变仓储的环境。
4 基于 Android 终端的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物流的基本流程控制
基于Android终端系统的物流管理系统大体分为三个模块:功能的配置,网络传输数据以及系统管理模块。用户需要在界面上完成登记物流操作,这就实现了用户用软件与物流公司的对接,包括了选择的快递公司,录入号码和电脑服务器的静态地址;而系统的管理模块是一个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的后台,包括记录所有录入数据,录入同时对接收信息进行解析,然后迅速传递给下一阶模块,管理模块还有着实现与用户交互的功能,用户参与的通话,商品的物流信息,短信信息等都会被记录以便后期数据的调用,如向用户发送取货短信。
Android终端的具体操作过程设计
物流信息定位设计
在需要定位物流所在位置时,首先向系统发送定位请求,这里需要判断移动终端是否GPS功能是打开的,如果打开着的话,首选GPS定位方式,如果GPS无法定位的话,再选择基站定位或WiFi定位方式,基站定位是通过手机管理器系统提取手机的信号信息,WiFi定位方式是获取网络地址再向谷歌服务器上传信息再由其返回所在地信息[2]。
网络传输设计
在Android后台的网络传输设计负责移动终端与服务器的数据来往,主要有负责信息传输的模块和文件传送模块,信息模块需要获取服务器端口后建立相应的socket通道,并将其添加到selector中,用来最后传输给功能配置模块;而文件传送模块在前部分与信息传输模块相似,但是在选择器selector中若是监听到准备好的操作时需要读取信息,从而完成最后的文件传输。
平台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平台的系统管理模块用于将系统中包括功能配置模块,网络传输模块等的模块执行初始化任务,比如将功能配置中的物流单号,短信记录,评分记录初始化并发送给相应的管理部分,目的是为了简化上层数据,调用者只需要执行命令和不必担心更多的细节问题,此外,系统管理模块还负责为所有应用程序的调用提供相应的接口。
Android终端物流管理系统的实践
Android终端一整个物流管理系统分为终端软件和后台部分,当一整个系统搭建完成后,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这里选择真机作为测试环境。
在Android为基础的终端上选择这几方面作为测试范围,包括功能基本测试,如二维码的扫描,录入物流信息与短信的收发,拍摄及录音功能,获取物流信息,取件功能与物流评级等。
5 总结
本文就基于Android终端的物流管理与监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来深入分析,首先介绍了Android系统的特点,结合现代的智能手机趋势,对Android系统优势及其广泛用于物流管理系统的原因分析,再简单介绍了Android技术流程。其次,本文简析了现代物流业中的仓储系统的特点及管理方式及其缺陷,最后是对移动终端和服务器间的传输方式进行分析,尤其对系统终端的模块功能需求进行了展示,图例展示了整个系统的运作流程。通过Android技术支持的终端系统,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物流业的问题,通过解决现有问题,可以使系统的效率更高,对物流系统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促进了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5篇
智能物流
现在的物流管理有着明显的信息化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技术与物联网与卫星定位技术、GSM/GPRS/CDMA移动通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使物流管理的每一个流程都被准确无误的感知和掌握,GIS与GPS与感知信息的结合,构成了物流信息一张强大的网。
智能医疗
自动识别技术为医疗领域提供了方便,最典型的代表是RFID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及药品物流系统的融合,是医疗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智能医疗能够帮助医生实现对病人全方位的监控,达到会诊记录,病情记录等关键信息的共享,还有对病人医疗器械和病人病情发展的追踪,这种智能医疗必然会得到更大的推广。
智能交通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上的应用也非常普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乘坐公交车时IC卡的使用,物联网技术与公交系统的融合,统筹运用GIS和GPS等手段,达到调度,发配,收费等管理于一体,同时还有智能化的停车,系统调配红绿灯,及时查看路况信息等交通控制调配等手段,都体现了物物相连的物联网对于交通的帮助,还有公路、桥梁、交通的智能检测,都体现了智能交通的作用。
智能农业
智能工业。智能农业与智能工业最主要的体现上是在对于数字的实时监控上,从生产、加工、运输、分销、零售上,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从生产监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到信息跟踪,事故追溯系统,质量评估系统,统计分析系统,信息门户系统等,使农业和工作都达到智能化的水平,方便生产。
智能安保
智能安保体现在传感节点的利用上,利用传感节点的覆盖全面性,来防治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威胁安全的入侵,这种智能安保已经应用到世博会当中。智能家庭物联网对于智能家庭,数字家庭的建设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家庭不是简单地将家中的电子产品结合到一个遥控装置当中去,这样做只是一个简单的电子设备相连,物联网所要达到的智能家庭,数字家庭的目的,是通过物联网建立外部联系,让服务与设备之间产生联系,达到互动效果,一个最理想的例子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在办公室里就可以指挥家用电器的工作,在下班回来的途中各个家用电器已经各司其职,回家时就享受自动化的成果与便利。
2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是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有人把它比作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革命,这样的比喻一点也不为过,1990年的施乐公司可乐售饭机可以被看作是物联网技术的最早实践,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在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的支持下提出了PC(ElectronicProductCode)的概念.比尔盖茨1995年在书中提及了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阐明了物联网的含义,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这种含义也产生了变化,再随后的时间段内,各国开始提高了对物联网的认识,并把物联网当作一项国家战略来发展,目前的物联网当中有三项关键的技术,分别是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嵌入式系统技术;所涉及的四大关键领域分别是:RFID;传感网;M2M;两化融合,随着各国对于物联网技术的重视,一些关于物联网发展的战略也相继被提出,如日本的u-Japan计划,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智慧地球被提出并引起强烈反响。2009年8月,总理的感知中国讲话和建立的感知中国研究中心将中国的物联网信息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3总结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6篇
而北京趣活科技有限公司所打造的“趣活美食送”,却在O2O电商配套物流领域做得风生水起。该公司自2012年3月注册成立至今,一直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短短4年时间就成为国内领先的O2O配套物流服务商,其优质的服务赢得业界的一致好评。趣活美食送是如何做到的?
找准商业模式
趣活美食送是经过充分调研才确定公司定位和业务模式的。据联合创始人杨树轶介绍,在公司创立前期,几位创始人曾对物流行业的一些新兴商业模式如多式联运、干线整合、车货匹配等进行了考察,发现近年来快递、零担运输等之所以增长迅速,与电商的推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物流也逐渐成为电商的核心竞争力,为其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在综合分析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之后,趣活美食送的创始团队(由杨树轶、于阳、巴朕三人组成)一致认为,餐饮外卖、生鲜电商等将是电商行业发展的新热点,相应的,与之配套的冷链物流行业也将快速增长,而当时国内还没有专门为O2O电商做配套物流的企业。正是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趣活美食送把自己的发展方向定为提供O2O电商配套物流服务。
趣活美食送的主营业务包括餐饮外卖配送和生鲜宅配这两大类,业务形态可概括为短途的、即时的保温速递。另外,趣活美食送还做超市与便利店外送、药店外送、洗衣店代洗代送等短距离配送。公司盈利点在用户买入卖出的商品差价和收取配送费。
2013年初,在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后,趣活美食送对外推出了它的第一款服务产品,“3公里、30分钟、保温速递”,所服务的客户主要包括饿了么、百度外卖等各大外卖平台,以及一些知名的餐饮企业。消费者通过外卖平台订餐后,趣活美食送的配送员立即从餐饮企业取餐,并在取餐后30分钟内配送到客户指定地点。
在生鲜宅配方面,趣活美食送与一些知名的生鲜电商合作,为其提供果蔬、肉、蛋、禽等生鲜商品的“最后一公里”落地配服务。消费者在生鲜电商的网站上购买生鲜果蔬后,有关订单信息也会实时传递到趣活美食送的信息系统。该系统会及时调度配送人员到指定地点取货,并即时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目前。趣活美食送已经与上万家餐饮企业和几十家生鲜电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拥有员工6000余人,服务网络已覆盖北京、上海、沈阳、深圳等20个一、二线城市。
打造精准的智能调度系统
杨树轶表示,趣活美食送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关键在于拥有一套精准的智能调度系统在担任着重要角色,这显然已成为公司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在他看来,O2O配套物流企业实现成本控制主要靠的就是高水平的系统调度,而调度的核心在于如何用更少的人力、更少的路程完成更多的订单。
基于此,趣活美食送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12年4月就自主开发了智能调度系统。它犹如企业的神经中枢,连接着用户端和送餐员。当用户在电脑或微信上下单,智能调度系统会在30秒之内将派单信息、订单信息、调度信息等推送到送餐员的手机上,而送餐员的地理位置、送达时间都会出现在用户端上,便于消费者实时追踪订单情况。
与传统的人为调度方式不同,趣活美食送开发的智能调度系统具有速度快、成本低、人力少、管理轻松等特点,可以有效地解决并单问题,并强化配送中产生的各项时间碎片的管理,如空驶碎片、取货等待碎片等。据杨树轶介绍,手动调度的并单率一般达到20%左右已经比较难,而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并单率通常可以达到50%以上,而且是瞬间完成,不需要人为干预。
趣活美食送智能调度系统还具有柔性化管理功能。如每天五六个小时的餐饮外卖高峰过后,剩下的三四个小时的产能可以调配为果蔬、肉、蛋、禽等生鲜的落地配服务,避免产能的浪费。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到自动切换,这从设备、系统、产能管理等角度来讲也是人工很难完成的。
此外,该系统的“智能化”还体现在多个方面。如该系统每隔20秒会自动反馈送餐员的经纬度及订单状态,这样可以做到及时的调度;系统可以对不同菜品应配备什么样的配送设备做出安排;系统还具备“自动学习”功能,能够记录每一次调度的工作、每次送餐行动所涉及的数据,如餐厅出餐的时间、配送员在路上的轨迹等,系统会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再优化,然后为配送员提供更加合理的路径规划,无疑有助于不断提高物流效率。
全力保障服务品质
“对于O2O电商配套物流服务企业来讲,服务是基础和保障。没有高品质的服务,就没有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杨树轶对本刊记者如是说。为了做好服务,趣活美食送可以说下足了功夫。
标准化的服务
作为趣活美食送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有日式外卖经验的于阳将一套严苛的服务标准借鉴过来,包括着装规范、肢体语言、交接流程等各个方面,细致程度令用户惊讶。为了将这些服务标准贯彻到位,趣活美食送还对每一位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岗中培训等全方位培训,强化服务理念,使服务真正做到标准化。
在这些严格标准的规范下,趣活美食送的配送团队俨然成为一支军队,纪律严明,作风严谨,服务到位,深得广大用户的好评。
专业的设备
保证食品品相是餐饮外卖配套物流的一大难题。餐饮外卖的食物,一般都对温度、品相、口感等有着特殊的要求。为了保障食品品相,趣活美食送的配送团队配备了专业的设备,如保温箱、温度记录仪、环氧树脂冰袋等。此外,也会为一些特殊菜品的特殊要求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如冰激凌不熔化、水煮鱼不凉等。
另外,公司为每个配送员都配备了装有相应系统的智能手机,用于实时反馈送餐员的有关工作信息。用户在订餐之后可以随时掌握餐点进程,包括订单处理状况、配送时间及送餐员的详细地理位置等,进而给用户更好的服务体验。
丰富的知识积累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7篇
那么,高宝是如何理解智能胶印的?对于印刷机来说,“智能化”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高宝公司单张纸胶印机华北区销售经理张昌印向我们解释了智能化的概念,他表示,智能化是指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它是由一系列的自动化系统组成。如智能医院通常由三大系统组成,即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楼宇自动化(BA),并将这三大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系统的集成,使整个医院系统具备灵敏准确的感知功能、正确的思维与判断功能以及行之有效的执行功能。另外,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小区的门禁系统就是住宅智能化的一个体现。印刷智能化也就是汇集上述技术在印刷方面的专门应用。针对智能胶印在印刷机方面的体现,总结起来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印刷机所用原材料的智能化,即胶印车间的逻辑物流智能供给系统;
2.印刷机自身的智能控制与自我监测、自我修复的智能控制系统;
3.印刷品质量的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
4.生产管理的智能系统;
5.智能排放系统。
众所周知,高宝公司以新技术应用著称,多年来一直在印刷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联机和多功能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在上述5个方面,高宝研发出一系列独有的智能系统。如已经在实际使用的智能化逻辑供纸系统、智能飞达系统(无轴飞达)、智能进纸系统(SIS感应式进纸系统)、智能化的换版系统(SPC智能同步换版系统)、智能化的印版识别系统(PlateIdent)、智能化的红外热风干燥系统(KBA VariDry Blue)、智能化的印刷品质量控制系统(QualiTronic Professional System)、智能化的生产管理系统(LogoTronic Professional)以及智能化的废气排放系统等。在企业管理方面,高宝的DataProduction、LogoTronic、ErgoTronic ICR、ErgoTronic Color Control、QualiTronic Color Control等多种软件组合可供不同企业选择。
在当前的竞争形势下,如何提高企业赖以生存的利润是国内印刷企业最为关心的话题。在成本透明的今天,印刷企业努力提高企业管理、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以期提高自身竞争力。而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是目前决定印刷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工成本的大幅提高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张昌印深信企业在智能化印刷设备方面的投入会越来越大,也必将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
国内三大药包企业之一鲁信天一作为高宝的忠实用户,早在2009年就着手智能化印刷的准备与应用。近3年来,鲁信天一先后引进了3台高宝智能化胶印机。这些智能化的印刷设备在提高效率、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单位利润、降低人工成本、易于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解放劳动力等方面表现非常卓越。
在即将到来的智能化时代,高宝有哪些举措来提升胶印机的智能化功能呢?高宝中国区销售总经理王联彪表示,高宝将从两个方面提高胶印机的智能化。
其一是设备本身以及整个印刷企业流程,即从接单(包括网络接单)到交货物流整个环节的智能化管理;高宝目前已经能够通过自己研发的管理软件KBA Complete系统来实现整个印刷厂各生产环节无缝联接,包括印前、印刷、印后加工以及物流供给等一系列设备的智能化管理;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减少损耗以及降低企业运行成本,高宝未来会继续加大步伐,开发和完善印刷企业所需的各类智能化相关硬件和软件。
其二,除了高宝设备本身已经具有或者可以实现的各种智能化功能之外,高宝还将不断地将这些智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8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物联网技术;智能仓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telligent warehousing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in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he applications of technologie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provide powerful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warehousing.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intelligent warehousing is that it can provide a good storage environment and make the stored products safe and effectiv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s.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applications of IoT technologies in food storage, medicine warehouse, cotton storage. In the meanwhile integrating all kinds of functional storage into comprehensively intelligent warehousing is a technical proposal and establishing an informational, standardized, intelligent and intensive warehousing by using IoT technologies is realistic.
Key words: modern logistics; internet of things; intelligent warehousing
0 引 言
近年恚我国现代物流业不断发展,大部分物流业是传统物流业融入信息化技术[1],少数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和物联网技
术[2],还有小部分保持着传统的运输方式[3],总体呈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全国“十三五”规划中指出现代物流业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绿色物流、冷链物流、城乡配送。2016年7月份,_总理提出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来促进物流业的转型升级。总体的方向是让物流业向着先进化、智能化发展。仓储是物流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对基础设施要求较高的部分,在供应链中起到了承接上下游的作用,所以物流的智能化也要求者仓储向智能化发展[4]。本文着眼于仓储中的环境部分,探讨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集约化的综合性智能仓储的技术方案与应用意义。
1 智能仓储及物联网技术概述
依托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仓储,能够有效提高仓储管理的效率和安全,从而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体现现代物流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智能仓储管理对象基本上包括仓、储、物和环境四项。仓是指仓储活动所需的场地、设施、设备;储是指仓储业务及其管理活动,包括出入库业务、出库业务、移库业务、仓储规划、寻址管理和货位管理等;物是指对仓库内商品和工作人员,实现货、人的监管。环境是指人、设备和货物的活动、存放环境因素[5]。智能仓储常采用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信息管理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来实现其对四个对象的管理控制。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仓储环境监控方面的问题。
物联网从狭义上可指连接物品与物品间网络,用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而广义上的物联网则可以看作是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将一切事物数字化、网络化,在物品之间、物品与人之间、人与现实环境之间实现高效信息交互方式,并通过新的服务模式使各种信息技术融入社会行为,是信息化在人类社会综合应用达到的更高境界[6]。国际电联报告提出物联网主要有四个关键性的应用技术:RFID、传感器、智能技术以及纳米技术[7]。这些先进的技术都是为了使人与物之间更紧密的联系,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动力。
2 物联网技术在仓储中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各类仓储的环境监控中都有着应用,本文着重综述了物联网技术在粮食仓储、医药仓储、棉花仓储环境监控中的应用。
粮食仓储
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粮食的多个方面:粮食物流、粮食仓储、粮食信息跟踪等[8]。物联网技术在粮食仓储中的应用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对于实时监测粮食的环境,并对环境情况进行反馈控制。
粮食存储在仓库之中,受气候、通风和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粮食仓库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粮仓中气体、微生物的浓度或数量,进而造成粮食的品质下降。针对这一情况,以粮仓和粮食的温度和湿度作为主要的监测目标并利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虫害传感器等传感系统对其进行采集。根据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制定决策方案并根据方案自动调节粮食仓储的环境条件,包括自动控温、自动控湿、自动通风以及自动熏蒸等,其简略流程如图1所示。在所示的整个流程中,关键技术主要有传感器技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传感器的选择要满足仓储环境监测的需求,并且保证所采集信息的可靠性;传输技术保证信息传输的及时和准确,如蓝牙、Zigebee、Wi-Fi等无线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处理大量的信息,提取出对决策控制有用的信息;智能控制技术根据决策的信息智能控制通风、熏蒸、温度和湿度设备的开启或关闭。
在“大蒜之乡”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建立的全国首个物联网冷库综合监控系统就是一个成功的应用。传统的大蒜仓储环境监控主要通过人工实时监控的方式来进行温度调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无法保证环境监控的精度。由于环境监精度的问题,大蒜出现低温冻坏或高温生芽腐烂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无法及时判断仓库里二氧化碳的浓度含量,会出现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造成工作人员窒息的情形。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改善上面出现的问题。仓库内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重要的指标信息通过传感器来进行监测,将监测到的数据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通过与系统预设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比较分析,再通过控制决策中心的指令,自动实现对温度设备和排风系统的控制。同时,还可以随时将仓库内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数值等报警短信发送到手机上,有效实现无人值守、手机端24小时监控,在节约了管理控制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仓储管理水平与环境监控的准确率[9]。
粮食仓储环境监控信息感知主要是传感器的使用,利用收集的信息分析控制环境。基于ZigBee技术等无线网络技术通信方式的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使得数据信息的传输更加快速、安全、可靠[10-11]。多传感器融合、无线远程监控等技术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提高粮食仓储环境监测的适用性和稳定性[12-13]。智能自动通风技术可以参考各个参数间的关系,例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通过数据分析找到参数的最佳点,利用智能化控制通风系统,实现仓储环境的控制[14]。气调储粮技术主要监测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数据,调整控制气体浓度,在仓储环境内形成一个低氧、高二氧化碳或者高二氧化氮的仓储环境,从而达到抑制粮食呼吸、杀虫抑菌、延长粮食存储时间的目的[15]。
医药仓储
2016年3月的山东疫苗事件引起社会极大反响,经食药监管部门核查,两名犯罪嫌疑人经营的疫苗虽为正规厂家生产,但并没有未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运输、保存,而且脱离了2~8℃的恒温冷链,难以保证疫苗的品质和使用效果,注射后甚至可能产生副作用。这一事实说明了医药存储环境的敏感性,这就需要冷链不断流来保证储藏温度。无论对常温或冷链物流体系,由于仓储是其每个重要物流节点的衔接点,不仅涉及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启承,也集中了物流体系中的各关键节点间的主要矛盾[16]。本文关注的是医药冷链物流中的仓储环境监测控制。
物联网技术在医药仓储环境监测控制中有如下特点:(1)通过RFID技术,对医药品进行识别,获取药品的信息,根据取得信息确定此类药物的存储温度;(2)通过相应的传感技术感知仓储周围的环境变化,取得周围环境的信息;(3)获取的医药储藏的需求温度和当前周围环境信息的数据,根据数据的变化智能的控制环境,实现医药品可以在自己所需的温度下储藏。基于Agent的环境控制基本结构图如图2所示,Agent通过传感器获取医药存储环境的数据信息,通过自身信息处理,对环境信息的变化做出快速响应,再通过效应器作用于医药仓储环境,从而达到调节控制环境的目的。Agent可以确保不传输有误信息,它的学习能力也让它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自己,从而满足当前所设定的需求。
传统的医药品存放环境监控都是通过人工监控,人工监管控制无法保证医药品存储环境的可靠性。传统医药环境监控的自动化水平低,不能对医药环境实行自动、实时的监控以及对环境的自动调节控制,从而不能及时发现当前环境数据是否超过预设的数值,造成医药品脱离合适的环境,极易造成损失。基于Agent的h境信息监测系统的研究最近几年十分活跃,该系统融合了环境监测和Agent等学科的最新成果[17]。将物联网技术和Agent等技术的融合,能快速、可靠地获取医药仓储环境的信息,并智能化的自我调节控制环境达到预设值,提升了医药仓储环境监控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应用研究,将数据通过带有传感器的RFID传送至后台处理,利用程序对环境数据进行检测和处理,实现对温湿度等环境信息数据的自动化监测[18-19]。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和多传感器技术可以获得更多的感知信息,实现对环境信息更加准确、可靠、高效的监控[20-21]。将RFID与WSN技术融合起来组成WSID网络,改善了通信距离、定位追踪、数据融合等技术,不仅提高了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还极大的降低了成本[22-23]。将物联网RFID技术与基于多Agent的管理系统以及云计算应用相结合,利用Agent的智能性与其他的Agent共同协作完成对应的任务,可以提高管理的信息化以及管理控制的水平和效率[24-25]。
棉花仓储
中国已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家,棉花制品在我国每个家庭中必然存在。棉花是被认定为易燃物的天然纤维,当前有大量棉花储备在物流仓库中,一旦点燃,大火将会在几秒钟内迅速扩张到几百平方米,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26]。除去建筑和管理角度的考虑,本文主要是对棉花仓储的环境监控以及相应防火措施进行分析。
由于棉花易燃、阴燃、自燃的特殊性质,对于棉花仓储的存储的高要求和特殊的防火高要求就更加必要。基于棉花的特殊性质,棉花仓储的温度应保持低于30℃,最大不能高于35℃且相对湿度不超过70%。
通过物联网技术中的传感技术,采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感知仓储环境。而棉花起火最初仅仅是在表层燃烧蔓延,一般都有烟雾、高温和火光,因此采用烟雾传感器、感温传感器和光辐射传感器器等作为防火探测感知器件。利用Zigbee和单片机或其他网络信息技术采集到环境和防火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来控制报警、防火、灭火等系统。简略的方案如图3所示,棉花仓储整体方案中,由于棉花防火的区域较广,需要接受大量的传感器的数据,还需要长时间的监控并且保证传输信息的及时性,那么采用无线传输技术中的Zigbee技术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案。Zigbee技术优势:省电,普通两节电池就能使用6个月到2年左右的时间;时延短,可以在ms时间里完成激活和通信;可靠,采用避免碰撞的策略,避免发送数据时候的冲突;网络容量大,一个Zigbee网络可以容纳200多个设备。
传统火灾探测器采用悠闲的通行方式,布线复杂、可靠性低、通信方式拓展性差,且线路容易老化或遭到磨损、腐蚀,有比较高的故障发生率和误报率。采用ZigBee技术构建无线传感网络,将其应用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方案,低成本、低功耗的特点克服了有线传感网络的局限性,且其随时可以移动以及添加的特性大大方便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整、更新,提高了现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灵活性。同时增加的移动定位的功能,方便了火灾救援和灭火工作,特别是火灾现场的浓烟密布,无法看清现场的情况,消防工作人员通过移动定位系统,可以与监测控制中心联系并快速确定自己所在方位和火灾的地点以及火灾现场的情况,有效提高了救援和灭火工作的效率[27-28]。
单一的传感器在测量火灾信息时会存在数据可能不完整以及片面的问题,为保证火灾判断的准确性,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算法对信息进行多方面处理分析,从而产生一个能够准确判断当前情况的新信息[29-31]。
3 综合性智能仓储的现实意义
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仓储环境控制中的应用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应用都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行业或某一种特殊产品,基本上是单对单的使用,例如是粮食仓储那么仅仅是用于粮食的存放,其他的不同货物基本就很少有能储藏到其中的。如果仓储存在大量多余的空间,就存在闲置和低利用率的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物流的成本也很难降低。本文研究并提出了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实现多个功能仓储于一体的智能仓储的方案。
在常见的智能仓储环境控制中,温湿度这一环境参数都是关注的对象,防火报警也是仓储不能缺少的一块,将这两方面作为最基本的智能仓储环境参数。针对不同特性的商品可以添加其相应参数需求的环境检测模块,最理想的综合性智能仓储可以满足任意存储货物的需求,不同存储空间可以满足不同货物的存储环境需求,但这样的代价对现代物流来说是不可能承受的,因此可以考虑几类对于环境要求类似的货物来进行综合,达到任意仓储空间都能满足这几类货物的环境监控。例如粮食和水果这两类,都十分重视温湿度、气体浓度、微生物等环境因素,可以考虑两者的结合,将这两类所需要的所有环境监测传感器件安装在仓库,并且隔离出不同的仓储位置。这样在各个仓储位置都能存储这两类货物,并根据存储的货物进行监控设置,那么仓库的闲置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其基本的环境监控设置如图4所示。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综合性的智能仓储也能一步步前进,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就可以现一个智能仓储就可以满足绝大多数货物的存储环境监控,这样就能够极大的利用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在实现综合性智能仓储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发生灾害,就可以选择离灾区最近智能仓储作为应急仓储,无论是水、食品、药物还是被子、帐篷等一系列的救援物资都能快速运入智能仓储保存并及时送入灾害地区,极大方便了不同救灾物资的运输,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4 总 结
综合性智能仓储的一个仓库可以满足多种货物的存放需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不同货物的环境监控,根据监控的情况实时进行智能控制货物所处环境,满足了不同货物的存储,极大提高了仓储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物流为不同货物建立不同仓储的成本。仓储以综合性智能仓储为目标,体现出综合性智能仓储的标准化;物联网技术及其智能控制的引入和应用展现了综合性智能仓储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综合性智能仓储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集成了各类货物的存储,彰显了其集约化。
将针对某一具体的行业或某一种特殊产品的单一型智能型仓储升级为满足多方需求的综合性智能仓储,对于物流成本的降低和资源利用率的提升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三类仓储的环境监控情况,提出一种综合性智能仓储的简单方案,希望可以在前人对智能仓储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 吴景新. 论我国物流运输的现状及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90.
[2] 高迎冬,李杰,张颖.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 物流技术,2012,31(11):175-177.
[3] 张乐乐,冯爱兰.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比较分析[J]. 物流技术,2005(7):25-27.
[4] 陈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研究[D].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5] 张仁彬. 基于物联网环境的仓储系统架构研究[D]. 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 孙其博,_,黎,等. 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1-9.
[7]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UIT. 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Z]. 2005.
[8] 徐柏森. 仓储粮情监测物联网组网研究[D]. 郑州:河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 武晓钊. 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物流领域应用分析与展望[J]. 中国流通经济,2011(6):36-39.
[10] 刘楠螅王磊. 基于ZigBee技术的粮食温度监测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J]. 粮油加工(电子版),2014(9):56-59.
[11] 王亿书.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粮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29(8):110-114.
[12] 王锋,孔李军,艾英山. 粮情测控系统中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J]. 农机化研究,2010(2):166-169.
[13] 张振声,刘献国,冯百联,等. 远程粮情无线监控系统应用报告[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1,27(5):7-9.
[14] 史钢强. 智能通风操作系统水分控制模型优化及程序设计[J]. 粮油食品科技,2013,21(5):109-113.
[15] 张来林,张采林,金文,等. 我国气调储粮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11(9):20-23.
[16] 党培. 医药冷链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关键问题研究[D]. 西安:陕西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7] 苏帅. 基于Agent技术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扬州: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8] 陈宇铮,汤仲品,倪云峰,等. 基于RFID的冷链物流监测系统的设计[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2):263-265.
[19] K. R. Prasanna, M. Hemalatha. RFID GPS and GSM based logistics vehicle load balancing and tracking mechanism[J].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2(30):726-729.
[20] 王希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应用研究[J].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7):149-152.
[21] Jankovic, Olivera. WSN and M2M technology as support of logistics operations[J]. Put i Saobracaj, 2012,58(4):33-37.
[22] 李斌,李文h. WSN与RFID技术的融合研究[J]. 计算机工程,2008(9):127-129.
[23] Mirshahi, Shiva, Sener Uysal. Integration of RFID and WSN for supply chain intelligence system[J]. Computer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3(10):1-6.
[24] 董景全. 基于物联网和Multi-Agent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J]. 四川兵工学报,2013(10):52-54.
[25] Pavel, Burian. Multi-agent systems and cloud computing for controlling and managingchemical and food processes[J]. J. Chem. Chem. Eng, 2012(6):1121-1135.
[26] Wen-hui Ju. Study on Fire Risk and Disaster Reducing Factors of Cotton Logistics Warehouse Based on Event and Fault Tree Analysis[J].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6,135:418-426.
[27] 朱其祥,吴国新,徐守东,等. ZigBee技术在棉花仓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应用[J]. 中国棉花加工,2011(6):19-22.
[28] 张青春. 基于Zigbee技术的火灾探测报警传感器网络设计[J]. 中国测试,2013(4):73-75,80.
[29] 魏宏飞,赵慧.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火灾报警系统的应用[J]. 现代电子技术,2013(6):139-140,144.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9篇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是以推广和发展制造业综合自动化技术及智能制造技术为目标的多专业综合性高新技术研究所,致力于工业智能化单元、系统集成及其相关配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研究领域有:制造业信息化ERP、企业计算机综合应用软件,包括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系统(MIS)、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自动控制与应用工程,包括系统与集成、网络与通讯、制造过程控制与管理、柔性制造系统、车间级物流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物流技术和自动检测;工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应用工程;机电一体化非标设备的研制和应用工程。
记者:北自所成功实施了很多制造业物流项目。以你们的经验,制造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会考虑做物流系统的优化或改善?
匡永江: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制造是主业,物流是辅的工作,它的作用是助生产一臂之力。因此,很多制造企业都是在生产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发现”了物流升级优化的需求。以我们曾经实施过的一个项目――某大型板材加工企业生产物流系统为例:该公司由于引进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机床能够24小时不间断无人生产,但是原有的生产物流系统不是全自动系统,无法匹配高效的自动化生产,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我们的解决方案是配合生产需要,在生产车间设立自动仓库系统,与自动化的生产机床对接实现按需自动上下料和信息管理。这样就满足了该公司24小时不间断无人生产的需求,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除了被动地改善物流外,制造企业,尤其是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在新建工厂时往往倾向最先进的生产系统,包括物流系统,以保持和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例如我们的一个客户,是一家知名的家具生产企业,致力于打造全球知名的品牌。他们在国内外、行业内外调研了好几年,最后下决心建设一个全新的、先进的智能工厂。新工厂具有鲜明的“智能制造,按需生产”的特点:生产从客户需求开始人手,根据客户的房型设计产品,然后客户可以按照房型选择该公司的成熟产品模块,并形成最终方案,工厂定制生产家具。而且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不许动、不落地、不返修高效生产。我们给该公司做的生产物流系统规划和建设,具体包括WMS、WCS、智能堆垛机、AGV、RGV、全自动输送线、货架等等。
总结来讲,制造业物流就是把各个生产环节串联起来,物流系统与生产线、生产节拍紧密配合,各种先进的物流装备都是这个综合性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指挥下实现高效生产。只有物流合理顺畅,才能提升整个工厂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如果物流不顺畅,就会影响生产。
记者:制造企业物流系统改善项目的难点是什么?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有哪些?
匡永江:相比较其他行业的物流建设,制造业物流建设更加复杂,因为制造业包含很多不同的子行业,而且各具特点。这也造成了不同的制造业物流系统都有一些自己的独特性。
从制造方式来分,制造业可分为流程制造业和离散制造业。流程制造业的典型行业如化工业,这种制造的特点是生产与物流融为一体,连续生产必然要求物料配送是连续进行。而且这个行业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生产,在生产车间建设规划时,需对生产和物料配送规划得十分充分、到位。因此,这类制造业的物流反而是成熟、清晰的,并没有太大的实施难度。
对于离散制造业,还可细分为产品生产量大的制造业和产品生产量小的制造业。生产量大的典型代表如汽车制造行业、家电制造行业。这些行业由于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成熟的生产模式、物流组织模式,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流水线生产。因此,这些行业的物流体系也有了很多成熟的、可借鉴的模式。而对于一些单品产量很少的制造行业,如重型机械加工,这种行业的流程、工艺都十分复杂,而且很多大型或超大型装备的制造还涉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等因素,技术领先的国家往往封锁技术的外泄,因此我们也很难有借鉴、模仿的机会。这都造成这类型制造业物流规划和实施的难度很大,很多时候需要专门立项研究。
制造业物流从制造生产的流程上来分,还可分为生产(线边)物流和通用物流两大部分。制造企业的通用物流建设,也就是建设用于存储原材料、辅料、成品的仓库,和其他行业的仓库建设大同小异,因此也是比较容易规划和实施的。
比较难的部分是生产(线边)物流的规划和实施。不管是全新工厂的生产物流系统建设,还是改造项目的物流优化和改善,都和生产工艺紧密结合,首先要做好工艺分析,按照生产流程先规划设计物流动线,再考虑生产设备布局,采用正确的步骤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多数国内制造企业对物流并不了解,因此往往先建工厂,购进设备,再考虑物流。这就造成物流系统建设面临很多限制条件,难以做到最优。这是很令人遗憾的。
记者:您认为造成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破解?北自所的优势在哪里?
匡永江:由于我国原有体制的原因,制造企业在建设项目的时候,都是要找各自行业的设计院去做上厂的设计规划。对于这些设计院来说,设计规划的重点不是物流,他们首先会去考虑厂房(土建)和生产工艺等,由于缺少规划意识,物流规划也是他们的弱项。我国长期以来制造业物流水平比较低,和这方面有一定关系。现在各个设计院对物流规划设计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而且随着项目的增多也取得了很多经验。但是已经建成的工厂由于企业经营或者市场情况发生了变化,很多都需要进行物流升级优化。
因此我最近就在考虑,北自所能否与设计院强强联合,把物流规划设计纳入设计院的业务范畴,共同提高制造企业物流系统设计建设的能力。其实在国际上,物流规划设计通常由专业的物流咨询公司完成。但是我认为,设计院相比咨询公司的优势是有设计能力,能把概念细化和落地。如果我们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就更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就更有竞争力。
其实在制造业物流领域,北自所还是有一定优势的。首先,我们有深厚的底蕴。北自所创建于1954年,是原机械工业部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国内最早从事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和自动化立体库建设的单位,国家科技部指定的全国推广应用物流仓储技术依托单位。其次,由于制造业物流与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等密切相关,因此综合能力很重要,而北自所在这方面有优势。我们致力于制造领域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创新、研究、开发和应用,为客户提供包括开发、设计、制造、安装及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北自所拥有ERP、MES、物流、装配线等一系列项目实施的能力。这就是我们的综合优势。
记者:请您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一下北自所是如何帮助制造企业优化物流系统的。
匡永江:我们通过对一些行业生产工艺的透彻研究和分析,研发出适合该领域生产特点的物流自动化系统,构建了全新的物流运作模式,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我们有很多成功的制造业物流案例。如我们为纺织行业开发的“全自动落丝系统”,由自动落丝机、辅助运转设备、机器人、设备运行调度和信息管理子系统组成,采用了激光定位技术、激光安全防护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无线以太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设备调度优化算法。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为:自动落丝机与卷绕机自动对接后完成自动落丝,并将丝饼暂存于车体中心棒上,丝饼随自动落丝机运行送往平衡间,并转运到辅助运转设备上,再由机器人直接抓取并放置在丝车空挂架上。该系统以机械化设备完全替代人工实现落丝、装车和转运自动化作业,能够满足同时多品种生产按单一品种装车的需求,并自动完成丝饼产品信息的跟踪及标签打印。这套系统符合制造业“机器换人”的发展方向,为纺织企业减少劳动力人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带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该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成功入选2015年度中国十大纺织科学新闻。
记者:制造企业实施物流系统改善项目能收获哪些益处?
匡永江: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一个成功的物流优化实施项目,给制造企业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不仅体现在直接的经济效益上,还能改善企业的现场环境,提升企业形象,甚至解决很多管理上的难题。例如我们实施过的另一个案例,某电气开关生产企业,之前的物料配送和管理模式粗放,物料管理部门使用叉车为生产部门配送生产备件,配送时间和配送数量都不能做到精准。这使得两个部门经常为零部件账物不符而发生矛盾。该企业实施了物流优化项目,用AGV配合生产节拍实现物料的精准配送,不仅以上问题迎刃而解,还带来很多附加效益。首先,物流运作模式改变了,AGV配送物料取代了叉车作业,减少了人力,也更加安全可靠。其次,原先叉车送料单批次数量巨大,大量用不完的零件堆到生产线边,管理混乱,现在是需要多少送多少,生产线边更干净,物料管理不混乱。还有,按照生产计划把必要的零部件送过去,不用的储存在库里,物料账目清楚,而且账目与货物存放位置对应上了,可以清楚掌握物料消耗情况,减少重复采购造成的物料积压和仓位占用,也减少了资金占用。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10篇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物流;物流业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1 概 述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近几年来受到国家及相关行业的高度重视,物联网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中文翻译是“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
第一,物联网的基础与核心仍然是互联网,其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扩展和延伸的网络;
第二,其用户端扩展和延伸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通信和交换。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通信和交换,以实现对物品的定位、跟踪、智能化识别、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流业定义
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物理性实体流动过程,物品将发生时间或空间的移动。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物流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物流资源有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其中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这些资源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物流服务业。这是一种复合型产业,也可以叫聚合型产业,因为所有产业的物流资源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优化整合,可以起到1+1>2的功效。
物联网推动物流业变革
物联网让我们开拓思路,主动面对未来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业将进一步开阔相关政府部门、物流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思路与视野,提高他们的认识,将能让物流业全面主动地提升物流业信息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并借助于新的RFID等技术,全面开创物流业智能物流的新时代,让物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更好地参与国内与国际竞争。
物联网技术能更好地改善物流业的管理水平
物联网技术的良好使用,将促进物流业的信息化,提高物流配送的智能化,并将带来供应链节点的变革,使物流业可以实现实时化与透明化管理,实现重要物品的可跟踪与追溯管理。随着物联网技术被充分的利用,并在物流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相信一个智能物流的美好时代将会很快实现和到来。
2 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现状
物流业是最早利用物联网的行业之一,目前很多物流系统采用了RFID自动识别、卫星定位、认址、红外、自动识别、激光、无线、编码、传感等高新技术,已经具备了初步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网络化、柔性化、集成化、敏捷化等先进技术特征。
以上这些具体的信息化技术就是目前我国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的主要表现。总的来说,在我国目前物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相对成熟的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通过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对产品状况进行实时掌控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行业,如物流、烟草、医药等行业,正在使用产品追溯体系来实时掌控产品的具体状况,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实时追踪、查询、信息采集、识别与管理等,目前这些行业里有较多的成功实例。
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对物流活动过程进行管理
基于GPS技术、传感技术、RFID自动识别技术等各种技术来对物流过程管理,逐步实现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将可以实现在物流过程中对车辆进行定位、线路规划、在线调度、运输物品监控保护与配送等的高效管理。目前这些具体的技术在物流业中已得到了充分使用。
企业物流配送中心智能化管理
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的自动化、信息化物流配送中心已经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可以对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进行全面协同管理。目前国内的一些物流配送中心结合物联网技术进行建设,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管理,例如,这些物流中心可以通过利用计算机控制堆垛机自动完成出入库管理,实现无人搬运车搬运物料,并可以借助机器人码垛,开展自动分拣等业务,因此,企业物流配送中心智能化管理将可以逐步实现现场无人化作业。
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供应链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将面对着越来越多的个性化订单,如果没有良好的供应链整合管理,将会让企业的成本显著增加,会使企业处于竞争的不利境地,因此,供应链的合理整合与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避免牛鞭效应的发生,需要对客户的需求做出正确预测,只有通过智慧供应链才能做得更好,这也推动着物联网成为企业智慧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概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如何运用物联网技术改善物流信息管理的研究
例如,西安工业大学荆心博士(2010)的《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该文指出了目前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存在着一些不足,然后具体分析并总结了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物流系统的设计必须以智能为基础和核心。侧重研究和使用智能搜索、智能控制、完成海量数据存储、云计算等功能,使得物联网技术得到充分的利用,最终满足物流信息系统资源配置最大化的需求。
(2)物联网在各行业物流中的运用研究
例如,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徐亚鹏(2010)的《物联网在烟草商业物流的应用研究》,该文对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将给中国烟草行业商业物流带来深远影响和深刻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物联网的一些关键技术和基本的工作原理,对物联网技术在烟草商业物流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展望。
(3)物联网在具体物流环节的运用研究
例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武晓钊副教授(2011)的《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物流领域应用分析与展望》,该文对仓储这一物流环节目前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一些具体内容进行了研究,主要有智能信息管理技术、智能机器人堆码垛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等。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仓储环节应用的不断深入,射频识别技术在仓储业的应用将得到快速发展,感知技术集成应用将成为仓储的潮流,无人搬运车与智能机器人将融入仓储物联网,无线网络与通信技术将得到应用,仓储环节的物联网应用将出现互通互联的大趋势。
国外研究概况,主要分成以下几类:
(1)从技术角度进行研究
研究如何让物流管理利用物联网的一些具体技术。例如,JITR、RFID自动识别技术及MES的基本方法与先进管理理念,通过车间生产物流信息的实时反馈进行物流数据分析和监控,加强车间物流控制,实现生产节拍、物流、信息流的同步,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企业物流管理成本。
(2)从产业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TI、INTEL等美国集成电路厂商目前都在物联网领域加大研究力度,在RFID领域投入巨资进行芯片开发。Symbol等己经研发出同时可以阅读条形码和RFID的扫描器。IBM、Microsoft和HP等公司也在积极开发相应的软件及系统来支持RFID的应用。欧洲的Philips、STMicroelectronics在积极开发廉价RFID芯片;Cheekpoint在开发支持多系统的RFID识别系统;诺基亚在开发能够基于RFID的移动电话购物系统;SAP则在积极开发支持RFID的企业应用管理软件。
(3)将物联网与物流业的物流跟踪管理系统进行结合研究
例如,将物联网的技术:RFID自动识别技术、移动技术、中间件技术以及JIT、MES的先进管理理念与基本方法应用到物流业的物流跟踪管理系统中。
3 充分利用物联网对物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利用物联网能提高物流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智能化和信息化是目前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已经不仅仅是对物流的基本环节与基本职能的管理问题,而且还可以将相关物品的信息等特定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且可以根据物品所面对的相关物流环节与环境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并做出智能化的分析、建议与决策。
物流业利用物联网将能提高物流活动的一体化程度
物联网能帮助进行物流功能的整合,可以有效提升流系统的整体效率,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服务一体化主要指物流活动过程的整体化和系统化管理,它是通过利用物联网来实现智能物流管理,将物流活动过程中的运输、存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管理等环节进行良好管理,使之集合成物流活动一体化系统,以便物流业高效率地向客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
利用物联网技术能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
为了更好地面对国内外物流业的剧烈竞争,为了赢得客户,赢得竞争优势,现代物流管理都希望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持或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而将物联网与物流业的良好结合与应用正好可以实现这一点,今天物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能使相关的信息采集变得更加快捷与高效,促使物流效率得到提高,并进一步降低物流服务成本。
例如,物流业可以采用RFID自动识别技术,在集装箱等集装单元器具上使用相同类型的电子标签,这样在对集装单元器具进行装卸搬运时就可以通过信息采集快速收集跟货物有关的信息,从而达到提高效率,节约物品的装卸搬运时间,并且可以实时掌握货物在流通过程中的具置变化,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减少相关物流环节成本,最终使得物流业的整体利润率得到提高。
利用物联网使得供应链各环节整合更加紧密
企业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施智能化的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内部各环节的信息资源整合,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实现了相关企业在原材料、物资供应、产品生产、货物流通、市场需求等环节上的协同,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在供应链各环节的库存数量进行较为准确的控制,以缓解供需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可以避免需求被不断放大,有效地控制住了牛鞭效应的发生,使得企业的库存减少,流动资金得以增加。
物流业对物联网的良好运用使得供应链各环节整合更加紧密与高效,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让相关客户的满意度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进而避免了客户的流失,保证了客户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4 物流业在利用物联网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物流业利用物联网发展智能物流有许多优势,但是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处还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行业标准,因此,国内相关物流企业在利用物联网技术时还将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结合使用。
物流业采用物联网发展智能物流资金需求量较大
在物联网技术成为相关行业,特别是物流业的通用技术之前,在该技术的使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目前物流业的整体利润相对来说还比较低,因此,对资金的依赖成为了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中普及的重要障碍之一,不管是采用RFID技术,还是GPS技术等,这些都将会增加相关企业的资金等资源的投入,也将增加企业的初期成本压力,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要是没有急切的技术升级要求,一般不会主动地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与物力资源来发展物流业的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限制智能物流发展
首先,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读取可靠性,因为今天相关的物联网识别技术还没有达到一个完全成熟的程度,企业在对相关数据的读取过程还可能受到相关环境等因素的限制。
其次,是数据本身还存在着信息安全的问题,因为物联网的识别技术在读取相关数据时需要经过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的传输,而互联网本身就存在着信息传输等安全,这也使得物流业在利用物联网发展智能物流时存在一定的网络风险。
虽然物流业在采用物联网技术发展智能物流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但是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特别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物联网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将会是十分光明的,同时,相关行业及管理人员等在面对物联网热潮时,也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不顾企业实际情况而去跟风,应该注意切忌浮躁心态,尽快制定统一标准等。
5 当前可以利用物联网发展物流业的重点领域
物流业智能运输管理子系统
将物联网技术综合运用于物流业运输管理环节,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起一个适合企业需求的智能运输管理子系统,该系统包括了企业车辆调度管理和车辆控制等方面。
基于RFID自动识别技术的智能仓储管理子系统
通过RFID自动识别技术将符合行业要求的标签附着在需要被识别货物的表面、外包装物或货物的内部,当被识别的货物进入到RFID自动识别可控制距离内时,RFID读写器将自动且无需接触地对货物进行读写。该子系统包含货物自动入库、货物自动盘库、货物自动出库和货物自动周转等环节。
物流业智能配送管理子系统
物流企业智能配送管理子系统以GPS与GIS等通信技术为基础,主要为物流业物流配送提供高效服务。该子系统包括车辆实时监控、动态调度、配送货物查询、物流企业与外包方的通讯、车辆配送路径优化等。
物流业智能包装管理子系统
智能包装管理子系统是以RFID自动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现代材料科学等技术为基础,通过增加物品的实时信息以便各方对物流过程的追踪管理,提高货物的包装效率,特别是运输包装的效率。
基于RFID自动识别技术的物流安全管理子系统
通过利用RFID自动识别等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对企业相关货物的实时跟踪与识别,掌控货物状况,从而保证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库存管理、货物正确与快速运输和产品销售等全过程的时效、可靠与安全管理。
企业智能质押品监管
例如当融资企业把相关质押商品存储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中后,并以此向银行申请授信,物联网技术可以使银行等金融企业随时对融资企业的相关质押品进行信息实时监管,从而降低银行等金融业可能需要承受的风险。
企业智能保兑管理子系统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企业智能保兑,将可以随时掌握从银行承兑到仓单质押等各个环节的反常问题与情况,并且可以预警上游生产商回购质押货物。
6 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发展推动着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变革。随着物联网理念的不断引入,相关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与扶持,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物联网将给中国物流业带来历史性与革命性的变革,中国智能物流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全新时代。
我国未来通过物联网为物流业提供的应用将主要出现以下四大发展趋势:
主要从智能供应链与智能生产融合
随着RFID自动识别技术与传感器网络的逐渐普及,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将给企业的生产子系统、采购子系统、物流系统与销售子系统等的智能融合打下基础,而网络的融合必将产生智能供应链与智能生产的融合,企业物流完全智能地融入企业经营之中,打造智能企业,打破传统流程、工序等的界限。
智能物流网络开放共享,融入社会物联网
物联网是聚合型的系统创新,必将带来跨行业的应用。如产品的可追溯智能网络就可以方便地融入社会物联网,开放追溯信息,让人们方便地实时查询、追溯产品信息。今后其他的物流系统也将根据需要融入社会物联网络或与专业智能网络互通,智能物流也将成为人们智慧生活的一部分。
多种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于智能物流
目前在物流业应用较多的感知手段主要是RFID和GPS技术,今后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传感技术、蓝牙技术、视频识别技术、M2M技术等多种技术也将逐步集成应用于现代物流领域,用于现代物流作业中的各种感知与操作。如,温度的感知用于冷链;侵入系统的感知用于物流安全防盗;视频的感知用于各种控制环节与物流作业引导,等等。
物流领域物联网创新应用模式将不断涌现
物联网带来的智能物流革命远不是我们能够想到的以上几种模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更多的创新模式会不断涌现,这才是未来智慧物流大发展的基础。
目前,就有很多公司在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如,某公司在探索给邮筒安上感知标签,组建网络,实现智慧管理,并把邮筒智慧网络用于快递领域;当当网在无锡新建的物流中心就探索物流中心与电子商务网络融合,开发智慧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无锡新建的粮食物流中心探索将各种感知技术与粮食仓储配送相结合,实时了解粮食的温度、湿度、库存、配送等信息,打造粮食配送与质量检测管理的智慧物流体系,等等。
7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物联网应用于物流业仍处于孕育和准备阶段,离大规模的应用和普及还有较大距离。但是,物流业作为物联网技术最早涉及的领域之一,已经具备初级应用雏形,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技术不断革新的大环境下,物流业必将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将迈上更新、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吴晓钊,王继祥.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2):52-59.
[2] 赵昱. 物联网对物流活动影响之展望[J]. 企业导报,2010(6):107-108.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11篇
【关键词】BI;决策;系统
BI(Business Intelligence)即商务智能,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将企业实际运营数据、预算绩效数据、预测数据和业务规则进行整合及分析,依靠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多层次、多维度、及时的向使用者反应企业的运营状况,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目前,商业智能通常被理解为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商务智能系统中的数据来自企业其它如CRM、SCM等业务系统。开滦集团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根据经营实际情况,成功通过BI构建了符合自身需求的决策支持系统,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开滦公司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简介
开滦集团始建于1878年,迄今已有134年历史,有“中国煤炭工业源头”之称。伴随着百年开滦的发展,开滦物流相伴发展,历经从小到大、由传统到现代,经过了从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的成功转型,目前,又完成了由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到煤炭专业物流的升级。开滦集团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为开滦集团所属全资子公司,承担着发展开滦物流的使命,下辖铁路运输公司、港口储运公司、进出口公司、香港公司等15个子分公司,形成了布局合理的综合物流产业体系。
二、项目建设背景
强大的信息系统是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基石,2003年公司实施办公OA软件,实现了无纸化办公,2005年实施浪潮财务软件,财务管理实现了集中管控。2007年9月,由浪潮集团利用其管理平台,开发综合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套系统覆盖了煤炭销售、物资供应、铁路运输和港口储运等业务范围,是开滦最大的软件项目,于2008年底完成。综合物流信息系统成功运转后,所有物流业务和物流节点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的统一,成为开滦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里程碑。随着系统使用的深入,各软件系统积累了海量的财务数据和物流业务数据资源。
三、系统设计原则和建设目标
(1)系统设计原则。第一,安全性原则。要求使用业界技术成熟的产品,采用安全可靠的系统架构,利用完善的安全策略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第二,先进性原则。服务器系统、网络产品、数据库产品等要选用业界领先和主流的产品,既要着眼于目前系统的需求,还要面向未来的发展。第三,可靠性原则。要求系统具备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很高的平均无故障率。第四,开放性原则。可与目前公司总部采用的其他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可以方便抽取各下属公司的数据,把关键指标装载到决策智能分析系统的住居仓库中,能够提供完全符合业界标准、主流的接口。(2)系统建设目标。通过BI领导决策平台的数据挖掘、展现和分析工具,快速获取与关键业绩指标相关的业务数据,从多个层次、多维度对业务数据进行OLAP(联机分析处理)分析,揭示指标运行质量,有效及时地反映企业运营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依据。
四、系统解决方案
1.系统架构。
图1 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由运营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应用系统、信息门户四个部分组成。(1)运营系统指目前运行在国际物流公司的物流系统、财务系统、交易系统等,是为业务运营管理提供支持的信息系统,运营系统是此次BI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基础和数据来源。(2)在运营系统基础之上是数据仓库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包括数据采集(ETL)、数据管理、数据展现等功能,是此次BI决策支持分析系统的心脏。(3)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可发应用系统,提供报表管理系统、查询分析系统、综合分析系统、管理驾驶舱系统、移动商务系统、文档管理系统等应用,BI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应用在这一层面,关键报表、指标的收集会采用报表数据收集平台来完成。(4)最上面一层是公司内部的信息门户,内部信息门户为用户提供风格一致化、内容个性化的业务信息界面。内部信息门户是运营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及应用系统的拓展和延伸。
2.主要功能描述。主要功能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报表生成类和辅助决策支持类。(1)报表类生成类。第一,报表管理。报表产品结合了报表、汇总报表的特点,承袭EXCEL风格,实现灵活的报表编制、报表公式定义、计算、汇总、查询分析等功能。提供所见即所得的页面设置、预览及打印功能,提供多种图形分析形式对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展示。支持集团化的标准报表编制和数据集中处理,为集团用户统一数据中心和信息集中提供基础数据。第二,报表分析。根据统计报表数据,在时间和组织纬度上对报表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提供底稿查询、数据趋势分析和任意分析。可查看此数据公式数据构成、单元数据构成、数据趋势,同级单元数据分析等。第三,万能查询。万能查询模块就是为满足用户个性化查询需求,提供的一个灵活定制查询的工具。可以自行方便定义客户需要的查询。万能查询是BI产品中多维数据分析工具的集合,提供报表查询、历史报表查询。以变动报表的形式,通过分析公式的设置,灵活的展示查询数据,实现数据的钻取、切片和旋转。(2)决策支持类。第一,指标分析。对客户关心的敏感数据,可以定制专门的指标,对指标数据进行多个组织和多个区间的查询分析,提供指标横向和纵向多维分析。可以提供指标趋势分析、指标单位构成分析、指标期间构成分析、指标同期对比分析、单位同期对比分析、单位指标分析、预警指标分析等七种分析功能。第二,领导查询。通过系统预制和菜单设计功能两种方式结合,可方便的把管理者关心的查询组织在一起,形成操作简洁、个性化的查询模块。第三,管理驾驶舱。以驾驶舱的形式,通过各种常见的图表(速度表、音量柱、预警雷达、雷达球)形象标示企业运行的关键指标(KPI),直观的监测企业运营情况,并可以对异常关键指标预警和挖掘分析。可以对各单位的数据进行监控和装载,轮流显示在雷达图展示区域。
图4 管理驾驶仓
第四,短信预警平台。对收入、成本、单项控制指标、大额资金流动、应收应付账款等领导关注的KPI指标进行实时扫描,发现问题实时预警,领导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及时掌握公司的经营动态,提高了决策的失效性和准确性。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12篇
某业某财某件某主要分为四大功能模块:智能仓库管理、物流某协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让某业某高效的进行数据存储、管理、处理和分析。具体的功能包括:
该模块旨在为仓库管理和货物传输提供最便捷、最快速的信息化手段。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视物流、库存和人员位置,随时随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工作进展和经营状况,调度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实现最佳的物流仓库标准管理和运营效率优化。
该模块旨在为某业某物流管理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不仅可以实时跟踪物流进程,了解货物的运输状况,还能做到规划物流线路和运输时间,并实现多模式物流的集成化和系统化管理。同时,物流某协管理支持基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智能算法进行运输优化,提高物流时效性和安全性。
库存管理是某业某流程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某业某财某件某的库存管理模块能够将库存管理、采购计划管理、出入库管理、库存变动管理、盘点管理等应用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某业某实现库存的准确掌控,做到库存物品不多不少,不过期不丢失,满足用户的存储需求和产出管理。
某业某财某件某订单管理模块可以通过对订单进度和仓库的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对订单进行预测和规划,以避免订单错位和库存短缺。同时,系统内还可以完整记录销售订单、采购订单、入库、配送出库等所有信息,方便相关人员及时的了解相关业务数据,实现销售订单、采购订单全程监控,大大提高了订单管理的效率。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13篇
除了基本的仓库管理功能外,智慧物流仓储综合实训系统还具有数据分析和智能调度功能。系统可以对仓储和物流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生成报表和趋势分析图表,帮助用户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优化空间。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实时的物流数据进行智能调度和路径规划,优化配送路线,降低运输成本。
总的来说,智慧物流仓储综合实训系统通过智能化的仓储管理和物流配送技术,帮助用户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是当前物流行业不可或缺的利器。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14篇
物联网在中国物流行业应用的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发展是一个从信息自动提取、信息整合、物品局域联网、局部系统的智能服务与管控等向全网融合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在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启蒙阶段(2003~2004年)
在启蒙阶段,物流行业物联网的应用是从两个独立的技术路线开始探索的,一是基于RFID/EPC的技术路线,二是基于GPS/GlS的技术路线。
1999年,国际上在RFID/EPC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联网概念,2003年1 1月,EPC global成立,同年,基于RFID/EPC的物联网概念引入中国,在中国成立了EPC global的分支机构。2004年4月,中国举办了第一届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10月,举办了第二届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同年,关于物联网的图书首次在中国出版。在这一时期,中国物流领域掀起了第一轮物联网概念炒作与应用的小,组织了一系列关于RFID/EPC的会议,一些关于RFID技术与应用的杂志与网站开始创办,人们对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应用也寄予厚望。在物流领域,基于RFID技术的解决方案、应用案例不断涌现,智慧化的物流系统开始出现。
GPS/GIS技术与物流可视化管理系统的理念,大约从1999年前后在国内物流领域开始探讨和报道,自2001年开始探索GPS在物流货运监控与联网管理上的应用,2003年开始出现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这一阶段是应用GPS/GIS感知与定位技术结合互联网技术,对移动中的物流运输车辆与货物实现联网、跟踪、定位、调度、配货等智能管理与运作,初步具备了物联网的特征,但是当时这一技术路线及其应用案例并未纳入物联网理念范畴。
(二)起步发展与探索阶段(2005~2009年)
虽然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人们并没有停止物联网在物流行业应用的探索。如:针对RFID芯片成本问题,一方面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不断降低RFID芯片成本,另一方面,物流行业也结合实际探索RFID技术应用模式,消除成本带来的影响。
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是“中国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在航运“物联网”项目中的应用。“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通过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可为货主、港口、船公司、海关、商检等相关单位提供集装箱实时状态信息,对提高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水平和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以集装箱为单元的物联网应用,很多企业还在探索以更小的物流单元――托盘物流单元为终端节点的物流行业物联网系统。比如,烟草行业对全行业使用的托盘均要求嵌入RFID标签,实现烟草物联网应用。
在GPS/GIS方面,为了实现智能调度、可视化运输管理,很多企业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物流运输GPS追踪系统,从而实现对全公司所有车辆在全国各地移动过程中的感知、定位、追踪与智能调度管理。社会的物流信息平台,也借助这一技术,对在途车辆提供在线配货信息服务,实现回程空车可就近配货、在线监控与管理,从而实现货运物联网应用。
(三)理念提升阶段《2009年至今》
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借用了原来基于RFID/EPC技术提出的“物联网”概念,从更广泛的角度提升了物联网理念,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宣布了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来临。得益于ITU在2005年的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报告,物联网理念得到了全面提升,形成目前以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应用技术为核心的三大物联网本质特征。
围绕三大本质特征,目前物联网感知技术更加丰富,除RFID技术以外,面向所有感知技术开放,凡是能够起到自动感知的技术体系都可以纳入物联网感知技术体系,目前常用的传感技术、RFID技术、GPS卫星定位与识别技术、视频识别或机器视觉技术等都可纳入物联网终端感知技术体系;网络方面,互联网、传感网、局域网、电视网、电信网也在走向融合,可纳入物联网网络技术体系;智能应用则更加广泛,打开了智能物流发展创新的空间,一个智慧物流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物流申的物联网技术
(一)物联网概念与主要技术体系
目前物流行业大多数人认可的物联网定义为: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物联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该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二)物流中应用的物联网主要技术
根据物联网的特征来划分,物联网主要有三大技术体系,一是感知技术体系;二是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三是智能技术体系。下面结合其在物流行业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物流业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识别、追溯,常采用的是RFID技术、条码自动识别技术: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分类、拣选、计数,常采用的是RFID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条码技术等;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定位、追踪,常采用的是GPS卫星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RFID技术,车载视频技术等;
为了对物流作业中的“物”进行监控,常采用的是视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等:
为了对物品,尤其是特殊物品的性能及状态进行感知与识别,常采用的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与GPS技术等:
综合来看,在物流行业目前最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主要有RFID技术、GPS技术、传感器技术、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蓝牙技术等。
2、物流行业常用的物联网通信与网络技术
在区域范围内的物流管理与运作的信息系统,常采用企业内部局域网直接相连的网络技术,并留有与互联网、无线网扩展的接口;在不方便布线的地方,常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
在大范围物流运输的管理与调度信息系统,常
采用互联网技术、GP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组建货运车联网,实现物流运输、车辆配货与调度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与自动化: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常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局域网技术等网络技术;
在网络通信方面,常采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3G技术、M2M技术、直接连接网络通信技术等。
综合分析,物流行业为了使移动或存储中形态各异“物”能够联网,最常采用的网络技术是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3、物流行业物联网常用的智能技术
在企业厂区的生产物流物联网系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主要有ERP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
在大范围的社会物流运输系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是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调度技术、优化运筹技术等;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智能物流中心,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以物流为核心的智能供应链综合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领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智能技术。
综合来看,物流行业物联网常用的智能技术有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计算技术、ERP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等。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状况分析
(一)感知技术应用状况
在中国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首先是RFID技术。RFID标签及智能手持RF终端产品有比较广泛的应用,RFID技术主要用来感知定位、过程追溯、信息采集、物品分类拣选等。
其次是GPS/GIS技术。物流信息系统采用GPS/GIS感知技术,用于对物流运输与配送环节的车辆或物品进行定位、追踪、监控与管理;尤其在具有运输环节的物流信息系统,大部分均采用这一感知技术。
视频与图像感知技术居第三位。该技术目前还停留在监控阶段,需要人来对图像分析,不具备自动感知与识别的功能,在物流系统中主要作为其他感知的辅助手段,也常用来对物流系统进行安防监控,用于物流运输中的安全防盗等,这一系统往往会与RFID、GPS等技术结合应用。
传感器的感知技术居于第四位。传感器感知技术及传感网技术是近两年才在物流领域得到重视与应用的技术。目前,传感器感知技术也是与GPS、RFID等技术结合应用,主要用于对危险物流系统、粮食物流系统、冷链物流系统的物品状况及环境进行感知。传感技术丰富了物联网系统中的感知技术手段,在食品、冷链物流和危险品物流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扫描、红外、激光、蓝牙等其他感知技术在物流领域也有少量应用,主要用在自动化物流中心自动输送分拣系统,用于对物品编码自动扫描、计数、分拣等方面,激光和红外也应用于物流系统中智能搬运机器人的导引。(注:上述扫描指自动输送分拣机上的条码扫描,不包括手持终端的条码扫描)。
各类感知技术在物流业应用情况如图1所示。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多项感知技术集成应用的情况也较多,如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结合、GPS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车载视频与GPS技术结合等。
(二)网络与通信技术应用状况
现代物流的特点是系统化和网络化,目前,物流系统全部是网络化的运作,很少有物流系统是点对点的单线管理与优化。因此,物流信息化的最大趋势是网络化与智能化。
在物流系统中,企业内部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往往是与企业生产系统的运作与管理相融合,物流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网络架构,往往都是以企业内部局域网为主体建设的独立的网络系统。
在物流公司,面对大范围的物流作业,由于货物分布在全国各地,并且货物在实时移动过程中,因此,物流的网络化信息管理往往借助于互联网系统与企业局域网相结合应用,但也有企业全部采用局域网技术。
在物流中心,物流网络往往基于局域网技术,也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组建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在数据通信方面,往往是采用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相结合,新的物流信息系统还大量采用了3G通信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根据对物流信息化案例的不完全统计,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占68%,采用局域网技术的占63%,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占24%,有的系统采用多种网络技术,如图2所示。
(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状况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目前,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物流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的还不多,物联网及物流信息化还仅仅停留在对物品自动识别、自动感知、自动定位、过程追溯、在线追踪、在线调度等一般的应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网络融合与信息共享优化、智能调度与线路自动化调整管理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只是在企业物流系统中,部分物流系统可以做到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无缝结合,智能运作;部分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物流作业。
几种重要的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一)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1、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
在物流领域,RFID电子标签可以应用于自动仓储库存管理、产品物流跟踪、供应链自动管理、产品装配和生产管理、产品防伪等多个方面。大量使用RFID电子标签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和物流作业管理水平。RFID在物流业的重点应用方向包括:货运集装箱追踪与管理;道路货运车辆的跟踪与管理;托盘等装载设备的跟踪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航空集装设备、货物追踪及行李管理;机场货运车辆的智能调度与管理。
2、RFID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物联网的发展给RFID在物流业应用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物流领域,RFID的应用将会由点到面,逐步拓展到更广的领域。据中国RFID产业联盟和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测,物流领域的应用将是中国RFID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主要体现如下:
(1)医疗与药品智能追溯系统进入成长期。医疗领域的RFID市场已基本完成培育期,正在进入成长期,在医疗领域采用RFID可以用生机勃勃来形容,几乎每一个RFID项目都可以立即得到回报。
(2)食品卫生和动物疾病防疫领域发展迅速。食品卫生和动物疾病防疫等安全问题为RIFD的大规模普及提供了契机,采用RFID标签,组建智能追溯的食品物联网体系,可以监控贯穿食品和药物供应
链的实时信息,对动物的原产地和疾病进行追踪和控制。
(3)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市场需求可观,但对技术的要求则比较高。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对RFID的市场需求量十分可观,只是目前还受种种因素的限制。通过识别每一个货品、货箱及托盘,RFID标签为运营商提供了清晰了解分销链的能力,从而识别任何一件货品,检查货品状态及来源史,并将货品发送到供销网络中的任何地点。
(4)资产与物品仓储管理的增长将使闭环应用成主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如何将RFID用于闭环应用。目前的IT资产管理就是一种RFID技术在闭环的应用,通过部署RFID系统来跟踪资产设备,可以更安全地追踪到设备的位置及使用者的身份,能避免因设备丢失造成的损失,并能保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RFID技术还可用于跟踪生产环境中的工具和用品及工厂内的消耗物品。
(5)与电信技术的融合衍生出了NFC等新领域。电信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可为各行业建立物联网与信息化最后1公尺的建设提供开放、标准化的基础,极大地节约社会资源,创造经济效益。目前一些管理市场化水平比较高、信息化基础比较完善的行业,将成为RFID通信技术应用的先行行业,比如电子支付、物品管理、物流管理、生产制造、安全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潜力都比较大。
总之,RFID技术在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市场前景广阔,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更为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为了抓住RFID市场机遇,笔者建议,企业在物流业RFID技术应用的开发方面瞄准下列六个方向。
(1)针对物流行业应用RFID技术进展缓慢的现状,支持开发适用于各种物流环境的特种电子标签,包括各种材质的托盘、周转箱标签、集装箱标识标签、温度传感标签、堆场定位标签、车辆标签等。
(2)开发整合集成RFID技术的物流装备,进行RFID技术与现有物流装备的整合。
(3)支持RFID中间件的开发,开发支持多协议读写器,同时能与现有的物流仓储、运输等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的RFID中间件系统。
(4)支持与鼓励面向物流行业的RFID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示范,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RFID信息的识别、采集、传输与信息应用服务,满足物流企业进行RFID系统快速部署的需求,并与现有物流信息公共平台进行互联互通。
(5)支持物流行业RFID应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包括物流领域RFID数据规范、RFID技术与物流装备的整合标准、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操作规范,RFID中间件与物流系统、数据平台的数据交换标准等。
(6)推广RFID技术在物流业九大重点工程中的应用示范,包括在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大型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及冷链物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科技攻关、应急物流中的应用示范。
(二)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_发射的24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导航及授时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与GPS相类似的技术,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些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与电子地理系统结合,可以对移动的物体进行定位、追踪、检测、联网,该技术是对移动中的物品进行联网与定位追踪最好的技术手段,也是物流行业最主要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之一。
1、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
GPS应用于车辆运行管理中,可对运输的车辆和货物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和监控,还可以对车辆进行调度,同时提供车辆报警等功能,以确保货物安全,因此,车载式GPS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可以应用于对特种专用车辆的定位跟踪、城市出租车管理、公交系统、长途运输等领域。
在基于GPS的物流配送监控系统中,GPS主要辅助实现车辆跟踪、路线的规划导航、话务指挥、信息查询、紧急救援与应急物流等物流配送监控功能。
在基于网络的GPS系统中,通过在互联网上构建公共GPS监控平台,可以免除物流运输公司自身设置监控中心所导致的大量费用,包括各种硬件配置、管理软件等。网络GPS使投资费用降低和无地域性限制的信息获取,提高了GPS的普及率,从而增加了物流业的利润。
在基于GPS技术的智能港口物联网中,通过利用GPS等技术,可建立港口物联网支撑技术与平台。如江阴打造的智能港系统,包括专用车载GPS监控系统、集装箱卡车GPS监控软件、专用车载GPS监控系统软件等,这些技术为江阴打造智能港口提供了关键技术。
2、GPS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前景
随着中国物流产业的振兴,基于GPS/GIS的移动物联网技术将获得巨大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物流领域对GPS系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对GPS系统的需求量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
(三)无线传感网在物流业应用领域与前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Networks)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WSN在物流的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价值,包括生产物流中的设备监测、仓库环境监测、运输车辆及在运物资的跟踪与监测、危险品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管理等。
WSN在物流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大规模的应用还有待时日。根据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得知,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十分有限,大部分还停留在学术研究或是开发实验阶段。要在物流业获得广泛应用,其中有很多关键技术还需探讨,如能量管理、节点定位、拓扑控制、MAC协议和路由协议等技术,此外,应用成本问题也需解决。
(四)智能机器人在物流业应用情况及前景
智能机器人是物联网家族的重要成员,是物联网智能应用的执行者之一。智能机器人技术也是物联网重要的技术产品。借助于物联网,将机器人纳入物联网系统中,利用机器人的自动化性能,可实现智能作业与管理。
物流行业机器人的应用最早出现在1995年,在我国烟草行业物流作业系统中首先得到应用。当时,卷烟厂采用智能码垛机器人对卷烟成品进行码垛作业,用AGV(自动搬运车)进行自动搬运作业,节省了大量人力,减少了烟箱破损,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这时的机器人还只是单线的点对点作业,尚未融入物流网络系统。
目前,智能机器人在我国烟草、汽车、医药等行业的物流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也有独立的作业环节开始融入物流作业系统,成为现代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成为智慧物流的重要装备。
在中国现代物流系统中,智能机器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从事堆码垛物流作业的码垛机器人,一种是从事自动化搬运的无人搬运小车AGV,这些智能机器人在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执行物流网络系统的堆码垛作业指令和自动化智能搬运作业指令。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15篇
[关键词]物联网就技术;物流行业;应用
我国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是以物联网为核心。4年前,世界各国都更加注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更是对物联网的发展极为重视,并且我国已经出台的了相关报告,就是要加快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并且随着而来的一些列相关产业政策也接连出台,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信息发展的一大策略。与此同时,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同时,物流也成为了物联网技术重要的应用领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其工作理念和方式以及整体的体系架构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
1 物联网技术定义
物联网就是指“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红外线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装置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Internet相连接,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通俗来讲这种网络技术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功能作用的延伸与扩展,物联网技术中互联网技术仍然处于核心地位,但是,在物联网技术之下,能够实现物品之间的信息流通与交换,这是一种技术上的创新。
2 物联网技术要点
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所应用到的主要技术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同时,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高标准、高要求,在物联网中还积极应用了各种新技术,而其中“RFID技术和WSN技术”是物联网技术中最核心的技术。首先,射频识别技术(RFID)。该技术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子标签”,其通过所发射出来的信号来识别对象,并对识别对象的各种信息进行核对与登记,该技术系统是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等几部分组成的,者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就形成了一个完整可靠的工作体系。其次,无线传感技术(WSN)。这种技术系统是由很多个分布开来的传感器节点所组成,其通过无线网络技术构成了一个能够协作、采集、处理信息的网络覆盖区域,在该区域内的物品信息都会通过无线传感器节点传输到信息收集系统中。
3 物联网体系构架
物联网的体系构架可以从几个层次和角度来分析,第一层,应用层。其主要是指“构建在物联网技术架构之上的应用系统,包括商业物流、农业、军事、贸易等等各种不同的应用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的重点是各种应用系统,发展物联网技术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应用功能,所以,这一体系层次是基础性的,也是具有重要性的。第二层,网络层。这层的核心技术是互联网技术,该层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各种物品的信息进行整理和传输,其包括各种有限网络和无限网络。
二、物联网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1)智能视频监控中的应用
在物流企业中,管理者想要对自己权限内的物流运输信息进行及时掌握,并对运输流畅进行监控管理,就要采用视频监控的办法。在组网的架构上,物联网下的监控平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前端部分,然后是视频监控中心平台,最后是监控中心。前端部分主要是无线的网络摄像机,它采取的主要技术是运营商所提供的Wi-Fi/3G的无线网络,3G关键还是在于服务,物联网是3G非常重要的应用。无线网络将监控数据上传到视频的监控中心平台,前端的有限网络摄像机再通过前端的视频服务器利用LAN的有线传输方式将信息上传到视频监控中心平台。监控中心的控制方法是分管控制,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使视频的管理更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监控中心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使物联网时代更具有智能化的特征。
网络技术下的物流企业视频监控的价值在于,一方面能够使运输工具和仓储地点的安全性得到很好的监控,能够使整个成熟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这种结合GPS运输工具查询系统的方式,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另外,智能视频分析和混合网络等方式的相互融合,就是传统的监控模式彻底更新,能够更好的实现监控的应用,同时也能够使整套业务的过程满足企业实际的发展需求。
(2)智能管理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根据权威的数据统计分析,当下,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物流智能的控制和管理,但是,这种控制和管理的技术还不够陈述,物联网和物流信息还仅仅停留在对物品的识别和定位、追踪等简单的应用。根据专家的系统研究,并将网络和信息进行系统的优化,发现只能调度和线路的自动化调节的智能管理技术有很大的差距。在物流企业的系统中,少部分的系统能够做到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无缝结合和智能运作,还有少部分是全部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能够做到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物流作业。
(3)感知技术应用
根据各种案列的统计分析,在中国的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感知技术就是RFID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占了百分之四十五;视频和图像的感知技术仅居于第三位,只有百分之五,可见这种技术暂时还停留在监控阶段;最后,传感器的感知技术居于第五位,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案列采用了传感器技术,其他的感知结束在物流领域也有少量的应用,只占了百分之二左右。
三、物流业四大物联网技术结合应用
(1)产品的职能可以追溯到网络系统。目前,在医药农产品和食品等多个领域,产品的追溯体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这项体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在进行物流的过程可视化的职能管理系统是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RFID技术、3G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技术相结合而来的,在物流的过程中实现对车辆的定位,和对运输物品的监控。目前,初级的应用是较为普遍的。
(3)基于传感和RFID、声、光等各项先进的技术来建立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借助配送中心的智能控制来实现物流和资金流的全面协调。当前,很多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都实现了机器人搬运物料的技术,用计算机控制的方法来完成自动出入库,这个物流的过程和生产都实现了自动化和网络化、智能化目的。
(4)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大量的个性化需求的订单不但增加。面对这样的情况,这就需要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在后勤来保障网络系统的支持。打造智慧供应链,已经成为了中国目前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也有很多成功的实例。
物联网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无论是物品的追溯领域技术还是相关的政策都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应该将其全面推进;在可视化和智能化的物流管理领域多展开测试点,并且要不断追求新的创新和突破。另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行业物流综合运用方面,也应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成为了未来信息科技的一大发展趋势,相信以现在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定位在不久的将来,融于国际的轨道之中。物流领域的物联网也将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物联网的应用也必将会成为现代物流信息的重要元素,物联网技术也将会成为物流信,息的核心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即将带动物流行业走向更加智能化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黄志雨,嵇启春,陈登峰,物联网中的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1年03期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16篇
仓储管理是智慧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功能。系统能够智能化地安排仓库空间布局,对库存进行动态管理,提高仓库存储和取货效率,减少人工盘点成本。例如,系统可以根据产品属性进行智能分区,安排相应的存储位置,优化存储空间利用率。
比如,在传统的仓储管理中,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手工盘点和整理库存。而通过智慧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可以利用RFID技术对货物进行实时监控和定位,从而快速准确地完成库存盘点,大大节约了盘点时间成本。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17篇
关键词:智慧物流;供应链;制造业;大数据;物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新兴技术的出现,智慧物流也应运而生。智慧物流是指在物流活动中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实现物流系统信息交流、企业及时获取货物的多方位信息,掌握货品的物流状态,监控货品的品质和物流活动。智慧物流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反馈、分析处理,因此,智慧物流可以分为基础层、感应层、传递层、分析层、决策层。基础层包括物流仓库、运输车辆等,这是物流最传统的基础设施;感应层是安装在车辆、货物外包装和仓库中的各种类型感应器,比如,光感器、远红外线、监控摄像头、湿度感应器等,能够将感应转换成数据;传递层是将感应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设备传送到企业供应链物流控制中心;分析层是利用各种云计算软件和测评系统来分析所获得的数据,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决策层是根据分析层的报告对企业战略做出具体的部署决策。其中基础层、感应层和传递层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而分析层和决策层可以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实现了制造业物流的智能化。
1智慧物流在企业供应链中的发展现状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智慧物流供应链规模的扩大。智慧物流能够最大化地将企业的生产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物流方案,提高物流供应链作业效率,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智慧物流中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汇总分析数据后,能够利用机器人手、光感应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化地实现对物流供应链的管理与控制,具体而言就是将客户信息、订单信息、货物信息、运输车辆定位信息、承运车辆的运能、物流网络等汇总到企业物流供应链数据技术中心进行数据处理,经过云计算数据分析,得出决策依据,进而调整供应链的物流方案、调控物流运力、物流路线规划和物流承载力预测等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物流的智能水平持续上升,从而实现了供应链从头到尾的管理,确保了供应链整个流程的数据可以查询,可以追溯。
2智慧物流在企业供应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物流要素资源共享协同程度低
当前,大多数企业都意识到将物流新兴技术应用到生产领域所带来的竞争性优势,因此都建立起了物流智能化项目。制造企业在供应链建设中需要进行多方产业协调,需要多个行业、多个领域的企业共同参与,物流各个环节中的企业合作协同才能共赢。如果盲目草率启动,缺乏相配套的物流优化环境,发展单一会导致效率低下。比如,一些企业引入了智慧物流的概念,但是企业的文化理念跟不上,战略先导不能带动企业文化氛围,使得企业不能够顺利推进和贯彻智慧化物流。企业之间B2B领域的物流环节,配送活动涉及众多因素,运力、车辆调度、路线优化、运输成本、路况等因素之间联系紧密,但是企业间缺乏协同,联系不足导致发展效用差别很大。在智能化仓储领域同样也存在入库、存储、分拣和保管、配货要素之间相互割裂,物流协作优势受到制约的情况。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化和协同化水平低,使得企业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市场竞争力弱。
智慧物流标准化不到位,监管不足
企业制造对商品信息化标准建设不足,这样商品信息的输入就会受限,供应链体系中信息互相割裂,产生信息孤岛,导致智慧物流的数据共享没有统一的标准。智慧物流中有很多新兴设施设备,但是设备的型号、规格缺乏统一标准,这样设备和设施之间的兼容性不足,影响了物流供应链作业的效率。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实力情况和节约成本的考虑,在选择标准时也会有一定的倾向性,导致标准差异给物流活动带来了制约性影响,难以发挥优势。智慧物流下,大数据和物联网、云计算等IT技术的普及,使这个行业内涌入大量的物流行业参与者和利益参与者,所以急需继续健全企业的征信体系。当前物流行业市场秩序缺乏规范,存在真空地带,政策法规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现行的监管制度在智能货柜、无人机等无人化设备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对智慧物流的发展产生了制度性障碍。
新兴技术人才不足
智慧物流在制造业中涉及众多知识领域,比如,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大数据、图形图像、财务金融等,所以建设智慧化物流供应链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复合人才培养速度较慢,不能很好地满足物流人才队伍的需求。对于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是一项急需的重要任务,影响着智慧物流供应链的建设。
3智慧物流在制造企业供应链中的建设策略
现今企业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客户对时效性、安全性、快速反应和环保都提出了高要求,因此现在的企业需要将众多IT技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运用到企业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生产等重要的物流环节中去。结合智慧物流中的机器设备,比如,机器人手、自动导引运输车、AGV、RGV、无人驾驶配送机、自动配送车等智能化设备,实现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自动化。形成智能化的物流体系,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智慧物流不是单个企业的事,需要物流行业不同环节的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完整的智慧物流产业链,物流企业、行业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建立智慧化的仓储中心
建设自动化立体仓库,采用机器人手进行拣货和堆码作业,AGV、自动拣选机等设备,配合传感器、光感器等电子技术,对货物的入库、在库、堆码、拣选作业进行自动化的高效无人作业。通过空气传感器和光感器对空气中气体进行检测,当空气指标超标时发出警报,对不正常货物出入进行提示,提高了仓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将产品的入库、出库数量进行记录,汇入企业大数据库中,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汇总,与企业的供应链系统、企业的资源计划ERP系统进行对接匹配,这样企业能够及时掌握真实的库存情况,了解存放时间、存放数量、批次等,合理地调节仓库的库存量,达到经济库存量水平。仓储过程实现智慧化仓储,能够对物流作业信息和库存货品信息全面掌握,协调管理。
大数据下产品的物流监控
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都有可能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故障,为了能够追根溯源,我们需要对生产从原材料采购,半成品生产,产成品入库,到最终商品销售环节,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可追溯体系。同样追溯产品需要企业从采购、物流、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同时进行,从产成品入库、包装、装车运输,到送货完成这些物流环节都需要保证信息是可以追溯的。产品的追踪可以双向进行,一方面产成品完工后,拥有自身对应的唯一编码,登记入大数据库中,对其后续的物流仓储、运输、销售和送货等环节进行记录登记,收集相关数据到数据库中;另一方面追溯该产成品的生产过程、原材料、供应商等信息,包括入库记录、库存保管记录、验收报告等。这样就保证了原材料与产成品的信息能够一一对应,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可以追根溯源,找到问题所在,实现对每一环节异常情况能够提前预警、及时解决,从而降低了企业风险。
物流供应链流程可视化
将摄像头、数据传输、视频监控等技术与企业物流技术相融合,比如,物流的GPS卫星定位系统、RF技术等,能够实现物流供应链全流程可视化。从采购原材料、仓储储备、配送车辆运输调度、物流在线调配等物流供应链全流程可以通过视频、音频进行实时传输和监控。比如,在货物运输过程中,GPS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将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位置监控显示在企业控制调度中心,可以实现产品运行轨迹的及时调配和监控,当某地区对产品有紧急需求时,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对产品的目的地进行及时调换和更改。如果在仓储中心或者物流中转站建立这样的可视化系统,能够配合视频检测系统,更好地对产品的质量、状态和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监控。比如,在产品的外包装上、运输车辆上、集箱上安装监控设备、光感器、红外线感应器、温湿度传感器、压力器等,它们将接收到的信息转换成图形、字符信号传回企业,这样企业就能监控产品。
供应链上下游控制智慧化
智慧化的供应链涉及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在信息的传输上,上下游企业和制造企业需要在信息的传输、共享上达到及时、准确。因为当今的供应链数据信息数量大,更新的速度也很快,传统的供应链信息传递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反应的需要。所以,需要利用新兴物流技术,比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将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整合,实现整条线的信息共享。共享的信息从物流需求、原材料采购、产成品运输、货品仓储、市场销售、财务分析、战略决策等全方位地进行整合。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下游销售商的共享信息、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云计算分析出市场的销售情况、客户的需求情况,从而改善产品,调整产能,改进工艺,制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计划;另一方面,企业将生产计划分享给上游供应商,原材料商能够据此精确地预测原材料供货量,从而明确交货期、制定合理的工业计划,尽量做到JIT生产和零库存,确保了整条供应链上生产的稳定性。
智慧物流采购活动智慧化
原材料采购品质是企业面临的问题,采购品质难以控制,企业不可能对全部原材料进行检验,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太高。大宗货物的价格变动频繁,一旦价格变动过大,企业会面临被违约、以次充好的困境,采购环节信息也不对称,企业面临着信用风险和价格风险。采用了智慧物流后,我们可以利用智慧物流的监控功能,在原材料仓储和运输过程中,运用感应器智慧物流实时监控采购的原材料货物的状态、温度、湿度和出入库情况,防止库存原材料的数量差异和在库原材料因为保管不当导致的变质和毁坏。在采购价格方面,运用大数据系统,将采购原材料的价格和市场上同品质、同地区的价格相比较,能够控制采购的价格,防止采购中舞弊的风险。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18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互联网 发展 应用
物联网的雏形最早可于追溯到1990年,物联网的概念提出是在1999年,在这几十年的发展里,物联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且有着一个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物联网的本质是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完美融合,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现了物与物直接的信息联系、或缺、融合、传递等,真正达到物物相连的网络模式,使人与人直接的信息交换上升到物与物直接的信息交换,本文就物联网,谈一谈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1 何为物联网通信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2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工作的应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典型的应用关系体现在物联网技术与专业技术行业的结合,实现智能应用的解决;物联网应用层让信息技术与行业结合,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影响,可以说物联网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革命,它主要有九大应用领域有: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保、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等。
智能物流
现在的物流管理有着明显的信息化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技术与物联网与卫星定位技术、GSM/GPRS/CDMA移动通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使物流管理的每一个流程都被准确无误的感知和掌握,GIS与GPS与感知信息的结合,构成了物流信息一张强大的网。
智能医疗
自动识别技术为医疗领域提供了方便,最典型的代表是RFID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及药品物流系统的融合,是医疗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智能医疗能够帮助医生实现对病人全方位的监控,达到会诊记录,病情记录等关键信息的共享,还有对病人医疗器械和病人病情发展的追踪,这种智能医疗必然会得到更大的推广。
智能交通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上的应用也非常普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乘坐公交车时IC卡的使用,物联网技术与公交系统的融合,统筹运用GIS和GPS等手段,达到调度,发配,收费等管理于一体,同时还有智能化的停车,系统调配红绿灯,及时查看路况信息等交通控制调配等手段,都体现了物物相连的物联网对于交通的帮助,还有公路、桥梁、交通的智能检测,都体现了智能交通的作用。
智能农业
智能工业。智能农业与智能工业最主要的体现上是在对于数字的实时监控上,从生产、加工、运输、分销、零售上,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从生产监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到信息跟踪,事故追溯系统,质量评估系统,统计分析系统,信息门户系统等,使农业和工作都达到智能化的水平,方便生产。
智能安保
智能安保体现在传感节点的利用上,利用传感节点的覆盖全面性,来防治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威胁安全的入侵,这种智能安保已经应用到世博会当中。
智能家庭
物联网对于智能家庭,数字家庭的建设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家庭不是简单地将家中的电子产品结合到一个遥控装置当中去,这样做只是一个简单的电子设备相连,物联网所要达到的智能家庭,数字家庭的目的,是通过物联网建立外部联系,让服务与设备之间产生联系,达到互动效果,一个最理想的例子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在办公室里就可以指挥家用电器的工作,在下班回来的途中各个家用电器已经各司其职,回家时就享受自动化的成果与便利。
3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是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有人把它比作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革命,这样的比喻一点也不为过,1990年的施乐公司可乐售饭机可以被看作是物联网技术的最早实践,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在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的支持下提出了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的概念.比尔盖茨1995年在书中提及了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阐明了物联网的含义,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这种含义也产生了变化,再随后的时间段内,各国开始提高了对物联网的认识,并把物联网当作一项国家战略来发展,目前的物联网当中有三项关键的技术,分别是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嵌入式系统技术;所涉及的四大关键领域分别是:RFID;传感网;M2M;两化融合,随着各国对于物联网技术的重视,一些关于物联网发展的战略也相继被提出,如日本的u-Japan计划,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智慧地球被提出并引起强烈反响。
2009年8月,总理的感知中国讲话和建立的感知中国研究中心将中国的物联网信息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4 总结
物联网通信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技术企业,都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看的很重,物联网技术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但是人们在享受物联网所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对物联网的概念认识还并没有互联网那么深入人心,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认识要远远高于物联网,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物联网技术会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相信人们对于物联网的认识将会逐渐提升,同时,物联网通信技术将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也必将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董新平.物联网产业成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郝罡.物联网的发展及在通信运营商领域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3]焦文娟.物联网安全―认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4]赵静,喻晓红,黄波,谭秀兰.物联网的结构体系与发展[J].通信技术,2010(09):106-108.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19篇
近年来,随着我市大中型企业愿意安置退役士兵的数量越来越少,机关事业单位不再沿用未经考试直接安置退役士兵的做法,退役士兵安置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广大退役士兵的安置就业愿望和政府安置能力之间将会产生巨大的差距,因此,安置政策的宣传,退役士兵情绪的安抚,职业技能培训及推荐就业等工作将逐步成为安置工作的重要方面。如何做好这些工作,我们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每年城乡退役士兵约有XX人左右,近年来,培训人数逐年增加,从XX年开始实行了城乡退役士兵一体化培训,当年达XX人,20____年增加到XX人;培训项目有计算机维修、计算机操作、硬件组装、计算机制图、电工、汽车驾驶、厨师等七个项目,根据退役士兵要求还可以临时增加;学历教育方面,中心和XX学院合作,举办了高中起点升大专和大专起点升本科的学历教育,中心从学历教育应收费用中给予每一位参加学历教育的退役士兵XX元优惠,到目前为止,已有XX人参加学历教育;推荐就业方面,20____年中心已安排就业XX余人。
1、完善机构。我市退役士兵培训中心成立于XX年,但当时只是挂牌,退役士兵培训工作是东找一家西找一家,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鉴于这种情况,我局于XX年上半年正式确立市科技局科网中心为合作培训机构,明确培训中心负责人,中心成立了管理部、教学部、就业办,直接为培训工作服务的管理人员与教师有z人,管理人员和教师由中心招聘,工资、福利、保险等都有中心支付,中心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政府只是按退役士兵的数量拨付培训经费。
2、运作方式。中心隶属市安置部门领导,中心各部门领导对中心主任负责。一是严格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培训大纲,所有培训都做到按培训大纲规定的范围进行培训。二是采用“两化”教学方式,即教学管理现代化、教育模式现代化,提倡学员对任课教师民主评议,教师认真检查学员的学习效果。
3、培训方法。采取集中授课加实习的培训方法,首先进行集中授课,弄通培训专业基本知识。其次是动手操作,第一步在培训中心提供的设施基础上进行操作,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增强学员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4、时间安排。根据参加培训的退役士兵家庭住址的远近和具体要求等情况安排不同时段进行培训。如住地远的安排在周六、周日学习,近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安排在上午、下午、晚上培训,尽量使更多的退役士兵在适合自己的时段参加培训。
5、推荐就业。中心对每一位参加培训的退役士兵都制作了专门档案,并把有关信息输入电脑。对农村退役士兵和学习较认真的学员优先推荐就业。20____年已有zz余人推荐就业。20____年3月份,中心将举办一场大型招聘会,组织至少20家有影响的民营企业提供不少于zz个就业岗位供学员进行双向选择。
二、拓展功能
20____年我市在退役士兵培训中心应有功能的基础上,根据我市安置矛盾比较突出的形势,逐步把培训中心打造成退役士兵的心理驿站、安置政策宣传的前哨阵地、安置部门和退役士兵的沟通平台,努力使退役士兵培训中心成为安置部门的得力助手和适应新形势的有效延伸机构。
1、温馨的心理驿站。退役士兵刚从部队退伍,心理上暂时不适应、就业形势的压力容易使他们产生焦躁情绪,这其中包括农村退役士兵攀比的情绪、城镇退役士兵不能安排就业的情绪、特招士官征召时的征兵宣传和政策不对号的情绪,严重的可能产生敌视政府、敌视社会的的极端情绪。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疏导,将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扰乱社会的稳定。我局领导要求培训中心,一是所有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对待退役士兵要和蔼可亲,要做到有问必答,态度不要生硬。二是确定培训中心的主任和管理部主任为疏导退役士兵情绪的责任人,具体负责退役士兵情绪疏导和平时的观察工作,发现有情绪不稳定的苗头,及时进行疏导和解释工作。三是尽量为参加培训的退役士兵提供生活上的方便,特别是对农村退役士兵的就餐提供便利,积极联系有国防观念的就餐单位,尽量提供质优价廉的食品。培训中心还准备饮水机、空调、常用的药品等,努力为退役士兵参加培训提供良好的条件,使他们真正把培训中心视为他们的贴心人,有的农村士兵就说,没想到培训中心还能把我们农村孩子高看一眼。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退役士兵的情绪有了明显的改观,部分经常有牢骚、说怪话的退役士兵也了解了民政部门的良苦用心。
2、安置政策宣传的前哨阵地。退役士兵安置政策的宣传,我们除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外,退役士兵大量集中的地方——培训中心是一个极好的面对面的宣传阵地。我市从退役士兵回到家乡后就开始培训,今年首期已开办11个班,市局分管领导和安置部门的同志,对每个班都进行至少两次的安置政策宣传和解答退役士兵提出的问题。如退役士兵提出为什么机关事业单位不安置?我们就宣传机关事业单位“凡进必考”的规定和不能再进退役士兵的必要性;农村退役士兵提出为什么我们和城镇人一起当兵,尽同样的义务,城镇的不能安置工作还有补助金,我们什么也没有,我们要上访等,我们就耐心解释安置政策的演变及我们今年将优先推荐农村退役士兵就业,说政府并没有忘记他们;特招士官提出为什么征召时征兵部门宣传回来都能安置工作,而现在连安置资格都没有等棘手问题,我们都
耐心地进行解释解答。通过培训中心这个事前的前沿宣传阵地,使我们的安置政策宣传工作争取了主动,有效的避免了可能的上访和过激行为,给民政部门的领导、安置部门的领导减轻了压力。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20篇
一、顺丰控股物流成本管理简介
1993年3月26日,顺丰在广东的顺德创立,是一家港资快递企业,主要经营国际、国内快递业务。作为国内快递行业的领头企业,顺丰采用集中差别化战略,自我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具有很明显的行业优势。公司采取极具前瞻性的直营模式,提高了服务质量,扩大了市场号召力,连续多年快递服务质量、快递时效、客诉及满意度指标排名第一,带来良好口碑,支撑了较高的业务单价。
(一)成本核算方法
按照业务性质,成本包括收件成本、中转成本、客服成本、材料成本、航空运输成本、输单成本、水路运输成本、邮件配送成本和理赔成本等部分。目前顺丰的成本核算体系不合理,管理方法存在问题,既无法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也不能有效降低成本,制约顺丰的发展。
(二)运输成本所占比重较大
可将收件成本、输单成本、客服成本、材料成本、水路运输成本、邮件配送成本、中转成本、航空运输成本、和理赔成本按照重要程度分为人力成本、运输成本及其他。下面将顺丰成本与圆通成本进行比较。
由图表可以看出,运输成本所占比重最大。运输成本是快递行业的主要成本,而燃油成本又是运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油价格的波动将会对快递企业的利润水平造成一定影响。如果未来燃油的价格大幅上涨,公司将存在一定运输成本上升的压力。
二、顺丰速运物流成本管理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方法存在缺陷
根据现有的财务会计制度可以看出,目前的会计科目设置对于物流成本核算并不合理。这不利于物流成本核算和分析,会导致对物流成本的定性千差万别,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导致企业对物流成本也不能有全面的了解。
根据顺丰业务流程,从发件人到收件人经过了运输、仓储、装卸等多个环节。在传统的计算方法下,只将运输费、仓库费等列入企业物流成本,然而包装费、装卸费、采购物流费等大量的隐形物流成本被忽视。只将少量的显性成本考虑在内,导致成本信息失真,造成管理者的决策失误,影响物流成本管理效益。
(二)人力成本在行业中较高
相对于国外人力成本低,但和国内其他民营快递企业相比较,人力成本较高。人力成本高与物流行业的特点有关。快递行业对人的需求量大,其中很多环节都需要由人力完成,比如揽收、送达环节等,但人的处理能力有限,每年随业务量增长,所以需的劳动力也大量增加,导致人力成本变高。
同时,人力成本高与企业定位也有关系。顺丰坚持“中高端”产品定位,特别注重客户的服务体验,顺丰秉承高绩效高回报的薪酬理念,对于业绩较好、对于企业有巨大贡献的员工,顺丰提供多元化的薪酬激励路径,确保公司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并不是一味地靠降低成本保持优势,而是激励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顺丰物流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改进成本核算方法
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如作业成本法,从物流企业的各个环节降低成本,而不是仅仅根据传统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作业成本法原本以“产品”为中心,现在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法的缺陷,例如分配时扭曲间接费用,把管理者的目光引到关注资源消耗的动因,分析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
作业成本法体现了现代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理论和企业的价值观,物流是无形的服务,实施过程中,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把握物流服务的真实成本,适应了现代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模式,在降低企业无效成本的同时,再造了物流管理过程。
(二)提高智能化水平,不断优化信息系统
顺丰具有网络规模优势,并且是一家大规模的智能物流运营商。顺丰不断致力于提升物流运营,提高内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是一家具有“天网+地网+信息网”核心竞争力的智能物流公司。顺丰拥有庞大物流网络,其物流网络通达国内外,包括航空网络、分点部网络、地面运输网络、中转场网络、客服呼叫网络、产业园网络等等,拥有显著规模优势。顺丰把全自动高效分拣系统也投入到部分中转站进行使用,确保快件及时并且安全完整的送达。
公司通过进一步优化线路规划的科学性、提高线路装载率,通过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来降低燃油价格波动可能产生的风险。顺丰持续发展自动化物流设备,引入了新一代的计算机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并且积极建立新一代智能交互设备、无人机等设备,重视对信息系统投入和建设,业务流程简洁高效,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三)采取与企业定位相匹配的人力成本管理措施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21篇
智慧物流仓储管理系统通过对各项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挖掘,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管理优化的依据。例如,系统可以实现对订单情况、库存情况、运输情况等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优化空间。
比如,通过对销售数据进行分析,系统可以帮助企业预测销售趋势,调整库存策略和物流路线,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提高物流效率。
智慧物流仓储综合实训是一种结合了物流和仓储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而智慧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则是企业实际应用的重要工具。通过订单管理、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和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功能,智慧物流仓储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智慧物流仓储综合实训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旨在提高物流领域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应用。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物流行业某开向数字化转型,智慧物流仓储综合实训应运而生。它可以通过优化物流流程、提升服务品质、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来满足市场需求。
该维度主要功能是监测和管理所涉及的物联网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优化设备配置。比如智能卡车、智能货架、人脸识别等设备与系统之间的通讯和交互沟通。通过设备管理,用户可以实现对每一台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查看维护记录等操作。此外,设备管理还可以生成设备实时监测报告,提升仓储货运的整体效率。
用户通过仪表盘界面选择所需设备的相关信息,系统便可实现快速对设备操作。例如:修复故障、更新软件或执行其他操作,从而管理仓储和货运设备的完整生命周期。
该功能维度是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仓库管理和监控。它支持计划物流需求、商品检查、入库和出库等服务。用户可以通过仪表盘访问计划和物流需求,以便他们能及时了解所有在途产品的状态,并随时根据需要更新。
系统同时提供实时库存管理功能,用户可以更轻松地跟踪和监视库存,以及实现库存的快速转移。在库存监控方面,该维度提供了设备运行情况、物品流转等多种视角的监控,用户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和管理仓库的运营状况。
这个功能维度为用户提供了快速和方便的订单跟踪和执行。它可以有效管理订单的流程和细节,保证物流的顺畅和准确,避免订单滞留和出错。
用户使用该维度可以创建新的订单,分配订单到合适的配送点,并监控订单和物流运输的状态。它还支持订单调度和交通优化,自动生成优化的路线和配送方案,大大提升快递物流的效率。
该维度为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的物流跟踪和配送服务,可以帮助用户实时了解货物和运输状态。通过该功能,用户可以查看订单的路线和运输状态,以及相应的实时报告和数据分析。
该维度特别适用于全球货物的物流追踪。用户可以单击设备、物品或目的地的标签,浏览货物的当前位置和历史位置,随时查看历史运输数据、统计信息和图表等。此外,该维度还支持脚本控制进行自动追踪,以提高追踪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智慧物流仓储综合实训是一种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主要解决物流领域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问题。从设备管理、仓库管理、订单管理和物流追踪这几个维度来看,该系统已经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操作,大大提升了物流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在未来的发展中,这种系统将逐渐普及并不断优化完善。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22篇
智慧物流仓储综合实训系统是一款集仓储管理、物流配送、数据分析于一体的智能化某件某系统。通过实时监控仓库存货信息,优化货物存储布局,提供智能化的仓储操作建议,帮助用户高效地管理和利用仓储空间,提高仓储利用率。同时,系统还能够实现对物流配送过程的智能化监控和调度,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用户可以通过智慧物流仓储综合实训系统实现对仓储和物流全流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升某业某的物流配送效率和竞争力。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23篇
关键词:蚁群算法;智能算法;路径优化;应用
DOI:
1 蚁群算法
蚂蚁是一种生物个体,觅食过程中可以在其经过的路径上留下一种物质,称为信息素,并在觅食过程中能够感知信息素的强度,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方向。蚁群总是朝着信息素浓度高的方向移动,以较高的概率搜索出一条信息素浓度较高的路径,从而得到一条最佳的路径。
根据蚂蚁“寻找食物”的群体行为,意大利学者Dorigo M等最早提出蚁群算法的基本模型,并阐述了蚁群算法的核心思想。该算法中蚂蚁需要具备三种智能行为,分别是蚂蚁互相通信是通过信息素,蚂蚁会在经过的路径上释放信息素,其他蚂蚁根据信息素浓度选择路径;蚂蚁具有一定记忆能力,其选择过一次的路径不会被再次选择,可由禁忌表模拟;蚁群活动,在某一路径上行走的蚂蚁越多,留下的信息素浓度越大,该路径被选择的概率也就越大,越利于选择出最优路径。
蚁群算法的最优路径搜索过程是:初始化,将若干只蚂蚁随机放置到若干个地点,并为每条路径设定相等的信息素初始值;更新禁忌表,每当蚂蚁走过一个地点,将该地点编号添加至禁忌表中,以防止蚂蚁走重复的路径;确定行走方向,根据转移概率公式,计算转移概率,从而选择出蚂蚁下一个要访问的地点;计算信息素增量,每只蚂蚁完成一次周游之后,计算每只蚂蚁走过的路径长度,保存最短路径,并且根据每只蚂蚁在经过边的信息素释放量,更新每条边上的信息素,则路径长度最短的路径各边信息素浓度更大,从而该路径在之后迭代中被选择的概率也就越大;判断终止准则,蚂蚁完成一次循环后,会将禁忌表清空,重新回到初始地点,进行下一次周游,以此循环,直到蚂蚁的周游次数满足停止准则,得到最优路径。
2 蚁群算法在路径优化问题的应用
蚁群算法是一种自组织、正反馈、鲁棒性较强的算法,通过人工蚂蚁释放信息素相互通信,信息素越多的路径被选择的概率越大,从而使得蚁群自发地不断接近于最优解,从而寻找到最优路径,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路径优化问题。从大量文献看出,学者将蚁群算法不断改进,使蚁群算法在路径优化问题上的应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包括物流配送、居民出行、避灾逃生、农业应用、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在物流配送方面,涉及到应急物流、医疗器械运送、快递配送、粮食输送、矿山运输等。其中,文献[1]提出了基于主次种群蚁群算法的物流配送车辆的路径优化方法,针对主次种群蚁群算法前期信息素积累较慢的缺点,分别使用路径去交叉算法和节约策略进行改进,以陕西省西安市某快递公司物流配送为例,仿真证明改进的主次种群蚁群算法在解决该快递物流问题上有明显优势。文献[2]采用了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进行医疗器械物流配送的路径优化,将免疫算法与传统蚁群算法相结合,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短的搜索时间,实验仿真证明免疫蚁群算法的路径优化结果优于传统蚁群算法。在应急运输车辆路径优化问题中,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针对地震、泥石流、洪水等应急条件下的路况不稳定,加入动态路况因子,仿真使用21个真实城市作为应急情况下的货物供应点和需求点,证明了该算法可有效解决应急物流分配问题。
在居民出行方面,文献[3]研究了一种基于蚁群优化的居民公交出行路径选择算法,根据城市公交系统,设计基于蚁群算法的居民出行的公交最优路径选择模型,当乘客设定起点终点后,自动为乘客配置出最优的公交路径方案,并验证了该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避灾逃生方面,学者将蚁群算法应用到了大型公共建筑火灾的智能逃生路径规划研究中,在此加入蚂蚁体力值,使蚂蚁寻找最优路径同时也考虑到火灾发生时各种复杂的风险因素,以降低人员伤亡率,仿真表明改进后的蚁群算法不仅可以适应危险环境,而且满足实r计算的收敛性需求。
在农业应用方面,一种节水灌溉路径优化方案提出了采用信息素优化的改进蚁群算法进行灌溉路径优化设计,该方案以田间地块坐标作为数据源,采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对田间地块布线路径进行设计,最终可以在相同的迭代次数内找到路径更短、代价更小的节水灌溉管线路径[4]。
在智能机器人方面,一种动态搜索策略的蚁群算法应用在了机器人路径规划中,其通过新的动态搜索诱导算子来改进蚁群算法性能,为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在初期设定较大阈值;进化过程中为加快收敛速度,动态调整较小阈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蚁群算法的收敛速度高,且解的质量得到优化,将其应用在复杂环境下的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验证出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3 结束语
蚁群算法是一种集群智能算法,模拟蚁群觅食原理,某路径上人工蚂蚁释放的信息素越多,被蚂蚁选择的概率会越大,由此不断接近并找到最优路径。本文总结了蚁群算法针对路径优化问题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已有的应用研究,该算法可以结合其它智能算法与技术,实现更加复杂的多因素路径优化问题。
参考文献
[1]康燕妮.基于主次种群蚁群算法的物流配送车辆路径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06).
[2]费腾,张立毅,韩应征,张锦.免疫蚁群算法在常规医疗器械配送路径优化中的应用[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03).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24篇
【关键词】校园快递 “最后一公里”配送 配送模式 对策
一、引言
在《网购背景下高校校园快递业发展现状研究》一文中,经过调查,校园快递整体服务满意度差,校园快递急需整合优化以提高快递服务满意度。本文中将根据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合与优化对策,以期对校园快递的发展有所裨益。
二、高校校园快递的整合
而对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的低效率、低满意度的服务以及学生们不断增长的快递需求,改善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服务质量有着深刻的必要性。根据整合校园快递资源的思想提出两种高校快递配送新模式:
(1)参与性收货模式―基于共同配送的公共约定地点配送模式。参与性收货,指配送人员在承诺的配送时段内与客户交接,直到客户签收货物为止。特点是客户和快递员同时同地参与收货流程。
针对高校校园宿舍楼对外封闭的特点以及快递公司的成本收益最大化的要求,现提出一种将现有校园快递资源整合优化的共同配送模式:在东职设立“东职快递联盟”作为校园快递的服务中心,与各快递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统一接受各快递公司的快件,进行整体分配管理,从中收取中转费用。另外,与学校进行合作,以第三方的名义使用学校的物流实训室,合理使用实训室的先进设备资源进行快递管理,同时为物流管理学生提供实训室实践的机会,实现校企顾客三方共赢。
(2)非参与性配送模式―以宿舍组团为单位的智能快递柜模式。非参与性收货,指配送人员在工作时间内内将货物送到指定点,客户在一定时间内去相应地点取货。其特点是客户和快递员在同一地点但不同时间参与收货流程。针对高校校园快递客户个体分散但整体密集的特点,主要是依托宿舍楼聚集,现提出以宿舍组团为单位的公共智能快递柜模式。智能快递柜模式,指在一定区域内安置智能物流柜供客户随时凭小柜密码取货。以宿舍组团为单位的智能物流柜的高校校园快递配送模式:根据高校校园宿舍分布情况,以宿舍组团为单位设置智能物流柜,各快递公司可租用或购买或自行提供智能物流柜,同时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提供快递配送服务。2015年6月,顺丰、申通、中通、韵达和普洛斯联合投资创建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运营而向所有快递公司、电商物流使用的24小时自助开发平台一一“丰巢”智能快递柜,以提供体验最佳的平台化快递收寄交互业务。由此可见,智能快递柜的平台化快递寄收模式将会有长足的发展。
因此,校园快递的智能快递柜配送模式的业务和发展空间很大。另外,我们提出丰巢科技与校园快递的合作,以资金、智能快递柜设备的支持来完善校园快递非参与性配送模式的新型智能快件柜服务,同时通过大学生接受新型事物的快速能力来为丰巢科技的智能快递柜提供无形的宣传和推广。
三、高校校园快递的优化
(1)完善业务,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送货上门指的是指根据客户的需求,将货物送至客户处,实现门到门服务。也指人自愿送上门来承担某种结果。在整合校园各快递公司点,成立统一的东职快递联盟后,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将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由于一次性送货件数的增加,单位成本将会降低。据估算,以该种模式进行送货上门服务的费用可降低到1元/件,另外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人愿意接受快递送货上门服务,且80%以上的人能够接受收取费用在1-2元快递送货上门服务。因此,校园快递提供送货上门的盈利空间很大,另外,快递联盟可与东职勤工助学中心合作,聘用学生送货,并按合适比例按件向其支付工资。这种方式可实现校园快递公司、消费者和高校学生多赢局而。
(2)拓展业务,实现多样化服务。根据对东职师生接受校园快递提供其他服务业务情况调查可知,一半以上的人能接受快递业提供其他服务业务,例如新鲜水果送货上门等。由此可见,校园快递发展其他业务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而在关国,国际快递巨头UPS和联邦快递同样涉足零售业务。2001年UPS并购了Mail Boxes Etc(后更名为The UPS Store)数千家门店,2004年FedEx收购了连锁便利店Kinkos(后更名为FedEx Office),这些门店除了出售日用品外,都同时经营文档处理、打印复印、照片冲印以及快递等业务。因此,校园快递也可以效仿UPS和FedEx,提供除寄取件的其他服务业务,如提供校区内信件、包裹包装等校园快递特色服务;开拓新的服务业务,如买票业务、学士服出租业务、打印业务等。这样,快递板块由原来的“1+1”收发快递向“1+3_综合快递发展,有利于提高校园快递的综合竞争实力,实现校园快递长期稳定发展。
四、总结
大学生作为网购群体的中坚力量,推动着电子商务的快速稳步发展。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作为电商和网购消费者之间保证其交易顺利完成的最后终端,其配送运作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将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本文论述的校园快递共同配送模式通过将校园外部的快递公司整合进封闭的校园内,校企合作对原有快递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整合以获得此模式下的高质量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极大地优化了校园快递的整体服务系统;智能快递柜的非参与性配送模式提供最佳平台化的快递寄收业务。同时,快递服务的送货上门服务以及向“1 +3_综合快递发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校园快递的竞争力。另外,这种新模式的可复制胜,可操作性为各快递公司的末端配送的改善提供了可能。
智能物流实验报告总结 第25篇
关键词智能标签RFIDWSN
现代物流不仅要求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快速与准确,而且要求对复杂环境的实时控制与处理。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中,RFID技术为货物的跟踪、管理及监控提供了快捷、准确、自动化的技术手段,它目前在生产流水线跟踪、商品存储管理、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都取得了成功的应用。
尽管RFID技术提高了物流信息化的水平,但是就其技术本身而言,RFID只能实现对目标物体身份的全局标识。具有技术融合特性的智能标签技术能弥补RFID存在的技术缺陷,更大程度上推动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一、智能标签概述
对于智能标签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杜玉宝认为智能标签的全称是,即射频识别。王世文认为智能标签(SmartTag或SmartLabel)是采用了RFID技术并具有存储能力的集成电路芯片。本文认为新的发展要求赋予了智能标签新的含义,智能标签是融合了其他信息技术的RFID技术,目前主要是与WSN技术的融合。
(一)RFID与WSN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对象加以识别并获取相关数据。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SensorNetworks)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廉价微型的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的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二)RFID与WSN的结合
RFID与WSN的融合综合了两者的技术特点,它继承了RFID利用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的特性,同时实现了WSN主动感知与通信的功能。
国内外已有学者尝试将RFID和WSN技术进行相互融合。Urban等对RFID与WSN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Ju-Peng等提出了一种附带传感器的具有感知功能的RFID设备并用于私人物品保护;刘国梅,孙新德设计了融合WSN和RFID技术的一种农产品冷链物流监控追踪系统。总结目前RFID和WSN的融合技术,可以将RFID和WSN的融合类型分为3类:
1、RFID阅读器与WSN节点的融合。融合后的阅读器不仅可以远距离地获取RFID标签信息,而且阅读器节点具有无线通信能力,能够读取标签内部代码、感知周边的环境数据、与区域内的其他无线通信节点形成多跳的通信网络、将节点采集的数据和物体的标志等信息高效地传输到上层应用。
2、RFID标签与WSN节点的融合。RFID标签携带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与阅读器、其他节点或者无线通信设备通信。这种类型的融合不仅给无线传感器节点添加了RFID识别能力,而且使RFID标签能够主动获取数据信息。
3、RFID与WSN在系统层次上的融合。在这种模式下,RFID标签、阅读器和传感器物理上是分开的,无须设计并部署融合。
二、智能标签在物流中的应用展望
2006年9月国家科技部等十五个部委联合颁发的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中就明确指出了中国发展RFID的分阶段计划。RFID技术实施进程应用步骤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培育期(2006年至2008年):跟踪国际最新共性技术的研发,结合重点行业应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技术,按照国家RFID标准体系框架,制定相应技术标准与应用标准,开展应用示范工程。
第二阶段—成长期(2007年至2012年):突破应用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加快相关技术标准及行业应用标准制定,基本形成中国6年RFID标准体系,拓展应用领域。
第三阶段—成熟期(2012年之后):形成国际同期先进水平的技术体系,实现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与其他技术的融合。
2012年之后,RFID技术的实施进入成熟期,预计今年RFID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70亿元。随着RFID实施第三阶段的到来,在推进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之外,还要加强RFID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智能标签的新涵义是RFID在更高层次上应用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