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第1篇
随着低温食品需求量持续增长,落后的冷链物流影响食品工业的发展,落后的冷链物流势必会引发社会问题。为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促进我镇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科学、合理规划冷链物流和重点项目,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通过进行实地调查集中总结如下:
我镇主要的农产品品种有蔬菜、肉类、禽蛋等。20xx年果品蔬菜产量为326000公斤,肉类产量为736137公斤,禽蛋产量为379400公斤。
辖区内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有四家,分别为绿韵果蔬保鲜库、顺兴恒温库、众发恒温库、蒙阴第二肉联厂冷库。冷藏冷冻设施、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冷链设施以及使用管理都比较落后,比较传统。
1.辖区冷链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
冷链链条不完整,“断链”是一种常态,冷链物流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冷链物流建设不能完全等同于冷库建设与冷藏车的普及;冷链物流的市场化尚未形成,第三方物流不占主流。冷链技术水平、规划设计能力落后,设备设施的统筹能力落后,观念落后。冷链物流宣传不够,消费者对冷链物流认识不深,冷链基础设施还相对比较薄弱。
2.冷链物流建设需要的政策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规划与指导,并对重点设施、关键环节、骨干企业的发展给予各方面的政策扶持。其次,行业协会应该在科技攻关、技术交流与操作标准、人才培训、各类企业间的业务合作等方面发挥组织与协调作用。再次,各类大型批发市场大型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承担起冷链物流的主要组织者责任,要通过批发交易与物流配送,将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与零售门店销售衔接起来,以商业模式和创新带动冷链物流配送模式创新,加强相互合作,逐步建立健全冷链物流系统。
3.对我镇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建议:
首先,运用供应链先进管理理念规划食品冷链物流。其次,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和冷链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建设。最后,要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人力资源的培养。
我镇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政府和相关行业应高度重视,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规划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这一行业。
物流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第2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物流人才;人才规格;工作过程
中国高职教育历经多年的探索,已进入以“国家示范性”建设为标志的改革阶段。目前,湖北高职院校共53家,约半数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这是物流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在大平台、大发展的机遇下,按高职教育规律,提升理念,转换模式,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高职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仅有理论的教学是不能让学生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的。我们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业教育理念,全面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推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改革,使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相关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素养、管理思维能力和岗位技能,服务区域经济。
一、调研职业岗位,定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设置的,那么我们首先通过对企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总结出企业要求员工具有的综合素质。我们将收集到的资讯整理,得出企业对各层次的员工面对的任务必须具备的能力。基层员工具有团队精神,有安全驾驶技能,叉车及仓库工具操作安全,有责任感及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客人沟通的语言能力。中层主管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安排作业能力、危机处理能力,部门流程熟悉,独立制订客户双赢方案,参与协会组织,提出对行业发展的建议,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历,能得到上下级同事的尊敬和认同。高级主管应具有专业精神、职业道德,参与业界组织及商会并担当重要职务,代表公司参与公益行动,能回馈社会,建立业界网络,得到行业最新资讯和市场需求,代表公司到国内外演讲,提升个人及公司形象。高职学院的目标是高技能的一线操作人员,考虑到个人职业规划,学生也要了解现场企业对不同阶层员工的要求,个别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可以在课后多余的时间或假期内慢慢塑造自己的能力。基于本专业教学团队的调研和专家委员会的指导,我们确定了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综合型物流企业、国际物流企业和商品流通、铁路工程建筑企业的物流部门,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能从事物流市场调研与开发,物资采购和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管理工作,具有物流市场调研与开发、物流运输、仓储、配送和物资采购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明确职业范围,核定人才规格
在对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后,我们明确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综合型物流企业、商业连锁企业、铁路工程建筑企业、国际物流企业等单位就业,可以从事综合型物流企业和国际物流企业各业务部门、工商企业物流部门、铁路工程建筑企业物资设备部等部门的运输主管、车辆调度、物流市场营销员、仓储主管、仓管员、物流信息管理员、客户关系管理员、报关员、货代主管、货代员等岗位。经过专家的研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包括职业基本素质培养与专业职业素质培养。其中,职业基本素质培养定位于面向物流企业管理职业岗位,培养和训练学生在相应职业岗位所具备的职业基本素质,我们采用顶岗实习形式培养学生勤恳敬业、廉洁奉公、尊重顾客、爱护货物、顾全大局、遵章守纪、优质服务、诚实守信的物流行业职业道德素养,树立接受环境挑战、作业风险防范的意识,培养沟通交流、科学管理时间、团队合作、爱岗敬业的能力;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定位于使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职业拓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各门专业技能训练课中,教师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合在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过程中,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购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仓库保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配送物流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信息物流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融合在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过程中。每年组织技能大赛,通过参加物流技能大赛学习创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增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力。具体人才规格如下:
1.知识规格:①具备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岗位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②具备计算机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控制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③能阅读和处理物流英文函电及相关单证,并具有简单的英语口语能力;④具备一定的专业拓展知识。
2.技能规格:①能够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写出市场调查报告,编制物流市场调研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物流市场营销,完成项目报告;②能够起草和签订物资采购合同,合理选择供应商,完成物资采购工作;③能够起草仓储合同,正确使用设施和设备,完成仓储和商品养护作业,进行库存管理、配送中心内部规划布置及配送线路优化;④能够正确使用设施和设备完成运输组织、运输调度、运输业务管理、运输流程优化;⑤能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完成供应链过程中采购、接运、验收、库存管理等信息处理作业;⑥能够完成国际、国内货物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及进出口业务报关作业。
3.素质规格:①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②具有沟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的能力;③具有一定的信息搜索、查询资料、获取知识的素质;④具有个体与组织的互动意识,有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力;⑤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安全生产意识;⑥具有节约资源和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⑦具有对企业保有较高忠诚度的素质。
此外还要求学生获得国家计算机一级(B)证书;英语应用能力合格证书;获得国家劳动厅颁发的助理物流师、助理经济师、单证员、货代员证、报关员、营销员、叉车员、会计员证书(任选一项)。[1]
三、基于工作过程,创新培养模式
我们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和项目导向的设计思路,在进行物流企业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为依据界定职业行动领域,经过重组、提炼和设计转化为教学项目。实施项目开发、项目课程、项目教材、项目实训和项目考核的项目教学过程中,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充分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潜力,结合国家物流师职业标准,根据学生对知识认知程度与技能提升状况,以任务为载体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分段实施实境训练,构建能力递进的“三段交互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依据物流市场调研与开发、物资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运输、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设施设备运用这五大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在学习领域中创造出不同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可成立“物流管理专业企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别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及培养方法进行研讨。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将研讨的结果应用于实践,力求在改革中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在教学形式上,更多地采用现场教学,使学生学到课内没有学到的知识。物流专业和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合作开办物流师培训班,92%以上的物流专业学生通过培训,获得了中级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毕业生的“双证”沟通。物流专业还加强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选择知名物流企业作为我院物流专业校外的实训基地。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直接参与教学各环节的活动,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融入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还可以实行“订单式”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教学方案,培养更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物流人才。“中部崛起”已成为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武汉城市圈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地位已经逐步成熟,而人才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主体,物流专业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人才。
物流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第3篇
秉承着庄园的意志,2011年,法国勃艮第世代酿酒家族的后代本·高迪(BenjaminGAUDET)和他的妻子徐可杰(KejieGAUDET)带着他们的葡萄酒事业进入中国市场,创办香堡酒业。
葡萄作为一种农作物,从每年3月葡萄树发芽长叶开始,到5月开花,8月结果,9月采摘,再发酵酿制葡萄酒,每个环节都灌溉着农民的心血,中间还要经历酷暑、冰雹、害虫的考验。因为一直在法国接触葡萄酒,本·高迪和徐可杰比许多进口商更敬畏产品,并重视庄园的意见,企业的理念也来自于此。由此,在燥热的中国葡萄酒市场,香堡酒业的经营方式有点特立独行,企业团队用4年时间做调查报告,摒弃任何形式的概念营销和商业赞助,只跟那些资源共享的企业跨界合作,让原汁原味的法国葡萄酒流向中国市场。“在西方市场,一个有历史、品质的产品,无论是液体、糖果还是手袋,只要放进去心血,都希望得到正确对待,香堡酒业的愿景也是如此,希望自己的葡萄酒能得到经销商和消费者正确对待。”徐可杰说。
瞄向中端阶层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近两年正是中国葡萄酒市场最“疯狂”的时期,假货泛滥、品质良莠不齐、标价混乱、渠道芜杂,但最坏的时代往往有最好的商机。选择在2011年进入中国市场的香堡酒业就是出于这样的想法。“乱是由于消费者没有被引导的机会!”徐可杰说,酒商把葡萄酒当成可口可乐卖,全国铺货,把蛋糕做大,但葡萄酒是有限的。在行业不专业的阶段出现了最高峰的乱局,说明行业要洗牌,而最乱的时候进入,其实是最好的商机,特别是从做品质、服务、专业的角度而言,现在最需要清新的企业出现。
2007年已到香港发展的本·高迪和徐可杰一直关注中国市场,但他们还不敢贸然进入,而是谨慎地做了4年的市场调查。“1年是做不了市场报告的,一定要3年以上才有一个比较靓的数目。”在欧洲从事市场学、社会学研究的徐可杰自称是市场调查的“老手”。从2007年开始,香堡酒业团队对北京、江浙、广东沿海地区、云贵川四大区域展开实地调查,以数学模型+问卷形式寻找市场缺口,4年的市场调查报告有近5厘米厚。
从调查结果看,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这种“舶来物”的认识明显缺乏引导—怎样才是一款好的葡萄酒?假酒太多,跟哪个经销商买酒?除了送礼,消费者在家里请人吃饭喝酒该去哪里买到性价比高的酒呢?而产生这种需求的多是中端消费阶层。徐可杰说:“沿海城市有近10%的中产阶层找不到东西买,太贵的不是买不起,而是不能经常买,但他们依然有这种消费欲望,价格太低的,由于工作背景和生活背景影响,他们已经具备识别产品品质的能力,不想买太差的,导致的结果是这部分人大批地到香港消费。”但葡萄酒就是生活用品,徐可杰觉得应该让中端消费者在自己的城市买到真正进口的葡萄酒,而不是花200元交通费去香港买一瓶300元的酒。
透明的上游资源
细看中国进口葡萄酒板块,法国葡萄酒一枝独秀,去年占到市场的半壁江山,还一直处于上升状态。法国葡萄酒的地域标签似乎有着神奇的魔力,在中国土壤上深得民心,而香堡酒业的背景恰好顺应“地利、人和”。出身于法国勃艮第世代的酿酒家族,本·高迪家中就有13个葡萄酒庄园,其中一部分有600年历史,家族的实力让他在当地采购时得天独厚,他找到了20多个家族、50多个庄园向香堡供货。这些百年历史以上的庄园,并不是当地的超大型庄园,但走中型偏高端路线,服务本土为主,而在传统酿酒文化深厚的法国,应对当地竞争比出口竞争难得多,获得当地人的认同就是对葡萄酒品质最高的肯定。徐可杰说:“很多这类型的酿酒家族需要有品质、实力的进口商一起合作,这不是资本的实力,而是资源的实力,我们能把酒和家族的来历说清楚。”
在食品行业,你无法卖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本·高迪做的就是把法国本土人,甚至是自己喜爱的葡萄酒原装、原支、原液进口到中国,消费者可以在网上找到每款酒来自哪个村落、哪个庄园,信息都是透明化。为了保证酒的品质,从葡萄酒离开庄园后那一刻起的每个环节,本·高迪都非常严谨,选择运费高出几倍、有280年历史的德国知名物流公司,专柜上船,到广州后储存在恒温仓,成本比其他城市高出更多,但他情愿成本多些,也不愿意某一个经销客户无法顾及仓储而产生质量问题,还不时到酒窖检查。本·高迪坚持认为,最基本就是尊重产品,如果仓储达不到要求的话宁愿不做。
因地制宜的经营模式
充沛的上游资源是香堡的底气,在品质上硬打硬让人无可厚非,但在下游的链条上如何满足中间阶层需求,是它更重要的课题。香堡的答案是文化宣传和专业道。
走进广州香堡,左边墙是模仿某世界名画,用多种几何图形组合、近10米高的木质酒柜,酒瓶在其中“纵横交错”,二楼的休闲区挂着著名画家吴冠中的油画作品,吊顶以黑玻璃黄金分割装饰。这是香堡在国际招标后,由法国、意大利、中国三个团队共同完成的作品。很多中间阶层的消费者被这别具一格的设计吸引而走进香堡。
更吸引中间阶层的是拿起酒杯品尝葡萄酒,和人交流酒文化。徐可杰说,他们更愿意向顾客介绍每款葡萄酒的不同,以品鉴会、餐饮、知识培训等形式,告诉他们葡萄酒的区别在于产区、土壤、天气,不同的提子和混酿比例,不同酿酒师的哲学,新世界和旧世界味道的偏好,果香和木香的感觉来源……“很多中产阶级喜欢听这些,对他们来说,喝的不是液体,而是一种文化,让他觉得握着酒杯可以跟人交流。”
现在,香堡酒业共有48款酒,覆盖了江浙、广东、四川等不同区域的口感要求,每个城市各有主打产品,而不同城市的经销客户也有不同的经营模式。徐可杰对团队的市场触觉非常自信。跟客户接触后,团队会在当地做市场调查,了解该市场的产品类型,估计销售渠道在哪、整个销售容量、哪些营销模式可以结合客户资源,最后给出经销客户方案—香堡金钥匙,也是一份5厘米厚度的报告。
以上海和广州为例,上海是一个有消费能力,但没有消费量的城市,所以上海香堡的模式是cafe&bar。“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证明有一定的消费时间可以坐下来消费。”徐可杰分析说,广州市场比上海市场更难做,难在它有一定的消费量,而没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这证明广州顾客的消费时间比较短。广州客人认为自己不会喝很多,也不想付配餐的钱,所以他到店里买酒后直接带回家,再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share一瓶酒,所以广州是酒窖形式。“在上海,两人一小时喝完一瓶酒,再加上小吃、甜品,跟在广州4个人花半小时share一瓶酒相比,人均消费能力高出很多。”
资源共享的跨界营销
让葡萄酒流向中间阶层的酒杯,有很多种营销方式,传统广告、赞助体育赛事、品鉴会、自助餐……但“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市场效果是最强有力的证明。
“葡萄酒都是庄园人的心血,他们不希望用商业赞助去对待,我们的活动从没有赞助。”本·高迪和徐可杰有意避开过于商业化的营销形式,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沿用西方的营销理念—一个有历史、品质的产品,只要放进去心血,都希望得到正确对待。
除了跟餐饮结合、鉴赏会、家族调酒师分享葡萄酒知识和法国风土人情、给大型人力资源公司培训等传统方式,到目前为止,香堡只与能资源共享的企业跨界营销合作。“企业觉得香堡有实力去帮他们搞活动,能推广各自的文化,只有这种情况下我们才做,这才是最真实的跨界营销。”徐可杰说。现今,香堡已两次牵手广州知名建筑事务所—筑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举办筑原学堂,进行纯粹学术性的交流。除了讲解葡萄酒知识和盲品外,还介绍世界最著名的酒庄设计。“我们对整个酒庄设计系统都很了解,甚至灌溉、排水这些细节,设计师都很喜欢这些知识。”徐可杰说,跨界的还有艺术和时尚界。广告界知名人士黑马大叔亲自提画作酒标;与爱马仕设计师CecileSeksaf合作,举办葡萄酒与法国手工订制箱包鉴赏会,吸引众多名人,法国副领事、法国商会会长也都慕名而来。
做最难的口碑营销
经过一年磨剑,香堡的重要网点已经覆盖山东、江浙、广西、云贵川、广东和湖北,以餐饮、零售店、跨界营销产生的团购效应三种主要方式拓展市场。一年里香堡每月持续增长,徐可杰很高兴见到市场持续的消费力,经营模式也并没有水土不服。“中国的经销客户很优质。”她认为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和孔夫子的影响,都很好学,只要给机会尝试,他们就能展现出色的学习能力。
近几年来,本·高迪和徐可杰多次带着经销客户、部分员工到法国葡萄酒庄园实地观摩,分辨40年的葡萄藤和20年的差别、每款提子的不同,以及如何浸泡、压榨、过滤、进桶、发酵,让他们见证酿酒的每道工序。“即使是家财万贯的庄园庄主,每到9月份的采摘期,他们都会脱下西装革履,和农民一起摘下一串串葡萄。”徐可杰希望客户看过之后也能领略大自然的魅力,正确对待产品。
葡萄酒如果要原装、原支、原液、原品质出口,就意味着不能做大规模。“农作物跟手工品一样,都是做不大的,只有工业化的东西,例如可口可乐才能做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