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第1篇
1.单元整合教学既是一种思路(想),又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或者说策略,需要结合学生实际以及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处理。课题研究的已有成果仍需要在进一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完善和丰富。
2.学案十分重要:无论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还是单元整合教学,学案度与学生就如同教案对于老师一样,但是学案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更大。将进一步开展学案与教案的整合研究,减少教师备课的机械劳动,增加备课的智力含量,提高教与学的实效。
3.课题研究教会了从普遍的教育现象之中寻求有价值研究课题。以此为契机,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
我们坚信,在主题阅读框架下,随着单元整合实践的深入,语文学习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熏陶学生形成高尚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奠定学生人生基础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同时,单元整合的实践也能够使教师的阅读素养、知识涵养、文化学养有更大的发展。单元整合的实践也会进一步带动学校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打造书香型校园,形成卓有特色的阅读文化。
单元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第2篇
(一)学习培训阶段:
1.学习
有针对性的阅读学习相关的理论著述,有国家的《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语文教学纲领以及与正和教学有关的精神。《课程组织》(林智中陈健生张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课程建设前沿理论书,其中很多关于课程组织的论述令我们耳目一新,尤其单元课程、全语文教学的理论给了我们极大的指导。山东的李怀源老师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成功实践者,他的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著作《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在实践层面给了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思路和探索方向指引。山东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里面有很多关于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实力与做法,从中我们不难领略到整合阅读的苗头,并启发我们进行整合阅读系统探索。《有效课堂—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解读》(谢金国编著)以及洋思中学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我们感觉到,仅仅移植它们的模式而不深思其中的精神实质有失简单和机械。单元整合学习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量增大,不引进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是不可想象的,只有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学习也纳入到教学管理和指导的范围,才能够真正使单元整合教学落地生根。
单元整合教学研究的直接动因是“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研究的需要,因此,由李希贵先生主持的国家级教改实验课题的有关理论著述是我们学习的有以后总要内容,包括《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组编写),每一期《语文主题学习》杂志等。另外,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最前沿的动态也是我们不断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2.培训
学校出面聘请专家来学校作专题培训。中山大学教授王世伟莅临作指导并且推荐了《课程组织》 这本著作,并且自愿担任课题指导。深圳市_的专家张波对课题的研究以及开题报告等做了详尽的指导。著名特级教师赵志祥老师就语文教学的有关时间问题给我们做了高屋建瓴的指导。福田区教研中心主任陈祥俊来校作专题讲座,福田区教研中心副主任徐素妮、姚晓英,教研员余云德在研究过程中经常指导。尤其值得一提的本课题主持人是姚晓英特色工作室成员,工作室有效前沿的有关主题阅读方面的研究和经验交流,给课题研究许多重要的启发,提供了直接有力的支撑。
(二)探索研究阶段
1.成立教研组:按年级组建语文教研组,教研组设教研组长一名,具体负责本年级语文教师的单元整合研究。
2.建立教研制度:每星期三下午是语文科组教研活动时间,全体语文教师集中在一起,分年级开展教研活动。开学初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上,教研组长把每个单元分配给不同的老师,一人主备,之后主讲,听取同课头老师的意见。每一课的准备都汇集了全体老师的智慧,大家在交流中提高认识,在碰撞中产生创新。主备人根据大家的意见把修改后的教案再发给每个授课老师。由各授课老师在此基础上作适当批注形成自己的个性教案用以指导课堂教学。
3.编写教案:研究制定单元整合的教案编写模式,探索具体的整合课型。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研究编写整合备课教案。一般情况下,我们把一组教材设计成ABC三个模块进行备课,A模块是正确朗读,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人人能正确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B模块是理解品读,C模块是巩固练习与拓展(交流平台、口语交际与习作等内容)。这三个模块随着年级不同而有所侧重,单元整合的关键在于B模块。总的思想是:打破一篇课文教2-3课时的常规做法,一课时教1-3篇同主题课文。即以单元主题为刚,归纳和集中各篇文章的主要学习目标,不面面俱到地繁琐分析,而是精选最重要的内容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感悟、感情朗读和理解等,从整体上达成学习目标。
4.为学生编制预习纸。单元整合学习必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纳入教师的管理范围,改变原来学生因各种因素影响预习情况参差不齐甚至不能落实的状况。预习纸分教研组研究制定学生,要求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灵活确定,突出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性和实效性。
5.探索“学案”编写以及运用。随着教与学方式转变和单元整合教学实践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明确的意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仅在课前预习,还应该包括课堂上指导学生有效的交流学习以及自学能力、习惯的培养。于是,在与细致的基础上开始研究设计“学案”。学案把学习内容对学生做循序渐进的引导,是学生自学的依据,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使得“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得以落实。
(三)总结提高阶段
单元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第3篇
1.教师业务快速长进。一是它挑战教师的智慧,逼迫教师学习提高;二是教师树立了单元整体意识。原来备课关注一篇一篇的课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主题关照下的整体备课主线清晰,容易辨清单元内各篇文章侧重,容易廓清每篇文章主干和枝叶,从而确定比较高
效的导学方案。
2.学生语文学习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学生望而生畏挖地三尺的讲授被目标清晰的主题阅读所取代,在阅读中增长见识,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比较中悟出文法。实践证明,开展主题阅读,学生就有兴趣,死抠字词、单调的题海战学生就厌倦。有了方法:按主题比较归类阅读。有了习惯:学案引导学生扎实自学、有效交流。久而久之,自学习惯、思考习惯、沟通习惯等都形成了。
3.教研活动扎实有效。每一课的准备都汇集了全体老师的智慧,大家在交流中提高认识,在碰撞中产生创新。主备人根据大家的意见把修改后的教案再发给每个授课老师。由各授课老师在此基础上作适当批注形成自己的个性教案用以指导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彻底改变了冷场和无话可说的局面。而且,整合研究还进一步延伸到了低年段。
4.编写出4-6年级的整合教案和预习纸(本),对后面教师的教学有借鉴和启示作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5.研究的资料结集成册,典型课例制作了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