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 第1篇
推进城乡一体规划设计。全面完成区镇(街)两级国土空间规划合并编制,形成全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筹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把公共基础补短板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城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推动要素资源均衡配置。抓住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集中力量攻坚增城区六项试验任务。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实施农村金融惠民服务提升专项行动,激活土地要素为农村发展提速,探索推广“点状供地”。
推动生态环保共建共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河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同质同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农村薄弱学校升级建设工程,加快补齐医疗健康服务短板,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适幼化改造,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向镇(街)、村(社区)延伸。
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 第2篇
《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城乡发展资金保障机制、严格考核评估等四方面对加强保障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
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第一时间动员部署,制发实施方案,成立一线指挥部。区委书记任“一线总指挥”、区长任“一线第一副总指挥”,成立6个工作专班、5个工作组、13个镇(街)领导小组,构建起上下贯通、协同高效的“1+5+6+13”指挥体系。
在要素流动、土地管理、民生保障等方面开展一体化制度创新,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强镇兴村。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
强化目标导向,加强考核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展示重大成果,努力为全省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供增城案例。
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 第3篇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强化镇(街)服务规范便利化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完善的服务圈。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打造便捷的生活圈。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打造兴旺的商业圈。
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新塘、永宁、宁西打造千亿百亿级制造名镇;仙村加快与增城经开区融合提升;中新、朱村与中新知识城、东部公铁联运和科教城等重大平台紧密联动,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荔城、荔湖、增江、石滩高品质建设区域综合服务中心;派潭、正果、小楼打造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提升美丽圩镇品质。全面改善圩镇人居环境,深入实施“洁化、绿化、美化、文化”行动,推动白水寨创建国家5A景区,将派潭打造成为具有岭南风情、广府韵味的“广东乌镇”。
科学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按照南部旧村更新项目衔接城市重大战略平台、聚焦做强区域经济,中部旧村更新项目强化城市功能、加速城乡一体,北部旧村更新项目突出综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各打造1-2个旧村改造试点村。
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 第4篇
实施“百千万工程”跟每一个市民都息息相关,实施产业培育、城镇提能、和美乡村、城乡融合,就是为了增加老百姓收益、缩小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加强产业培育: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平台建设,走好“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特色化、差异化、品质化发展之路,实现产业旺起来。
推动城镇提能: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全国经济强镇和“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圩镇,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实现城镇强起来。
建设和美乡村: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乡村示范带建设等,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村富起来。
促进城乡融合:完善乡村规划,均衡配置人才、金融、用地等要素资源,推进城市更新、城中村治理,推动公共服务同质同标,实现生活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