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方案名词解释汇总(合集3篇)

时间:2025-05-26 23:54:25 admin 今日美文

语文教学方案名词解释汇总 第1篇

四书五经名词解释语文教学论四书五经名词解释: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南宋朱熹撰成《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合称《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始有“四书”之名。

南宋末年,用作教材。

元代开始作为科举考试课目,并以朱熹集注为标准。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孔子曾修订、传授“六经”,后《乐》失而存者仅五。

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

”汉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始有“五经”之名。

刘向曾校定“五经”。

汉灵帝熹平年间,蔡邕等订正“五经”,刻石立于太学,称“熹平石经”,为政府官书。

唐太宗时考定“五经”,颁行天下。

高宗永徽中,颁行《五经正义》为明经科考试依据。

明永乐年间,刊行《四书五经大全》为学校教材。

宋儒谓四书是学习五经的先始阶段,故元、明、清学者常循此读书规程。

据科举考试要求,四书必读,五经可任习其中一项。

四书、五经遂为旧时主要教材,亦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教育的重要资料。

语文教学方案名词解释汇总 第2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绪论一、名词解释1.课程:般说来课程至少有两层含义:在广义上,课程指的是一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而在狭义上课程则专指学校课程,其基本含义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及其进程。

2.教学:教学视频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过程;教学将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

其研究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二、试论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始于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终于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以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根据问题的归属分类,有语文课程方面的问题,如: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内容、语文课程资源,等等;有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如: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等;有侧重理论方面的问题,如: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等等;有侧重实践方面的问题,如:语文教学设计的优化、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

语文课程与教学方面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来源分类,有来自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的问题,如: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语文课程与教学实施、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等等;有来自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同理论对立的问题,如: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语文智育与德育的关系、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之间的关系、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之间的关系,等等;有产生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内部对立的问题,如: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文本的整体把握与分析认识、教读与自读,等等;有产生于两种或几种课程与教学理论之间对立的问题,如: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问题、继承传统与借鉴外国母语教育经验的问题,等等。

语文教学方案名词解释汇总 第3篇

1、语文课程:在学校范围内,旨在期望教师通过运用特定的语文材料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一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科目。

语文的学科内涵:从“语文”名称的由来来看,语文指称的是基础教育(中小学)的一门学科,是一个基础教育学科课程的名称。

“语文”这个概念指称的是新学制下的一门中小学基础课程,是对一门功课的命名。

语文的语言性质:从语文这门课程所承载所指向的教学内容来看,语文包含语言和言语。

一方面,语文包含“语言”,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这一套公共使用的交际工具是要通过语文教学来教给学生的。

尤其是书面语言系统更是这样。

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语文主要指言语,语文主要以言语作品为载体,在语言的运用中使学生学会语言的运用。

语文就是语言运用的过程和语言运用的结果,它以语言运用的结果即语言成品为物质凭借目标指向生机勃勃的语言运用。

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凭借语言成品知道学生理解、把握语言成品的生成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的人文内涵:从语文与人的关系来看,语文是人生命的活动形式,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表征。

语言作为工具不同于其他物质性工具,语言这个工具是内在于人的,是与人的内在精神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认识通过语言认识世界的,所以,人所接受和生活的世界实际上是语言的世界;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指本民族语言,谓之母语。

一个民族的语言蕴含和体现着该民族的精神性格;一个人语言化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人化、社会化的过程,所以,语言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表征。

2、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

讲语文的工具性是着眼于它的形式,讲语文的人文性则侧重于它的内容。

A、在语文教学中,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绝不能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落实这一层面。

语言文字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鲜活的文本之中,要使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篇,绝对离不开对文本思想感情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