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的感言感想 精选29句
1. “叫”“心”与“照”“阴”
2. 掌握正确的笔画方法。
3. 尝试用不同的纸笔。
4. 下面一首清诗,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5. 及时批改:
6. “摇”“映”、“舞”“隐”与“扶”“失”
7. 重视范写:
8. 追求个人特色。
9. 通过听童汝嘉老师的讲座,我深深认识到做为一位书法老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还需要更多的文学知识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书法,学习书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常规,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经典文学,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同时童汝嘉老师,他所编写的《诵经典学书法》也更好的把中国的优秀经典文化与书法相结合,传承了中国文化,陶冶了人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进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进了学生的学识修养。
10. 通过听童汝嘉老师的示范课,我感觉到练字的过程首先培养提高孩子的学习品质,同时又是了解我国的经典文学的过程,而做好一件事情是不容易的,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没有随随便便就成功的。其次,培养孩子的耐性和注意力,从开始时的十分钟、二十分钟到现在的三十分钟甚至四十分钟。再者,临摹的过程,也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因为他必须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这个字的结构特点,才能发现自己的字和字帖的字的差异,该怎样改进。还有,我觉得,练字还能让孩子体验成功,在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我相信,受到赞扬,孩子的学习劲头就大,学习成绩也会不错,也会激励他更加刻苦练字,好好学习!我相信练字与学习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会形成良性循环。
11. 循序渐进,规矩练字。
12. 扎扎实实地进行指导:
13. 坚持是成长的基石。
14. “弄”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雨云飘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表现了作者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
15. 与他人互动交流。
1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品味第二句中“镜”“雪”二字的表达效果。
17. 把。
18. 练。
19. “镜”“雪”二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站在江边,看青苍色的江水浩渺无边,视野尽头,水天相接,那秋色也一样的浩瀚无际;晴空无云,澄洁明净,犹如一面平展的镜子。天空下正有一对白鸥在忽高忽低地上下翻飞,犹如飞扬的雪花,为空旷阒寂的秋江点缀了几分灵动的生机。这两句描写了一幅空阔苍茫、动静相宜的江上秋色图。含蓄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安定生活的向往。
20. 书空。
21. 找到愿意指导你的人。
22. 坚持勤奋练习。
23. 练字需临帖。一本好的字帖就相当于随身的书法老师一样。我们可以时刻从它那里学到一笔一划该如何运笔,一间一架该如何掌握。比如,“盘”字要写成“且”字状才能灵动,避免臃肿;上中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中线;半包结构的字要写的匀称不可偏向。这些我们大都可以从字帖中发现,但如果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练字,既容易浪费时间又容易走入练字误区。
24. “德”与“风”
25. 激发动机,培养意志。
2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品味第二句中“弄”字的表达效果。
27. 在听余峰和刘建明老师的讲座,让我认识了书法的发展及怎样进行书法教学和写好楷书方法。在楷书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习惯、执笔、坐姿等严格要求。字的结构,字的笔顺,落笔的轻重变化,结构的安排,笔画的长短不一,原来都是有讲究的。学习时,临练结合,摸索规律。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则。断断续续临了几十遍,受益匪浅。在临帖时,先读帖,掌握帖的神采特点,运笔特点,临帖时不求数量,注重质量。勤学苦练,便会逐步写出一手自己满意的字来。
28. “疾”“急”与“过”
29. “推”和“敲”
练字的感言感想 精选10句
1. 每天进步一小点。想要练好书法决不是件简单的事,最重要的是,它不是件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可能你天天坚持练习但是却不见有多大长进,让好多人灰心丧气因此而停止练习,这样就半途而废,最终难以有所成就。所以,在每天每次的练习中,给自己提一点要求,让自己达到一个或多或少有进步,能给自己继续坚持的动力的水平,这样才能越练越有劲,越练越有动力。这也让我懂得,字想要进步,人必须进步。人不能只停在之前的阶段,新的阶段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另外,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练字是慢慢磨性子的过程,在处理其他事情的同时,也要有种不怕麻烦,不怕吃苦的精神。同时也知道,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写字习惯不能靠几节写字课。要树立“提笔就是练字”的观念,写字由课内向生活之中延伸。
2. 注重细节。
3. 尝试不同的书法字体。
4. 临摹结合,掌握规律。
5. 开展竞赛,激励评价,鼓励进取:
6. 下面这首宋词,有人说,“偷“字在词中最为传神,试加以分析。
7. 合理讲评:
8. “窥”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角度巧妙,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
9. “半”和“一”
10. 集中注意力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