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创业感言50字 汇总51句
1. 拒绝诱惑,长期主义
2. “三大铁律”分别为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3. 对后起的创业团队而言,不要被巨头们的团队规模和投入规模吓倒,只要能在关键领域高效创新,永远都有后来居上的机会。
4. 是否符合公司的使命、愿景和战略
5. 真正伟大的公司总是把东西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最出名的就是福特T型车。
6. 只要用户愿意排队,你的渠道费用和市场费用就有机会无限趋近0。
7. 智能电动汽车未来的收入将由硬件、软件和各类汽车服务组成。
8. 和用户交朋友,由小米提出,也是小米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9. “和用户交朋友”其实就是互联网思维指导下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0. 好产品不一定能带来口碑,便宜的产品不一定能带来口碑,又好又便宜的产品也不一定能带来口碑,只有超过预期的产品才能带来口碑。
11. 互联网思维恰好是一种能够实现流量、用户爆发式增长的高效利器。
12. 能否为用户提供一致性的价值与体验
13. 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14. 无限追求最优解,认知触达行业和用户需求的本质
15. 小米是一个新物种,我们不在乎如何被定义,我们唯一在乎的就是以用户为中心。
16. 对任何一家科技公司而言,最宝贵的资产永远都是人才,是杰出的工程师团队。
17. 2005年,为了进一步推动金山的互联网转型,让金山的同事更好地理解互联网的精髓,我推动了一场向谷歌学习的运动,其中一个小要求就是要能背诵“谷歌十诫”。
18. “一分价钱一分货”大体是对的,但它应该反过来,是“一分货一分价钱”。
19. 爆品定义是:产品定义、性能、品质或价格与现有产品明显不同,大大超出用户期望并引发口碑热烈传播和热销的现象级产品。
20. 用户对于商品最本质的期望是什么?其实就是八个字:“感动人心、价格厚道”。所有不符合这条原理的商业活动都无法长久。
21. 小米创业历经12年,我们总结出四个关键词,“专注、极致、口碑、快”几乎贯穿每一个关键词始终。
22. 什么才是极致的产品:一是产品要惊艳,设计要惊艳,成本也要惊艳;二是超出了用户预期,真的能让用户尖叫。
23. 做好充分调研,不要盲目跟风
24. 小米在国内拥有数以千万计的忠实粉丝和用户,他们当中只要有1%的人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小米汽车就可以获得一个梦幻般的开局。
25. 是否与公司核心业务形成显著强协同并形成闭环
26. 小米有一条产品定义取舍法则:满足80%用户的80%需求。
27. 懂一行,爱一行,才能做好这一行
28. 小米模式的四大学习对象,分别是向同仁堂学真材实料,向海底捞学口碑,向沃尔玛和开市客学高效运营,向无印良品学设计。
29. 公司的资源是否支持
30. 爆品是自带流量的,原因就在于它的明天属性,让人心生向往。
31. 性价比讲究的是比较优势,就是同等价格性能最好,同等性能价格最低。
32. 只有两件事叫创新:一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二是做别人做过了但没有做成的事情。这样的事情肯定不好做,99%的结果是失败。
33. 汽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我们的团队组建、文化融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34. 性价比不是讨论绝对价格,更不是低价。
35. 我们试图建立一个“不可能三角”结构:产品做到感动人心,拥有极致的体验。价格做到极其厚道。公司有不错的盈利。
36. 最后让我下定决心造车的,是米粉的一句话:你若敢造,我就必买。
37. 这个世界不需要更多追求“品牌溢价”的公司,“溢价模型”只会把东西卖得越来越贵。
38. 在造车项目的调研过程中,我的出发点不是论证造车的必要性,而是努力在找不造车的理由。
39. 当你做关键决策时,最基本的推演依据就是,这个决策是否符合用户的期待,是否能赢得他们的支持。
40. 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个重大创业项目。
41. 流量背后有一个词叫“注意力”,极致爆品、超预期口碑一旦站在合适的风口上,用户的注意力就会一下子被抓住,经由互联网发酵即可迅速聚集流量。
42. 2020年深秋一个周日的晚上10点半,我开完会,在小米园区看到了一位同事。他坐在户外的桌子前,架着一台手机,正对着一台电脑在调试代码。当时已是10月底,夜里已经很冷了。
43. 2020年,小米成立十周年的时候,我提出了小米永不更改的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和做最酷的产品。
44. 计算了一下,从2011年开始,我一共发了13000多条微博,平均每天3条,十几年间几乎每天发微博打卡。
45. 人生路上,最重要的是“勇气”。
46. 如果一个产品具有四个特征:单款、精品、海量、长周期,我们就可以说它是爆品。出一两款爆品有时候靠运气,但持续出爆品,就一定要靠完整的模式和体系。
47. 做生态链和创办小米一样,都源于我有一个改变中国制造的梦想。
48.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引擎
49. 只有最终进入全球行业前5,做到年出货1000万台以上才有意义。小米造车未来有没有机会赢得5张“终极船票”中的一张?这是个灵魂考问,我们一直在痛苦地思考。
50. 消费电子领域几乎所有的巨头都已纷纷下场布局,如果我们不做汽车,未来小米会不会沦为一个失去了成长空间的“传统公司”?所以,对小米而言,造车是大势所趋,别无选择。
51. 心智上的无限投入,不遗余力争取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