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80周年贺词简短四字 第1篇
80年的历史积淀,赋予了成都体育学院从容起步、继往开来的内在底气,“行健不息、积健为雄”成为新一代成体人砥砺再出发的深沉力量。新时代高等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大好局面,催促着成体人奋力前行。
2019年2月,成都天府奥体城暨成都体育学院整体迁建项目正式开工。从80年前的泥泞小道、农舍草棚到未来的绿树繁花、万木葱茏,在美丽的三岔湖畔,一座集教育、体育、医疗、文化、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美丽、开放、智慧的大学校园,正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成都体育学院发展的全新一页即将翻开,从80年光阴中走来,广纳四海英才、向世界一流体育大学阔步前行的决心始终如一!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中华民族正向着更加开阔的天地进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嘹亮,神州大地奏响了“强国复兴有我”的激扬乐章。站在新起点上,成体人满怀豪情,将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深刻理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程体轩)
(正文结束)
建校80周年贺词简短四字 第2篇
1.标语须围绕“八十载慎思尽物,新时代共创一流”的校庆主题,具有鲜明的黑龙江大学特色和时代特征,能够体现学校赓续红色血脉、秉承延安传统、发扬抗大精神的文化内涵,展现“志存高远,爱国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黑大精神。
2.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能够鼓舞人心、坚定信心。
3.文字简练优美、对仗工整、易记上口,标语形式、风格不限,字数原则上不超过30个字。
建校80周年贺词简短四字 第3篇
陈列在成体校史展览馆中的一张大幅单人照片,经常吸引参观者驻足。照片中的老先生,神情安详而又笃定。他是成都体育学院办学历程中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一代“武医宗师”的郑怀贤教授。20世纪30年代,郑老因其武技和医术在国内享有美誉,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他的“飞叉”绝技惊艳四座,声名远播。20世纪40年代末,郑怀贤担任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的教授,一直到1981年辞世。
从1957年开始,在时任党委书记胡晓风的带领下,学校组织人员对郑怀贤特有的骨伤诊疗手法进行研究,追踪整理了1000多例病例,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1958年,学校成立附属体育医院。1960年,经国家批准,增设了国内首个运动保健系,此过程中郑老都是重要的发起者和参与者。随之,学校在运用中医药物手段对运动创伤防治和运动疲劳恢复等方面形成了研究优势与特色,并开启了运动医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漫漫长路,获得“国家队队医摇篮”的美誉,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两所三级甲等医院。
在郑老的推动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学校的武术也颇具影响力,汇聚了王树田、肖应鹏等一批知名武术家。这一时期,学校还开启了体育史料的整理及对国外体育史专著的翻译工作,整理和编著了_成立以来首批体育史料集,惠及广大学子和研究者,引领着我国体育史学科的发展。回望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师生更知探索之伟大,更感意义之深远,学校“以体为本,体医渗透、体文结合”的办学特色由此肇端。
建校80周年贺词简短四字 第4篇
改革开放后,学校在国家快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的浪潮中,孜孜探求着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学校积极推动体育基本理论、体育史与体育文化研究,形成了一批学术成果,在国内外体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1988年至1993年间,学校中青年教师为主力编著的23册“现代体育科学丛书”陆续出版,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并多次获奖,先后在亚运会科学大会、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中获得赞誉。这一丛书对我国体育经济学、体育哲学、体育美学等体育学交叉学科的建立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进入新世纪,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在这座默默耕耘的学府,欣喜地发现趋于成熟的学校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学校抢抓机遇,拓展学科专业布局,率先开办了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经济学(体育经济方向)、英语(体育外语外事方向)等7个非体育的本科专业,全面实现了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的跨越。2006年在国家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学校提炼总结的“以体为本,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得到广泛的认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2013年学校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同时拥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三个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的体育院校。2021年,在东京奥运会上,成体学子勇夺1金2银1铜及1项第4名的优异成绩。成体人以赤子之心和不凡业绩书写着新的荣光。走在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中,学校认识到,必须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前瞻性的改革创新,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方能实现新的跨越。在跨入新起点之际,开启了一场使命驱动的系统改革,提出把“提升学科建设的牵引力、综合改革的驱动力、干部队伍的执行力”作为学校奔跑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的“三驾马车”,并以此作为当前高质量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和动力组,尤其坚持将“高质量发展”放在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和价值追求的首要地位。
岁月如歌,学校的发展始终与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一代代成体人坚韧执着地追求、奋蹄扬鞭地进取。学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今天的成体,有在校学生11000余人、教职工900余人。拥有体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有22个本科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体育学进入A档,位列全国第三,体育学和运动医学被列为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经过多年的坚守,形成了“办学传统塑风格、改革创新聚活力、多元服务拓影响、内涵发展上台阶”的办学思路,凝练出“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应用研究型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办学定位,构建了“以体育学为主体,运动医学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体育”学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