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研活动美篇 第1篇
活动伊始,李倩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送元二使安西》群诗教学。李老师以温婉儒雅的气度引领我们漫步于绽放仙葩的古诗苑中。在一声声的诵读中,在一次次的梳理中,在一个个资料袋的助推中,孩子们抽丝剥茧般地在文本中“走一步,再走一步”。他们津津有味地品读描写春天和春雨的诗句,从中悟情感,明写法,寻觅隐藏在文本之中的关联,激发思维的生长点,推动学习的进程,将思维引向更深处。
古诗词教研活动美篇 第2篇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用通俗的语句、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感受。全诗仅20个字,但足以令读者身临其境。
本节课,周老师围绕“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两大学习任务群,进行了古诗教学探索。通过看图猜诗引出诗题,读题猜题理解诗题,以评促教指导朗读,带领学生理解初步理解古诗。本课设计了两大任务,任务一是读诗句,想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设计了说画面和感楼高两个学习活动。任务二是比较阅读《夜宿山寺》与《咏华山》,设计了读《咏华山》说画面和比较两位诗人所用手法两个活动。最后,布置了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设计了“争做经典传诵人”、“争做宫廷画师”和“争做翰林学士”三个阶梯式的作业。
古诗词教研活动美篇 第3篇
课程部姚芹主任就李倩老师执教的《古诗词诵读》一课做了精彩的评课。姚主任分享了备课组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编排用意的揣摩,教学内容的重组以及“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理解与运用。如何处理古诗词教学中诵读、积累与梳理的关系?姚主任指出,一是从任务领路,在诵读中梳理;二是支架助推,在梳理中积累;三是旧知架构,在温故中知新。姚主任肯定了李老师合理选择了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并加以恰当组织。这样,学生在积累语言材料、梳理语言现象、初步探究语言规律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与文化自信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胡晓安校长对两位老师的课堂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欣喜地称赞这两节初小衔接的课堂正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般弥足珍贵。李老师的课堂带领孩子们梳理和积累,想象画面,体悟情感,习得方法;梁老师的课堂带领学生知人论世,了解背景,在情境中体会思乡意象。同时,胡校长也对一些教学细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鼓励青年教师再接再厉,不断进步。
钟演校长同样肯定了两位老师的精彩执教。她指出,教师教学要紧扣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同时,古诗教学要能让学生身在其中去体悟情感,将知、情、意、行融为一体。钟校长也指出,我们的教学设计一定要让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说,让孩子们在感悟祖国文化之美的同时,思维也得到提升。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我们相信,通过本次初小衔接语文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对于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高质量教学,老师们会有更深入的思考。在新课标背景下,在梁溪区“1+3+X”教学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探语文之道,悟素养之真,向下沉淀,向上生长!
撰文:彭 勃
古诗词教研活动美篇 第4篇
最后,低年级语文教研组长钱桂霞老师作《学习任务群下的古诗教学研究》专题讲座。
钱老师首先带着大家学习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对于诗歌教学的要求,分学段进行了对比解读。
接着以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古诗为例,梳理了这一册书中的所有古诗,以“四时之景”为主题组成一个大单元集中进行教学尝试。共设置了四个学习任务群,分别为寻找生活中的“四时之景”、寻找古诗里的“四时之景”、多元展示古诗中的“四时之景”和统筹规划古诗诵读。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的美韵,让华夏芬芳;诗词教学研究,任重而道远。一次教研,一次进步,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用惟以求真的态度,潜心探索学习任务群下的古诗教学艺术,在古诗词研修之旅中奋勇前进!
END
供稿丨徐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