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研讨活动(实用9篇)

时间:2025-01-09 11:41:14 admin 今日美文

德育研讨活动 第1篇

会上,福州市德育研训中心组专家、福州市班主任核心素养大赛金牌导师张惟老师,开设专题德育讲座《以德立学——班级管理策略与活动设计》。她从“班级管理的顶层设计”、“带班方略的案例分享”、“班级活动的组织设计”、“家校合作的策划实施”四大方面,阐述“全员育人与融合育人”的大思政理念,引发了班主任们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深度思考,为班主任们开辟新思路,打造更具特色与活力的班集体。

德育研讨活动 第2篇

分会场的研讨活动与主会场同步进行,老师们进行了精彩的课堂展示。

湖北省宜昌市实验小学的刘艳玲老师带来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刘老师通过甲骨文的特点,汉字演变的规律,书法作品鉴赏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字的历史,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汉字的秘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上海市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方怡老师带来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 虎门销烟》。方老师在课程开始前明确_的危害;再通过三连问激发学生的情感;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对活动中图表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感知_对清朝末年中华大地的毒害;最后,依据资料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从自主探究到全班交流,学生深刻地了解_战争的屈辱历史和列强的罪恶行径,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接着,刘艳玲老师和方怡老师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展开说课。

黄向阳教授对两节课的老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指出今天这两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值得讨论的地方,我们在教学中要简化教材,优化教法。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进行组内的交流,再到全班的交流展示,这样的学习氛围特别好。

安徽省芜湖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宋奇老师带来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勿忘国耻》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进行组内的交流,了解了一些历史遗忘的事情,宋老师按照时间的脉络,配以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视频、音乐等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学生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浙江省杭州市茅以升实验小学的方晓倩老师带来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宋老师牢牢抓住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体的美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具备先人的智慧和灵感的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字的多样性,来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并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喜爱之情。

接着宋奇老师和方晓倩老师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展开说课。

程亮教授为下午分会场的两节课进行了十分细致的点评和指导,指出两位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两节非常精彩的思政课,两节课都与历史相关,这样的思政课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对于学生价值理念的引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

活动过程中老师们就如何教好《学生读本》向黄教授寻求帮助。

黄教授指出中国人的精神,包括不服输、永不放弃的态度,以及通过努力超越对手而非报复来获得尊重,他提倡将这种精神融入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国人的精气神。同时,他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用《学生读本》提供的框架来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仅仅重复原话。他强调教育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而不是仅仅灌输知识,教育者应该利用教材作为参考,而不是死板的读本,要敢于创新和自创框架,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活动最后,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亮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向阳教授为今天授课的教师颁发证书,表彰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的杰出表现。

随后,各地专家和教师团队前往我校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进行参观。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家精神犹如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思政课教研则是我们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今天,我们在这里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弘扬教育家精神,开拓思政课教研的新路径。相信通过本次研讨会,我们必将收获满满的智慧,能够将今天的所学、所思、所悟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为推动新时代大德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呼和浩特市_区南马路小学新华西街校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德育研讨活动 第3篇

黄通平老师以《在北峰,这一年的故事》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班级德育团队,这一年来在北峰逐梦的心路历程:一群人——克服万难,凝聚目标合力,完成“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团队建设;一件事——为梦奔赴,形成配套合力,落实全员德育;一条心——众擎易举,秉持爱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心理建设,形成教育合力;一起拼——笃行不怠,做好学科协调,重视家校共育,最终结得硕果,取得辉煌战绩。

“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段长吴昌辉围绕“爱、勤、严、细、实”的年段管理理念,从抓常规、严管理、重落实、明节点入手,就如何做好关键的事,助力学生成长等方面,分享了原初三年段独到的管理方法。真心、真实、真诚的故事分享,融合了鲜活、生动的育人案例,突出实践引领,为年段管理工作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

崔海月段长提出了年段管理工作应该做到沟通有温度,做事有力度,反馈有准度,年段的管理工作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她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强调在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认知、情感、品行上的差异,坚持育人为先。同时,她坚持年段精细化管理,积跬步而至千里,小变化而展新姿。

深耕德育沃土 细研育人之道

最后,校党委书记邱晓兴对本次德育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发言。邱书记首先肯定了学校德育工作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效,鼓励班主任们要加强班级工作方面的学习,探索并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他强调,德育在整个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班主任在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重要影响,希望老师们做一个充满爱心、耐心和慧心的班主任。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此次德育研讨工作共同会探讨班级和年段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既是对近阶段年段目标管理工作的全面盘点与梳理,也是对今后德育工作的有益构想与部署。通过搭建“分享.互鉴.成长”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了班主任和年段长们的业务素养和育人能力,充分体现了学校年段管理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后续学校也将继续组织一系列的典型经验分享会,聚力提升班级管理效能,同心同向共谋发展,擦亮打造新品牌!

图文:德育处

德育研讨活动 第4篇

为更好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和吸收更多有志于班主任工作的年轻教师加入班级管理行列中来,学校将新教师的培养工作融入德育研讨周活动中,以此提升班主任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班主任队伍梯度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原来是有主题、有用意的,我之前一直都不太明白。”“课堂上学生经常会做些小动作,我有时候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听了老师们的分享,我又学会了很多小方法呢。”借助德育研讨周活动,新教师们更加明确了德育工作的任务与职责,为后期担任班主任做足了功课。

校党总支书记卢利斌表示:新教师全程参与德育研讨周活动,体现了“人人都是德育导师”的德育工作理念,也为学校班主任队伍的梯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德育研讨活动 第5篇

在本环节,两位教师与大家分享了备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从理论分析、单元内容分析、课时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厘清教学内容结构、基本概念和活动任务的设计,聚焦了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点提供参考。

然后,顺义区高中政治教研员李振老师对两节课的备课过程以及备课中的一些思考做了分享。李老师主要从探索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探索素养导向的学科实践、坚持学习者为中心、落实统编教材等四个方面做了分享。并向大家说明了选取这两个课题的思考,今年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一带一路”提出10年,因此也就选了2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和难点。

本次研讨会的最后,由市教研员刘媛老师对本次活动做总结。选择教材中的理论难点、新点和实践中的热点作为全市研究课的话题内容,既是对用好的教材的探索,也是回应时代热点问题,两节课都贯穿着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通过这样两节课的呈现,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选择性必修怎么教,讲到什么程度,一定要从课标出发,回扣教材,选取实践成就,紧扣高中学段教材编写的逻辑开展教学,从为什么、怎么办上切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同时要从小初高一体化层面,从单元教学层面处理好教材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在备课过程中,要立足于学情,了解学生在初中学段学习的内容,历史课上学习的内容,设计问题,采取合适的方式,达到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树立全球视野,提高认识和素养。在高二等级考背景下,如何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希望老师设计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复杂情境问题,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问题。

与会的老师们表示,本次市级研究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线教师的教学困惑,提升了教师对教学中关键问题的准确把握和深度理解,有效实现共研共享,提升了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

中学德育课程教研室

德育研讨活动 第6篇

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磨砺学生意志,学校精心组织了七八年级研学活动。

七年级学生徒步前往黄岩区素质教育学校、中国柑橘博览园参观学习并体验劳动的乐趣。“作为土生土长的澄江人,橘子是我们家最常见的水果了,但摘桔子还是第一次。”橘子树下,每个学生都自己动手,体验摘橘之乐。

八年级学生则前往临海登上台州府城墙,追忆戚继光带领百姓抗倭九战九捷的辉煌历史。游览过程中,班主任和随行老师为学生讲述古长城的构造以及悠久的历史。学生们围绕在老师身边,不时提出各种问题。在这欢乐愉快的氛围中,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悄然种下。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的研学活动,涉及临海、天台、仙居等台州各县市区,旨在以研带学,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两方联动护成长

除了学校,家庭也是学生素养培育的重要场所,同样承载着德育的重要责任。因此,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德育双重机制,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学校按班级设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并由每班推举一名家长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11月22日,学校举行2024学年家委聘任仪式暨第一次家委会会议,共有40名家长代表参加。

今年是校家委会成立的第九年,学校借助家委会这一平台,切实加强了与家长间的联系,为学生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1月24日,学校又分级段召开三个年级的家长会,邀请全部学生家长到校沟通、交流。七2班学生家长王晨旭家长说:“非常感谢学校召开的这次家长会,让我能有机会跟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问题。“

德育副校长牟赛表示:“最好的教育是家校协同育人。学校成立家委会,召开家长会就是为了帮助家长更好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在校的表现,为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搭建平台,更好促进家校共育合力。”

澄江中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培养“厚德志坚、慎思乐学、心康体健、勤劳尚美”的“至澄少年”。目前,学校相继获得“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金牌)”“台州市近视防控特色学校”等省市级荣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德育研讨活动 第7篇

为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11月18日,学校邀请鲍玲芬、王承烈两位班主任做经验分享,为大家带来自己的带班故事。

两位老师均从班级管理的细则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做法。与会老师纷纷埋头做笔记,希望从两位老师身上收获带班的小妙招。德育校长牟赛表示,班主任队伍中年轻教师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两位老师的经验分享为他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操范例,能帮助年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精准发力,提升管理质量与成效。

目前,学校已连续四年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次都会邀请两位优秀班主任做经验分享,全体班主任参加研讨。在学校持续的努力下,不少年轻班主任借助这个活动迅速成长,在班级管理理念和方法上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逐渐成为学校班主任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德育研讨活动 第8篇

润德于心,立德于行。2024年10月25日,为了深入贯彻党的_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推进思政课教学走向“深”“透”“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育哲学研究中心 、企业教育研究中心、华东师大基教所学校新生活研究中心 、道德与法治教育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基本理论中心、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教育现代化研究所、上海复育教育研究院、上海第一课堂教育交流中心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教研室,共同举办第三届“新时代大德育创新发展”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_区南马路小学新华西街校区举行,以“教育家精神与思政教研新探索”为主题,探讨教育强国背景下的“大思政 ”育人格局。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亮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向阳教授,自治区教研室刘春建老师,呼和浩特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侯燕老师,_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毛文明主任、李晨霞老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南马路小学新华西街校区党支部书记、校长张爱萍同志致开幕词。首先张校长代表学校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及现场的老师们表示最真挚的欢迎。接着,张校长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身为教育人的我们,虽然每位教师不可能都成为教育家,但每位教师都应该有教育家精神。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最后,张校长预祝本届新时代大德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圆满成功!

本次研讨会两个分会场同时进行。主会场设在悦美厅,分会场设在行美楼四楼录播教室。主会场由呼和浩特市_区南马路小学新华西街校区侯春燕副校长主持,分会场由南马路小学新华西街校区李菲老师主持。

德育研讨活动 第9篇

首先,由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年轻教师黄玲展示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黄老师的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二是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黄老师的课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基于学情设计学习任务。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了情境、问题、案例以及作业等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同时也能在生生互动中实现学习方法和学科思维的交流互鉴。

二是通过情境活动贯穿课堂。这节课以“理论辨析”、“探究与分享”、案例分享和课后作业将整节课串联起来,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思考和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高度和时代价值,从鲜活的案例中感受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角色的变化,从跟随者、参与者到理念的提出者、世界发展的贡献者和引领者,增强四个自信,注重对青年学生的时代感召。

三是理例结合培养思维与素养。这节课从“为什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能够写入联合国文件?”这一问题讲起,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思考讨论中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魅力,明确把握这一理念所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升政治认同。

其次,由北京四中顺义分校年轻教师金玉蕾展示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金老师的课分为三个环节:环节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环节二,开放的中国温暖世界,环节三,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这节课,金老师从教材整体出发,整节课选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从三个环节的设计,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很好地发挥了激趣导学的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节课的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处理好本课与必修一“伟大的改革开放”和必修二“新发展理念”开放发展理念的关系。

二是给出了大量的经济数据,如从我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加工贸易占比变化,看我国打造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看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