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报道稿件(热门3篇)

时间:2024-12-31 13:01:01 admin 今日美文

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报道稿件 第1篇

每个家庭中都有老人,所以孩子们对于老人并不陌生,但是很多孩子敬老爱老的意识不够强,不能够理解老人身体机能的变化,不能设身处地地为老人着想。假如真的有时光隧道,让孩子们能穿越到八十岁会怎么样?会不会更加了解老人生活中的不方便?理解老人内心的需求?

程笑老师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通过“猜测谜语”、“时空隧道”、“解锁密码”等游戏情境,沉浸式地体验老年人的不易,丰富了幼儿的感受,引发幼儿用行动和语言大胆地表达对身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

互动点评

共思共研

集体教学活动后,所有听课教师分三组进行研讨,大家分工明确,就两节活动交换意见。在积极而热烈的氛围中,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碰撞思维的火花,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收获。

随后,作课教师进行了活动的反思,小组代表进行了发言。

名师把脉

引领方向

李园长以集体教学的教案为切入点,鼓励参与教研的老师跳出固有思维,辩证地思考。从活动来源、活动目标、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解析,指导教师如何规范、科学地撰写集体教学教案,如活动来源这部分要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出发,贴近幼儿的生活,结合理论依据阐述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接着李园长就两节展示活动进行了评析,指出需要继续进步和提升的地方。随后,李园长结合自身经验,就社会领域的核心经验和目标和老师们做了深入的交流,强调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要关注幼儿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这两个目标上的发展,成人要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更要以这两节教学活动为支点,持续跟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李园长深入浅出的见解,让现场老师受益匪浅。

此次名师工作室送教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互动研讨的平台,促进了教师对社会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组织的了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送教促学,行思结合。李媛媛名师工作室送教活动结束了,但学习和思考不会停止,愿每位老师都能拥有“空杯”心态,静心“充电”,在专业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心中有爱,向上生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报道稿件 第2篇

在认识射线时,纪老师别出心裁地将手电筒带入课堂。手电筒的光照在门上形成线段,当门打开时,光线穿过教室,学生们迅速发现一个端点消失,光线无限延伸。纪老师顺势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光线一直延伸,会穿到哪里?这一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无限长的。

学生从实物感知射线后,纪老师让他们动手画一画自己理解的射线。展示不同学生的作品,引发知识冲突,强调射线由一点出发,只需画出一点,剩下的部分需要靠想象来补充,体现了数学的简洁性。为了巩固学生对射线的理解,纪老师设置了一个随堂小竞赛,不仅巩固了新知,也让学生的思绪得到了短暂的放松。

为了巩固学生对射线的理解,纪老师设置了一个随堂小竞赛,不仅巩固了新知,也让学生的思绪得到了短暂的放松。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认识直线

在学习了射线的基础上,学生对无限延伸的线条已有初步理解。纪老师带领学生伸出双手,闭上眼睛想象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形成无始无终的直线。这一过程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起直线的形象,加深了对直线的理解。

认识了射线和直线后,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射线和直线,学生发现,生活中只能找到射线,找不到直线,直线只能靠自己去想象。

找完了生活中的线,让学生观察一条直线,学生会发现,在直线里能看到线段和射线,在射线里能看到直线。归纳: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

归纳总结是知识的再建构。纪老师让学生自主完成表格,根据表格交流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充分感受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运用是巩固新知的最佳方法。纪老师设计了许多有趣的练习,如奥特曼打小怪兽用的是什么线?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接着是画一画,在给定时间内画射线,激起学生的兴趣。此时,纪老师抛出问题:“如果再给你们30秒,还能不能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从一个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在第3题时,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过两个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由此引出概念:经过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这一发现不仅巩固了新知,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后,黄湘英老师根据新课标中小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指出《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无限延伸的概念。她强调,学生应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从而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黄老师的话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深受启发,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些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不仅为黄陂中心小学的师生带来了丰富的数学知识,更传递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相信在黄湘英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将会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

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报道稿件 第3篇

大班幼儿在日常交往活动中,已经有了对朋友伙伴的看法,但一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标准随意看待或评价他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要引导幼儿“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帮助幼儿学习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他人,逐步学习与发展“与人友好相处”,是大班幼儿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其做好入学准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慧慧老师借助绘本故事《猫头鹰喔喔呼》,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将母鸡们认识猫头鹰的经验迁移如何看待和评价其他同伴,学习全方位、多角度、多场景、持续性的了解他人,才能全面看到全新的他人。

慧慧老师亲切的教态,循序渐进的提问,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智慧的理答方式都让在场教师获益良多。

大班社会活动《假如我八十岁》

马村区幼儿园(丽景园) 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