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报告的期间包括(4篇)

时间:2025-07-05 22:10:18 admin 今日美文

管理会计报告的期间包括 第1篇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是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具体手段,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时所采用的战略地图、滚动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计分卡等模型、技术、流程的统称。单位应根据管理特点和实践需要选择适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并加强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系统化、集成化应用。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

1.战略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配置作出决策和管理的过程。

战略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战略地图、价值链管理等。

2.预算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预算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弹性预算、作业预算等。

滚动预算

是指企业根据上一期预算执行情况和新的预测结果,按既定的预算编制周期和滚动频率,对原有的预算方案进行调整和补充,逐期滚动,持续推进的预算编制方法。

滚动预算一般由中期滚动预算(通常3年或5年,以年度作为预算滚频率)和短期滚动预算(通常以1年为预算编制周期,以月度、季度作为预算滚动频率)组成

零基预算

是指企业不以历史期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以零为起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分析预算期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综合平衡,形成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

适用于不经常发生的预算项目或预算编制基础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

弹性预算

是指企业在分析业务量与预算项目之间数量依存关系的基础上,分别确定不同业务量及其相应预算项目所消耗资源的预算编制方法。

适用于市场、产能等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且其预算项目与业务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数量依存关系的预算项目

作业预算

作业预算,是指基于“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的原理,以作业管理为基础的预算管理方法。

适用于具有作业类型较多且作业链较长、管理层对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要求较高、生产过程多样化程度较高,以及间接或辅助资源费用所占比重较大等特点的企业

3.成本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成本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

4.营运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营运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本量利分析、敏感性分析、边际分析、内部转移定价、多维度盈利能力分析等。

5.投融资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投融资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贴现现金流法、项目管理、情景分析、约束资源优化等。

6.绩效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绩效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关键绩效指标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计分卡、绩效棱柱模型等。

7.风险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风险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风险矩阵、风险清单等。

管理会计报告的期间包括 第2篇

管理会计要素包括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

四要素间关系:这四项要素构成了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机体系,单位应在分析管理会计应用环境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全面开展管理会计活动,并提供有用信息,生成管理会计报告,支持单位决策,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会计主体不同:

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可分为多层次,它既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局部区域或个别部门,甚至是某一生产或经营环节。而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往往只有一个层次,即整个企业为主体,从而能够适应财务会计所特别强调的完整反映和监督整个经济过程的要求,并且不能遗漏会计主体的任何会计要素。

2、会计职能定位不同:

管理会计职能重在“创造价值”,它渗透于单位管理的全过程,既有助于解析过去,通过对财务会计所提供资料的进一步加工,分析过去的经营情况,使之更好地控制现在、筹划未来;又有助于控制现在,通过及时修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单位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目标进行:还有助于筹划未来,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属于“经营管理型会计”。而财务会计则是“记录价值”,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工作程序对单位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加工处理,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属于“报账型会计”。

3、会计工作的程序不同:

管理会计工作一般没有固定的工作程序可循,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管理会计的工作流程。而财务会计工作必须执行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无论从编制凭证,到登记账簿,到编报财务报告,都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处理,并受会计法规、制度的约束,不得随意变更其工作内容或颠倒工作顺序。

4、会计服务的对象不同:

管理会计主要是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为单位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为强化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属于“内部会计”或“对内报告会计”。而财务会计虽然也对内提供基本的会计信息,但主要侧重于对外部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财务信息。

5、会计报告的期间不同:

管理会计面向未来进行预测、决策,因此其报告的编制不受固定会计期间的限制,管理会计报告是根据需要编制的,其时间跨度长、弹性大,可以是三年、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而财务会计面向过去进行核算和监督,反映一定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应按照规定的会计期间编制报告,时间跨度相对较短、稳定,一般是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

6、侧重点不同: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其工作侧重点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集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

7、履行职能不同:

管理会计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属于“经营型会计”,财务会计履行反映、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属于“报账型会计”。

8、工作依据不同:管理会计不受财务会计“公认会计原则”的限制和约束。

9、信息特征不同:

a.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时间特征不同:管理会计信息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而财务会计信息则大多为过去时态。

b.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载体不同:管理会计大多以没有统一格式、不固定报告日期和不对外公开的内部报告为其信息载体;财务会计在对外公开提供信息时,其载体是具有固定格式和固定报告日期的财务报表。

c.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属性不同:管理会计在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提供定量信息时,除了价值单位外,还经常使用非价值单位,此外还可以根据部分单位的需要,提供定性的、特定的、有选择的、不强求计算精确的,以及不具有法律效用的信息;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利益关系集团提供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信息,并使这些信息满足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综合性、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原则和要求。

10、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

管理会计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体系尚不健全;财务会计工作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体系相对成熟,形成了通用的会计规范和统一的会计模式。

11、观念取向不同:

管理会计注重管理过程及其结果对企业内部各方面人员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影响;财务会计往往不大重视管理过程及其结果对企业职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管理会计报告的期间包括 第3篇

1.管理会计信息包括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是管理会计报告的基本元素。管理会计信息应相关、可靠、及时、可理解。

2.管理会计报告是管理会计活动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旨在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满足管理需要的信息,是管理会计活动开展情况和效果的具体呈现。

3.管理会计报告分类:

按期间划分:

定期报告和不定期报告

按内容划分:

综合性报告和专项报告

更多注册会计师知识点解读和考试重难点分析,可以查看注册会计师辅导书。

管理会计报告的期间包括 第4篇

管理会计应用环境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基础。单位应用管理会计,首先应充分了解和分析其应用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内外经济、市场、法律、行业等因素;

内部环境:

价值创造模式

单位应准确分析和把据价值创造模式,推动财务与业务等的有机融合

组织架构

单位应根据组织架构特点,建立健全能够满足管理会计活动所需的由财务、业务等相关人员组成的管理会计组织体系。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设置管理会计机构,组织开展管理会计

管理模式

单位应根据管理模式确定责任主体,明确各层级以及各层级内的部门、岗位之间的管理会计责任权限,制订管理会计实施方案,以落实管理会计责任

单位应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做好资源保障工作,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效果,确保管理会计工作顺利开展

信息系统

单位应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系统规划,通过信息系统整合、改造或新建等途径,及时、高效地提供和管理相关信息,推进管理会计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