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研究报告(热门7篇)

时间:2025-07-06 03:07:10 admin 今日美文

红楼梦诗词研究报告 第1篇

摘要:作为《红楼梦》这部小说有机组成部分的诗词曲赋,其中所展示的美学思想、时代精神、艺术才能,是蕴藉含蓄、博大精深的,因此,多方面的探求《红楼梦》诗、词、曲、赋在全书中的功能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艺术

一、托言寓意

《红楼梦》中的贾府,到了贾宝玉这一代,己经是到了日暮西山的穷途了。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外面的骨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空来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集团、家族及其成员之间为权利势欲剧烈争夺,加快了兴衰荣辱迅速转递的历史进程。“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便是这幅时代画卷高度概括的画龙点睛之笔。“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这不光是贾氏家族的命运,也是垂死的封建阶级和他们所代表的***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形象写照。

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则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上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撕下了笼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纱幕。为了夺利争权,封建家族内部,正如探春所说:“个个象乌眼鸡一样,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接外甥贾母惜孤女”,林姑爷也认为把女儿送到贾府,“依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可以减少“内顾之优”。谁知这位外祖母,为了封建家族的利益,竟不许林丫头有“那个想法”,说是“这心病也是断断有不得的”,竟活活拆散了天造地设的一对,致使“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花原自怯,岂耐狂飘?柳本多愁,何禁骤雨”?这是多么深刻的揭露,多么严正的控诉啊! 巧姐的《留馀庆》曲子“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则是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看出封建政治的腐朽,因而也令人看到了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溃。

二、以诗写人

在中国文学中,有些小说也夹入一些诗词赞赋,虽则在形容人物、景象、事件和渲染环境气氛上也有一定作用,但总不如正文之重要。但是《红楼梦》诗词区别于其他小说诗词的重要特色就在于诗中有人,以诗写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一部诗体或诗化的小说。所以《红楼梦》我们就很难说它的诗词不是正文,而是可有可无的闲文。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只能是感叹身世遭遇的林黛玉发出的哀音;“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恐怕也只有林黛玉才能发出这祥的间话。咏物抒情,恐怕没有谁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气质与菊花更适合的了。“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这不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还是谁?“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这不是活画一个情窦初开,渴望获得爱情,而又担心变化莫测,情思绵绵,难以入梦的林姑娘的复杂的情思吗?

此外,《红楼梦》的诗词在人物的描写上也特别注意表达人物的思想志趣,使个性特点更加集中与鲜明。常用的方法是托物明志。薛宝钗的《临江仙》中的“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便是她精神志趣的形象写照。《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发展到此时,眼看“抄检大观园”的决战即将来临,林黛玉的“木石前盟”已经明显地成为败局。薛宝钗通过写《柳絮词》表明了对贾府形势的看法,希望封建主义的“好风”,把她送上更高的“青云”。同是咏月,“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明白地暴露了贾雨村这个政治野心家一心想爬进封建官场,高踞于劳动人民之上作威作福的丑恶的理想和志趣。香菱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则表现了她相信自己的才华像月光那样难以被掩盖沉没,透露出她希望跻身于小姐们的“风雅”之林,享受高层次精神生活的.愿望,和须眉浊物的贾雨村的志趣真有天壤之差。

总之,抒情言志,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也是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曹雪芹把这一优良传统出色地运用到《红楼梦》的诗词中去,集中鲜明地表达了书中人物的个性。

《红楼梦》中的诗歌,艺术价值是很高的,它的艺术作用也是多方面的。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才在中国文学史上建立了这座伟大的艺术丰碑。本文所提及的,只不过挂一漏万,然窥斑而乃知豹,希望读者能从中探知曹公的用心良苦、富有逻辑的填密思维以及高超的语言驾御能力。おお

参考文献:

[1]曹雪芹.脂砚斋评红楼梦.岳麓书社,,2006年.

[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2006年

[3]刘耕路,红楼梦诗词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

[4]红楼梦学刊增刊.1997.

红楼梦诗词研究报告 第2篇

这首《葬花吟》节选自书中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也就是经典的“黛玉葬花”情节。“侬今葬花笑人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她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多愁善感的性格;“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将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密相连,抒情淋漓尽致、声声悲音、字字血泪。仅一段节选,就能完美的凸显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同时还表现她作诗的能力之高。

又比如这首《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曲子以宝玉的自诉口吻,演唱自己与宝钗感情始终不能融洽的不幸婚姻,抒发对黛玉怀念和眷恋之情,表现出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强烈不满,宝玉那骨子里的反抗精神,在这首曲子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我们也能从曲子中感受他与林黛玉那超脱封建礼教的至高爱情。

三、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归纳的对《红楼梦》中出现的部分诗词对小说自身的作用。总而言之,《红楼梦》内的诗词不仅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还是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的珍贵遗产。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些诗词,研究这些诗词的深刻内涵,以推动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红楼梦诗词研究报告 第3篇

初中语文《红楼梦》研究性学习报告900字左右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初中语文《红楼梦》研究性学习报告900字左右篇一:红楼梦研究性学习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的探讨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一主三仆:史湘云:翠缕、笑儿、篆儿。

贾探春:侍画、翠墨、小蝉。

贾宝玉:茗烟、袭人、晴雯。

林黛玉:紫鹃、雪雁、春纤。

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

贾迎春:彩凤、彩云、彩霞。

贾宝玉传说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单留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该石自经锻炼之后,通了灵性,可大可小。

一僧一道见后,便在石上镌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几个字,投它入世,成为贾政与王夫人的次子—贾宝玉。

他是封建叛逆者。

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于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_禄鬼之流”。

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贾宝玉的种种叛逆思想,当然被封建正统人物视作“草莽”、“不肖”。

他和林黛玉真心相爱,互为知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他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终因双方思想不和,且无法忘怀精神上的伴侣林黛玉,婚后不久,宝玉就出家当和尚去了外貌描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

红楼梦诗词研究报告 第4篇

课题:红楼梦(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红楼梦2009-2010学年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表2009-2010学年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中期评估表结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红楼梦》对人物的刻画可谓是个性鲜明,个个不一,以及每个人物的相貌,都像是用照相机照下的。

如形容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所以,第一个研究目的就是为了了解《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面貌、品行和性格,以及曹雪芹如此写的用意。

2、《红楼梦》是清朝作品,其中免不了有关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或风流婉转,或立意新颖,或沉着稳重,或词藻警人。

如《第三十八四林校向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潇湘妃子作的《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蛰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其中不仅有些字不认识,而且诗意也不懂,故此目的为了解“红楼诗词”,进一步读懂古代诗词。

3、《红楼梦》中主要讲述了宝、黛、钗的三角恋关系,此故事发生在贾府、大观园中,贾府过着奢侈的生活,这一点,从文中吃的、穿的、玩的、用的、戴的,处处都能体现出来,同时也反映了清代贵族家庭的生活,以及兴亡衰败。

可以用这两句形容: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所以这第三个目的是了解贾府生活,从各类活动上品味曹雪芹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批判。

4、《红楼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把女性当人,歌颂女性。

因为在此之前的小说把女性不当人,认为女性就是一种交配、生育的工具。

男人不把女人放在眼里,称之为“贱人”,但《红楼梦》不仅仅是女性代表,还歌颂了女性,以林、薛二人为例,可以看出《红楼梦》中的人与人之间,男女之间是平等的,当然,包括主仆之间。

那么这个研究目的就是看清“红楼思想”,揣摩并学习其中写作思想。

二、研究方法文献法三、研究过程我们的研究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导入阶段1、课题的确定:可行性分析及课题规划2、开展小组讨论进一步明确活动的目的,探讨具体的活动方案,并对组员进行具体分工,进行人物性格讨论,。

红楼梦诗词研究报告 第5篇

1.故事简介女娲炼石补天时,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见其可爱,送到凡间。

不知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阅增删、分出章回。

姑苏阎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甄失女遭难后出家。

贾雨村中进土,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后教林黛玉读书。

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

黛玉进荣国府。

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

英莲卖,买主为薛蟠。

薛蟠虽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但贾雨村胡乱判案,放了薛蟠。

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也一同到荣国府住下。

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梅花。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薛宝钗曾得癞头和尚赠金锁治病,后一直佩带。

黛玉忌讳金玉良缘之说,常暗暗讥讽宝钗,警告宝玉。

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离家求仙学道。

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姑苏,他的族弟贾瑞调戏凤姐,被凤姐百般捉弄而死。

秦可卿病死。

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

林如海死后,黛玉只得常住荣府。

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家。

荣国府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

元宵之夜,元春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

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大观园。

宝玉和黛玉一同欣赏《西厢》。

赵姨娘深恨凤姐,便请马道婆施魔法,让凤姐、宝玉中邪几死。

癞和尚、跛道人救好二人。

黛玉暮春时伤落红写《葬花辞》。

宝玉让晴雯撕扇子以博她一笑。

史湘云劝宝玉会官员,宝玉说黛玉从不说这种混账话;恰巧黛玉路过听到,深喜知心。

王夫人丫环金钏儿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赶出投井而死。

贾政大怒,将贾宝玉打得皮开肉绽。

大观园中无所事事,探春倡导成立诗社。

第一次咏白海棠,宝钗夺魁;第二次作菊花诗,林黛玉压倒众人。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为风姐庆生辰。

行酒令黛玉引了几句《西厢》曲文,被宝钗察觉。

黛玉写出《秋窗风雨夕》。

贾赦垂涎贾母丫环鸳鸯。

薛蟠在一次宴席上调戏柳湘莲。

其妾香菱(即英莲)到大观园学诗。

红楼梦诗词研究报告 第6篇

红楼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目的与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为著名的一部,也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揭示其深层文化内涵与意义,并对其传承价值进行探究。

二、研究内容:1.《红楼梦》的文化背景分析:阐明《红楼梦》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各种文化因素对其影响及表现方式。

2.《红楼梦》的文学特色分析:分别从情感、意境、艺术手法等方面深入分析《红楼梦》独特的文学魅力。

3.《红楼梦》的意义与价值分析:探讨《红楼梦》在文化传承、人生哲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对后世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论文结论:1.《红楼梦》的文化背景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2.《红楼梦》的文学特色主要体现在情感表达、意境描写、文学手法等方面,其中虚实结合,诗词嵌套等是其独特的表现手法。

3.《红楼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启迪人生等多方面。

同时,其对后世文化与社会的传承和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注重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多方面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同时,应该加强对《红楼梦》的传承与发扬,推动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

这是我们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真实体会。

在杨老师的策划组织下,我们组员参与调查研究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这一研究课题。

由于研究性课题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对这本书有研究或是看完的同学也不多,因此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组员们都抽出时间去阅读这本名著,而且十分投入,加之此次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去总结一些前人对这部名著的评价,所以我们也就更加努力和配合,以求获得更多的收获。

正是这种积极高昂的态度以及杨老师正确细心的指导,使我们最后的研究取得了成功。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目标明确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读完一本文言文名著,又不能粗略地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时杨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地为我们解读书中的相关句子,还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

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

终于,过了近一个月,我们组员都把这本名著读完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不能理解的句子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重重,使人望而生畏!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二、团队精神合作至上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

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

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

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

红楼梦诗词研究报告 第7篇

摘 要:《红楼梦》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也是一部具有修辞学研究价值的古典文本。主人公林黛玉作为诗社的佼佼者,其诗词堪称绝妙。论文以林黛玉笔下的诗词为着眼点,重点分析其诗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深入地体会语言的丰富性和唯美性。

关键词:林黛玉 诗词 修辞

《红楼梦》作为世界文学殿堂的瑰宝,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有二百多首,其中林黛玉笔下的诗词共22首(以前八十回为准),其艺术价值很高,好似花的精魂,更似诗的化身。林黛玉的诗词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体现了修辞艺术的丰富性。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本文拟从语音、词汇、修辞格三个角度,对诗词所运用的修辞及其所表达的效果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诗词的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是修辞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语音在突出语义和增强音律美方面为修辞提供了条件,丰富了修辞研究的内容;修辞则通过积极调动语音因素扩大了语音的功用。常见语音修辞有押韵、叠音、叠韵、平仄等。黛玉的诗词中运用叠音和叠韵,使诗词具有韵律美。

(一)叠音

叠音作为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是重叠同一个音节所构成的词。运用叠音词不仅可以增强语句的韵律美和画面的形象性,还可增加感情色彩。如:“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题帕三绝》)中“点点”与“斑斑”是对黛玉哭泣时流下伤心眼泪的生动描绘;“泪烛摇摇短檠”(《秋窗风雨夕》)中“摇摇”形象地描绘出了烛火的跳动;“娇羞默默同谁诉”(《咏白海棠》)中的“默默”;“喃喃负手叩东篱”(《问菊》)中的“喃喃”;“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菊梦》)中的“依依”与“故故”;“连宵脉脉复飕飕”(《秋窗风雨夕》)中的“脉脉”和“飕飕”等,使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同时也传递给我们一种悲伤之情及对现实的无奈。

(二)叠韵

叠韵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叠韵是将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读起来自然顺口,流畅动听。叠韵可以使语音本身具有协调美和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尺幅鲛绡劳解赠”(《题帕三绝》)中的“鲛绡”用了叠韵,增加了诗的韵律感。“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秋窗风雨夕》)中的“萧条”和“滴沥”都用了叠韵,在句中对仗工整,增加了凄美的神韵。《葬花吟》中“不管桃飘与李飞”中的“桃飘”“明媚鲜妍能几时”中的“鲜妍”等都运用了叠韵,在无形中增加神韵。

二、诗词的词语锤炼

词语的锤炼,古人叫“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用最恰当的词语,使表达更加准确完美。词语锤炼注重意义和声音的锤炼。意义锤炼就是要达到用极少的字传达出美的意境。修辞艺术是博大精深的,要展现修辞的魅力,“炼字”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如:“尺幅鲛绡劳解赠”(《题帕三绝》)中“鲛绡”用词甚佳,韵律统一,若此处换成它的同义词“手帕”虽通俗易懂,但不如用“鲛绡”更有诗意。“娇羞默默同谁诉”(《咏白海棠》)中的“娇羞”表现了白海棠羞涩动人的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葬花吟》)中“风刀霜剑”说寒风像刀,严霜像剑,实指黛玉在贾府生存环境的恶劣。词语的精选不仅从词的内容方面考虑,还应在声音上进行编排,要注意音节整齐、声调平仄相间、韵脚和谐自然等。如:

(1)《菊梦》

睡去依依随雁断, ― ― ―

惊回故故恼蛩鸣 。― ― ― ―

诗中平仄相间,诗词音调抑扬起伏,有一种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2)《螃蟹咏》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无尝。

螯封嫩足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斟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花霜。

诗中“忘”“尝”“香”“觞”“霜”押的是“ang”韵,韵脚和谐自然,音节匀称,整齐而有节奏感。

三、诗词的修辞格式

(一)比拟

林黛玉诗词中的比拟十分精彩,黛玉一生所作的诗都离不开花。《中秋即景联句》中的“冷月葬花魂”,诗中“花魂”词用了拟物的手法,实指黛玉自己的灵魂十分凄美,这是黛玉呕心沥血用生命谱出“灵魂”绝唱。这些诗都让我们看到了黛玉艺术形象的与众不同,她是花的化身,也就是修辞学上说的比拟,以花拟人的手法。如:《咏白海棠》中,用“白海棠”来比拟林黛玉自己,用梨花的白净和梅花的风韵衬托白海棠的纯洁,表现出黛玉像白海棠一样的高洁。在《葬花吟》中比拟手法的运用更为精妙,如:“鸟自无言花自羞”这里把“鸟”和“花”比作人,让花有了人的娇羞之态,这里黛玉把自己的忧伤感情都倾注在花的身上,使花处处充满人的感情。“花魂鸟魂总难留”中“花魂”和“鸟魂”是自己的灵魂,这里是拟物。比拟手法在黛玉的众多诗篇中的应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比喻

林黛玉的诗词,常常借助比喻来表达情感,既含蓄,又生动形象。如:《唐多令》中“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写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和居住燕子楼的关吟吟,都是红颜薄命。黛玉在这里意在自喻,暗示了自己的命运。“一团团,逐对成毯”用柳絮的漂浮不定来比喻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葬花吟》中有很多地方用了比喻,如:“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中“风刀霜剑”比喻贾府及其整个封建礼教对黛玉的摧残和压迫。整句话暗指黛玉在贾府的生存环境恶劣,无依无靠,只能听凭命运的安排。

(三)借代

林黛玉的诗词也用借代的手法进行艺术换名,使诗词用字更加精湛,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如:《世外仙源》中,“花媚玉堂人”一句用“玉堂人”来指代元春,诗意倍增。在《题帕三绝》一诗中,“抛珠滚玉只偷潸”一句用“抛珠滚玉”来指眼泪。《葬花吟》中有一句为“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诗句中用“香丘”指代花的坟墓,表现花“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归宿,暗指黛玉的坟墓。“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诗句中用“红颜”代指美丽的女子,在小说中实指黛玉自己,写出了黛玉对自己悲惨处境的沉痛预言。 (四)顶真

林黛玉的诗词运用顶真,句句顶接,顺势而下,环环紧扣,引人入胜。例如:“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和“独依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葬花吟》)“天尽头”和“洒”上递下接,首尾蝉联,突出了事物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尽黄昏”这四处都是《桃花行》中的诗句,运用了顶真,使诗更有韵味,在诗中也起到了强调、过渡的作用,形式上给人别致的感觉。

(五)对偶

林黛玉的诗词广泛运用对偶,令诗词对仗工整。如:“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杏帘在望》)中“一畦”对“十里”和“春韭绿”对“稻花香”两句一气呵成,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别样的景致,写春韭的“绿”和稻花的“香”意境呼应,句式对仗工整。“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中秋即景联句》)中“鹤”对“花”正是动物对植物;“鹤影”对“花魂”一个是具体意象,一个是抽象事物,“寒塘”对“冷月”给了我们一个绝艳凄惨的大背景,充斥着一股哀愁,对林黛玉的情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偶诗句还有很多,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偷来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缕魂”“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等。

四、诗词的修辞效果

(一)构筑醇美的诗歌意境

诗歌修辞艺术中,每一种辞格都呈现出一种语境,这就是说,在每一种意境中都有一群意象在流动。这一群群诗歌意象便构筑了醇美的诗歌意境,或深邃,或优美,或高雅。

黛玉的《杏帘在望》,单从题目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诗中虽看似外景描写,句句对偶,平仄相间,但句中每个精选的词都有色彩画面感,能让人透视到农家的生活:“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两句意义指向十分深厚,这长着菱角和紫红水草的浮着鹅儿的池水一定距离那家农舍之门不太远;那能让燕子筑巢的梁下,一定是一座有堂屋的大宅子。而“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又是说这里又有“菜”又有“粮”的。整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人们生活惬意、安居乐业的画面。在《题帕三绝》中有好多的意象,如“泪”“鲛绡”“香痕”等,这些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凄美的意境。再如《秋窗风雨夕》中“风雨”“秋情”“泪珠”“寒烟”“秋雨”等也写出了一种悲凉的意境。这都是选词精炼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每一首诗不管是喜调是悲调,都会呈现出一种完美的艺术意境。

(二)探求丰富的审美客体

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观对象。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满足主体所需要的审美价值。在诗词中需要很多的审美对象,才能展现出唯美的意境,才能让读者从意象中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思或所颂扬的品格。

黛玉运用修辞手段,创造了令人赞赏的审美客体。比如在《咏白海棠》中黛玉用“白海棠”自拟,用梨花的白净和梅花的神韵衬托白海棠的纯洁,实则写黛玉自己。由此可以看出比拟辞格的运用,为诗增添了不朽的艺术光彩,为写黛玉的纯洁品格提供了有力的艺术手段,从而为我们创造了“白海棠”这一永恒的审美客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葬花吟》)中“风刀霜剑”作比喻给人一种环境恶劣的感觉,这也是审美对象所起的效果。“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葬花吟》)中“香丘”指花的坟墓,花是美好的事物,葬花的地方就是一个不被侮辱的纯净的地方。“香丘”借代指黛玉的坟墓,也指出了黛玉不愿受辱,不甘低头的性格。这才是“香丘”所要表达的思想价值所在。总之,修辞格的运用,为我们留下了寓意深刻的审美客体。

参考文献:

[2]蔡义江.关于《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林兴仁.《红楼梦》的修辞艺术[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

[4]李庆荣.现代汉语实用修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00.

[5]王希杰.汉语修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