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研学报告作文(通用8篇)

时间:2025-02-23 15:27:30 admin 今日美文

红旗渠研学报告作文 第1篇

一段旅程,一路感慨。

云台山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家级的风景旅游名胜区,这与当时的焦作市委书记戚戚相关。大家知道,焦作是以产煤闻名,但当该书记上任时,整个焦作市的煤炭资源已近枯竭,经济开始陷入困境。如何寻求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如何振兴焦作经济,成为一道严峻而又紧迫的课题,摆在了这位新任市委书记的面前。他没有“坐、等、要”,而是带上相机,一个人几乎踏遍了焦作的山山水水。起初,人们根本不知道他究竟在干些什么,可是当他将云台山旅游开发规划摆在众人面前时,大家才恍然大悟。才明白他是在谋划焦作的未来。可是他的规划太过宏伟,宏伟得几乎只有他自己一个人赞成。毕竟十多亿元的贷款不是一个小数目。面对众人的置疑,这位市委书记没有退缩。他顶住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执着前行。功夫不负苦心人。云台山旅游风景区建成后,效益显著,仅用三年时间,就偿还了全部的贷款和利息。他用事实、用行动诠释了一个_人敢于担当、积极进取的高贵品质。如今,这位昔日的市委书记早已调离该市,但他却给焦作市留下了一座游人如炽的国家AAAAA级风景区。

同样,我们赞扬红旗渠,歌颂红旗渠,因为它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这首民谣就是旧社会林县人民穷困潦倒生活的真实写照。穷则变,变则通。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彻底改变林县人民祖祖辈辈干旱缺水的生存状况,以当时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为代表的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以大无畏的气概和卓越的胆识,带领林县人民,历十年之功,经千辛万险,才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起了“人工天河”。这不仅仅只是一条河,这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座艰苦奋斗的丰碑。它体现了_人敢为人先、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也体现了_人一心为民、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不同的事迹,相同的感受。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必须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当前开展的治庸问责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创建全省中型水库管理工作一流水平和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结合起来,“爱岗敬业,团结奋斗,科学管理,争创一流”。 以防汛抗旱为中心,责任考核为基础,项目建设为重点,规范管理为核心,学习教育为保障,进一步凝聚人心,提振士气,努力推动水库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向前发展。一是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红旗渠的修建,体现了_人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基本原则,是林县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光辉典范。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更要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开展创先争优。要通过建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书、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加强党性修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二是要以目标考核为抓手,促进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要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责任制考核,提高管理水平,使机关环境得到改善,使工程面貌焕然一新;三是要以基地建设为重点,着力改善办公和生活条件;四是要以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为基础,着力增强服务能力。要按照“四制”要求,以建设一流的精品工程为目标,确保工期和施工质量;五是要积极争取项目投资,科学谋划水库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要加强协调,积极申报,争取资金,确保项目尽快实施;六是要充分发挥水库区位优势,推动水库经济发展。根据水库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我们要按照局党委确立的“以政策项目支撑,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开发利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区位优势,开发新的发展项目;以深化思想解放、推动干部职工创业”的经济发展思路,进一步扩大城镇供水规模,抢抓机遇,认真搞好钱场工业园区供水技术方案的论证,确保该项目工程顺利实施;大力发展水利旅游经济,找准定位,通过招商引资、内引外联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打造吴岭水库生态旅游品牌。要因地制宜,挖潜改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水库经济实力;七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八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以“知足、知恩、知荣、知耻、知法、知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传承 “爱岗敬业、团结奋斗、科学管理、争创一流”的吴岭精神,进一步弘扬正气,提升道德品质,争创省级文明单位。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红旗渠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水库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

红旗渠研学报告作文 第2篇

红旗渠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为了纪念林县(现林州市)人民为了改变缺水旧面貌,发扬_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_修造红旗渠这一伟大创举而建立的。

2014年5月1日,红旗渠纪念馆新馆开馆。新馆在老馆西侧,以红色为基调,造型似灵动渠水。展厅由_序厅__旱魔__奇迹__丰碑__梦想__精神_六部分组成,用2000多件珍贵文物和声、电、视频,立体再现了当年10万大军战太行的震撼场景。与老馆相比,其展厅面积扩大了8倍,展示手段在原来图片、文字、实物的基础上融入多媒体、4D动感、空中悬浮、智能触摸等现代表现形式。

我们将在红旗渠纪念馆,举行开营仪式,学习慷慨激昂的旋律;观看纪录片,了解红旗渠的建造过程;完成研学手册,回顾行程,可以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课程内容的疑问。

红旗渠研学报告作文 第3篇

5月中旬,我们来到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世界瞩目的水利工程红旗渠。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参观学习红旗渠的过程中,我知道历史上林县十年九旱,水是这里每个人梦想的。在林县,走几里甚至几十里取水是每个家庭每天必须做的事情。为了一担水,有些人需要半天甚至半天的劳动力。

曾经为了争夺河水和井水而引起的武斗在这里并不少见。面对这种情况,林州人决定改变现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州的山河。但是,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中,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特别是在60年代,面临的困难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但是,英雄林州人民实现了,创造了新中国的奇迹。

在参观学习的这几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红旗渠精神,对林州人的这种精神也感到钦佩。最令人震惊的是青年洞的开凿。青年洞是600米以上的隧道,在悬崖绝壁开凿。太行山像钢一样坚硬的石英砂石,一锤子下来,只能留下一个斑点,可以想象青年洞的开凿有多困难。但林州人民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山里挖出了总长616米、高5米、宽米的隧道。

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危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队员们,在悬崖上挥舞秋千,多次挥舞,进入虎口,除了危险的石头,放置自己的生命。此外,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吴祖太母病故时,他还在施工现场。他怀了六甲的妻子,舍弃自己救人牺牲了。不久,王家庄隧道工程塌方,当时罕见的水利学校毕业生又献出了自己年仅27岁的生命,他的尸骨也永远存在于太行山。像任羊成、吴祖太这样的英雄人物还很多,也有很多英雄的红旗渠的孩子,今天可以看到被视为奇迹的红旗渠。

通过学习红旗渠精神,人总是有点干劲,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困难的事业,越是需要力量的支持,就越能磨练红旗渠精神那样顽强的红旗渠人。我们党辛苦奋斗创业,辛苦奋斗成长,成就伟业。没有艰苦的奋斗,就没有今天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局面。

身临其境地参观红旗渠,更深刻地理解红旗渠艰苦卓越的精神,使我更坚定_的信念,抛弃不良拜金主义和乐趣主义,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高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红旗渠精神联系自己,作为_员,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面对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时,面对诱惑时,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为榜样,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永远保持自我完善、勇于奋斗的精神。作为_员,要时刻记住党员的身份,严格控制自己,对人宽广,时刻发挥模范的领导作用,爱岗位敬业,无私奉献,使红旗渠精神永远活在心中。

红旗渠研学报告作文 第4篇

红绿蓝交相辉映红旗渠美名传扬

红旗渠研学旅行前景可期

自古,林州就有良好的先天飞行条件。5月26日上午,在这片红、绿、蓝交相辉映的沃土,身着“研学圣地红旗渠”的五架七彩动力滑翔伞时而一掠而过,时而盘旋上空,红旗渠红色研学游与蓝天滑翔游、绿色生态游交相辉映,向世界展示了红旗渠腾飞中的新姿态。

“我们将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凝聚奋进新时代、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强大动力。红旗渠精神将促使旅游业日益成为林州市的又一新兴产业。”林州市市长王宝玉说,目前,林州市正立足建设世界人文山水城市的目标,全面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随着红旗渠研学旅行产业链的拉长,将撬动林州经济的再次腾飞。

在经历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三部曲之后,如今的太行儿女追逐着“美太行”的梦想。站位新时代,红旗渠舒展美丽的衣袖,变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太行民居、农家饭菜成了香饽饽,花椒、核桃、山楂等山货成了山里人创收的新途径,红旗渠传人用心血和智慧续写着新的传奇。

作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正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实现与外围的互联互通。红旗渠研学旅行飞速前行。紧邻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和107国道,林(州)长(治)高速、晋豫鲁铁路穿越太行山千古屏障,与正在加快推进的鹤(壁)辉(县)高速、林(州)桐(柏)高速形成三重交会,红旗渠的家乡成为北京、郑州两大都市圈的“后花园”。

研学发展无止境,前景可期。红旗渠将围绕“红旗渠研学季”“红色党建月”“红旗渠漳河稻田音乐节”等特色活动,投资近2亿元开发建设浊漳河湿地田园综合体、青年洞拓展基地、红旗渠渠首探索项目、红旗渠特色小镇、红旗渠研学营地等多项研学线路配套设施,结合周边太行大峡谷、扁担精神纪念馆、谷文昌故居、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等丰富的研学产品推出多课时、多元化的研学旅行线路。

壮美太行,诉说着红旗渠精神的传奇;青山绿水,映衬着林州人民幸福的笑脸。与会嘉宾实地考察了丰富的研学旅行资源,纷纷表示要与红旗渠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全国各地研学旅行快速发展。

红旗渠正以飞翔的姿态,打造国际标准化研学旅行目的地。未来,她将紧密围绕“红色教育红旗渠、研学圣地红旗渠、山水交融红旗渠”三大品牌目标,与中国研学旅行联盟城市携手共进、与各大院校深入对接、与旅游企业互利共赢、与各类资本共建项目,再写新的篇章。

一条被惊叹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注定再创奇迹!在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新时代,这座插上“全新翅膀”的“人工天河”将在广袤的苍穹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中国研学旅行从红旗渠走来,初心与使命从红旗渠再现!

红旗渠研学报告作文 第5篇

红旗渠风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由红旗渠分水苑和青年洞景区组成,主要有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络丝潭瀑布。红旗渠风景区被称为“中国水长城”,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96年9月,被国家六部委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将在这里参观分水苑和青年洞景区,实地感受红旗渠工程的伟大;学习水渠分水原理,观看表演,体会修渠艰辛。

绵绵红旗渠水不停地流淌

她吟唱着一曲林州人民

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赞歌

红旗渠研学报告作文 第6篇

领略了云台山唯美的山水画卷,9日上午我们又踏上新的旅途。经过近四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林州市红旗渠。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干旱缺水、条件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该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工,历时十余年。它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全长1500余公里。在极其恶劣的施工条件下,10万林县儿女在当时的县委书记杨贵同志的带领下,发扬自立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开凿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工程是引、蓄、提、灌、排、电相结合的大型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走进了座落在总干渠分水岭上面的红旗渠纪念馆。在瞻仰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目睹一件件简单而又原始的修渠工具后,我们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着。红旗渠纪念碑庄严矗立,似乎也在无声地述说着当年林州人民十年如一日、一钎一镐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红旗渠的忘我奋斗精神,而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则讲述着上个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那些难忘的岁月。我们应该铭记,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共有81位干部群众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200多位民工重伤致残。

“中华儿女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当年的林县干部群众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书写了一段属于他们的传奇,也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又突出地体现了_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和品格: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倡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告别纪念馆,我们又沿途参观了红旗渠中著名的青年洞和络思潭景区。走在千里干渠长堤上,看着缓缓流淌的红旗渠水,我们在惊叹工程宏伟壮丽的同时,也用心感受着创业的艰辛。因此,选择重走创业路,缅怀先辈足迹,接受心灵洗礼也就成为了我们大家最自觉的行动。

红旗渠研学报告作文 第7篇

1、通过此次研学行旨在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加强学生对红旗渠精神内涵和红旗渠工程建设时的艰辛和伟大价值意义的了解和掌握。

2、在过程与方法维度,通过亲身体验实践研学项目,激发学生勇气,培养学生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新时期红旗渠精神,锻炼学生面对压力、苦难时迎面直上的勇气和毅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促进学生热爱生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和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的形成与提升。

红旗渠研学报告作文 第8篇

星转斗移,岁月沧桑。红旗渠开始建设至今已45年。红旗渠建设开始叫“引漳入林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竣工于1969年7月。林县人民在中国_的领导下,发扬愚公移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奋战了十年时间,克服了重重困难和艰难险阻,付出了很大代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并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充分显示了党领导的正确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群众无穷的创造力。

1954年4、5月份调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同志,在分析林县县情时,深刻认识到缺水是林县贫困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人没有水不能生存,有水便有生命,有生命就能求发展。当时全县共有90多万亩耕地,只有1万多亩水浇地,其它耕地全是靠天种植。大旱绝收,小旱薄收,种麦面积很小,亩产仅有七八十市斤,秋粮也不过百把斤,群众仍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贫苦生活。全县550个行政村,就有305个村人畜吃水困难,有的跑5里、10里去取水,还有的跑更远路程去取水,群众说“吃水如吃油”,但是没有油吃能过,没有水吃,一天都不行。面对这些情况,1957年12月,杨贵同志作了发动全县人民“全党动员,全民动员,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动员报告。通过种种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于1960年2月,在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的带领下,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开始了“引漳入林”的红旗渠工程。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战十年,终于建成竣工。

“引漳入林”的红旗渠工程,是林县人民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引下,不断实践,不断认识,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从修小型水利工程到修大型工程的过程。兴水符合林县县情,兴水就是为林县父老乡亲办实事,兴水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群众从兴办水利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中国_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党,从而更加热爱党,党指向哪里,群众就干到哪里。

红旗渠的建成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_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_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解决突出问题、不等不靠的精神体现。红旗渠的建成是一批批冲锋在前、享乐在后、硬骨铮铮、一心为众、无私奉献的英雄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结果;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第一线和群众同心干,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展的结果。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今天,我们_人更应该为民所望,为民所急,办更多、更大的实事、好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无畏,创造性地工作,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