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事故报告范文(优选7篇)

时间:2025-04-15 16:13:51 admin 今日美文

设备事故报告范文 第1篇

1、事故名称:1#M机曲轴Ⅲ。Ⅴ列曲拐烧坏事故

2、事故单位名称:碳铵车间压缩工段乙班

3、事故类别:设备事故

4、事故起止时间:20xx年11月18日0时00分至20xx年11月18日0时07分

5、设备情况(设备规范、制造厂、投产日期等)

(1)、设备型号:4M8(3)—36/320型,制造厂: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生产

(2)、投产时间:20xx年1月(1979年生产,从吉林延边化肥厂购买的旧机)

6、事故前工况:

事故前1#、2#、3#、4#、6#M机运行,5#M机不能备用(在修)。压缩机进口压力为310 mm/Hg,出口压力为30Mpa,本机油压为,全厂生产系统正常运行。

7、事故发生经过和处理情况:

11月18日0时0分,当班操作工周_准备进行排油作业时发现1#M机油压只有,机身内有响声,周立即跑到大M机2楼通知班长刘焕然,周和刘到1#机时听到机内有很大的.响声并看到曲轴箱呼吸帽有油烟冒出;进行紧急停车处理,立即用电话通知值班调度并通知维修工进行拆机检查,打开曲轴箱盖发现Ⅲ。Ⅴ列连杆大头瓦温度高,曲拐损坏严重。

8、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召开了事故分析会,确认了事故原因:拆下曲轴进行检查发现曲轴定位轴颈通往Ⅲ。Ⅴ列曲拐颈的油管松动,Ⅲ。Ⅴ列曲拐颈磨损约2mm左右,其他部位完好,初步认定为因供油不足没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当(不及时果断)是此次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9、事故损失情况(直接经济损失):

曲轴:修复价值1万元;轴瓦;9副万元,压转子:万元,合计:1。745万元。

10、事故暴露问题:

①操作工上班不精心操作、责任心不强、麻痹大意。②不加强巡回检查,没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③操作技能和判断力不强、没有处置突发性事故的能力。

11、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1)、加强对操作工安全教育,提高操作工的安全意识、操作水平和责任心;

(2)、精心操作、增加巡回检查频率,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3)、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严禁此类事故重复发生。

12、对事故责任分析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1)、事故责任分析:

①因供油不足没有及时发现、发现后处理不果断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当班操作工应对这次事故负主要责任。②班长不加强巡回检查,应负联带责任。

(2)、处理情况:

经公司研究决定:

①、对当班操作直接责任人周_处以罚款500元

②、对当班班长刘焕然处以罚款100元,

13、参加事故分析会的人员(注明职别):

公司:刘寿华(副总经理)、张建新(总工程师)、鄢义新(副经理)、生产部:邓长林(安全科长)、王焕清(设备科长)

碳铵车间:汪丛庆(设备主任)、陈昌金(副主任)

碳铵车间压缩工段乙班操作工:刘焕然(班长)、周_(当班主操)、

李世松(操作工)、邵国兵。(操作工)

主持:张建新

记录:王焕清、邓长林

湖南省胜芝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部

20xx年11月19日

设备事故报告范文 第2篇

事件概述:

在20xx年10月15日上午10点左右,公司生产车间发生了一起设备事故。一台生产线上的机器突然发生故障,导致生产线停止运转,造成了一定的生产损失和工人伤亡。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了紧急处理和事故调查。

事故原因分析:

经过初步调查和分析,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设备维护不及时:根据设备维护记录显示,该台机器的维护保养并不及时,导致了机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故障。

2.设备老化:该台机器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部分零部件已经老化,导致了机器的运行不稳定,容易出现故障。

3.操作人员失误: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机器的异常情况,也未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导致了事故的扩大。

4.设备设计缺陷:经过专业人员的检查发现,该台机器存在设计缺陷,导致了机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故障。

事故处理和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公司已经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所有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对老化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和升级,以减少设备故障的概率。

3.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加强其对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控和应急处理能力。

4.对存在设计缺陷的设备进行改进和升级,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论:

通过对设备事故的分析和处理,公司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生产的稳定进行。希望通过这次事故的教训,能够进一步提高公司对设备安全的重视程度,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设备事故报告范文 第3篇

报告日期:

20xx年10月15日

报告人:

XXX

报告对象:

公司管理部门

事故概况:

在20xx年10月15日上午10点左右,公司生产车间发生了一起设备事故。事故发生在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导致了一名工人受伤,并造成了设备的损坏。

事故经过:

据现场工人介绍,事故发生时,机械设备突然发生了故障,导致设备的部分零件脱落,其中一个零件击中了正在操作设备的工人。工人当场受伤,立即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同时,设备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需要进行维修和更换部分零件。

事故处理:

1. 紧急处理伤者:公司立即组织其他工人对伤者进行急救,并安排工作人员送伤者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2. 现场保护:现场负责人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和保护,确保现场安全,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3. 报警处理:公司负责人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包括安全监管部门和医疗救援部门,并对事故进行报警处理。

4. 事故调查:公司立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以确定事故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5. 设备维修:公司安排专业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事故原因:

经过调查,事故的根本原因是设备的部分零件出现了磨损和老化,导致了设备的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同时,也暴露了公司在设备维护和保养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

改进措施:

1. 设备维护:加强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2. 安全培训:对所有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安全检查:加强对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监管,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4. 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结论:

此次设备事故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将严肃对待此次事故,深刻吸取教训,加强对设备安全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公司生产安全和员工的健康。同时,也希望公司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努力,确保公司的生产安全和稳定运行。

设备事故报告范文 第4篇

日期:

20xx年3月15日

事件描述:

在20xx年3月15日上午10点,位于公司生产车间的XX设备发生了意外故障。据现场工作人员描述,当时设备正在运行中,突然发出异常噪音,随后停止运转。经初步检查发现,设备的主要传动轴出现了断裂,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事故处理过程:

1. 紧急处理:一旦发生事故,立即通知现场工作人员停止设备运行,并确保现场安全。同时,将设备隔离,避免进一步损坏或安全隐患。

2. 调查原因: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对设备进行详细检查,并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经过初步调查,发现设备传动轴存在隐患,可能是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疲劳断裂。

3. 维修方案:根据设备故障的严重程度,确定维修方案。由于传动轴断裂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决定立即进行紧急维修。同时,联系设备制造商和专业维修团队,确保维修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4. 维修实施:维修团队迅速赶到现场,对设备进行维修。在维修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维修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维修,设备传动轴得到了更换和修复,并进行了全面的功能测试。

5. 安全检查:维修完成后,对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的各项功能和安全性能符合要求。同时,对设备的其他部件进行了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次事故处理,我们深刻认识到设备维护和保养的重要性。建议加强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对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规程进行再次强调和培训,提高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设备事故报告范文 第5篇

1、事故经过:

事故前吉林热电厂运行方式,1—11号机、1、2、4—15号炉运行,3号炉备用。其中,1—9号炉和1—7号机为母管制,10、11、14、15号炉分别对应8、9、10、11号机为单元制。全厂蒸发量3970吨,发电量837MW。

20xx年1月10日,按定期工作规定电气运行与检修人员配合进行厂用6kV和系统工、备电源联动试验(电气主接线一次系统见附图1)。上午9时40分,进行到除尘2段母线工、备电源联动试验时,发现2号除尘变高压侧开关跳闸后低压侧开关不联跳。10时30分运行人员将2号除尘变停电,除尘2段母线倒由备用电源运行(6kV和系统见附图2),由检修人员检查2号除尘变低压侧开关不联跳的原因,试验暂停。11时50分,2号除尘变低压侧开关不联动缺陷处理结束,决定下午继续进行试验。

12时38分,值长电话通知11号机副单元长,主盘电缆中间头测温装置报警:“除尘2段备用电源电缆(380伏低压电缆)温度高59℃,地点在除尘2段配电室下”(此电缆中间头为1987年火电原始安装,电缆型号为VLV22—3×185+1×95,4根并联,可载流266×4=1064A。1997年增设电缆中间头测温装置)。当时除尘2段母线负荷电流988A。副单元长通知电气检修人员后去现场进行检查。

12时50分将2号除尘变压器投入运行,除尘2段备用电源开关(低压)断开。之后10号机电气值班员去现场检查除尘2段备用电源电缆中间头。当打开电缆沟井盖时,有大量烟雾,无法进入沟内,立即通知有关人员。13时00分,值长再次告知11号机单控室值班员:“除尘2段备用电源电缆(380伏低压,此时本电缆已与除尘2段断开无电流)温度高79℃”。11号机单控室值班员电话告知10号机单控室值班员,13时28分,2号除尘变压器跳闸,速断和高压侧接地保护动作,13时55分,将除尘1、2段母线工、备电源停电。

14时25分,14号炉1、2号引风机跳闸,14号炉灭火保护动作。汇报省调,10号发电机组解列停机,6kV14A、B段母线停电,8号、9号循环水泵失电。

14时25分,6kV15A段母线工作电源开关跳闸,速断、接地保护动作,备用电源开关联动后跳闸,分支过流保护动作,6kV15A段母线失压。同时10号循

环水泵跳闸、15号炉1、2排粉机、1号送风机跳闸,15号炉灭火保护动作。由于8—11号循环水泵跳闸,循环水中断,汇报省调,11号发电机解列停机。

2、事故处理情况:

13时40分,按照“紧急事故应急预案”要求,有关部门人员陆续到达现场,迅速调集人员、物资。13时46分消防队赶到现场,与在场的厂领导及有关部门分析确定灭火方案。13时55分,除尘1、2段母线工备电源停电。为防止火势蔓延影响其它机组运行,决定对除尘2段电缆沟进行隔离,分别对相连通的5个电缆竖井进行封堵,同时组织人员分段检查灭火。15时30分,电缆沟火势得到控制,16时20分,余火被彻底扑灭。

经过抢修,11号机于20xx年1月12日22时28分并网,10号机于16日00时00分并网。

3、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事后调阅2号除尘变、3号厂用备用变等电气设备运行参数历史曲线,分析造成电缆着火的直接原因是:除尘2段低压备用电源有4棵电缆,其中一棵有中间接头,由于温度升高,造成中间接头本身绝缘损坏起火,引燃附近电缆。

(2)间接原因

A、除尘2段备用电源电缆中间接头发生放电短路,按目前3号厂用备用变继电保护配置,没有达到动作条件跳开3号厂用备用变高压侧开关,是导致中间接头绝缘损坏着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B、运行值班员当得知除尘2段备用电源电缆中间头温度高报警后,处理不果断。虽然切换至工作电源运行,但是对电缆发热点充电可能进一步引起电缆损坏的后果估计不足,而没有及时断开3号厂用备用变高压侧开关,是导致备用分支电缆放电损坏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C、从安全管理上分析,没有严格按照29项反措要求增加对电缆沟防火设施的投入,电缆沟防火门不规范,过火电缆沟内没有灭火设施以及起火报警装置;着火时不能有效地隔离火源,是引起火势蔓延扩大的主要原因。

D、班组检查工作不实、不细,过于依赖电缆中间头测温装置。

4、事故暴露问题

(1)消防管理方面,对电缆着火重点反措执行以及监督检查不实、不细,消防设施不完善,防火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职责不清,培训、演练工作不到位。

(2)设备管理方面有漏洞,没有认真吸取系统内电缆着火的.事故教训,防火防爆专项检查不实,电缆沟防火措施整改落实不到位,防范措施缺乏针对性,没有做到有布置、有检查的安全工作闭环管理。

(3)安全管理方面,落实29项反措和安全性评价不够认真细致,检查不力。对危险点的预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危险点缺少必要的控制措施,安全管理上存在盲区和死角,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具体专业指导。

(4)设备重点部位预防性工作缺乏必要的方法,手段单一,过分依赖电缆测温报警装置。定期巡视检查不认真,设备责任制没能真正落实,存在漏洞。对电缆设备重视不够,电缆专责人员配备薄弱,疏于管理。

5、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防范措施:

(1)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全面抓好安全生产管理,按照29项反措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有关管理制度,规范电缆的敷设层次,适当分段并设置层间耐火隔板和阻燃槽盒,涂刷防火涂料。

(2)抓普查,加强电缆的运行、检修维护管理,对电缆沟及夹层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不符合29项反措要求的限期整改。

(3)进一步完善电缆沟分段防火隔离措施,更换防火能力不强的防火门。

(4)进一步升级完善现有电缆中间头测温装置,使其功能更加科学合理。完善有关规程和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

(5)有计划地增加电缆沟自动报警灭火装置。

(6)对全厂电缆进行普查,逐步取消回路的电缆中间头。

(7)加强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校验维护工作,重新核定厂用变保护配置方案。完善送、吸风机跳闸低速联高速功能。

(8)进一步修订细化防火方面的紧急事故应急预案,使其更有可操作性,添加电缆沟走向分布图,同时标出电缆走向分布,通过培训、演练,达到准确掌握。

(9)加强安全与技术培训,结合现场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培训计划,熟悉生产系统,掌握电缆及各种管路的走向。专业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有关生产现场基础设施情况,为决策者指挥提供依据。

(10)由公安保卫部组织对生产系统人员进行消防知识以及灭火设施正确使用方法的培训,真正做到“三懂三会”消防知识和技能。策划进行一次防火方面的预案演练。

设备事故报告范文 第6篇

事故地点:

公司生产车间

事故描述:

在20xx年5月14日晚上,公司生产车间发生一起设备事故。一台生产线上的机器突然发生故障,导致生产线停工,造成了生产延误和一定的经济损失。事故发生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原因分析:

1.设备老化:经过初步调查,发现该设备已经使用了超过10年,存在一定的老化和磨损现象。长期使用导致设备部件磨损严重,容易出现故障。

2.维护不及时:在事故发生前,该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并不是很及时和全面。由于生产压力大,维护人员没有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保养,导致了设备故障的风险增加。

3.操作失误: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在操作设备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失误,导致了设备的过载运行或者不当操作,加速了设备故障的发生。

事故处理措施:

1.设备维修:立即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和检修,确保设备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2.加强维护保养:公司将对所有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进行加强,确保设备能够得到及时的检查和保养,降低设备故障的风险。

3.加强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和维护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减少操作失误导致的设备事故。

结论:

通过对该设备事故的分析,公司将进一步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同时,公司将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共同维护生产安全和生产秩序。

设备事故报告范文 第7篇

报告日期:

20xx年5月10日

报告人:

报告对象:

公司管理部门

事故描述:

在20xx年5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位于生产车间的一台机器发生了故障。该机器是用于生产塑料制品的注塑机,突然出现了电路故障,导致机器停止工作并发出了浓烟。工人立即停止了机器并疏散了周围的工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原因分析:

经过初步检查,发现该机器的电路板出现了短路现象,导致电路故障并引发了火灾。初步判断是由于设备长时间运行导致电路板老化,加上工作环境湿度较大,导致了电路板的短路故障。

事故处理过程:

1. 紧急疏散:工人立即停止了机器,并疏散了周围的工人,确保了人员的安全。

2. 消防处理: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并使用灭火器进行初步扑救,确保了火势不会蔓延。

3. 设备维修:联系了设备维修部门,他们立即前来进行了现场检查,并对电路板进行了更换和维修。

4. 事故调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发现了电路老化和环境湿度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事故处理结果:

1. 机器已经修复并重新投入使用,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2. 公司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进行了加强,确保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3. 公司对工作环境进行了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湿度,减少了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结论与建议:

通过此次事故的处理,我们认识到了设备维护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建议公司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加强对工作环境的管理,降低湿度,提高生产环境的安全性。希望公司能够引以为戒,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