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调查报告遇到的问题(热门5篇)

时间:2025-04-17 12:41:03 admin 今日美文

做调查报告遇到的问题 第1篇

六月份组成团队时,我主动打电话要求参加学姐组成的团队,学姐同意了,刚成立时有十一个人,可七月份实践时只剩五个人,有的成员由于放假等原因而放弃了实践的机会,最终只有五个人并肩作战了,中间有些环节也就不得不停止了。其实。平时我也是一个容易动摇不定的人,不过这次和学长们一起合作,机会难得,我坚持了下来。我知道要想获得什么想收获就得学会付出,并且要坚持到底,这样才能成功。

在活动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有关问卷调查设计就连续讨论了几天,最终将各个成员的问题和答案进行了集中讨论和优化,形成了问卷调查。其实,当时花这么多时间讨论问卷我觉得有点浪费时间,不过当调查时我突然发现认真讨论问卷是有必要的,因为有很多问题居民们并不了解。所以从这一过程中我知道做什么事都得认真对待,认真考虑。

差不多七月六号我们就开始行动了。来到园林社区居委会,社区干部热情地接待我们,并安排人员为我们带路。冒着火辣辣的太阳,我们一家挨着一家地进行了问卷调查。记得第一家是位老党员,他不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还很认真地帮我们填好了问卷了,真实地反映了社区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他还希望我们能够给上级领导传达相关问题。接下来的几天,居民们都很热情地帮我们做好了问卷。小孩老人都那么让人容易亲近。不过我也遇到了不理我的情况,那位看都没看就示意我走开,看上去蛮自傲的,不过我还是走开了,自讨没趣。其实,社会就是这样,我们要慢慢学会适应。可能是别人正忙或心情不好,要学会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充满抱怨和不满去看这个世界,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处理问题。对比整天呆在学校里,我们得到的是如何和同龄人相处,而走出学校,我们可以遇到形形的人,此时我们更应该学会与这些人相处,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容易融入这个社会。

通过两天的努力,终于把问卷调查做完了,不管怎样,也收集了很多真实的情况和共同的问题,我们也有很大的成就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负责想学院汇报组员的安全状况和活动的进展情况,每天必做,这也感觉到参加此次活动的意义。

接下来的工作是筹备“医疗卫生知识抢答”晚会,组长让我做主持人,那时特兴奋,第一次挑战这样的任务,给了我不少的压力和动力,所以每天都在忙着写串词开场白等台词,然后便是忙着背台词。那次晚会开展得非常顺利,狼山镇的领导也来参加了发言,居民们也积极踊跃地回答了我们的知识抢答问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居民还积极参加“关注农村,关注人民的健康”的签名活动。对我来说,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受益匪浅。首先,锻炼了我的口才和胆量,以前我是一个当众讲话会紧张的人,可这次没有(其实也有点),很自信,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第二,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让我觉得自己只要好好准备了,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再次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其实做主持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应?能力,比如遇到突况要学会临场应对,而我没有,我只是背好了台词,并没有那种能力,以致中间有些环节打乱时我都不知道怎么做,还是学姐帮我应了过去。其次,平时要练练口才,多练习普通话,学会与观众沟通。

最后我们还帮园林社区做了一个安全感方面的的问卷调查。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做调查报告遇到的问题 第2篇

在11月2号,由组长集中成员讨论调查问卷的设计,在讨论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每个人想出的问卷不同,不知道该用谁的,而对我来说,每个人设计出的问卷都是经过一番的思考才决定出来的,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是也算是一种成果,不能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否定别人的成果。所以在经过很长时间的讨论后,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存在着很多食品危机,针对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对班上的同学和路遇的同学进行了随机的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问卷调查实践。调查内容包括了同学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态度、解决措施和建议等。

之后,每人负责20份,接下来几天里,平均每天发15张,在这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事,每当看到不认真填写的同学,而敷衍了事的勾几笔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是生气又是无奈。我们遇到了积极配合的同学,也有拒绝接受调查的同学。经过这次实践调查活动,我们明白了交流的重要性。想让一个陌生人来帮助自己,就要有礼貌、和气地询问,表明来意,才能获得更大的机会让他配合完成调查。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大胆地去尝试和细心地坚持。这时总提醒自己以后一定要认真帮助别人,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本次活动每个小组都是三个人,活动中有很多任务,所以要分任务完成,而且每个人都要认真完成,所以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都把自己的任务做好后,才能把调查任务完成好。

做调查报告遇到的问题 第3篇

一、 范例指路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社会和认识自我的崭新平台,学生小组如何开展实践活动,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陌生的事情,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小学生天生模仿性极强,给他们提供一些成功的范例,对于他们开展实践活动会有借鉴意义,也是他们快速进入实践活动的捷径。

三年级学生开展《调查小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设计调查表是活动的首要任务。调查表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包括调查标题、调查对象、调查时间、调查目的、调查内容等,这些对三年级小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特别是调查内容更需要他们精心设计。我们可以首先给他们展示一张《了解自己妈妈兴趣的调查表》,让他们直观感受到调查表的基本格式,《小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调查表》就可以照葫芦画瓢了,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活动效果。

二、 错误警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是正在实践活动中的小学生因看不清楚自己的不当之处而迷惑不解,处在活动之外的人却能够清晰洞察。而实践活动中别人的错误也能够给学生以警示,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少走弯路。

四年级学生开展《观察课桌》的实践活动,指导课上老师首先播放了一段学生观察活动现场的视频:一个学生小组利用课间在其他班级观察课桌,有的大声喧哗,有的拖动课桌,有的东张西望,有的乱扔垃圾,整个观察现场混乱不堪。接着出示观察活动的“诊断书”,让学生填写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这些问题也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避免了这些问题,我们的实践活动就会顺利进行。这种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三、 情境引导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是可以预见的,而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活动之前,教师可以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四年级学生开展《我爱你,妈妈》的实践活动,在活动的最后可以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整个活动采用递进式的活动方式,各个小组分别从妈妈的兴趣爱好、妈妈的童年、妈妈的一天、别人对妈妈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全面了解妈妈。可以说各个小组的活动成果是丰富而厚重的,但要把这些成果全部展示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又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呢?指导课上老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作出选择。①一节课一共40分钟,除去开始和结束时班长用来回顾与总结的5分钟,剩下35分钟,四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多少时间呢?②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实践活动,谁不想参加成果展示呢?③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汇报吗?④所有的成果都要展示吗?⑤都是采访视频、播放图片、诗朗诵、手抄报吗?通过选择学生明白了成果汇报一定要控制时间、全员参与、合理分工、精选内容、形式多样。在成果展示课上,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特长,充分利用难得的几分钟,整合各项成果,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效果,让人赏心悦目。孩子们独具匠心,让人刮目相看。

四、 现场点拨

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各个小组遇到的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有的问题通过小组集体讨论可以解决,有的问题羁绊了学生实践活动的前进步伐,挫伤了学生实践活动的信心和兴趣。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动态,在活动的现场给学生以适当的点拨。这个时候,老师的鼓励甚至一个微笑对学生来说都是那么的重要,让学生们感受到有老师的支持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四年级学生开展《走进大伊山石佛寺》的实践活动,在采访的现场遇到了尴尬,有的学生甚至想“收兵回营”。那天是清明节,大伊山石佛寺香烟缭绕,香客如流。学生们利用假期前去采访香客们对大伊山石佛寺的历史、重建的现实意义和佛教文化的认识。香客们或怀揣一颗虔诚之心急切求愿,或根本不愿意分心,哪里还有心思和小学生在这里闲聊,学生们很委屈,但是老师远远地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及时增添了他们采访的信心。接着指导他们如何选择采访时间和地点,如何寻找采访对象,如何礼貌采访,如何理解别人,如何获得别人的支持。学生们重整旗鼓,选择在石佛寺门口、大佛像底座前观察香客们的举止,待香客们拜佛许愿后说明采访动机,相机有礼貌地进行采访,从而得到了香客们的理解,很多香客都争相谈论对问题的看法。后来每当学生们谈起这件事,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做调查报告遇到的问题 第4篇

关键词 中学地理 实践教学 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

Practice Supporting Education Recipient Aera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Practice Teaching Research Status

――Take Trpan City as an example

ZHAO Feng[1], YANG Pei[2], LIU Lin[1]

([1] Colleg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Tourism,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

[2] Hami Senior High School, Hami, Xinjiang 839000)

Abstract Geography practice teaching is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hands-on, so students get a teaching knowledge and ability. It is a teaching model, which is a teaching method. It can better solve the drawback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geography teaching in the form of new ideas and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study geography teaching practice theory to Turpan City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practice teach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conducting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practice, summed up the current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practice problems and thus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later problem.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practice teaching; status

1 中学地理实践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地理学涉及自然、人文、环境、区域、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广泛,并与社会文化问题关系密切。单一的课堂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地理学习的需要,因此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地理实践教学,国内外学者都有研究。

国内研究现状

从1904起,我国正式将地理课列入中小学课程。1923年在《新学制课程纲要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纲要》中提出要在中学开展实习,并要求根据城市和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1956年,《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中,第一次提出地理实验,并要求初一年级必须开展地球仪实验。2003年,《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地理实验的要求。国家对于地理实践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各学校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和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正如褚亚平在《地理学科教育学》书中提到,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多数学校还不能很好地落实野外考察和专题研习。

随着地理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为顺应新的课程理念,国内各中学的地理教材都增加并补充了许多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多动手操作,探究地理问题。同时,研究人员也开始从实践教学环节中最基本又便于操作与实施的地理实验入手,研究中学地理实践教学。史利杰,徐宝芳在《积极开展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教学活动》一文中对在中学开展地理实验及实习等教学活动做了大量的研究;张卫青,徐宝芳在《中学地理实验类型与内容设计》一文中对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各种实验类型及实验内容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上述研究丰富了我国的地理实践教学内容,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地理实践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国外研究现状

地理实践教学在世界各个国家广泛开展。1988年,印度在《中学地理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地图实习和天气观测的内容;1991年3月,英国正式颁布了《国家地理课程》,并将地理技能教学目标分为野外技能和地图运用两个方面。1999年,日本颁布《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活动纲要》,规定中小学必须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即在地理课题的背景下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和体验性学习活动。在中小学地理教学中,美国实施了应用学习和设计学习两种方式,法国也实施了“动手做”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中学地理课程中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是世界各国地理教育改革共同的发展趋势。

2 研究方法

新课改要求各中学要积极有效的开展地理实践教学。这既是对教育大纲的很好落实,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借助实习支教带队及课题调研的机会,对吐鲁番市部分中学做了地理实践活动现状的调查。主要采取了文献检索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其中,问卷调查法以吐鲁番市地区实验中学、吐鲁番市二中、吐鲁番市第五中学、吐鲁番市职业中学、大河沿中学、七泉湖中学、吐鲁番市二堡乡中学、吐鲁番市三堡乡中学等八所中学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700份,问卷发放和回收采取集体调查,当场回收的形式,总共收回有效问卷685份,问卷回收有效率达。

3 吐鲁番市中学地理实践教学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调查方法对吐鲁番市中学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下面就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来进行调查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平时( )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A.经常

B.有时候

C.偶尔

D.从不

表1 学生观察生活中地理现象的频率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47%的学生偶尔会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42%的学生有时候会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8%的学生经常观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3%的学生从不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观察不足,缺乏发现和观察能力。

(2)你对学校组织的地理方面竞赛想法是

A.学校常举办,我积极性高

B.学校常举办,我积极性低

C.学校举办太少,我没机会参加

D.学校举办太少,我也不想参加

E.从没举办过

表2 学生参与地理方面竞赛情况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总体来说,目前吐鲁番市各中学学生参与地理知识竞赛的次数比较少。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组织的次数相对比较少,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举办过,从而导致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竞赛没有兴趣,也无法参加。

(3)你校( )专门的地理实验室

A.有 B.有,不全 C.不太清楚 D.没有

表3 学校地理实验室统计状况

通过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很多学校没有地理实验室,同时还有一大部分学生根本不清楚学校是否有地理实验室。通过后期的跟踪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部分地理内容需要在实验室进行,他们只知道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学科需要实验,而其他学科没有必要。

(4)对于参加地理实践过程(如地理小制作、户外小探究等),你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

A.学校创造的机会太少,没有机会

B.学校创造的机会太多,我都累了

C.家庭不支持

D.安全问题

E.不喜欢老师的指导方式

F.自己的兴趣问题

G.其他

通过表4内容可以看出,在参加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创造的机会太少,学生没有机会参加。(2)安全问题是影响地理实践活动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3)教师的指导方式也是影响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表4 在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存在困难

对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教师的问卷的发放,主要对7所学校的15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电子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现在将调查的结果分析如下。

您的专业背景:(1)地理专业;(2)非地理专业。

您的学历背景:(1)研究生;(2)本科;(3)专科;(4)中专。

调查结果发现,42%的教师是非地理专业的。尤其是在初中,由于地理不参加中考,因此很多学校并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而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88%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10%的教师具有大专学历,而2%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在后期调查中发现,这些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非地理专业,后期参加了地理专业的自学考试。由此可见,地理专业且本科毕业的教师数量比较少。

(1)您对于课本中安排的活动 ( )

A.每个都做 B.有选择地做

C.做了大部分 D.做了少部分 E.基本不做

图1 教师对课本中活动的选择情况

从图1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对于课本中安排的活动,47%的教师对于课本中的活动做了少部分,33%的教师有选择性的进行了学习,20%的教师基本不做,没有教师做了所有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中学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得不甚理想。

(2)您一般的课堂陈述时间是( )分钟

~20 ~30 ~40 ~50(拖堂)

图2 教师上课陈述时间

从图2内容可以分析得出,在上课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陈述,而留给学生的时间很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主体地位,只能够被动地接受内容,缺少自主探究和讨论的机会。

(3)在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的地理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有( )(多选)

A.安全问题

B.资金问题

C.时间问题

D.环境条件问题

E.课时安排问题

F.学生兴趣问题

G.教师自身精力问题

H.其他

从图3中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在进行地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安全问题、资金问题、时间问题、课时安排问题。其中安全问题和资金问题是所有教师都考虑的问题。

图3 地理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4 地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总结得出目前吐鲁番市中学地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重视程度不够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对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校对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学校很少开展与地理实践活动有关的竞赛、宣传和地理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学校也缺少相应的地理实验室。很多学生想要参加地理实践活动,但是学校却不能提供相应的机会。(2)教师对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视不足、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主要采用教师陈述,学生作答的形式。很少对课本里的活动进行分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主要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3)学生不够重视地理实践活动,具体表现为:学生不善于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且对地理常识了解比较少。

教研力量薄弱,地理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对教师的专业和学历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缺少专业的地理教师,而且地理教师的年龄都相对比较大。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没有完全适应课改的变化,还是停留在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时代。而且很多教师本身自己就对地理实践活动不是很清楚,因此也就很难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环节所需的教研力量薄弱,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安全问题有待解决

通过对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安全问题是影响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社会,每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家长都视为珍宝,从来不舍得他们受到任何伤害。因此,在地理实践过程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从而成为困扰很多教师的主要问题。

时间问题有待解决

通过对教师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时间因素是影响教师进行地理实践教学的又一重要原因。通过对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在地理教学中,由于课时量和时间因素的影响,教师地理实践教学受到很大影响。

资金问题有待解决

通过与实习支教受援地学校的老师访谈得知,有些地理教师非常愿意进行地理实践教学环节,但苦于没有资金支持,一直没有实施。

基金项目:新疆师范大学双语培训项目(XSJY(S)2014017)

参考文献

[1] 杨新.地理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23.

[2] 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3-45.

[3] 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地理卷[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2.

[4] 褚亚平等.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 史利杰,徐宝芳.积极开展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教学活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0).

[6] i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nd science .

[7] 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做调查报告遇到的问题 第5篇

关键词:法律 调查 教师 学生

一、调查报告的背景

自古以来,法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奴隶时代的奴隶法,到王政时代的君主法制,再到如今的各种成文法典。法律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深入人心了。然而对于运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又有多大的普及面呢?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往往高速的市场计划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大量的法律问题,如雇佣合同关系的法律问题、劳动纠纷、邻里关系纠纷、物权债权的纠纷、婚姻纠纷、交通纠纷、医疗纠纷、消费纠纷等等,这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但是在我国努力普法的大前提下,又有多少人能乘着改革的春风,沐浴法律的光芒?基于这个问题,本调查小组便以法律较为薄弱的社区为切入点,开展了对于社区法律需求的调查,以便通过社区这个试验点来提高法学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1]

二、调查活动的开展

开展前,调查小组以网络查询,口头调查等方式对社区法律现状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从中发现了社区法律对于需求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分析之后,总结出了社区法律的问题所在。但由于结果显示的不够明确,特设定了有针对性的宣传调查活动。

首先,调查小组对于南宁市、防城港市不同的社区进行了初步的分层(以社区人均收入的不同来分出三个级别的社区),拟出具有针对性问题的问卷调查与宣传方式。其次,寻求指导老师与律师的帮助,请求他们指出对于活动计划的不足以及注意事项。最后则是制定方案,针对不同的社区进行实际性的活动。例如:发动有兴趣的在校法学学生一起前往各个社区进行法律宣传以及面对面的调查;发放问卷调查给在校大学生,让其携带回家让其亲属填写,在假期过后回收统计;深入社区进行法律宣传与填写问卷。通过这些活动,一能实际的解决社区居民所纠结的法律问题,二是可对法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实际应用能力进行测试。在一系列的普法调查工作结束后,小组回收问卷,进行精细的数据统计以及精准的分析,以便于得出准确的结果,然后总结成文。

三、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小组一系列的普法宣传、派发问卷,经回收整理分析后得出如下的结论:

1.各分层的社区居民对于法律认识不同

社区人均水平不同导致了居民的文化程度、法律意识参差不齐。针对这个状况,本调查小组把对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人均收入较高,社会接触面比较宽泛的的高档小区。第二是人均收入居中的白领阶层小区。第三是人均收入较低的小区。

针对第一层次人员,调查小组通过在小区里进行视频播放、广播宣传、法律质询以及派发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在回收问卷分析后得知:该层次居民法律意识较高。大部分人在被侵权时都懂得运用法律进行维权,但由于缺乏专业背景知识,所以对于其中的细节问题并不十分了解,因此操作起来仍然需要律师的协助。这部分居民普遍认为法律是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

第二层次的居民知识面较广,对于法律的认知程度较深,因此对于我国的法律都比较关注。这类层次的居民特征为:对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及近期出台的法规条文比较关注,但具体操作等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

第三层次的居民收入普遍较低,且多为体力劳动者,因此对于我国的法律不了解,甚至存在误解,认为打官司一定要有人脉关系才能赢,法律认识具有局限性。

从上诉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收入水平,导致不同社区对我国法律的认识不一,理解不同。但不一而同,表现出来的都是社区需要法律援助的急切性。

2.社区居委会对于法律问题的解决不一

本调查小组针对上述三个层次的小区居委会进行了总结分析:

第一层次社区的居委会对于其社区出现的法律问题一般都有相对熟练的处理方法,能对部分纠纷做出相应的回答,在解决不了问题时,都会提倡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他们认为法院判决大都合理合法。因此,在业主遇到问题时,这类居委会往往更容易配合其用法律方法维权。

第二层次社区的居委会对于出现的法律问题一般先主张调解,当问题不能解决时才会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其中部分居委会持厌诉态度,他们觉得通过法律途径,问题会太久得不到解决。

第三层次社区的居委会对于法律问题的解决则倾向于运用丰富的人情道理来解决,常常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来解决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显然该类社区的居委会大多有厌诉态度。

总而言之,社区居委会对于所遇到的法律问题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但不一而同,他们都善用人情道理来解决纠纷,不管时间多久都力争将问题解决。但程度不同的厌诉态度是这三类社区居委会的问题。

3.大学生进入社区进行法律援助的可行性

在校大学法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法律知识和偶尔的模拟法庭外,很难有使用所学知识的途径。当然,部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和去法院旁听对所学知识进行印证。然而,没有进行过实际应用的知识都不足以弥补对所学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往往大学四年读完后,许多法学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原因之一就是很多法学生很难找到发挥自身所学的平台。经过统计分析,本调查小组认为,在社区中给在校法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在回收的问卷中,有75%的居民对于法学生进入社区展开法律服务是持赞成和期待的态度;80%的居民认为大学法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部分法律问题或是提供咨询的平台;65%的居民希望大学法学生能够常驻社区提供法律援助;40%的居民希望大学法学生能够提供热线电话,以此来帮助他们解决法律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社区居民在遇到法律问题时,除了咨询居委会之外,唯一的办法就是咨询律师,然而咨询律师需要收费。大学法学生进入社区进行法律援助,一方面可以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咨询,制定不同纠纷的解决途径,为社区居民省掉一笔费用;另一方面,大学法学生可以通过社区法律援助,印证书上所学知识,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的灵活性,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谭磊;中国城镇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转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