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鞋厂的暑期实践报告 第1篇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但前些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来就有就业难之说的大学生在就业的道路上举步维艰。这给予去年刚上大学的我们很大冲击,让我们认识到社会淘金去沙,大学生不是天之骄子,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掌握足够的技能才能才未来社会里赢得一席之地。
在家里休息了大半个月后,在附近鞋厂工作的母亲下早班回来说她鞋厂今天招临时工,建议我去应聘,赚点生活费的同时也体验一些打工生活获取一些社会经验。对母亲的建议十分赞同,于是我整理一下仪表便随她到鞋厂应聘去了。我很感激我的这次应聘经验,很感激我后来在鞋厂获得的这份工作,因为在工作的每一天我都有感悟,每一天都有收获!
因为是暑假,很多厂房的临工岗位都被一些早放假的初高中毕业生所占。当我去到鞋厂找到流水线工作组的组长时,他用斩钉截铁的口吻对我说,小姑娘,你太迟了,上午的时候我们已经招满人了。第一次应聘却吃了个闭门羹,心里冰凉冰凉的,对就业这问题更加畏惧了。我告诉母亲说,算了,我还是回去了。母亲不死心,拉着我去找部门科长,碰头就告诉科长说:“科长你好!这是我的女儿,今年刚上了一年大学,听说鞋厂今天招工,他想在这当临时工,请问还招人吗?”科长是一位瘦小的中年男人,慈眉善目。他问了我的一些我自身的情况,又对我再三打量,然后对我母亲说,挺醒目的孩子,你带她去办临工证吧。
对这峰回路转的幸运,我有点无措。母亲也只是个普通的流水线工人,她居然敢直接找科长面谈,而且我居然被破格录用了!去办证的路上母亲对我说,这就是社会,不一定都按死规则办事,别人觉得你够优秀了,就会用你,而且机会是靠自己去争取的,遭到拒绝时要拿出你的资本迎难一搏!母亲的话让我想起了成功职业管理人唐骏的故事。他达到了出国留学的要求,但因为某些原因没被推荐,失去了留学机会。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到教育局去等负责留学事宜的主任并向他推荐自己,最后他用四天的等待等回来了那难得的留学通行证。他告诉我们,只要锲而不舍,就总会有希望。拿出资本,迎难而上,锲而不舍,终有希望。我想我们的就业和人生都是这样。
在鞋厂工作的这段时间认识了很多外省人,来自中国的各个省份。我好奇他们为什么离乡别井,为什么甘愿做那些最累最脏的活。我跟一个与我同龄的河南姑娘,一位年过五询的伯伯做了好朋友。从跟他们的聊天中,我找到了答案。他们都来自贫穷的乡镇,因为贫困,少读书,没文化,不出外打工无法维持生计,于是他们便哪里发达哪里去。离乡别井的他们感激那些给予他们工作的人,也深深的明白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获得更好的工作,于是都十分刻苦耐劳。他们告诉我说,用快乐的心情去工作就不会觉得累,用感激的心情去工作就会坚持。在过去的`我看来他们是一些没素质没文化的外来工,但经过这些日子的接触我却发现他们其实是生活的达人。我经常听说这样的报道,大学生不满某某工作,不满所得待遇,致使最后无法就业。现在看来其实这些大学生应该向他们这些外来工学习,他们干的是粗活,但他们选择先就业,然后努力干提高自身能力,再寻求提升或择业。是的,在我们就业遇到被理想拒绝于门外的时候应该放宽心态,先就业,并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然后再择业。社会优胜劣汰,我们每个人的获得岗位的机会都是公平的,能力强心态优者得之。
我本来在大车间里面干手工活,挺累的,但快乐着,因为我跟那车间的人都相处的很好。后来我被调到小车间里做验货员,这工作比手工活轻松多了。当我有空跑回大车间去的时候,在场的都说我幸运叫我好好珍惜,因为那是一件轻松的好工作。后来我才从科长的口中知道之所以给我那工作是因为我是一个大学生,而且工作努力,他觉得我在这些临时工人当中应该得到一份比手工活更好的工作。这让我第一次很真切地体会到大学生就业的优越感,也让我更好地学会去珍惜我这难得的在大学学习的机会。
在离新学期开学还有几天的时候我就辞了工,辞完工的那天我还在鞋厂的车间里转了一圈,跟我在那里的工友聊聊天,帮他们干干活。虽然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甚至其中有很多都目不识丁,但我尊敬他们、佩服他们,因为他们身上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时间荏苒,暑期社会实践打工的时光转眼就结束了,对这段日子我思念,我感激。现在的我对社会、对就业不再那么畏惧了,因为我相信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掌握了足够的技能,拥有够好的心态,无论社会怎样变化,对自己的前途都不需要惧怕。
关于鞋厂的暑期实践报告 第2篇
目前,工厂正按照ISO9002国际品质标准对企业进行管理。****厂生产的大部份鞋底都是外销,其实整个东莞的鞋厂基本上都是接国外订单。由于客户对品质要求非常严格,所以从产前的试料,生产过程中密度、硬度的控制,品检,到产后的鞋底弯曲度等指标的测试都严格按标准进行。我问总经理“这样稍有不合标准的就要被报废,如果要求松点,不是能节省很多成本吗?”,他坦言“如果是生产销往国内的鞋底品质要求就没这么高。”我可以理解但不认同,为什么国内就不能享受高品质,拥有高标准?其实不是没有能力做到,而是没有追求卓越的意识。这让我想到张瑞敏砸海尔冰箱的事情。海尔刚起步时,引进了德国的设备,德国的技术,可是工人们没有严格按照国际的标准生产。当时海尔的工人们不解,产品虽然有点瑕疵,但在国内算是领先水平了,不是出口给老外用,有必要那么完美吗?张瑞敏很痛心,把70多台次品摆出来,当着工人的面,和干部们挥泪砸冰箱,给员工们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品质课!海尔为什么能走得这么远,因为一开始就在用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反过来说,如果中国企业都甘愿低人一等,那国内名牌何时才能立足世界?品质是制造行业的命根子!
关于鞋厂的暑期实践报告 第3篇
****鞋厂是**集团的一个下属企业,曾为Nike、Bass等国际著名品牌生产鞋底。这是一个即使到生产旺季可能也不到400人的小厂。厂内有一座四层楼厂房和一栋办公楼,其中一二层为办公室、食堂,三四五楼为员工宿舍,固定资产近800万。企业目前经营状况不佳。我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暑期实践中逐渐了解了生产型企业的运作模式,接触到生产、品检、销售、核算、行政等方面的工作内容。虚心学习的同时不断搜集整理资料,对工厂和制鞋行业都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