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交流活动记录表(合集3篇)

时间:2025-05-02 17:04:32 admin 今日美文

读书交流活动记录表 第1篇

小班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年龄特点

(1)小肌肉群发育尚未完善,动手能力较弱,部分幼儿连执笔都有困难。

(2)在感知、注意、思维时目的性差,极易受外部条件、兴趣的支配,很难操作后进行记录。

(3)有关科学活动记录的经验很少,记录能力也很不足。

小班幼儿的记录表设计

教师提供的记录表格必须浅显易懂,有明确的任务指向并易于操作。

在“做中学”活动中,小班幼儿的教学显得尤为让老师头疼,孩子们很容易受兴趣支配而忽视记录。因此,在这类的教学活动中,要考虑到幼儿的这一特点,表格的设计必须浅显易懂,如:照片、图画等,要让孩子们明确记录的对象和内容。而在记录的方式上,也可以选择适合小班年龄的粘贴、搭扣的方式方便幼儿的操作。对此,教师在巡视中不能一味地督促记录,而应根据各个活动的特点,多方位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体验。因此,小班幼儿的记录可能更多的是在教师带领和帮助下的全班记录,而不是个人记录和小组记录。

注意在区域活动中“做中学”记录表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在幼儿园里,老师会把很多关于“做中学”的内容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自由地操作。但小班幼儿细致和持续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足,主动性不够,他们离开教师的直接引导后就难以进行长久的观察和自觉的记录,而所谓的探索成了纯粹的游戏摆弄。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不断地更新活动区中的记录表,注意记录表的层次性。

案例1:《颜色变变变》

起初,孩子们只是简单地认识到两种不同颜色的水相遇会变出另外一种颜色。这时,我提供的记录表是很简单的,主要是让幼儿记录下用什么颜色变出了什么颜色,旨在让孩子主动探索。

当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我再提供颜色卡片,让孩子猜一猜可能会变成什么颜色,再去操作验证。

到后期,孩子们对于这一实验已经得心应手,孩子们认知水平和记录能力也提高了,我又提供了第三张记录表,用有趣形象的卡通形象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图1)。而且,类似填空的图形也增加了活动的难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真正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同时也达到了预设的掌握颜色变化规律的目标。

图1《颜色变变变》学生记录表

读书交流活动记录表 第2篇

大班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年龄特点

(1)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愿望,开始能从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

(2)开始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

(3)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识字的积极性很高,记忆力也很强。

(4)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多种操作可能。

大班幼儿的记录表设计

记录表应体现探究性,还幼儿一个真实的探索世界

大班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记录经验,他们的记录能力也较强,文字的量可适当增加。但在很多活动中,教师限制了孩子们的记录形式和方法,孩子们总在一个“高控制”的探索模式下探索出一个同样的实验结果或发现,这样的活动还有什么“探索”可言呢?

案例4:《物体下落》

教师在幼儿自由探索物体下落现象后,向幼儿出示记录单(上画一些物体),并讲解记录方法:将这些物体抛向空中,观察记录看到的现象,在物体下做记号(用“↓”表示物体下落)。我们都知道,所有的物体抛向空中都会下落,如果教师只要求幼儿用“↓”记录物体是否下落,这样的记录还有什么意义?在第二次活动中,教师重新制作记录表扩充记录的内容,先让幼儿进行猜想记录,然后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下落时的状态(如图3)。这样目的明确的记录必然会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提高探究的有效性。此外,从记录方式来说,幼儿观察到沙袋和气球下落时速度不同,用“↓”表示沙袋快速落下的情况,用“∫”表示气球飘落的轨迹,而后针对记录情况各自分析并发现物体下落速度的不同。

发挥孩子们的创意,自己设计记录表格

由于大班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已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而且他们在这一时期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因此,可以鼓励大班幼儿自己设计记录单,以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

幼儿虽然只能用绘画、简单的符号等方法来进行记录,但为了培养幼儿执著、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记录表格设计要正规,而不要随手绘制;为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记录表的表述应该采用图文结合的表达方;同时为避免记录表的设计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每张记录表都应采用同一个色系来设计制作。

总之,科学地设计实验记录表,引导孩子真实地记录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发现,是“做中学”科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切实考虑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并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这样设计出来的记录表,幼儿也就愿意记录、乐意记录,从而使记录这一特殊方式在“做中学”科学活动中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图3《物体下落》活动学生记录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2]付丽玮.浅谈“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成才之路. 2011(2).

第一阶段:学生读书(寒假期间完成)

第二阶段:讨论活动

一、交流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和印象:喜欢或是不喜欢,原因是什么?最感动的是哪里?(爸爸的亲情、萨姆的友情„„)

读书交流活动记录表 第3篇

古诗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藏,经过岁月的磨砺与淘洗后弥足珍贵,古诗文诵读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挖掘宝藏的手段。你也会为难,古诗文诵读活动该怎么完成才能体现它的精华所在,古诗文诵读活动记录该怎么写才能彰显这次活动的意义。不用感到迷惘,我们一起来看一场古诗文诵读活动,相信你会明白的。

活动记录第一点:传达活动主旨。在学生中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浸润于经典古诗文的光辉之中,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滋养,砥砺品行、健全人格,为精神成长打下文化的根基。

活动记录第二点:明确活动目标。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 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活动记录第三点:具体实施。确保诵读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活动,在课程表上专门排出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学校领导不定时抽查,确保诵读时间。

活动记录第四点:反馈与建议。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组织班级诵读比赛,及时评价;每 周语文老师协调安排一~二名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情况;正确处理背诵与感悟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的质量。

活动记录第五点:进行学生写诗文作品展。开展班级书香创设活动和诗文诵读汇报展示活动师生读写作品评比。开展诗文朗诵比赛或优秀班级诗文诵读课观摩研讨。

写一份诗文诵读活动记录并不难,抓住古诗文的精华去贯彻实施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记录也可以交由学生来写,这样可以让他们更深刻的体会本次活动的意义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