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策划方案案例分析 第1篇
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为“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上,首先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的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学,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同时节省资本、传承民俗文化特色。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以3000个大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味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享受,在体现乡村旅游就地取材、浓郁地域特色的同时,还迎合了修身养性的市场需求,所以,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客源。
可借鉴的:以“怪”为突破,和尚与大提琴家的联合操作是个奇怪的想法。有了这样一个概念,以3000大酱料为背景开展大提琴音乐会是一种奇怪的做法。此外,以韩国泡菜、米汁为核心的招牌突出了当地的氛围,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所在。
乡村旅游策划方案案例分析 第2篇
【关键词】郭家沟;乡村旅游;模式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消费理念的转变升级,乡村旅游在中国迅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太多的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国内因地方政府重视程度、经济投入、经营体制、管理理念、发展思路等原因,造成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普遍缺乏规划,杂乱无章,各自为政,盲目经营;经营过程中权责不明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经营项目单一,产品特色少,雷同多;无序竞争带来很大危害;基础设施不健全,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现代管理意识薄弱,品牌宣传促销不力,行业整体缺乏系统性营销策略;季节性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瓶颈等[1]。
郭家沟位于天津市蓟县下营镇东部,依山傍水,山湖相依,风景秀丽,泉甜物美,民风纯朴。山上松柏郁郁丛丛,山下的果树花果满枝,是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小山村。郭家沟村除了拥有独特的生态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等先天资源外,还开发了一个生态环保的绿色旅游产业,工艺葫芦的深加工。近两年来,郭家沟村充分依托固有的自然环境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大搞农家旅店,用商业的眼光审视生态,用发展的眼光经营生态,将郭家沟建设成了山村风貌凸显,生态特色鲜明,人居环境颇佳的旅游专业村。
随着郭家沟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原有的规划设想、基础设施、接待规模、营销体系、服务水平、利益分配方式等已滞后,不足以支撑郭家沟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问题愈显突兀。为进一步提升郭家沟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天津市政府出资,并以蓟县主导,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完成郭家沟旅游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对郭家沟乡村旅游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蓟县下营镇人民政府委托巅峰智业集团进行运营咨询,对郭家沟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提出具有郭家沟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运营模式。
郭家沟乡村旅游模式在郭家沟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乡村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由郭家村成功经验并结合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2],通过实践、提升,笔者总结出该类型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政府主导、农民参与、企业治理”,不同于以往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政府主导”中,“大规划、大联动、大融资、大产品”是政府主导的特征;在“农民参与”中,农民成立村集体机制,全程参与经营、全程跟踪监督;在“企业治理”中,“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分配”,最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即郭家沟乡村旅游运营发展新模式[3]。提出此模式,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起业内人士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对国内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改革、创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政府主导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 政府引导,旅游发展规划
天津市级政府起到良好导向作用,不仅从高度和深度上对郭家沟乡村旅游项目规划进行宏观把控,并出资修编《郭家沟旅游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以蓟县主导,聘请专业的规划单位进行编制。蓟县政府对项目规划提出具体的实施操作要求,明确郭家沟乡村旅游的功能定位。这充分说明国内乡村旅游保持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政府对乡村旅游产业和行业的宏观指导。
(二)创新机制确保旅游发展资金
政府部门通过重大项目、转移支付等形式,对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补偿等关系乡村旅游发展领域的引导性投入,吸引了金融机构资金以各种形式参与郭家沟乡村旅游业,提升了郭家沟乡村旅游硬件配套设施,解决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问题。同时,郭家沟采取权益融资方式,创新了农村大规模土地流转机制,解决了农村土地合理、有效、规模化的利用问题,有利于提高土地产能;让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组成经济联合体,参与郭家沟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从而形成规模化集群效应,增加了郭家沟乡村旅游的抗风险能力。
(三)打造核心产品确保区域领先
在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上,郭家沟乡村旅游以定位高端产品为核心,摒除了传统乡村旅游产品的低层次、低等级问题,重点发展以自然风光、乡村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旅游产品,重点打造文化创意型产品、休闲景观型产品、参与体验型产品、商业经营型产品、特色主题型产品这五大产品体系,塑造“山水田园风光、北方乡村文化、塞上民俗风情”美好意境。以高端、休闲、度假的理念,打造郭家沟乡村旅游度假产品,为蓟县乡村旅游,甚至是天津地区模范起到带头作用。
二、完善农民利益分配制度
农民是国内乡村旅游发展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也是经济利益再次分配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群体,如何激发农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保持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激情,以及有限的参与乡村旅游的管理,一直困扰着中国旅游的理论界和实践者,而郭家沟的农民全程参与运营和监督,创造性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一)全程参与经营
按照规划设想,郭家沟村民参与旅游发展经营的内容有:直接到旅游公司就业,旅游公司成立后,将吸收郭家沟村民到公司就业。参与各项节庆活动,为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提高郭家沟村知名度,旅游公司每年将举办不同主题规模的旅游活动,每次活动村民自行参加。参与销售旅游商品、从事旅游接待,在旅游公司和村党委的帮助、引导下,村民可以搞工艺品生产、土特产品加工,从事旅游住宿接待等。
(二)全程参与监督
公司成立后,农民可以成立村集体机制,参与郭家沟旅游发展,监督村中及公司财务开支,通过村集体机制组织表达自己的意愿。旅游经营中,村民如有意见或想法,可通过村集体机制与公司和村党委进行磋商。为了确实反映村民的意见,郭家沟村村集体机制负责人由村民自己选出。
三、企业治理市场化运营确保高效率
郭家沟乡村旅游在运营管理上采取的是公司化的运营管理方式,从而将过去单一的一家一户农家院经营发展成农户乡村旅游联合经营体。管理上效益、营销促发展,分配增和谐,有利的推进国内乡村旅游企业管理变革和创新的步伐。
(一)企业统一管理
为规范和提升郭家沟乡村旅游品质,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郭家沟在政府主导下,成立了村旅游公司,并征得农家院经营户同意,与其统一签订《委托管理合同》,对农家乐经营户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村公司负责整个村庄的旅游环境打造、维护、整治;对农户的床上用品进行统一的采购、洗涤、消毒;通过宅基地置换和土地流转,对参与的农户土地进行统一的规划、合理的布局、有效的利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产能;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农家院经营秩序,避免恶性竞争和揽客现象;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村民素质培训,定期质量检查与监督,创造竞争、有序的经营环境。
(二)企业统一营销
为避免市场竞争,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郭家沟乡村旅游将传统的由农家院经营户单体销售进行整合,利用村公司的优势,集中、统一的对郭家沟乡村旅游的产品渠道销售,重点打造郭家沟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郭家沟乡村旅游营销的最大创新就是通过蓟县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将智慧旅游概念引入到郭家沟乡村旅游中,通过智慧旅游挖掘客源,实现乡村旅游的科学化、信息化营销管理。广开渠道和网络,坚持品牌理念,系统运用营销精细化管理工具,实现郭家沟乡村旅游发展的二次飞越[4]。以上举措均走在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沿,开创了规模化、节约化运作乡村旅游市场的先河。
(三)企业统一分配
郭家沟乡村旅游统一分配的模式有两层含义:一是客源的农户分配,二是经营收入的分配。客源的分配。统一分配方式,解决了困扰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多年的利益分配难题,是一种创新策略。
村公司根据各农家院装修、规模等综合条件设定农家院等级,不同的等级统一制定差异化的价格,村公司根据游客的实际需求,按照排序进行循环安排,最大程度地保障同一等级层次农家院的接待量。
利润的分配。郭家沟乡村旅游利润的分配原则是在扣除农家院经营户缴纳给村公司的管理费的基础上,依据公平的原则,按照“核定股份比例+经营考评”办法进行。村公司根据对农家院经营户日常服务质量、环境卫生等的综合考评,结合农户土地入股比例进行利润分配。
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和统一分配的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土地产能,增强村民的经营意识,避免了粗放式经营,同时公司利用各种资源可以有效地开展服务意识和质量的培训与管理,进一步从软件上提升了郭家沟乡村旅游质量。
四、郭家沟运营模式研究的意义
郭家沟乡村旅游模式的研究,产业效用示范、经济效益提升、社会效益凸显、环境效益明显、文化效益可期。在推动蓟县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推进蓟县基层民主建设、提升蓟县乡村旅游管理规范、提高蓟县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升蓟县经济结构布局和农村经济水平的同时,也对国内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创新了国内乡村发展和谐社会新模式;开创了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新课题;开创了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发展新方向;破解了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瓶颈难题。
(一)创新了国内乡村发展和谐社会新模式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常抓不懈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农民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而郭家沟乡村旅游模式的研究,恰好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方法、范式。按照郭家沟模式的发展,最终会是形成城乡经济有效互流、城乡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企业长期投资获利、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推动中国城乡政治、经济、文化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开创了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新课题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近30年,国内众多学者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在乡村旅游发展类型上基本取得一致意见,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的经营机制、管理模式研究上,始终存在一定的分歧;始终没有找到一种可行的发展模式。即使有些学者提出一些理想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但是因为没有实际发生案例佐证,始终成为一种“乌邦托”式的理想。在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中,不管是河南“栾川模式”、成都“龙泉驿模式”、还是贵州的“天龙堡屯模式”,都解决不了利益长期分配问题,而郭家沟乡村旅游新发展,恰好可以为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案例。
(三)开创了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发展新方向
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决定了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在政府主导下,如何发展乡村经济、政治、文化,郭家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给出了一个满意的答案。目前,中国乡村旅游遍地开花,但是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乡村旅游模式较少,通过对郭家沟乡村旅游的研究,旨在从规划、产品、管理到营销角度提炼出一套发展乡村旅游模式和思路,一方面丰富中国乡村旅游模式的内涵,同时能达到良好的示范意义,进行全国乡村旅游的纵深层面的推广。
(四)破解了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瓶颈难题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不缺优美的自然、文化资源,最缺的是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支持。中国城乡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注定了中国绝大部分乡村无力自己出资发展乡村旅游。农村财政紧张,金融机构少,且贷款数量非常有限,乡村旅游发展缺少实质抵押品,向银行融资极其困难。郭家沟乡村旅游发展破解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融资难问题。郭家沟同时通过投融资模式创新,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情况下,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招商引资,引进企业作为战略投资主体,投资建设郭家沟乡村旅游,解决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辰.近二十年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 [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6: 69-73.
[2] 王曦.近年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概述 [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0: 118-120.
乡村旅游策划方案案例分析 第3篇
充分利用清水湖良好的自然资源,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结合乡村改造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田居”“乡居”“闲居”“学居”“雅居”民宿等旅游产业调整乡村产业结构。
乡创中心,是为了给回乡创业者和村民提供一个阅读和学习的空间,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小孩子回到山里;也希望能够创造出一个丰富而安静的场所,让小孩子和老人都能在这座建筑中感受到自由和快乐。
乡村旅游策划方案案例分析 第4篇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上半年,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总体工作部署,按照“强化编制、简化管理、突出效果、引领建设”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大胆探索,加快规划编制步伐,强化城乡规划管理,提升规划服务水平,较好推动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全区城乡规划工作继续保持了持续协调科学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城乡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完成了美好乡村首批20个中心村建设规划及区村庄布点规划(2012-2020),截至目前,我区1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规划全部通过省住建厅的审查,圆满完成备案工作。二是完成了区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连片整治规划,推动改徽建徽工作的开展。目前,已完成年度任务的70℅以上,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三是服务民生工程建设,与房管局配合,完成了区公租房规划及狮形山廉租住房规划方案;四是继续做好工业园区技术服务,完成了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以及亿利工贸厂区规划方案;五是支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完成了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规划方案。
(二)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大对项目的规划技术服务力度,高品位、严要求开展规划方案设计审查。截至目前,共组织召开2次建设项目规划审查会议,共审查太平春城幼儿园规划方案、耿城镇卫生院规划方案、丰大国际度假区(二期)规划方案、大家置业·怡园减少配电房、阳光绿洲地块二方案审查、弦瑞骨科医院、芙蓉谷水上餐厅规划方案、野猴茶业基地等项目26个;召开建设项目三级联审会1次,审查了徽梦谷国际度假酒店、国际汉语交流中心职工宿舍楼、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汤口高速出口汤口木竹检查站扩建等规划方案。
二是继续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省城乡规划条例》。本着“对外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对内严格流程、规范操作”的原则,完善调整管理流程与技术规程,把好“一书三证”发放关。半年以来,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3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0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9份,出具规划设计条件21宗;参加工程主体竣工验收16次,其中规划核实项目14个,共受理规划竣工核实15宗,办理建设项目竣工规划验收手续13宗。
三是积极做好违法建设查处。对于巡查发现、群众举报及领导交办的违法建筑,第一时间到现场勘察核实,对确认为违法建设的,依据《区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办法》及《区拆违控违工作实施方案》移交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同时及时办理行政执法局移交的违法案件的规划认定,上半年共巡查6次,发现并制止违法建设行为3起,移交违法建设案件3起,认定违法建设4起,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打击并控制了我区违法建设的发生。
(三)市区重点工作进一步推进
1、美好乡村建设:全区美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迅速布置规划编制工作,抽调专人负责美好乡村的规划编制工作。5月底前,已完成了区村庄布点规划(2012-2020)和区15个省级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方案、规划评审、规划公示、规划审批等工作,有5个市级和区级中心村规划也已完成规划评审,正在办理规划审批的过程中。同时,甘棠镇庄里村的规划方案还被列入省第一批美好乡村规划集锦。下一步,我局将以中心村建设规划为依据,切实加强指导,跟踪问效,力争美好乡村建设首战必胜。
2、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工作:非徽建筑整改:2013年我区改徽任务450幢,目前已完成315幢、占年度目标任务的70%;拆违控违:1-6月份完成拆违控违27次,涉及建筑面积893平方米,基本做到控得住拆得掉;整治周边环境情况:全区各乡镇1—6月份累计投入资金1795万元用于道路硬化、广场建设、绿化、建设垃圾池等,进一步塑造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
(四)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一是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今年我局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0件,都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工作中,我局高度重视,明确分工,局长亲自督办,分管领导一件一件抓落实,并走访征求委员代表意见,目前已全部办理完毕。二是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上半年共接待来信来访群众10人次,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均做了妥善处理。
(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
一是认真学习__、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_联合的《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第29号令),强化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建立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发生。二是与局机关各科、二级机构负责人签订了《2013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从完善内部管理、规范行为、强化目标责任等都作了具体的安排布置,严格进行责任追究,构筑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的三道廉政建设防线。三是继续抓实廉政风险重点环节防范管理工作。在总结去年廉政风险重点环节防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防范管理工作,做到执行上不留空间,监管上不留漏洞死角,有效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健康发展。四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始终坚持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都集体讨论、民主决策。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机构设置和人才队伍不能满足发展要求。我区城乡规划管理任务繁重,政策性、专业性强,需要专门的队伍和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但从我区实际情况看,规划管理普遍存在“有机构无编制、专业技术人才少”的状况。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将运用统筹方法原理,科学安排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细心梳理工作任务,倒排工期,抓住节点、突出亮点,合理支配人力技术资源,确保各项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一)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指导完成太平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及三口镇总规修编工作;继续做好美好乡村建设第二批中心村规划方案及示范点的规划指导工作,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高标准、严要求指导好美好乡村建设。
(二)积极主动做好重点项目的规划技术服务工作。继续做好项目服务,企业有需要随叫随到,及时做好定位放线、验收工作,不耽误项目的施工进度。加强规划管理和监察力度,确保项目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施。项目开工后将定期进工地进行巡查,确保项目严格按规划方案实施。对未按规划方案设计施工的不予放线,不按施工图纸施工的不予验收办证,对擅自改变规划要求的项目严格依法进行处罚。
乡村旅游策划方案案例分析 第5篇
以_福建·南卓--最美乡村,林海天堂_为总体定位,打造成一个集古村观光、乡村体验、亲水休闲、养生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面向龙岩市新罗区域乡村旅游与自驾车游客、福建省乡村休闲与度假游客、新农村专项学习参考游客、福建周边区域休闲度假自驾车游客等市场资源的乡村旅游项目,力争让南卓村成为新罗区生态文化新村建设的典范、龙岩市乡村旅游度假开发的典型代表、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改变农村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乡村旅游的利益主体复杂,随着乡村旅游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发展,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显现。因此,只有从战略的眼光审视、规划和管理乡村旅游,加强利益主体的协调与合作,寻求利益主体更多、更广泛的利益共同点,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乡村旅游才可能深入持久发展,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
乡村旅游策划方案案例分析 第6篇
项目团队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打造出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住宿品牌和多元化服务。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郁的乡村风情,体验到最地道的民俗活动,享受到高品质的住宿和餐饮服务。这里还汇聚了众多知名品牌和业态,如小湾、元白、迹外营地等住宿品牌,以及漠与沙SPA、读库书店、食野山桌餐厅等多元化服务。
与此同时,黄河宿集也积极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项目团队大量招聘本地村民,这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稳定而可观的经济收入,也让游客们能够体验到最地道、最本土化的服务。对于经营者而言,他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聚焦于产品的优化与提升,从而确保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这不仅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也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来,共同分享旅游红利。
黄河宿集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它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发展,更是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的全面提升。只有深入挖掘乡村资源,推动文旅融合,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策划方案案例分析 第7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村镇规划;科学发展观;方案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
1村镇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规划管理缺位,规划的理论体系不健全
村镇规划的问题在村镇的建设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在村镇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启用原有的演进模式,并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村镇规划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很多地区在村镇规划中没有相关村镇规划的技术标准及规范。很多村镇着重视建设却轻视管理,进而形成了规划编制体系的不完整、规划编制标准的不明确、规划编制内容的不完善和规划编制实施的不全面现象。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生态环境的好与坏决定着村镇建设的步调,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长久以来,因为村镇的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乡镇企业的分散式发展,都导致村镇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恶化。与此同时,村民居住布局过于分散,使得土地利用率不高,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甚至造成耕地荒废、宅基地浪费的现象。再加上村镇规模小,布局分散,使得村镇环境治理难度很大。
村镇整体收入偏低,村镇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的低下以及名特优农产品比例不高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在自然条件方面造成影响的同时,产业化率不高的农业生产也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改进。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造成了村镇规划建设中公益事业发展难、村容村貌改善难、抗自然灾害能力弱等诸多问题。
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弱,村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基层党员干部是村镇规划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当前在群众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很多工作需要他们去引导。但是,目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由于缺乏培训导致自身的能力素质与村镇规划形式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发挥不了推动工作、指导实践、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除此之外,我国还存在许多贫困山区,也有许多地方财政困难,投入力度十分有限。
盲目发展城市化,乡村传统特色消失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村镇建设出现盲目照搬城市化建设的趋势,传统民居、乡土建筑等传统建筑风格遭致破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乡村建设失去本有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取而代之的是行列布局的住宅小区和城市型聚落结构,变得机械乏味,缺少生气,丧失了传统街坊巷道活泼自然的风格特色和亲切温馨的生活气息,以往和睦互助的友好邻里关系也日趋淡漠。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的建议
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思路
村镇规划在进行规划前,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村镇规划应与社区民主决策结合起来,发动村镇居民共同参与,广泛听取村镇集体组织和广大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使村镇规划能促进村镇基层民主化进程。与此同时,村镇规划应以想着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让村镇在经济上得以发展,农业要实现现代化,这样村镇的经济才能够得以发展,农民收入才能够得到增加。
建立统一完善的村镇规划管理体系
乡村旅游策划方案案例分析 第8篇
云阳清水湖位于云阳县南部的清水土家自治乡和耀灵镇,与湖北省利川市接壤。项目属于清水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中)重点项目,周边的旅游资源丰富,紧接国家级5A旅游景区--龙缸景区,岐山草原、知青林等。项目用地范围面积约29km²。其中湖面平方公里。项目地内资源具有多层次、多类型的特征,有湖、岛、田、林自然资源,以农耕文化、土家文化、龙文化、盐文化、古宅院等人文资源,以及以风味特产、经济果林、茶等农林资源。
乡村旅游策划方案案例分析 第9篇
欧洲各国休闲农业发展最早,形成了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其中,“民宿农庄”和“度假农场”尤为典型。这种形态的旅游或以度假为主的民宿农庄、露营农场、或以美食品尝为主的农场饭店开展,也有以适应欧洲居民习俗的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和狩猎农场等形式发展。例如,在法国,奥地利和英国,旅游住宿附加球场、赛马场、钓鱼场、园林等设施,满足旅客的休闲需求。
可借鉴之处:增加乡村旅游的参与性项目,欧洲国家这种乡村旅游的发展本身就是由赛马、高尔夫球、钓鱼等实际参与性活动的催生而形成的,可见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其参与性项目的重要性,民俗、露营、美食品尝等进行当地特色化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
乡村旅游策划方案案例分析 第10篇
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的乡村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山乡云缠雾绕,梯田重叠,山清水秀林美;水乡平畴沃野、水网交错,棉海稻浪菜花飘香;海乡依陆临海、海阔天高,阳光海浪沙滩迷人;内蒙古草原的牧乡,地势坦荡,羊群如云;大小兴安岭的林乡,莽莽林海、茫茫雪原,气魄宏大……另外,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在乡村自然景观表现上亦更加丰富,如广东、四川盆地的蔗乡,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的果乡,长江中、下游的竹乡,江、浙、皖、闽的茶乡,华北平原的棉乡,新疆吐鲁番的瓜果之乡等无不以其乡村风光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中外游人。
乡村旅游策划方案案例分析 第11篇
作为整个美丽家园生态接待咨询、展示交流、餐饮购物、亲子中心等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