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鹏汽车的营销方案(实用3篇)

时间:2025-01-21 13:58:30 admin 今日美文

对于小鹏汽车的营销方案 第1篇

“科技改变世界”,小鹏AI科技日上,何小鹏三句不离AI。这些年,小鹏在AI方面的实力一直走在前列,技术驱动也是小鹏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标签。

此次AI科技日上,何小鹏给小鹏未来十年定下了新的目标:从今年开始,小鹏汽车已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即成为一家全球化的AI汽车公司。”

说这句话的底气,是AI含量更高的小鹏。

会上,小鹏公布了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三大板块的多项技术的目标和节点。

围绕AI汽车的“三电”、智驾、智舱三大领域,小鹏发布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小鹏图灵AI智驾体系、小鹏天玑AIOS等全新技术方案;

AI机器人“Iron”搭载多块自研芯片,支持端到端大模型,拥有15个可动自由度、支持触控反馈的拟态双手,更像“人”;

在飞行汽车方面,小鹏汽车宣布全球首款量产分体式飞行汽车,将在2024年11月中国航展全球公开首飞,并于12月正式启动预售。

相比于AI机器人和飞行汽车,新能源汽车仍是小鹏的重点,最受业界关注的还是自动驾驶技术。

AI科技日上,小鹏推出了小鹏图灵AI智驾体系,包括云端大模型、车端大模型、AI芯片以及底层架构。

伴随大模型技术的训练和提升,一个重要的动作是,小鹏智能驾驶技术用纯视觉技术代替激光雷达。

要知道,小鹏是全世界第一家量产激光雷达的车企,以小鹏P5为载体。激光雷达顺利上车,小鹏又实现了城市 NGP领航辅助驾驶等高阶功能。

更有趣的是,四年前何小鹏还与马斯克围绕智能驾驶路线展开过争论。

彼时,何小鹏宣布将采用激光雷达提高智驾性能,马斯克不以为然,直言“傻子才用激光雷达”,他看好的是纯视觉神经网络。

面对马斯克的质疑,何小鹏则放言,“明年开始,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得找不着东。至于国际,我们会相遇的。”

如今,二人却都将目光瞄向了纯视觉神经网络。“端到端大模型上车之后,系统通过摄像头获取的视频信息显著增加了。” 在何小鹏看来,现在低精度的激光雷达,“效果远远比不上高精度的摄像头。”

2025年,小鹏的目标是实现类 L3+级别的智驾体验,每百公里仅接管1次。同时,何小鹏还透露了L4技术路线的进展:小鹏正在研发拥有面向Robotaxi领域的Ultra车型。至于上线时间,何小鹏表示“现在研究生在读的同学们可以留意一下,也许你们毕业的时候,小鹏的L4就出来了。”

一系列的AI故事之下,市场更关注的无疑是小鹏AI技术的落地时间。小鹏表示,今年小鹏汽车已实现端到端量产,车端大模型参数量翻倍,目前小鹏云端大模型的训练效率已提升了 倍。

正如何小鹏所言,不要去相信AI一下子能颠覆生活,它一定是循序渐进、逐步进步的。行业进入新一轮竞争期,投入真金白银的同时,想要筑高护城河,小鹏既要AI讲好故事,又要拿出明确的落地时间表,并如期完成。

对于小鹏汽车的营销方案 第2篇

每年四季度,往往是车企最拼的时候。大家全力加速拼销量,以确保完成全年销售任务。

今年年初,何小鹏给小鹏定下2024年至少28万辆的年销售目标,相较于2023年的实际销售量14万辆,实现了翻倍增长。‌目前来看,截至10月底,小鹏累计销量为万辆,全年销售目标完成率不及五成。

也就是说,在未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小鹏要完成年度目标,至少要卖出16万辆车。

小鹏距离年度目标还有点距离,主要是因为主力车型小鹏P7卖不动了。进入今年,P7销量持续走低,今年1-9月累计销量仅万辆,其中9月销量1242辆,同比大降,环比下降。

图源小鹏官网

主力车型疲软,导致小鹏整体销量的低迷。2024年以来,小鹏曾连续4个月销量低于一万辆,一度跌出新势力销量榜前十。

上半年小鹏P7表现不佳,下半年小鹏必须要寻找新的爆款车型。抓住“金九银十”的高峰期,小鹏的爆款节奏保持得不错。

今年9月,小鹏交付数据创下单月交付历史新高,达21352台,同比增长39%,环比增长52%。

这样的好成绩要归功于小鹏的新晋“破圈”车型小鹏MONA M03。8月27日上市,起售价万元,据小鹏官方数据,MONA M03首月交付破万辆,创下了新势力纯电轿车首月交付量新纪录。

趁热打铁,10月份的巴黎车展上,小鹏推出的行政级轿跑P7+又成为顶流。预售当天,小鹏P7+开启预售1小时48分,订单量突破3万台。

11月7日,小鹏P7+正式上市,售价万元起。小鹏汽车宣布,截至11月7日24时,小鹏P7+大定达31528台,打破小鹏历史所有纪录。

就小鹏来说,MONA M03、P7+的陆续上市,两大爆款车型的推出,可以看做是小鹏销量的转折点,但考验也随之而来。

车型的销量就像“开盲盒”,新车上市之后,交付能力就成为车企最大的考验。此前MONA M03已经出现延迟交付的情况,如今P7+再次爆单,小鹏的生产制造与交付,也将面临双重考验。

昨天的小鹏P7+发布会上,何小鹏直言,“小鹏 MONA 卖爆了,我也被车主骂惨了,真诚地说一句‘抱歉’。”针对 MONA M03 车型交付延迟的问题,工厂11 月、12月会提高30%-40%的产能。

小鹏MONA M03,图源小鹏官网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降低用户对车企“一年换三代”产品规划的不满,在AI科技日上,小鹏创新性提出了“用户众筹换芯片”计划,可以让以前的硬件跟车型,有可能通过付费升级,达到全新的汽车的能力。

根据计划,老用户可付费升级车机芯片,单Orin车型可升级至双Orin芯片,820A车型可升级至8295芯片,即可获得城市NGP、AI 代驾等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智能辅助智驾能力将随OTA升级迭代。

可以预见的是,只要交付产能跟上,在MONA M03和P7+的带动下,小鹏接下来的销量都会有个不错的势头,有望实现交付量的突破。

何小鹏曾提到,2024-2027年是中国车企的淘汰赛之年,竞争很残酷,但很快会稳定下来。在行业稳定之前,行业进入红海是事实,小鹏要通过发布更多新车、入局增程赛道和AI故事,把失去的都拿回来。

对于小鹏汽车的营销方案 第3篇

在充满硝烟的价格战中,小鹏汽车仍能取得亮眼的运营成绩与业绩表现实属不易。何小鹏在总结原因时多次提到战略和组织调整。

小鹏汽车的调整肇始于2022年下半年,2023年进入深水期。截至目前,小鹏汽车的战略和组织调整已经基本完成,最突出的成绩是小鹏汽车体系化运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鹏汽车将智能、动力总成、整车平台整合到一个大的智能平台上,实现了各车型之间最大化的共通共用,平台化研发和规模效应不仅帮助小鹏汽车降低了供应链成本和制造成本,大幅提高了研发迭代的效率,还可以加快实现超过25%的降本目标。

这一改变带来的结果是,到2024年年底,小鹏汽车可实现整车PACK成本降低40%-50%;智驾综合研发效率提升30%,智驾适配成本降低70%,XNGP的BOM成本降低50%。用更低的成本打造价值更高、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在小鹏汽车这里成为现实。

二是小鹏汽车在2023年完成了一轮渠道升级,末位淘汰了超过130家门店,同时通过“木星计划”引进了160多家优秀的经销商伙伴。这些调整改善了小鹏汽车整体渠道的销售能力,实现了销售服务端的提质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汽车在经销商合作模式上进行了重大创新。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小鹏汽车销售门店将建立半个月左右的短期渠道库存,大幅度加快终端交付速度并充分激发经销商的积极性,有力提升销量,并有效降低企业端的库存成本。

除了自我能力的提升,小鹏汽车还在寻找与外界合作。今年2月,小鹏汽车宣布,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战略技术合作联合开发协议及订立联合采购计划。依托大众汽车集团世界级的供应链能力,联合采购计划旨在合力降低平台成本,充分发挥战略合作协调效应。小鹏汽车也将从中受益。

体系化运行效率的持续提升,推动小鹏汽车逐渐步入大产品周期与多品牌战略布局时代。在品类创新营销策略的最佳践行者——王凤英的操刀下,小鹏汽车已经踏上品类创新之路,未来三年将推出10多款极具市场竞争力品类创新的全新车型,加上配套全球化的左右舵车型和升级改款车型,车型总数将接近30个。

品牌方面,小鹏汽车将在4月的北京车展期间,正式推出面向10-15万级别的全新品牌。在何小鹏看来,10-15万的价格段有庞大的市场潜力,但要在这个区间做一款各方面都过硬,并配备高阶智驾能力的好车,并且实现盈利,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这需要企业具有极强的规模化和体系化能力。很多友商也在这个价格段探索,但能在这里把智驾体验做到极致的品牌还没有出现。

而小鹏汽车刚好是中国车企里面为数不多具备这种能力的车企。一方面,行业公认小鹏汽车的智驾技术始终在第一梯队;另一方面,进行调整与改革后,小鹏汽车已经具备实现高阶自动驾驶技术平权的能力。

“我们的新品牌致力于打造年轻人的第一台AI智驾汽车,这个品牌将是颠覆创新的全新物种。全新品牌的第一款车型将会在三季度开始上市和交付,我有信心这将会是今年A级纯电市场最亮眼的爆款新车型。”何小鹏表示。

据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透露,第二品牌实现每月1万左右销量,才能被看视为成功。小鹏主品牌第一次月销过万发生在公司成立7年之后,其第二品牌要达到这个目标显然不会太久。此外,第二品牌能否在短时间内成功补位,也关系到小鹏汽车在淘汰赛中能否成为最终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