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1篇
关键词:“双一流”背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三准一优化
1“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内涵
根据《方案》,到2020年,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42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95所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面向所有高校,甚至包括高职院校。从目前来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很难与“985”“211”大学比拼,但不等于在所有学科方面都没有机会。只要准确把握机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选准发展方向和路径,完全有可能使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走向卓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所以,地方院校不能放弃对“双一流”的追求。当然,地方院校对“双一流”的追求,不能跟着“985”“211”大学的路子走,而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选择[1-4]。
2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设发展现状
黑龙江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现为黑龙江省省属高校中本领域唯一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交通运输为“十一五”“十二五”省级重点专业;学科依托汽车运用与智能交通技术省重点实验室、汽车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汽车运用与安全技术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米,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先进的试验设备完全能够满足学科科研、教学及社会服务的需要。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紧密依托行业及企业办学,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以产学合作为途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大力构筑职业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立交桥,为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培养了大批“上手快、能力强、留得住、后劲足”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与黑龙江龙运集团校企共建了“智能交通学院”,与日本丰田公司、德国博世公司、中国一汽、哈飞汽车、宇通汽车等国内外大公司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学科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交通运输和管理人才培训中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汽车制造和维修人才培训中心”和“龙运集团———黑龙江工程学院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为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人才支撑。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三个专业始终致力于服务行业和地方,形成了“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程文化为引领,以大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构建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平台,宽口径的方向模块课程,强化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体现出“肯吃苦、留得住、上手快、有后劲”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学科建设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学科建设基础偏弱。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底蕴不足,学科文化氛围淡薄,办学资源有限,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缺乏高水平、实质性的学科平台,或者平台虚置、没有充分发挥平台的功能,学科平台难以满足教学及科研的需要,严重阻碍了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提升与发展进而降低了科学研究的效率,导致成果产出量少、成果转化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学科建设整体实力偏弱,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够深入,社会服务功能不健全,支撑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及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不强,学科建设缺乏自己的特色,学科建设基础偏弱导致了科学研究领域的恶性循环。2)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团队。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团队,尤其是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结构不合理,团队成员研究领域交叉不紧密、各自为战现象较多,研究方向发散,研究问题不够持续,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团队合作、协作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研究成果中国家级项目及获奖、高水平论文数量较少,导致学科团队凝聚力和竞争力不足。3)学科建设的制度及机制不够健全。学科建设内部制度机制还是不够健全,学科建设规划往往是从学校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的,规划与方案过于宏观,只停留在“顶层设计”层面上,二级学院很难找准自身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切入点,要使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落地生根,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必须成为学科建设的主力军,将学校学科建设规划认真细化、分解实施,制定更加合理、适合学院自身发展的实施细则。这样,学科建设发展才会良性循环,学科建设效率才会快速提升。
3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三准一优化”建设及调整途径
3.1精准学科办学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使命,其“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根植所在区域、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于此,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紧密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面向公路交通行业,培养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5-6]。
3.2瞄准学科发展特色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对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建设的任务要求,主动适应交通运输低碳、绿色、高效、安全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针对区域道路交通运输系统、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道路交通控制等面临的技术问题,依据学科现有师资队伍力量,凝练形成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三个研究方向,在载运工具电控及新能源技术、载运工具运行性能优化及提升技术、交通运输系统资源优化、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微观交通系统仿真与控制、多源交通信息整合与挖掘等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在区域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提升影响力。
3.3找准学科服务地方需求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为地方做好精准服务的基础上力争“双一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龙江“十大重点产业”“龙江丝路带”的规划与实施,必将极大促进交通运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新工艺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向高速、重载、安全、经济、节能、环保方向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研究内容不断更新,并呈现综合、交叉的特点,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应用能力强、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因此,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设要重点突出应用研究,紧密围绕龙江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不断实时动态调整学科方向,建立产、学、研、用联动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将地方产业实际需求落实落地,真正地为行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4优化学科师资队伍结构
应用型学科教学及科研团队必须要有合理的人员结构,要以优化学科梯队结构、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队伍建设上,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优化、科研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梯队。需要择优选择教师团队成员,没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教师、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不能成为学科团队成员;在注重提高学科教师博士学位比例和职称水平的同时,还要派送教师到地方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的经验,不断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重视学科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外部环境,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进行授课、讲学;同时制定政策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科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在学科建设上,还要不断促进本学科与校内外其他主要学科方向(如机械、电子、控制学科等)之间的集成、融合与交叉。此外,要不断增强学科教师团队成员的凝聚力,成员需要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及优势进行有机组合,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学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7-8]。
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2篇
1.入团申请人要认真填写入团申请书,字数不少于800字,要求态度端正、字迹工整、格式规范,向团组织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及意愿;
2.各学院团委、团总支于10月10日之前将入团积极分子的入团申请书、入团积极分子登记表和名单汇总名单盖章后交至校团委办公室(行政楼北105),并将汇总名单电子稿发送至校团委邮箱:1920008516@,邮件标题:XX学院2020年度入团积极分子推荐名单汇总表。第四期团校开课具体时间后期另行通知。
本期团校培训拟以校院两级同步展开,校团委将根据入团积极分子的思想、学习、工作等现实表现及在团课培训期间的考勤考核情况,最终确定2020年度新发展团员名单。
特此通知
共青团安庆师范大学委员会
2020年9月29日
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3篇
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新疆从来就是多民族的新疆
普遍认为,“中华民族”一词首先出现于近代梁启超先生的著作,“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日国家观;二日世界观。”在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下,他最终认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真正的中华民族,相对于汉族这一个民族而言,是指“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诚然,不因为“中华民族”一词的出现才存在中华民族这一实体,作为自在存在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形成于几千年的社会历史进程过程中。为何在近代被提出?源于近代以来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对抗。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本来就蕴含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长期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的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对“中华民族”内涵的理解是形成对中华民族认同的逻辑起点,将中华民族限为汉族,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各少数民族也把中华民族当作汉族的代名词,是将自身与中华民族割裂开来的重要原因。不管哪个民族(包括汉族),不能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的真正含义,就不会从内心达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只有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前提,才能准确认知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奋斗、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才能在各民族的交流交融中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同感。
一直以来,伊犁师范学院以各族师生团结奋进为基点,开展新疆地方史教育,以此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起点,坚持不懈地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融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中,取得良好效果。
(一)夯实理论基拙,增强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历史方位感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要渗透融人进民族团结的具体实践中,实际行动中的民族团结才能理清思想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在我国,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也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民族团结、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争取人心,抓住思想教育是重要途径。为此,伊犁师范学院大力强化理论教育,尤其是牢固树一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更重要的是将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转变成民族团结的具体行为,转变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自觉行动。多年来,结合我校各民族师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要突出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教育,其次要进一步将理论学习成果融人学生教育中去,形成良好的师生共融的发展态势。每年学校在年度科研项目中设立了两个平台,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专项课题,加强理论研究,切实推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形成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坚实思想基础。同时,将理论学习与研究贯穿于学校理论学习、组织生活、教职工政治学习、党团校培训等工作中,通过多渠道构建立体化宣传教育平台,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落实到民族团结教育中,具有较强的行动力。
(二)坚持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宗教政策不放松
培育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不能建立在空虚的口号之上,要避免出现和_思想,必须坚持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放松,尤其是加强新疆“三史”教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从而认识到新疆从来就是多民族的新疆,是中华民族共同努力奋斗的历史发展而来的。伊犁师范学院是新疆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缩影,更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理论和宗教政策。为此,学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建设,坚持将《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作为各族大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新疆历史教育的人脑人心,使各族学生清楚认识到我们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几千年来各族人民相互沟通与交融的成果。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新闻网、民族团结主题晚会、校园传播媒介等渠道加强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宣传,引导各族师生认识到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创造各种条件,加深对新疆民族与宗教演变史的认知。通过多渠道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校师生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历史真实感。
二、提升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民族精神境界的支柱和行动向导,振奋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加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必须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伊犁师范学院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突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感染力,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
(一)坚定民族共同体的政治立场
新疆社会民族团结的基点在于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以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要求始终站在各族人民的立场,将为各民族谋福社作为最终目标,才能坚定对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立场。伊犁师范学院是各民族师生共同的家园,以人为本地开展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各族师生服务,共同的政治立场,增强同为中华民族的归属。我院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在各民族师生中树一立榜样的力量,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以民族团结的一举一动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学校以少数民族教育及双语教育为重点,以培养服务地方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己任,在教育过程中演绎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情感,并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全校师生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立场。
(二)对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要以可操作性强的教育方案为路径
对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为了建设各族人民共同的家园,需要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抓手,将个体的发展追求与“中国梦”的实现相统一。对民族团结教育来说,伊犁师范学院及时掌握各族学生的特征、重视学生的理想信念、性格特征等因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关注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将对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除了及时宣传教育,更重要的在于关注学生需求,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最现实、最直接的切身利益诉求,并通过及时有效的解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各族师生的关怀,从而形成珍视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和行动自觉。我校新展开推进的“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就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各族师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民族师生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人人讲民族团结、人人维护民族团结、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各样的内涵教育、身体力行,使全校师生坚定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态度、政治意识。
三、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
最终,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要从文化的层面上去理解和努力,从而超越“直自的历史层面”和“强硬的政治层面”,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实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只有不断传承和创新各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才能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础。实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工作的思想基础,也是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前提。
文化认同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稳定的关键核心。一个民族、团结和家庭长期一起共同生活,形成统一的文化,没有统一的文化,人们之间无法沟通,就不能共同生活。民族团结不是强制力实施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认同显示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稳定性、连续性、凝聚力和生命力。文化认同并不是消除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反而是保障各民族文化丰富性和自由发展的重要方面。各民族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自愿和平等基础上的团结,是实现文化认同的基础。
伊犁师范学院以培养多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为己任,注重思想教育,在民族团结、意识形态斗争方面奠定牢固基础,利用多渠道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最终达成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一)充分利用资源,发掘教育素材
首先要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传统方式,是进行民族理论教育与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大学生树一立良好的民族团结意识、接受中华文化传统起到了重要作用。仅靠课堂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学生并不能够直接地、现实地在生活和活动中感受到鲜活的民族团结活动,理论知识和团结意识需要在现实活动中去熔铸和巩固。所以,民族团结教育、意识形态教育要以课堂教育为基础,以实践教育为纽带,以生活化教育为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去体悟中华民族一体化,深化理论认识。伊犁师范学院坚持实行“民汉合宿”、 “民汉一体化教学”等方式,在生活中、在文化的融合中提升对于民族团结的理解,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整合社会媒体、文化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有效资源的利用,形成合力共同实现民族团结。如,结合地方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民族村、革命遗址等场所为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基地,真切感受到历史、文化及特色;民族团结先进人物事迹宣传,引导学生以榜样为示范,感动内心,从我做起。
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4篇
【关键词】CDIO;电子信息;创新人才
0 引言
在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下,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电子信息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多[1]。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门知识密集,发展和更新十分迅速且具有很强工程应用背景的技术学科。在信息高速增长的今天,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势必会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快速准确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对员工进行基本技能培训的任务已转嫁到学校的肩上。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 实践的、 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2]。CDIO模式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 个人能力、 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CDIO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迄今已有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加入了CDIO国际组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按CDIO模式培养的学生尤其受到社会与企业的欢迎。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类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如电子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项目主管等[1]。但是,电子信息类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以课程分数考试为重点以教师为中心,一本书一块黑板满堂灌,理论与实践脱节教与学脱节,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知识不能够有效地转化为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未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投入产出比低,而学生照样毕业,所以就产生了就业难与招聘难同在的怪现象,大多数企业不满意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当前我国普通院校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研究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对于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电子信息领域工程技术人才有重要意义。
1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CDIO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获得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近2000万美元巨额资助,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 CDIO 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 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其创始人Edward Crawley由于该模式荣获美国工程院2010年“戈登奖”,该奖项被誉为“工程界的诺贝尔奖”。
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然而我国工科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3]。 Global Institute 在 2005 年 10 月发表的一份报告称,2005 年我国毕业的约 60 万工程技术人才中适合在国际化公司工作的不到 10%,其中的原因,他认为“中国教育系统偏于理论,中国学生几乎没有受到 project 和团队工作的实际训练,相比之下欧洲和北美学生以团队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为进一步在中国推广这种模式,使CDIO服务于更多的国内高校,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围绕着CDIO模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推广和培训活动:2008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成立“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课题组的任务是研究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情况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及做法;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情况进行调研并指导有关院校开展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织开展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研讨与交流活动。2008年12月确定了第一批18所CDIO试点高校名单,并成立了CDIO试点工作组,2010年4月,第二批21所CDIO试点高校产生,全国共计有39所高校在开展CDIO试点工作,这种规模还在继续扩大。自2011年起,试点工作组以年会和培训班的形式对CDIO研究与实践工作进行交流、研讨和总结。
另外,在CDIO模式下进行的电子信息类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3-6]。经过深入研究、比较,发现CDIO模式应用与电子信息类教学方面的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①针对电子信息工程教学中的传感器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单一课程进行CDIO模式教学,各课程之间缺乏沟通与衔接,未建立统一的产学研实现体系,知识脉络不通畅;②针对CDIO模式教育理念开展的研究仅用在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上改变而已,缺少CDIO工程项目教育理念的实践平台,或者由于受到场地、经费及系统调试困难等问题的影响,学生有效实践时间没有保障,实践效果较差;③在当前多数普通高校与企业缺少密切联系的状况下,特别对于实验条件差及周边地区工业不发达的工科院校来讲开展这项研究非常困难,不能完全实现其巨大作用,因此推广也很困难;④考核方式陈旧,考核的成绩较难体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差别。
2 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我国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类毕业生中出现的工程应用能力不足的现状,研究和探讨CDIO模式工程项目教育理念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工程能力为基础,探索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新形式,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工程基础知识、 个人能力、 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达到CDIO大纲要求的预定目标。本文以长沙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类本科生为试点对象,在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实践项目的实施、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
设计以CDIO模式教育理念为核心的培养方案
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开设均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讲授的理论知识能够切实地在实践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发挥作用。以CDIO模式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外出调研和专家论证,争取经费,把电子信息类相应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制定科学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设计合理的师资力量培训方案
教师须具备课程相关的专业领域实践项目的开发经验,不但要在理论知识方面以“理”服人,还需要在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以技服人。
研究创新型、团队合作型实践项目
依托产学研基地、实验室、实习基地、竞赛培训基地及创新基地等实践教学资源,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实践工程项目或校企合作项目,设计的作品在达到要求的性能指标的同时必须具备实用性或者一定的经济性。通过实际作品的反馈,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以长沙学院――上海智翔集团校企合作人才定制培养基地为实践项目平台,结合电子竞赛培训基地、大学生创新基地等优势条件,承接实际产业项目,以校企深入合作为载体,把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信息类产品设计制作的能力培养作为具体目标,通过实践项目把对人才素质的检验反馈到教改中去,促进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由于实践项目的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紧紧跟踪前沿技术和企业生产实际,可以通过学院实践平台来引导实践性教学改革。由于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需要,也促使教学器材或设备得以更新,将一些新器件(如CPLD/FPGA等)和新的设计理念引入实践教学中,从而丰富了实验内容和手段,提高了实践环节的技术含量。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研究教与学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建立完善的过程评价与激励体系,重点体现技能水平的评价。努力实现教师在实践技术水平与教学方法上的你追我赶以及学生之间的互相促进与公平竞争。考核体系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为考核重点,降低期末书面考试所占比重,注重过程评价,建立有效的师生互评机制。
3 结论
总之,在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中,运用CDIO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有效的减少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现象,促进了了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剑.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4,04:42.
[2]金绍娣,周秀芹.CDIO 教学模式在《仪器分析技术》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 科技视界,2014,07:230+246.
[3]梁瑛娜.融入CDIO 理念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14,11:63.
[4]黄正宝.基于CDIO模式的高职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13,35:29+36.
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5篇
经过系统的培训,朋辈辅导员胜任力、自我效能感和健康水平均有显著性提高,证明朋辈 辅导培训内容和方法是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心理疗法;精神卫生;教学;对比研究;学生
Study on Effect of Peer Counselor Psychological Systemic Training in University/
ZHONG Xiang-yang, HU Hao-min, CAI Xiu-jua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51064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peer counselor psychological systemic training in university,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coun seling and consultation. Methods A sample of 39 peer counselors were evaluated by the questionnaire of competence of peer counselor, GSES and SCL-90. Results After the training,the score of competence of p eer counselor was higher than before(P<),while the score of GSES and the total score of SCL-90 were lower(P<).Some factors of SCL-90 scored lower(P<),such as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phobic anxiety,depression,o bsessive compulsory and The competence, mental health and general self-esteem of peer counselors show significant impr ovement after psychological systemic training. The peer counselor psychological systemic training is effective.
【Key words】 Psychothe rapy;Mental health;Teaching;Comparative study;Students
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简称“朋辈辅导”)改变了只有专业心理咨询师才开展助人活动的 状况,让更多的学生成为高校心理咨询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心理教育的主动性。由于具 有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较快的特点,在心理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1-3 ]。朋辈辅导是由受训或督导过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相对专 业心理咨询而言,被称为“准心理咨询”(Paracounseling)或“非专业心理咨询”(Para professional Counseling)。很多研究者都认为,朋辈辅导实施的重点步骤和关键环节是 有针对性的培训[4-6]。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培训体系成为朋辈辅导工作的 重要内容。本研究依据国外相关研究和临床经验,设计了较完整的朋辈辅导培训体系,并通 过评估培训效果探索其有效性,旨在为高校朋辈辅导的培训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的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华南地区某高校同一学院经过面试初步入选的42名学生朋辈辅导 员,有效人数39人,问卷有效率为93%,其中男生18名,女生21名;三年级学生7名,二年级 学生16名,一年级学生16名。年龄(±)岁。
研究工具 自编朋辈辅导胜任力问卷,共16道题,采用李克特7点评分 ,主要调查学生对朋辈辅导工作的正确认知和胜任程度,得分高表示对朋辈辅导的认识更科 学,胜任力越高。该问卷Cronbach α系数为,有较好的初步效度,与GSES和SCL-90有 显著性相关(r值分别为和,P值均<)。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7],用于测量一般自我效能感,为Schwarzer等编制 ,有多种文字的版本,本研究采用Zhang & Schwarzer(1995)完成的中译本,共10道题, 均为李克特4点量表,总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低。
症状自陈量表(SCL-90)[8],用来复查和评定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共90道题, 分为10类因子(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 性、其他),包含广泛的精神病状内容(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按5级评分。
方法 按培训计划主要采用团体活动形式进行,包括个人分享、小组讨 论、团体游戏等。课程分10个单位时间进行,每单位时间为3 h,1~2单位时间/周,为期6 周。数据采用SPSS 处理。
2 结果
朋辈辅导胜任力 见表1。
自我效能感 培训后自我效能感问卷得分为(±)分,显 著低于培训前的得分(±)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
症状自陈量表 见表2。
培训后朋辈辅导员的SCL-90总分显著性低于培训前的得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 、恐怖、精神病性和偏执等因子得分培训后显著低于培训前,躯体化、焦虑、敌对、其他4 个因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朋辈辅导培训体系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培训,朋辈辅导员对 朋辈辅导的胜任力、自我效能感和健康水平均有显著提高。说明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朋 辈辅导培训体系是有效的。此次朋辈辅导培训体系内容主要包括朋辈辅导的基本概念与定位 、人格理论和辅导技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分析、精神疾病和危机的识辨与转介、朋辈 辅导员自我成长等部分,主要采用团体活动形式进行,综合运用了个人分享、小组讨论、团 体游戏等方式,目的在于初步建构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促进学生朋辈 辅导员自我成长,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表3)。本研究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 [9-10]。科学有效的朋辈辅导员培训应有3个重点:第一,采取小组或团体培训的形式 来开展,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方式,综合运用多种培训方式进行,充分调动团体的资源促进 朋辈辅导员的成长;第二,培训内容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结合,初步构建辅导的知识与技能 体系,深入浅出,结合个案和朋辈辅导员自身发展来展开,促进自我认识,增强对辅导的信 心;第三,运用心理测验手段进行效果的评估,不断总结和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增强培训 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尤其是通过心理测验使朋辈辅导员的培训与选拔、督导更好的衔接。
朋辈辅导在高校中的推广价值 有研究认为,朋辈辅导是社会工作模式 在高校心理教育中的运用,推动了高校心理教育的纵深发展,有利于克服高校专业心理咨询 不能满足需要的现状,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心理教育的主体作用,形成“自助―助人―互助” 的机制[2]。国内有关研究发现,多数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最先向朋友倾诉和寻找 帮助,极少数人寻求专业的帮助[11]。所以,朋辈辅导逐渐受到重视和运用[ 12-13],应成为高校心理辅导重要的形式之一。如通过朋辈辅导员对高校“三困生”进 行个案工作,可以扩大心理教育的服务对象,相对于专业咨询而言,更能为这些有需要的群 体和个体提供及时有效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扶植。高校朋辈辅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员的 招聘、培训、选拔、跟踪、管理、督导等环节,其中培训是关键环节。科学有效的朋辈辅导 培训为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本研究证明,朋辈辅导培训体系是有效的,因此,朋辈辅 导在高校的推广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朋辈辅导为当前我国高校心理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 如何在本土实践中发展与创新该模式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致谢:感谢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3级社会工作专业何丽静、余欣、陈慧 敏、陆静华、林慧贤等同学的协助。)
4 参考文献
[1] 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运用.教育评论,2003,6:49-5 1.
[2] 高万红,杨婉秋,马晖.朋辈辅导在高校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王思斌.社会工 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3-2004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6:99-107.
[3] 吴代莉.心理委员制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63 -64.
[4] 李小鲁.从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看广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高教 探索,2006,2:12-17.
[5] 向光富,向靖.让同辈辅导在大学推行.中国心理卫生,2004,18(12):858-860.
[6] 张淑敏.朋辈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性研究.社会心理科学,2006,83(1) :100-110.
[7]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42-46.
[8] SCHWARZER R,ARISTI B,IWAWAKI S,et assessment of optimistic self-b eliefs: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Indonesian,Japanese,and Korean versions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
[9] 伍翔,陈国梁.朋辈心理咨询员训练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深圳职业技术学报,2005,4( 2):88-91.
[10]崔建华,许素萍.高校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内容与方法研究.国际中华应 用心理学杂志,2005,2(3,4):167-170.
[11]李华香,钟向阳,余善.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调查.青年探索,2006,133(5) :15-17.
[12]李旭新,冯尚飞.朋辈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辅导中的应用性研究.青少年研究 :山东省团校学报,2000,9:38-39.
[13]黄志坚.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深圳职业技术学报,200 4,3(3):89-92.
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6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开展创新学习、创新研讨和创新实践等活动。但长期以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学生参与率低、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在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改进,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组织与管理方法,促进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良性循环。
一、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改革与实践
1.制定了一套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的规章制度
西安理工大学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制订了《西安理工大学科技竞赛活动的管理办法》、《西安理工大学关于加强学生创新教育的规定》、《西安理工大学关于对“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竞赛活动指导教师的奖励办法》、《西安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等二十余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的规章制度,就学生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的组织机构、职责、竞赛等级及分类、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的奖励办法等都做了具体而详尽的规定。其中,对按期完成科研立项项目的学生和获得各级竞赛奖项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及奖金奖励,在推荐免试研究生、选调生、双优生、学年综合测评、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营造了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2.发挥学生科技协会和科技小组的组织、引领作用
为了更好地组织广大同学参加科技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科技知识和科技创造能力,促进学院学生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于2005年4月成立了学生科技协会,该协会由科普部、竞赛部和调研部等部门组成,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发展各类与科技制作相关的学术研究及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科技知识及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学生科协的主要工作有:
第一,“大禹讲坛”。定期聘请学科相关专家、学者或优秀学生进行报告或学术讲座,以此作为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活动品味,开阔科技视野,不断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新平台。
第二,形成相对固定的科技活动小组,定期开展小组活动。水利水电学院学生科协经过改组,首次以学生姓名命名科技小组,引领和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例如:赵明仓制图小组以CAD、3DMAX等为辅助工具,培养成员对工程图纸的理解,该小组组长赵明仓同学在2012年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得了水利尺规和水利全能两个二等奖;杨博航模小组对有航模兴趣的学生进行航模知识培训,组织他们进行航模模型制作和调试,组织参加各项航模比赛,该小组组长杨博同学在2012年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3.以科技竞赛为契机,培养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实践的能力素质,是将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而参加科技竞赛能有力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加科技竞赛,尤其是“挑战杯”等综合性较强的竞赛,都要求参赛者的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因此在准备过程中要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一些相关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同时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培训以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参加的科技竞赛主要有:“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学校、学院举办、组织的其他学术科技竞赛,等等。
4.加大对学生科技活动的资助和奖励力度,推进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第一,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挑战杯”和其他各类竞赛为契机,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选题与立项申报,学校进行统一评审,从中择优资助,并加强阶段性考核。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每年资助20项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每项资助万~1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必要的实验耗材、元器件、图书资料以及相关调研、学术交流等。学生按计划完成项目并经验收合格后,可获得2~4个创新学分。
学校要对参加“挑战杯”、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和节能减排大赛等的申报作品提前在校内进行多次评审和改进,对创意较好并能按期完成各阶段任务的作品按其等级高低进行分级资助。对前期立项资助但未按期完成作品的资助经费予以收回;对前期自筹经费项目,只要最后能达到最终资助要求,也按相应资助额度补差。这种资助方式可以确保有限经费的合理使用,而且通过多次校内公开评审和答辩,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便于学生发现作品缺陷并及时改进,提高科技作品的质量;同时,这种公开的评审和答辩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第二,科技作品完成后,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对获得较好成绩的项目进行奖励,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为进一步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和联系,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鼓励在校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2012年起,西安理工大学与江苏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协议,由该单位向西安理工大学捐赠50万元,设立“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奖学金”,创新奖学金重点资助学生开展的科技发明、制作、设计及分析等相关科技活动。该奖学金将连续5年,每年以10万元奖励20名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在校本科生,每人奖励5000元人民币。
5.以校内开放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为基地,支持学生制作样机并进行调试
全校各实验室均向学生免费开放,提供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做到保证使用,悉心指导。
第一,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有水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资源与农业水土工程、动力工程和水利电力自动化等实验室,学生只要提前预约,均可在实验室开展相应的试验或研究工作。
第二,学校的“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精密仪器实验中心”、“‘三电’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等实验室均可面向学生开放,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第三,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有各种原动机、传动机构、执行机构、部分小型先进加工设备和常用工具等,学生在该中心可根据作品的设计方案,亲手制作样机,并完成测试、试验和改进等工作;对于无法做出样机的作品,也可以用计算机软件等手段实现动态演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针对水利水电类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以社会调查为主的科技创新活动
在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中,电气、热动专业(水动方向)的学生依托其专业,可以开展机械、电子、控制和信息技术类的科技活动,而水利水电工程和水文及水资源、农业水利工程等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机械、电子和控制方面的基础,制作科技作品不是其强项,针对这种情况,学院要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针对当前水利水电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确定调研工作的总体方向,选准调查实践活动的突破口,组织学生提前准备好调查提纲,明确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和调查的重点,并设计统计表格或调查问卷等,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带着问题深入实践,获得相应的调查结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言,最终形成社会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也可作为作品参加“挑战杯”等竞赛。
例如:近年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完成的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主要有:“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利用极限及临界调控模型”、“长安八水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调查报告”、“面向生态的黄河流域二次配水仿真模型研究”、“城市水问题现状分析与节水方案研究——以西安市为例”、“渭河径流过程变化对泾渭湿地水文的影响”和“西安市高校节水调查及对策研究”等,这些作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结语
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缩小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距离。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通过多年的实践,已有70%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全部学生参与了各类实践与创新活动,超过50%的学生参加了“挑战杯”、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活动,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现了良性循环。通过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总体评价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创新素质高”。
参考文献:
[1]周培松,孟三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6,(12).
[2]全洪兵,张绍荣,李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与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蔡安江,郭师虹,阮晓光.浅谈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田野,钱桦,陈劭,等.以科技竞赛为龙头,构建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2).
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7篇
CDIO 工程教育 职业指导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摩斯工业大学和瑞典林雪平大学等四所大学研究创立的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它以为工程教育创造出一个合理的、完整的、通用的、可概括的教学目标为具体目标,把个人的、社会的和系统的制造技术和基本原理相结合,使之适合工程学的所有领域为重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任务。我们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借鉴CDIO的培养模式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以提高工作质量。在我国,汕头大学首先进行了与CDIO有机结合的EIP-CDIO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CDIO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注重职业道德(Ethice)、诚信(Integrity)和职业素质(Professionalism)的培养。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素质、人格健全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一、CDIO的理念下的学生素质教育,夯实职业指导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称“南海东软学院”)在10年前的建校之初,院长杨利博士提出了培养学生的“五元”能力,即知识与专业能力、社会融合能力、抵抗挫折能力、自主创业能力、再学习能力等五大能力。结合CDIO工程教育改革对学生的四个层面的能力要求、十二条标准,深化学生素质教育,夯实职业指导。
(一)知悉本专业的职业及岗位面向
由入学之初的专业介绍、开展“我的大学”、“我的专业”等系列活动;举办团校、业余党校培训等,帮助学生做好角色的转换,快速进入大学生角色。
(二)“导师”展开职业指导的初期工作
在南海东软学院,对1年级学生展开了“导师制”,以便更加科学地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进程和学习任务。帮助他们顺利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的个人潜能得到更加有效地发展,为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打下基础。
(三)把职业指导浸透到围绕CDIO理念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中
在南海东软学院,素质教育教师把职业指导融入到由学生自主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做到了引导和帮助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创造了学生价值。
二、基于CDIO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指导模式的构建
学院强调“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实行独创的“1321”教学和SOVO大学生创业中心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数字艺术系、英语系和日语系,共开设有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动漫设计与制作、电脑艺术设计、电子商务等28个IT相关专业,是一所国际化、实用化、创新型的专业IT学院。根据CDIO工程教育改革大纲对学生提出来的四个能力要求及十二条标准,南海东软学院进行了职业指导的新探索,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职业指导为导向的专业课、公共课的课程设置
在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上都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及岗位面向、职业技能点要求及毕业标准。确定了职业技能点与课程的对应。
(二)以形成广泛的职业意识为目的,职业指导课程的实施
除了设置了职业指导课程之外,为了启发学生的职业意识,还邀请毕业生及来自企业的人员作为外部讲师传授经验。如介绍自己的职业能力形成的经验、传授步入社会后与同事间的相处经验及如何自我调整等。定期邀请名企等各界成功人士举办东软CXO大讲堂,学生通过参加讲座了解各行业的具体事例,而加深自我了解、受到启发,对将来的职业生活起到引导作用。
(三)在实践中进行职业指导
1.根据CDIO大纲中在企业与社会的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
运作的理念,南海东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与执行的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根据专业的不同、课程的不同,采取了模拟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游戏式教学法等多种实践教学,做到了在实践中进行职业指导。
2.基于“1321”实践教学模式下的职业指导。在南海东软学院,1个学年有3个学期,其中2个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学期,另外1个学期是为期四周的全程的实践学期。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1年级的第3个学期是在校内进行虚拟公司、虚拟项目等的实践;2年级的第3个学期是让学生到校外参加实践;3年级的第2个学期(即大学生活的最后1个学期)也是校外实践学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安排有企业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技术知识、职业指导;或是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实践地点的指导人员相配合,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或是就业实习指导。
(四)增加选修课,拓展学生职业视野的职业指导途径
追求职业取向与专业对口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也是职业指导的环节之一。精简课程,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锻炼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拓展学生职业视野。
(五)职业指导的诸多平台
学院开展二级管理,在学院及各系部的层次上都有招聘信息的提供及协助办理应聘;分别有企业招聘会、咨询会的召开;开设礼仪、应聘技巧等专题讲座;通过网站、海报、邮件、聊天平台等信息手段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职业指导。
三、CDIO理念下的职业指导的效果
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8篇
关键词 工科 学生干部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DOI: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 Cadres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YU Jiali
(Shagang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21)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 cadr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rocess of the students dail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and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 activities. They are the organizers, coordinators and Performers in school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tudent cadres in Colleges of engineering is even more so.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students most engaged in engineering work after graduation, few engaged in management work. Therefore,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ly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of management, student cadre competition will is weak, which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in selection, training learning of students cadres.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student cadres is explor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ingent of students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is explored.
Keywords engineering; student cadre; team building
高校学生干部是辅导员的得力帮手,在老师与学生中间起纽带和桥梁作用,是学校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工科院校或工科类专业,培养的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即会从事同实际工程与生产极为密切的技术工作,工科学生毕业之后大多数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如企业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技术骨干等,主要强调实践能力。因此,工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注重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因此在竞争学生干部方面的意愿不强,这增加了辅导员在工作中选拔、培养学生干部的难度。但是,在科技日新月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已不光停留在技术专长,还要积累管理经验,才能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
1 工科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工科学生干部有着工科学生的普遍人格特征:处事认真、严肃审慎、比较保守,尊重传统观念和行为标准,很少追求刺激去做危险的事。工科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政治观念淡薄,缺少全局意识。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继承者和建设者,需要有积极的思想,学生干部作为其中的领头羊必须带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模范作用。但是,工科学生干部对国家大事关心较少,对社会热点关注不足,政治敏感性较差;工科学生课程任务重,压力大,部分学生干部不能很好地协调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于是导致责任心下降,渐渐地对学生工作失去了热情;此外,有些学生干部思想不端正,不注重提升个人修养,不仅没有起模范带头作用,有的甚至还会做败坏学生干部形象的事,比如考试作弊等,这是思想上认识不充分导致的。部分学生干部还存在思想浮躁、目光短浅、只注重近期利益等问题。长此以往,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和学生干部个人的成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锻炼机会少,沟通能力差。在过去,对于工科学生来讲,专业技术能力是最重要的,因此传统工科院校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相对文科学院的学生干部来讲,工科院校的学生干部不善于沟通,特别是不善于主动沟通。但现在学生开展活动经常要跨年级、专业甚至院系,因此学生干部在工作中不仅要经常和本班、本院系、本学校的同学合作,还得与其他班、院系乃至其他学校或社会上的单位等交流沟通,如大型活动的拉赞助工作,都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干部的社交能力。
(3)文字基础薄弱,表达能力较差。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体现出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科大学生入学前基本是学理科出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思想使他们把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定理、公式上。因此,工科学生的文字基础相对较弱。但是作为学生干部,常常需要拟计划、写总结及各种汇报材料,因此对文字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4)学校忽视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学风校风等方面的建设,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但目前工科院校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普遍不重视,主要表现为学校经过一定程序选拔出学生干部后,缺乏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的培训。导致一些学生干部理论基础薄弱,无法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以至于在适应工作时需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摸索,这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效果。
2 工科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9篇
(一)学员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团校培养活动纪律;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认真撰写思想汇报和学习总结;上课期间不迟到,不早退,原则上不准请假,特殊情况必须经辅导员同意并报所在学院团委书记批准。无故不到一次或请假超过两次(含两次)者,取消其培训资格。
(二)各学院团委在推送校级团校培养活动学员名单过程中,要明确一名同学担任本学院联系人,负责培训期间本学院学员的召集联系等工作。请于 10 月 13 日前确定校级培训学员名单,并将学员登记表电子版发送至邮箱 actw119@,纸质版交至校团委办公室。联系人:于楚洪,电话:3175968。
共青团安徽财经大学委员会
2020年10月10日
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10篇
一、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开创我校团委工作新特色。
本学期我校团委共有团支部52个,包括51个班级团支部和一个教工团支部,各团支部班子健全、制度完善。
1、全期发展新团员 名, “五•四”表彰“优秀团员” 名、“先进团支部” 个。
发展新团员工作是学校团委的一个重要工作,发展团员对搞好学校团的工作及学生自身思想的提高、升学等都十分重要。学校团委通过做好计划,入学开始,没有支部的成立支部。然后以各团支部为单位,发展新团员。全年共发展新团员 名。
2、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团员青年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团前教育,严把团员入口关,发展团员走上规范化轨道。近年来,学生人数增多,学生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这要求我们的工作做实、做细,实行分层管理、分级管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团委决定实行分年级管理。由团委委员分别负责不同的年级工作,实行年级委员负责制,负责各个级的团支部具体工作,各年级可依据本级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不同,独立开展各类型的团主题活动。经过努力,团工作有了明显的突破,使团工作变得更加灵活,分工明确、组织方便、管理加强,兼容了各级团工作的独立性和级与级之间的统一性。既保证了团委对学生的纵向管理,也加强了各级的横向管理。校团委严把新团员入口关,对于想入团的学生,需经个人自荐、班级团支部、班主任层层推荐,经团委审核后进入团校学习共青团知识,进行综合考核,合格者确定为预备团员,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合格者填写入团志愿书光荣加入共青团。全年共培训入团积极分子 名。这样,通过坚持不懈的学政治理论、搞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3、健全团委的规章制度。
设立团委、团支部工作规划,明确团委委员、支部委员的工作内容与范围,健全支部常规工作。以“党建带团建”为指导思想,深化团建创新工作,促进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发挥阵地作用,不断提高共青团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根据我校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进一步规范制度,在组织设置,团干部配置,团队考评,团员奖惩,团的活动经费和阵地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并通过丰富团日主题活动,重温入团誓词,规范团的活动仪式等。建立了一整套增强团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团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加强了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做到了制度上墙,严格遵守,使团组织的自身建设更加规范,达到制度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效果显著化。
4、指导学生会顺利地完成了换届工作,通过竞聘建立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树立学生干部在广大学生中的威信,培养学生会在校党委领导、在校团委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紧密围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方针,更好地为广大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切实地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二、积极开展校内、校外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师生生活。
1、全校师生开展学习“八荣八耻”并举行各种活动, 如黑板报宣传, 主题班会, 国旗下讲话,关于“八荣八耻”的演讲比赛,关于“八荣八耻”的征文比赛。
2、服务社会,扩大影响,为学校为发展做贡献
三月份,积极开展 “学雷锋活动”。通过开动员大会,上街便民服务,打扫死角垃圾,帮贫助困,以“优”带“后”、学校校园环境美化、净化等一系列活动形式开展学雷锋活动。
3、在下半年围绕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了 大项 小项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涵盖了校园文明工程建设,素质教育、文体活动、科技活动、高雅艺术、学生社团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等内容,加大活动的娱乐性向思想性、科技性、知识性、文化性转换,推出文化精品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示范性导向,进一步构筑了我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平台,拓展了新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体系。充分展现了广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个艺术节期间共有 1600 余人次参与了活动,进而扩大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积极参加扬州市技工学校文艺汇演。我校选送的器乐合奏、舞蹈、独唱等节目受到普遍好评,其中器乐合奏荣获一等奖。
4、大力开展安全教育,通过观看闭路电视、展览图片、交通安全征文与演讲比赛等诸多形式,并邀请派出所民警来校开展普法安全讲座,让全校师生深刻接受了一次“珍爱生命、拒绝违章”安全教育。
5、积极组织全校学生参加江苏省首届技工学校学生德育知识竞赛,并获得较好的成绩。通过这次竞赛,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6、鼓励参加有积极影响的文学社团。继续办好校刊校园广播,训练播音员,开展“校园广播周”等活动。 请语文科组的老师给新、老播音员上有关播音知识的课,还进行了 两次朗读比赛。针对广播站没节目广播以及学生对广播不感兴趣,团委又在全校进行“校园广播周”,专门在某一周,要求某一班提供稿件,并专门广播该班的稿件,而且在规定时间专门为该班点播歌曲。这一活动在校园内产生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有节目广播了,学生也有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至少有他自己所写的稿件在广播。下学期将把该项活动做的更好,把广播站搞的更好,节目更多,学生更感兴趣。
三、促进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发挥阵地作用,不断提高共青团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1、配合学生科做好值周生检查工作。
为了贯彻《技工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强化养成教育,我校制定了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中心内容的值日生检查制度,团委配合学生科共同管理此项工作,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检查方案,学生会干部和班团干部负责检查,工作分配到人。通过值日生检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情况,让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等最基本的文明习惯和道德行为,为学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加强对学生会的指导和管理,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
。让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等最基本的文明习惯和道德行为,为学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3、组织选拔学生会、团委学生干部,精心安排工作,布置任务,参加学校的管理工作,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为学校教学服务。
团委、学生会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为学校教学服务,参加学校的卫生评比,墙报评比等等。 同时自发或服从学校的安排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多次参加学校的义务劳动,在校园内搞卫生,搞大扫除。
4、在各支部中开展帮学活动。要求各支部以自己支部的实际情况出发,紧紧围绕教学,努力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班上开展帮学活动。要求能做到一帮一或多帮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狠抓日常活动、促良好习惯养成。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主要利用了校园文明监督岗、“国旗下的讲话”等途径,倡导全校师生做文明人。我们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你丢我捡”主题教育活动,该活动影响深远,从多方面促进了对学生的公德教育;我们还对全校学生经常性进行个人仪表检查评比,对学生加强遵守校纪校规教育,使他们真正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加大校园文明监督岗的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全校学生的行为,使同学们的自律、自治能力得以加强,逐步使全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各班学生骨干的工作能力。
6、重视每周升降国旗仪式。要求全校师生始终参与,对主持升旗仪式的升旗手进行队列训练、规范“国旗下讲话”内容,逐步培养并提高同学们的爱国热情。通过长时间的坚持,我校升旗仪式已形成良好氛围,已使其成为我们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广大师生能自觉、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7、期末阶段,团委认真考核了各团支部的工作情况,并进行了评估、表彰奖励。
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11篇
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键在开拓创新,重点是狠抓落实;既要立足当前,办几件实事;又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最近,_专门召开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省委也将要召开工作会议,出台实施意见。下半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全团和省委的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在全省学校团队组织中兴起学习贯彻的热潮,以实际行动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下半年,团省委的工作打算是:开展二项活动,搞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三项服务,加强四项建设。
1、开展二项重点活动。一是开展“百万少年看安徽”主题活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充分挖掘利用本地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命名建立第二批“民族精神代代传”体验教育基地,广泛组织开展“百万少年看安徽”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深入了解当地的光辉历史、灿烂文化、秀美山川以及独特的经济优势和美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的发展前景,从爱家乡做起,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是实施“未成年人成长计划”,培养良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行为习惯。引导未成年人从日常生活和身边小事做起,在家做父母的“小帮手”,在学校做合作共处的“小伙伴”,在社会做帮人律己的“小标兵”,在公共场所做环保“小卫士”,在队组织做自动向上的“小主人”。
2、搞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三项具体服务。一是帮助贫困未成年人完成学业。依托希望工程,继续深化全省共青团爱心助学行动,力争完成为2万名未成年人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经济援助和其他形式的有效支持的目标。二是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未成年人参与,联合社会力量,以节庆专题活动为依托,大力实施全省青少年文化工程。结合建国、建队55周年,重点办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大中学生社团文化节、少先队文化艺术节、“欢乐年华”宫协系列活动等重点文化活动。继续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办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团队报刊和精品网站,引导未成年人体验先进文化,传承优秀文化,甄别时尚文化,抵制不良文化,建设充满生机、健康有益的青少年文化。三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宣传“两法一条例”,年底以前,完成《安徽省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办法》的调研起草任务。积极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深入开展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网络文明行动和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等,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总之,我们要认真按照省委和_的要求,进一步狠抓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努力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为实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伟大的战略工程、民心工程和希望工程添砖加瓦,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服务大局、务求实效,进一步做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同学们的切身利益,牵动着千家万户,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也影响到社会稳定。去年以来,我省和全国的情况一样,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校毕业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和充分就业,使其在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中更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共青团组织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成员,团省委的工作职责和分工是:(1)牵头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安徽基层计划;(2)牵头组织实施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大学生创业导师团,为毕业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创业指导和服务;(3)完成省就业工作委员会交办的其它事项。
根据这些明确的职责和要求,各级团组织,尤其是高校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与有关部门通力配合,切实采取措施做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和促进大学生就业。
1、发挥团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大力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要通过组织形势报告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就业形势,转变择业观念,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就业成才观,鼓励他们抓住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契机,到西部和农村基层就业,到中小城市和社区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要树立一批投身西部大开发、投身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建设、自主创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长成才的毕业生先进典型,宣传一批支持子女正确择业就业创业的毕业生家长的优秀事迹。及时了解掌握毕业生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为毕业生排忧解难,做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相应的服务工作。
2、发挥团组织在实践中育人的优势,扎实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按照团省委、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中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高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活动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以及技能训练等方面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增强毕业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各高校在推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过程中,要注意强化职业导航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估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把素质拓展的活动项目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在中低年级学生中广泛组织开展创业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广泛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计划大赛,帮助学生在入校之初和在学期间,就能树立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从业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素质培养和创业能力训练。
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12篇
(一)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的在校青年学生;
(二)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我校在校学生;
(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_的领导,思想积极上进,政治立场坚定;
(四)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良,在校期间无违规违纪记录;
(五)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品行良好,热心班级公共事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13篇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市民学校 高职院校
一、高职院校团校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中,特别指出了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讲话明确将共青团干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强调要注重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的作用,重视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以文化人和实践育人,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共青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巨大动力。重庆市团校首批基层教学点近期也落地于各个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团校是团校干部的摇篮,学校青年者培养工程在院系层面的重要阵地,是共青团实现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有力抓手。改革对团校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积极拥护改革、主动融入改革,作为高职院校,思想上要目标明确、信念上要更加坚定、行动上绝不能置身事外,要立足本职,找到自身发展的方向,还要积极主动思考、开拓高职院校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满足青年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跟上新常态下共青团工作的步伐、适应“互联网+”时展的需要,高职院校院系层面探索团校的课程设置、内部管理及培养方式创新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
二、高职院校团校建设工作思路
高职院校团校的建立要以满足团学干部的成长成才需求、提升团学干部的核心能力素养、搭建团学干部交流学习的平台为目标。
(一)重视团干需求、提升核心素养
要充分认识新时期青年的思想特点,从学生切实的需求出发,做好团校课程方案的顶层设计,实现“精准营销”。高职院校从自身的办校理念和社会属性来说,应该让课程为明辨力、沟通力、创新力三大能力而服务,旨在提升学生明辨是非与实践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捕捉社会现象、独立分析问题、甄别信息真伪、掌握{研方法等能力,养成观察探究的意识。提升学生深层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高效表达技巧、团队合作水平与协调管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二)发掘专业资源、搭建团校课程多元平台
课程建设要着重四大重点问题,即“继承创新,完善课程体系”“精准落地,贯彻共青团工作根本要求”“与时俱进,加强双库动态管理”“突出实践性,力求课程务实管用”,着力完善团干部培训课程体系,要充分挖掘教师、校友、新媒体等资源,打造多元化的交流学习实践平台,创新团校的培养方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专业性和实践性是团校培养体系的核心因素,而教师和校友等各类人才则是团校的核心资源,可以探索课程套餐选修制,在保证所有的“必修”模块都拿到规定学分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深入分析学生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发展倾向,将团校选修模块分成体育与健康、艺术、技术、学科竞赛、社团与校本课程五个主题系列编制不同的课程套餐供学生选择,学生只需在每个主题系列中自主选择相应模块修习并得到相应学分即可。这种课程套餐选择模式既可以满足学生在同一学习领域中不同的学习需求,又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倾向分流的主要依据。同时实施学生导师制,团干部培训课程始终是团校建设与团校发展的核心,要按需研发课程计划,精心编排课程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程建设意识,努力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团干部培训课程体系。
(三)做好统筹规划、建立长效机制
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评价方式,探索高职院校团校的长效模式。
首先要科学系统规划课程,为了切实发挥团校的思想性、实效性和针对性,课程内容的设计应着眼于党和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以及社会的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提升团干部的综合素质。重视学习是共青团的传统,团校举办团干部培训班对共青团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强化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意识和理念,并加强作风培养,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肩负起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
其次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成长成才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课程设计之前利用问卷和座谈的方式,课程活动结束之后收集学员的心得体会,满足团校成员的成长成才需要。按照选课求“准”、讲师求“优”、方式求“活”的原则,通过抓思想、抓业务、抓实践,努力建成培育青年人才的基地、培养青年干部的平台。
再次要注重一二课堂互补,团校作为第二课堂,其育人的目标与第一课堂一致,因此团校的设计应与第一课堂的知识互补融合,相互促进,形成育人合力。例如介绍主题团日发展历程、体系构建,课程安排,培养目的、理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依托主题团日活动实施大学生能力拓展工程,培养大学生六项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等。
三、高职院校团校建设的创新点
(一)线上利用新媒体进行团校建设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尤其是微信社交软件在团校课程开展过程中的应用。根据团课开设实际情况,可以探索基于“微信新媒体”的互联网团校平台,提高团课的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初步建成利用新媒体开展共青团教育的特色教育平台,建立起团员青年更加乐于采用的教学体系。可以使得团校授课从单纯的灌输方式转变为教与学的互动,也使得授课教师从单纯的讲授课堂知识转变为青年学生身边的领路人这一角色,让学生对团校有了进一步的信任。
(二)线下利用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团校建设
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全面广范围铺开建设,可以涵盖红色旅游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专业项目示范基地等,以这些基地为依托,植入青春主题,增添共青团色彩,按照“一块牌子、一面团旗、一个教学实践阵地、一套团学资料、一个青年之家、一个创业导师”的“六个一”模式进行规范化建设,提供现场观摩、创业培训、党团教育、能力拓展和户外活动的开展。线下平台和线上平台相结合,融入广大团员青年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激发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增强团校工作的凝聚力与号召力,改变团校教学呆板的方式,是值得探索的创新途径。
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14篇
关键词:大学生;特点;学生干部;培养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1.政治热情高,鉴别能力弱
现在的大学生政治意识比较强,喜欢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但是,他们对国情和民情了解不深入,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在思想上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表面性和盲目性,[1]易受不良思潮的影响,缺乏政治敏感性。因此,培养学生干部首要的任务仍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团校培训外,还可以开拓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方式,如就社会热点问题举行辩论赛、组织学生干部参加形势政策讨论、走出校园开展社会调查等,把舞台让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生主动的学习过程加上教师适时的正确引导,更能锻炼学生干部的思维和深度,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是非观。
2.道德认知强,道德实践弱
当前大学生在道德价值取向上日趋多元化。一方面,他们注重个人权利,也能尊重他人的选择,不喜欢别人干涉自己的学习、生活、爱情、职业规划等私生活。另一方面,道德认知与其道德行为分离,主要表现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规范常常不能变为实实在在的行为,难以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干部的道德素质教育,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要严格要求。
3.学习能力强,实践能力弱
4.自我意识强,责任意识弱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激发了当代大学生的自尊、自立、自爱、自强精神,有不少的学生注重自我,崇尚自我奋斗。他们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父母的教导在思想和行为上不再盲目的接受和顺从,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的发展进行批判性的接受。大学生的这种变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主体意识增强的同时,部分学生却忽视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功利心较强,集体观念差,团队协作能力弱,未能很好地明确自身责任。
5.内心情感丰富,心理承受能力弱
在大学这个开放、广阔、复杂的环境中,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日趋成熟,大学生在观察社会、感知世界、体验情感的过程中内心感受开始变得丰富。但他们普遍缺乏规范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教育,很容易表现出抗挫折能力差,情感控制能力弱,有些学生在面对失恋时,未能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无法正视、面对自己的失恋,容易自暴自弃甚至伤害对方;有些学生干部遇到高强度的工作时,无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造成学习滑坡,脾气暴躁,更有甚者斗志全无,灰心丧气。
二、探讨学生干部的培养方法
1.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干部的角色期待,在“使用”中培养干部能力
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15篇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教育青年学生,把广大青年学生更好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2、探索创新,务求实效。认真研究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充分尊重培训班学员的主体地位,既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又要大胆创新,深入探索,不断提高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实效。
3、认真总结,不断深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及时认真总结培养工程实施中的经验,表彰先进,推广典型,为周围学生树立榜样、确定导向,进而辐射带动全校团员青年,把该项工程的开展不断引向深入。
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16篇
范文一
作为一名团委学生会的委员,有时感觉挺光荣的,生活挺充实的,但有时也会产生厌倦的情绪,甚至是有压力。因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学生干部,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有时感觉自己还小,却忘了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不能再任性了。刚步入大学半年了,虽然还有很多不了解,可这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是锻炼自己,让自己成长的平台啊。现在是一名普通的团委学生会委员,每个人都很平常。可是,我们就是未来的学生干部。听到学生干部这个词,似乎感觉还有点远,尤其是要成为优秀学生干部,不禁让自己感觉到肩上多了份担子。在团学干部培训中,我也学到了一些东西,对我们的职责也有了深一步的理解,而更多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让自己成为合格,优秀的人。
我们现在在锻炼的正是做事,做人的能力。在张晋斐老师的精彩演讲中,我学会了如何去策划,去承办一件事。其实,不是我们小而会完成不好,而是要敢于去想,去做。做之前一定要有充足的准备,一定要做到谨慎周密,虽然对一些事情,我们还不了解,但一定要多接触,一定要有责任心。从学长的演讲中,学会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做人道理。对待自己一定要严格,要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做一件事一定要持之以恒,一旦决定去做,就要坚持到底把它做好。不敢保证每件事情都能做得尽善尽美,有时也会有失败,这时我们要有坚强的信念,甚至要学会享受挫折,因为从每一件事中,我们总能学到一些东西。然后就是不要淡忘了我们的职责,工作是要尽心尽力去做,也不要忽视了自己的学习。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必须要做榜样,以身作则。还有一点就是要学会礼貌,这样才能和同学,老师处理好关系,把工作和学习搞好。对待别人更要有宽容。宽容与理解永远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为此我们还要学会感恩父母,尊敬师长,珍惜朋友,珍惜自己所爱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学生干部。
来到大学,我们的任务与目标就变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更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需要多种素质。岳林书记告诉我们,要树立大局意识,集体观念,要有服务意识,有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更要有责任意识。虽然很多时候,学生会工作与学习或者是自己的事情有冲突,但做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如果连这个都处理不好,一点大局意识都没有,怎么配得上干部二字呢?而我自己认为,责任意识是最重要的。只有内心责任心强,才能把事情做好,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学生干部。
作为学生会的一员,我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尽心尽力,我相信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学生干部。
范文二
开学至今,我院举办了团校培训,作为一名班干,我很荣幸地进入到这个培训班学习,同时我也很珍惜这一次学习的机会。现在,这个团校培训结束了,我收获很大,尤其是在学生干部开展学生工作这方面。下面,我来简单地说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次团校的课程是由开学典礼和讲座专题两个部分组成的,而讲座专题分为学生干部的工作理念及价值体系,知行合一,和而不同,改革开放三十年,开拓创新,做新时期的优秀共青团员,学习干部执行能力的提升这五个方面,宗旨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强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更好服务于我们广大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教育。
在简短而隆重的开学典礼中,我们重温中国共青团历史,不忘团发展的艰辛历史;我们的团吸收新的团员,增添了新的力量和活力;我们聆听老师对全体团员的殷切希望,努力奋斗。
这次团校的第一讲是由老师主讲的有关学生干部的工作理念和价值体系的内容。老师讲课很受大家的欢迎,他的课堂上,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讲了这个问题。第一点,学生干部是什么,他说,学生干部是一座桥梁,一面镜子,一扇窗户,一面旗帜???我十分赞同这一观点,我觉得我们这些班干更应该认识到自己是什么,先是学生,职责是学知识,学做人,再担任一些社会工作,进一步的学习。第二点老师讲了关于学生干部的认识定位的知识。我清楚地明白: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常的学习和学生工作中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放松自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处事都会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在日常@.范.文.库整理~生活~本文由.范-文库搜}集整-理#中,也要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起到我们学生干部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第三点,老师针对学生干部的工作定位从工作任务,工作分类,工作形象,工作艺术这四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许多,就像老师所说,要相信付出终究会有回报的,我们一定要在做好人的同时做好学问。
这次团校的第二讲是由管理学院的老师给我们讲授的关于知行合一,和而不同的问题。老师讲课幽默,声音优美,吸引了我们所有同学的注意力。她以自身的经历给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如何做到知行合一的境界,颇有趣味。
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17篇
对参训学员,进行各项考核,对不合格学员,院团委将不推荐其作为下一届的学生干部。考核内容包括活动考核、成果提交、活动组织参与等。另外可依据学员表现进行相应加减分。加分包括:为培训班建设提出建设性建议被采用、各项任务按时完成并表现突出的学员、训练期间全勤、担任小组长负责人等。
培训班设班主任1位,设指导老师,组成临时班委,每10人为一组,每个小组指定1名指导老师。成员考核由班主任和小组指导老师共同打分确定。
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18篇
1、培训对象
各年级推选大二以上(含大二)学生骨干,或在材料、科技、文化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和院学生会共推选30名。
2、选拔要求
(1)对学生相关政策制度、学校政策与制度、党团知识了解充分;
(2)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
(3)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具备学生骨干的培养潜质;
(4)学习成绩优良,综合成绩在班级前50%之内。
2020团校培训方案 第19篇
cational the dynamic integration of school educa-
tion and industrial practice, it can draw on the advantages of students,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operation education, analyzed its exiting problems; 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Jiangsu Institute of Economic & Trade Technology and its SWOT anal-
ysis,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cooperation educa-
tion.
【Key words】 Cooperation education; practice; SWTO countermeasure
一、校企合作概念分析
校企合作,在国际上是指Cooperative Education ,即合作教育,是国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像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以及澳大利亚的TAFE体系都是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模式。
那么在我国,所谓校企合作,是指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是教育机构和产业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技术等领域开展的各种活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对于我们这种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从广义上说,要是指职业院校和企业在相关人才培养、培训中进行的合作;从狭义上说,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
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校企合作实践情况简介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主要面向商贸流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职院校,现共9院5系,在校生15000余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一直抓住高职教育和企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成立对外合作处,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紧密联合各院系力量,多年来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多种形式。2009年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各系部共与企业有72项合作项目。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主要校企合作模式
(一)订单式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依据,学院与企业共同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编制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已先后与江苏五星电器、天加空调、宏图三胞等15家大型企业合作办班,列入计划招生,中国平安保险、中国移动、金盛集团等企业,开设“2+1”定向培养班,学院和企业共同负责学生的培养。与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众彩物流)合作,参与建成南京市政府重点工程――华东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在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众彩物流培训学院”,实施订单培养。
(二)共建实训基地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就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育人资源,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创造条件,这种模式可以弥补学校资金、场地不足等问题,使理论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对学生来说,可以弥补学生缺乏实际经验的问题,完成“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身份转换,对企业来说,节约了岗前培训成本和时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现已建成流通现代化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老年产业人才培养、数字媒体与现代商务两个省级实训基地;三菱重工空调人才培训、汽车技术与服务两个以企业投入为主的实训基地。同时,2010年5月份,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连锁业10强、中国企业500强的(华润)苏果合作,共同创建的3万平方米连锁经营和现代流通实训基地,划每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6万人?天,实行365天轮班、轮岗实训,校企共同安排专业人员组成实习指导教师团队。双方合作共建“流通现代化实训中心”, “(华润)苏果发展战略研究所”, “连锁经营培训学院”, “(华润)苏果班”,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学院聘请(华润)苏果骨干,担任专家和教师,学院每年委派教师去(华润)苏果带职工作。
(三)校企一体型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在江宁校区建成大型学生创业实战基地万平方米的“180大学生创业广场”, 学院提供场地和智力资源,企业提供品牌、资金和市场,由学生创业经营。同时也积极引进品牌企业和项目入驻,使“仿真实训”变成“全真实训”。
三、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SWTO分析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Qpportunity)、威胁(Threat)。
(1)优势指能使组织获得战略领先并进行有效竞争的内部因素或特征 。
地域优势: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苏省会城市南京,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现设有江宁、光华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一千多亩,建筑面积35万多平方米
政府扶持优势:2008年成为江苏省首批13所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
办学历史渊源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2年,被誉为“江苏商界黄埔军校”和“现代服务业人才的摇篮”。建校58年来为商贸流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培养了7万多名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骨干,其中一大批已经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和企业家。
职教集团优势: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成立江苏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拥有包含学校企业在内的100多家成员单位。
(2)劣势指给组织带来不利 、导致组织无法实现其目标的消极因素和内部的不可能性。
师资与教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力量尚欠缺,双师型教师还不足,特别是有丰富企业经验的教师欠缺
专业设置 :特色专业需要增加
(3)机会是指那些有助于组织实现或超过自身目标的外部因素或状况 。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袁贵仁同志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关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校企合作、定岗培养,推动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双证书”制度、“双师型”教师队伍、基础能力建设以及毕业生就业创业等工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地方政府的支持:江苏省政府印发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共六大项30条,旨在为全面落实服务业提速计划,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威胁是指对组织经营不利并导致组织难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外部因素。
就业压力:随着扩招,现在毕业生数量庞大,人才市场处于相对供过于求状态:
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生源数量呈减少趋势且质量不高 ;
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跟学校的合作大多处于浅层次的顶岗位实习阶段
四、进一步加强校企业合作的对策探讨
(一)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于2005年组建江苏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共享资源,依托产业,联合企业,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跟这些资源密切联系,优势互补,对于招生,教学,就业要进行统筹规划。
1.建立内在动力机制
目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多数校企合作停留在顶岗实习的浅层次方面,形式简单、缺乏稳定性、持久性. 因此 ,必须注重构建互惠双赢的动力机制.寻求内在动力。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实现零培训上岗并参与到企业技术开发、培训、咨询、指导中去,那么企业,不仅仅是接受学生的顶岗实习,而是接收2毕业生;提供实训师资和设施、设备;为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咨询和指导。
2.建立职教集团理事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
建立职教集团理事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统筹职教集团内院校与企业两种资源,统筹、指导和协调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有序进行, 同时在建立开展校企合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制定评价标准,有计划地对校企合作进行全面的评估,激发双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合作的深入开展。
3.共建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库
校企双方所拥有的师资和技术人才各有特点、互有优势.那么我们需建立职教集团共享的人才资源库,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从人才库中选聘相应的人才 ,
4.共建专业和课程
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学、做 ”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教材、开发电子课件、共建精品课程等.
(二)充分发挥对外合作处的作用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已单独设立对外合作处这一职能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校级层面上对各专业与校企, 做好校企合作规划与资源优化, 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管理办法和奖励激励制度,并落实到位
对外合作处已制定《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管理办法》、《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对外合作项目考核细则和奖励办法》,并也也对2009年度各院系的合作项目进行了评审。我们应该根据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和奖励制度,规范校企合作,激发各院系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建立校企合作的评估和反馈体系
校企合作我们不仅仅只是合作而已,对其后期的评估和反馈也不能忽视。建立校企共同参综合评价系统,及时吸纳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等的反馈信息,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