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风险分析与应对方案 第1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组织的运行
项目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项目组织,良好的组织工作可以保证项目运转流畅,通常而言,项目目标包含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及功能等各个方面的标准,对于风险管理而言,其管理目标侧重于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为项目组织工作开展提供保障。工程项目管理部门都会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其管理工作囊括了各个施工阶段,并贯穿了整个施工过程,注重其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风险隐患,协调项目参与方的工作。风险管理组织和其他管理工作的目标一致,即明确组织分工和职能分工,协调项目部门之间的组织工作,将整个项目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降到最低。另外,风险管理组织是一个开放性的机构,其维系各个项目部门之间的工作,共同承担项目风险,并制定风险监控联防机制。
二、风险管理策划的制定
风险管理实施首先要制定策划书,明确风险的类型和危害,并结合业主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进行风险的分配,把风险管理和项目进度、项目质量结合在一起,完善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机制。
(一)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将项目中的风险找出罗列,并分析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通常而言,风险识别采用调查法和分析法,由于项目风险的种类差异性较大,统一类型的风险,其来源可能也会不同,因此对于风险的识别要谨慎操作,深入了解项目内容,并对项目管理实施进行模拟,分析可能存在风险的工作点,这就需要调查大量的历史数据和统计资料来佐证模拟的正确性,同时要对项目实施进行重点监控,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并把风险的类型、级别和产生原因进行识别归纳。
按照项目风险类型来区分,项目风险分析可以从风险来源、目标影响、可控性三个方面入手,对风险进行深入的剖析,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在风险分析时,要结合项目的实际状况以及业主关注重点,把存在的风险制定成登记表,并设立相应的风险等级评价标准,按照其评价得分进行排序,同时要全面分析非独立性风险的相互作用,采用相关性法和多因素组合法来分析不同风险的相关性,避免风险串联爆发造成更大的风险危机。另外,要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重点分析,在工程项目中可以采用敏感分析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进行风险危害的模拟,以此结果制定相应的规避防控策略。
(三) 风险分配与应对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消除风险的威胁,项目管理部门对风险进行分类和分析之后,要及时制定相应的规避防控计划书,结合项目要求、项目特点和业主需求对风险进行分配。通常而言,风险分配的原则是风险控制性原则和最优风险控制方选择原则,采用风险回避、风险转嫁、风险减轻及风险自留四种风险应对措施来管理风险。风险管理者在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时根据自身的管理情况,风险回避措施的应对较为消极,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而风险转嫁则是较为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通过保险的方式来转移风险,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对风险大、期望值高的项目有必要进行保险,以减轻风险影响。
三、项目管理体系中的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与合同管理
在工程项目合作策划时,要根据可能存在的风险设计分配方案,确立合同结构、合同界面及合同形式等,采用科学合法的招标工作,选择有较强风险规避能力的企业进行合作,对于合同中的内容进行谈判和商定,明确当事人的权责划分。在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合同管理者也要参与到风险管理中,及时对风险进行评估,根据风险变化和业主意愿来调整合同内容,并对风险威胁和项目目标进行综合性评估,确定性的风险分配方案。
(二)风险信息化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可以将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到信息化平台上,通过建立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平台来提高风险信息的即时性,保持项目管理工作信息畅通、反馈及时,从而避免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带来的信息风险。在项目管理实施中,风险管理人员要及时监控信息数据,并将数据输入到风险评估模型中,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反馈和传送,并不断更新开放式的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并且对风险预警机制进行完善,提高风险预控能力。
(三) 风险管理与管理目标关联
工程目标实现是项目管理工作的目的,在管理目标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进度、材料质量、危险源头、投资控制等方便的监控,制定合理的风险规避方案。再者,要在管理目标的规范性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实际值与计划值的比较,检查目标是否偏离,如发现偏离,则应及时分析原因,是何种风险引起,或是否存在未识别的风险,根据风险类型采取进一步的纠偏措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的建设工期较长、技术复杂性较强及参与部门较多,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其管理风险增加,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优化管理工作,保证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在实际的项目实施中,管理者要重视对风险的分析,并组织有效的风险管理规划,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春浩.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类型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2(14).
[2]郑刚.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阶段中的风险管理探讨[J].山西建筑,2010(20).
[3]翟阔原.浅谈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现代营销,2013(07).
项目风险分析与应对方案 第2篇
关键词:光伏发电;投资风险;项目管理。
1引言
光伏发电的施工项目较为复杂,施工技术也比较复杂、资金额度较大,使得项目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1-4]。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我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的主要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控对策。
2我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的主要来源
(1)光伏产业分布特征带来的投资风险。我国的光伏产业主要使用的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主要有系统集成企业、光伏组件封装企业、系统平衡部件制造企业、太阳能电池片制造企业、太阳能多晶硅材料制造企业五大企业;而专用设备制造企业、薄膜太阳能制造企业、系统平衡部件制造企业等都和主产业链有关。从我国整体局势来看,光伏产业链的发展呈现金字塔趋势,下游的企业门槛低、数量较多,规模不够大,而上游的企业生产规模大,企业投资规模也比较大。而我国光伏产业还不能实现自主研发,还需要进口一些部件,存在技术不密集的问题,从而影响投资管理。(2)政府角色定位偏差带来的投资风险。从我国形式来看,我国政府管理问题的角色定位存在问题,在进行投资管理时,政府不能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从而在组织光伏电站投资项目时不能公平公正的对待。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发挥其职能,对组建融资平台的事宜进行探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实现现代化治理框架的构建,将分散的城市规划建设和财政资金集中起来,从而促进城市建设收益模式的完善。就太阳能研发工作而言,政府需要采取特许经营的融资模式。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带来的政府补贴收益、特许经营权产生的衍生收益、特许经营产生的经营性收益这三种收益确保光伏电站建设项目的现金流平稳,确保收益的合理性。该融资模式在为光伏电站建设项目融资提供良好环境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好社会资源,实现光伏电站的可持续发展。(3)监督管理体系缺失带来的投资风险。我国光伏发现者投资模式管理方式和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样,地方的政府部门对光伏发电站都有一定的监管权,就会出现“九龙治水”的情况,导致光伏发电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不能落实,从而出现风险分担不合理的情况。(4)相关法律不完善带来的投资风险。一旦光伏发电投资利益分配不均匀,责任不明确,这就在建设经营过程中出现各种风险;其中,一部分风险来自法律,由于我国光伏发电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就会导致项目出现困难,如在项目初期,可能是法律所允许的,但是到生产运维时法律就会禁止。这样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使得项目的开展没有规范,从而使得各个部门的风险、责任都无法确定,不能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5)风险控制意识缺乏带来的投资风险。我国政府在建设光伏电站项目方面是全力以赴的,但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存在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就会使得政府会在其他地方引言投资。而政府部门没有风险控制意识,单纯认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而实际上,光伏发电项目存在的风险还是会存在,且还会由于没有风险控制意识导致更多风险的发生。
3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的管控对策
(1)加强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的监控。①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对于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方而言,必须强化风险管理意识,确保光伏发电投资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潜藏的风险因素都被及时识别出来,同时落实分析评价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确保投资项目的正常落实。②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起步较晚,存在构架体系不健全且不成熟的问题,大多数法律法规都与光伏发电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不匹配,同时光伏发电投资项目保险有关的规章制度缺失。基于此,各投资方需要结合实际状况,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③构建合理的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责任体系;构建合理的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责任体系能够切实提升投资方抵抗风险的能力。投资方应当及时确定关键的风险控制点,规避投资风险。(2)预防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风险预防的关键性作用在于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光伏发电项目各类投资风险出现的概率;所以投资方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这就要求投资方需要充分研究与分析光伏发电项目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①高度重视因自然因素带来的投资风险问题,在光伏发电投资项目正式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的气候状况、光照强度与时间等各方面自然因素实施系统性的研究与分析。②在设计施工方案的时候,相关人员需要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运行状况以及人力资源状况等实施严格的审核。③对施工单位实际运营状况,包括资产负债率、收益率以及近年的利润率等重要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与调查。(3)风险规避。风险规避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可能出现或者即将出现的各种投资风险实施提前预测,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防控解决措施。如此这样,就可以避免投资风险带来的经济财产损失。基于此,各投资方在对光伏发电项目进行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规避各类政策风险,尤其是部分大型地面光伏发电项目,更需要格外注意对项目合作主体债务以及土地政策向抵触的风险,因此,需要对投资项目的选址与合作方式进行适当调整。举例来看,针对屋顶分布式的光伏发电项目而言,投资方需要对新建屋顶资源的各个关键方面进行严格审核,包括开工许可证、规划许可证、土地证以及房屋产权证等四证保证齐全。这样就能够确保屋顶的租赁权在整个光伏发电项目全生命周期内不会出现变动,从而带来投资风险。(4)风险控制。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的控制工作主要分为两大块进行:①预防与控制投资风险。②制定与之对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具体来看,因为光伏发电项目存在较多诱因引发投资风险。在实际防控期间需要结合投资项目的实际要求,针对各种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控制。这就要求投资方的风险管理人员需要全面、深入研究与分析各类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的诱发因素。同时制定出切实可行且合理的解决措施,及时将投资风险消灭在“摇篮中”。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风险管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光伏发电项目的选址、地理方位、交通运输、地质与地形、太阳能资源、电网的实际距离等多个关键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除此之外,在制定风险控制方案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入投资风险的预警与预防措施,从而将投资风险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5)风险转移。风险转移顾名思义,就是将光伏发电项目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转移到第三方,通常都是借助合同的方式进行转移。因此,风险管理人员需要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制定一定的建设保险与财产保险。同时,在已经建成的项目中加入光伏项目财产保险一切险与光伏项目公众责任险等各类有效的保险体系,避免投资项目的运维风险,确保项目投资的收益率,保障投资方的合法权益。
4结语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光伏发电项目正面临着资金补贴不断下调,政策不断变化,系统运维分散以及并网接入难度大等各种问题,使得项目投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为了实现光伏发电项目与电力市场进行良性对接,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相关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实际状况,从多个角度入手,强化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的管控,从而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立.A企业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分析与评价[D].江苏:东南大学,2018.
[2]张涛,张凤娜.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风险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4):387.
项目风险分析与应对方案 第3篇
【关键词】地铁,施工建设,风险管理 , 有效措施
【 abstract 】 the subway engineering with general engineering than not foreseeable by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rresistible factors affecting more heavy, make the metro engineering become one of the high risk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Compar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human management factor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ro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subway construction of risk management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s.
【 key words 】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risk management, effec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2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 国内地铁施工事故频发, 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严重地影响着地铁工程建设目标(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的实现。如果人们事先能把整个工程项目的大过程, 按阶段根据其技术特点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 利用人类对这些小过程的分析, 判断其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即典型风险), 事先采取预防措施, 就能够将意外事故出现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就是风险管理的实质。因此, 开展城市地铁风险管理研究, 对城市地铁工程的设计与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特点
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目标是: 用全面系统的实施手段, 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掌握工程进展的第一手资料、作业状况, 提高事故发生的预测和防控能力, 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使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地铁工程风险管理有如下特点。
1、地铁工程风险分析的内容复杂
风险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并超越人们的主观意识而客观存在。在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 风险是无处不在、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地铁工程处于复杂的地层地质体中, 其具有的隐蔽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风险分析的一些方法难以准确运用并确切表达。在进行项目风险分析时, 既要考虑其精确性, 又要考虑到成本因素, 如果为取得准确的风险分析结果而花费太大, 甚至超过事故发生时所造成的损失, 就得不偿失了。
2、地铁工程风险管理需要重视风险的征兆
地铁工程风险分析时必须明确出现风险的征兆,并且对危险的基本因素实行监察, 随时避免危险发生。在风险管理中, 可以找出出现危险的基本因素, 对危险因素应采用有效而直接的手段进行督察, 一旦出现危险征兆, 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可以有效地制止危险的出现。因此, 要重视对危险因素的分析和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应当重视监察的作用。
3、地铁工程风险分析方法的多样性
目前, 在地铁工程行业以外已经得到大量研究和应用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方法, 地下工程的合同、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在合同、可行性研究阶段, 由于可获得的工程信息量较少, 可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 对其工期、费用做出预测, 并为方案决策提供基础; 而在其结构的详细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 随着设计目标和各种地层条件、周围环境条件等参数的明确, 借鉴已有的工程经验, 可选用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
4、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动态性
从地铁工程的特点来看, 工程的进展, 即从工程立项、勘测、设计、施工直至运营, 往往客观环境处于变化中, 也就是说, 从管理的角度分析是处于动态过程中,因此风险分析也要从动态管理的理念来进行。对于工程进展的不同阶段, 直至工程施工中的各个阶段, 以当时相对稳定的因素来进行风险分析, 并将分析的结果作为工程安全性的评价, 将会是有用的成果。
5、要求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素质
地铁工程要求从事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 具有丰富的经验, 经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 否则将很难理解工程风险的性质及特点, 更难通过合理的风险分析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分析人员只有掌握了先进、科学、系统的工程风险分析方法, 才能降低施工风险, 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二、地铁施工建设中的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做好设计阶段环境调查
环境调查是地铁工程建设前期重要的阶段,根据各阶段设计的深度要求进行不同深度的调查。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管线采用拆除、迁改的原则进行规避,对于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要在设计图纸上提出建议保护方案和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2、做好开工前的工程环境调查
(1)编制施工方案前,进行管线和建(构)筑物调查。在设计调查的基础上,开展详细的施工调查,对于设计图纸上提出的各种周边建(构)筑物、各种管线等进行核实,并采取探测(触探、人工挖槽等)方式进一步探明周边管线,探测完成后绘制与施工工程相对位置关系图。在施工调查过程中,有水管线是调查的重点,不仅要摸清管线及结构物的结构形式,材质,埋深和使用年代及现状,提供详实的技术参数,对施工有可能引起的变形和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提供依据。在地铁施工过程中,管线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是施工控制的重点及难点,通常地铁基坑、隧道出现坍塌、涌水等事故,绝大多数由于管线渗漏引起,解决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开工前通过认真分析,根据不同风险的特点对工法、施工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级、评析,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
项目风险分析与应对方案 第4篇
关键词:风险特点;风险分析;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S618文献标识码: A
一、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中国仍处于工程项目建设的高峰期。工程项目本身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工程参与方众多、内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多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工程项目从筹划、设计、建造及竣工后投入使用的整个过程均可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诸如自然风险、管理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法规政策等风险,并由此可能产生巨额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合理规避和妥善应对各类风险,是由工程项目本身的特质所决定的,也是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和正常使用的必要前提。
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逐步建立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各参建方对工程安全质量负责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指导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相继出台实施了《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关于深化建设市场改革的若干意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关于在我国建立工程风险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等。但通过调研发现工程项目管理中仍存在着不合理竞价、监理和检测有失公正、随意降低工程标准以及项目建成后达不到运营要求等问题,这些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工程项目风险。因此,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1、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包括天气状况及滑坡、地震、洪水、地基沉陷、塌方等自然现象所带来的风险,自然风险的发生会对工程项目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尽管自然环境是不可控制的,但应通过对自然风险的识别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尽量减轻风险的影响并降低损失,如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将易于受天气状况等风险影响的施工安排在相对适合的天气条件情况下进行。
2、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在经济领域导致企业经营遭受损失的各类风险。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经济风险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对各行各业都有影响的社会性风险,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利率的调整、汇率的波动等,工程项目管理中要综合分析宏观经济的客观形势及其变动趋势,深入研究各类潜在风险可能对项目产生的影响,必要时放弃项目以规避风险。另一类是影响范围限于行业内部的经济风险,如建设工程项目中产品销售和服务价格变动、建筑材料和建筑工人人工费用的涨落等就属于行业内部的经济风险。这类风险虽不易控制,但通过加强市场调研、市场开拓,正确预测和掌握最新价格变动情况,可以合理降低成本以规避风险。第三类经济风险是伴随具体工程项目所产生的,如甲、乙方的履约能力和支付能力等,这类风险要通过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深入调研和了解而适当规避。
3、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
在项目合同的整个过程中,随时随刻都存在着合同管理的风险,大部分会出现在项目合同的实行阶段。要有效的降低合同管理的风险,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就必须精准清晰地了解合同管理存在哪些常见的风险,只有了解他们的类型,才能从中分析出导致出现该种风险的影响因素,最终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我们可以将项目合同的管理风险分为四类,即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管理风险,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主观性管理风险和客观性管理风险。
三、工程项目风险具有的特点
1、不确定性
项目风险事件的发生和导致的后果往往是以偶然的和不确定的形式出现的。项目风险何时、何处、发生何种风险及程度是不确定的。项目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有两层含义:一是项目风险事件存在的可能性;二是项目风险事件存在的不确定性。前者是指风险事件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它反映了风险存在的趋向性。后者指一方面项目风险事件存在的不确定性是由于项目风险事件的存在受各种因素包括不确定因素的支配,在一定的条件下,虽然存在,但不一定发生;另一方面同性质的项目风险事件在不同时间、地点发生造成的损失规模及后果也是不确定的。
2、项目风险存在与发生的可变性
项目风险存在与发生的可变性是指项目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的特性。一方面随着人们辨识风险、认识风险、抗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项目风险造成的损失范围和程度及项目风险的不确定性程度,增强了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这是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项目建设规模的扩大,又产生新的项目风险。
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策略
1、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预防风险
很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仅凭自己的经验来处理风险,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严重缺乏方法依据。例如:在进度方面,我们可以用蒙特卡洛模拟来预测进度,再结合敏感性分析来判断进度的快慢程度,或者用挣值分析法综合控制进度和费用的进度。这样大大提高了项目的管理质量,为实现最大效益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2、加强合同流程管理的水平
加强合同流程管理是降低合同管理风险的重要措施,企业必须对合同流程中的每个环节的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可以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进行,使得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降低到最低。只有一步一步的将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才能使得项目合同能够正常的签订和顺利的旅行,确保项目能够在合同期限内完成,从而有效的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3、施工中的风险控制
对于工程工程而言,其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风险问题,其应对方法也有很多种,实践中多将其列入计划体系之中。
权衡利弊,回避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大风险项目
在小风险、适中风险项目选择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对可能导致亏损的工程项目建议放弃;对于风险超过自身可能承受能力范围的工程项目,没有太大成功把握的项目,也建议回避。
以先进技术措施、组织体系为基础
以减小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如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进行预先的技术模拟试验,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安全保护措施。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选派的技术管理人员,应当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在实施阶段,实行严密管控,强化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做好实施阶段的风险管理。
购买保险、转移风险
实践中,对于难以有效排除的一些风险问题,建议通过购买保险的形式,对实施阶段的风险加强管控;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合作伙伴存在资信风险可能性,则可要求对方出具相应的担保互助保障。比如,银行投标保函,合资项目政府保证以及履约保函或者预付款保函等。
4、建立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机制
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机制是整个风险管理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辨别出潜在的各类风险因素并对其后果进行定性估量,才可能进行防范和控制。对于具体的建设施工企业而言,首先要依据以往承接工程项目的实际经验和历史资料,多维度多视角地全面罗列一般性工程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即制定工程项目风险检查对照表,将要承揽的特定工程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对照表进行比对,从而快速和科学地识别该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其次,由于每个工程项目都有特定的用途、功能和规模,各个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不同,工程的内容和实物形态也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必须对将要承揽的个案工程本身进行具体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调研和走访,发现其可能存在的其他风险。再次,采用头脑风暴法识别项目风险。在实地调研和具体比对后,还应向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当地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咨询,共同确定工程项目的风险,并发现其存在的个性问题。
结束语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寿命期,是一个连续不断地过程。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规避可能要发生的风险或减小风险造成的损失,实现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工程目标。
参考文献
[1]乔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2014,08:263-264.
[2]李卫平.论工程施工项目的风险防控[J].东方企业文化,2014,06:219.
项目风险分析与应对方案 第5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金融业也呈现出与日俱进的发展态势,随之而来的金融业投资风险及管理措施也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在金融业中,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不断拓展自身的投资业务,其所面临的投资风险也逐渐增大。本文通过叙述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风险的现状,来分析产生投资业务风险的原因,并提出如何降低可控制的投资业务风险的管理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投资业务 风险 管理措施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比例不断加大,在投资的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在项目投资时,商业银行必须要考虑如何进行风险管理,这能决定一个项目投资的成功或失败。为了使决策能更准确和科学,商业银行应该使用更为全面和专业的风险管理措施。本文通过分析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几种常见风险以及商业银行现有投资业务中所面临的风险现状,提出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利于商业银行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增大其经济收益。
一、商业银行投资业务中的几种风险
1. 投资中的信用风险
这种风险是因为债券的发行人不能按时归还本金和支付应付的利息,导致商业银行的项目投资收益出现变动或者出现一些资金上的损失。
2. 投资中存在着利率、汇率的投资风险
这种风险是由汇率和利率的不定期变动而引起的收益率变动所造成的资金损失。在债券市场中,利率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汇率的影响。
3. 投资中所产生的流动性风险
债券之所以会产生流动性的变化是由于市场的经营管理状况发生了变化。那么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业务时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4. 投资中的其他风险
包括商业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比如内部系统、人力、技术等产生的风险。还包括可能会出现的通货膨胀所导致的货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风险。此外,还有由于法律规章制度的不健全所产生的投资风险。
二、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风险的现状
1. 不断增大的机会成本中产生的投资风险
我们知道,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在这种目标的驱使下,使得商业银行不断地开发投资业务,使得其机会成本所承担的风险大大增加。并且,现在很多商业银行会投资权益类产品,这无形中也会加大商业银行投资过程中的市场风险,使得商业银行的机会成本投资风险更大程度的加剧。
2. 投资过程中的出现资金链条的断档所产生的投资风险
商业银行有其自己固定的资金链条,具体为商业银行对拟投资的资金进行相应的规划运营,然后进行资金的投资,最后是这部分投资的资金产生的增值价值回流,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使得商业银行始终处在盈利的状态下。如果这条资金链发生断档的话,不但不会盈利,甚至连本金也无法收回。
大部分商业银行基本上不会出现资金链断档,但是其投资也并不是完全成功的,因为其并未充分利用资金。这其实就是商业银行自身管理资金不当。而且现在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没有或者很少有专业的资金管理人员,以及投资方面的人才。
三、商业银行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
1. 设定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的防控机制
设定和建立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风险防控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机制的设立能够更好的规范商业银行开展投资业务。这样的防控机制就是要对投资的风险有一个警示的作用,将投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要让投资的风险蔓延扩大。投资业务的风险防控机制应该同时设定定量和定性的指标。其中,定量指标应该包括:资金及资本的充足度,还有文中所提到的信用风险,以及市场、经营还有流动性风险等几种指标。而定性的指标应包含比如管理层的评价,经营环境评估等。完善这种防控机制,并把这种防控机制应用到商业银行的各项财务和投资活动中,从而降低风险。如果发现风险,可以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
2. 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制度完善
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存在着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内部业务人员分工不明确,而投资项目的责任人又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所以商业银行一定要考虑到决策的风险,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操作流程。同时,决策风险要实施责任制,当然,投资风险决策所获得的利润也要责任化,这样既公平,又可以促进业务人员的自我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风险。
3. 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管理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风险
现代化,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管理商业银行的投资项目风险,比如可以利用一些风险测试系统,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一个风险数据库,总结风险投资的经验,进而减少项目投资的风险,增大投资项目的收益。
4. 设立专门的投资项目管理部门
在投资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投资项目管理部门来提高投资业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引进一些高素质的相关人才,这样的投资不会那么盲目和没有方向性,会使投资的准确性更高,也会加大商业银行的整体收益。
总结: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商业银行不断深化自身的投资业务,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的问题随之而来,比如其机会成本增大的投资风险,还有可能由于资金链断裂造成的投资风险,这些都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投资收益。本文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可以减少和降低这些投资风险,比如可以设定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的防控机制,再者就是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制度,然后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管理银行投资风险,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投资项目管理部门,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在这些策略的帮助下,商业银行的投资项目风险定会大大降低,并且其投资收益也一定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加。
参考文献:
[1]史洪静,张恩荣,司静波.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对策研究.北方经贸.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