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讲座方案(必备34篇)

时间:2025-03-05 19:15:12 admin 今日美文

诗词讲座方案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中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简意丰,也包含很多哲理。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化底蕴,同时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学生背诵经典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依托“读书明理”、“读书做人”,强化素质教育。

二、目的要求

1、读书明理。从古诗文中吸取中华文化的智慧,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应当进入文学化的境界,远离低俗,升华自己。

2、学习读书方法,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3、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提高注意力。

4、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陶冶高雅情操。

5、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年级语文老师

四、具体措施

结合教育教学和学生实际,制定“中华经典诗词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力争形成校园特色,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一)内容

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分低、中、高三个层次。低年级(1、2年级)以古诗为主,中年级(3、4年级)以诗词为主,高年级(5、6年级)以散文为主。

(二)活动目的与要求

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

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3、每月确定一个主题,保证平均每天10分钟的诵读时间,提倡课后诵读。

4、各班级在班墙报栏专门开辟“古诗文园地”,指导本班诵读。

5、给家长发通知,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

6、学校计划本期举办一次全校性“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对于优秀的参赛学生进行奖励。

7、老师也积极参与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去,形成人人参与良好的诵读氛围。

(三)具体安排

1、评委成员:王凯、杨安勤、王先海、陈洪林、高业奎、刘洋。

2、比赛时间:暂定为20xx年12月13日(周四,如遇下雨天顺延)。

3、各班以集体和个人(5人以下都行)两种形式参加比赛,集体和个人的参赛题目由各班负责人自定。

4、集体和个人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其余个人参赛的选手获得优秀奖。

诗词讲座方案 第2篇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特此组织“朗诵特长班”。朗诵是一门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根据特长班学员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一下计划:

一、特长班活动目的:

1.通过各项活动,拓展学生的朗诵水平,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朗诵新秀。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文学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把朗诵、文学欣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诵理论水平和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3.健全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各项活动。

4、深化素质教育,通过朗诵特长班开展表演、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特长班活动计划:

第一次:提出本学期特长班计划。(共同讨论)

第二次:朗诵的要点

第三次:朗诵的技巧

第四次: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第五次:语速

第六次:举办朗诵比赛。(社员全体成员)

第七次:技能训练

第八次:朗诵的技巧举例

第九次:名家与朗诵

第十次:根据朗诵内容选配乐,配乐朗诵

第十一次:教师挑选学生抽测朗诵情况

第十二次:生自选朗诵资料,进行表演比赛。

第十三次:总结收获,评选表彰优秀社员。

诗词讲座方案 第3篇

一、 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加学生课外积累,营造学习语文、使用语文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良好氛围,展现学生学习语文的新形象,几番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迎接20xx年的'到来;立足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时结合语文教研组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工作安排,五年级计划在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举行“迎新年”杯古诗文诵读比赛

二、主 题

在完成必背篇目的基础上,进行自选篇目的背诵。

三、比赛形式

团体表演

四、时 间

表演时间不得低于4分钟。

比赛时间:20xx年12月xx日(周四1:00 ~ 3:00)

五、地点:

实验室

六、参赛对象

五年级全体学生

七、组织形式

采取自荐和推荐结合的形式报名参加。

1、宣传

2、报名——有兴趣参加的同学到各班班长处报名。

3、参赛同学于12月xx日下午12:50集中实验室室抽签决定出场序号。

八、奖励办法

1、团体奖:一等奖一组,二等奖二组,三等奖三组。

2、个人奖: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七名。

九、组委会成员

1、组长:唐尊哲

成员:余联军 刘文军 王晓彬

2、评委成员: 唐尊哲 余联军 刘文军 王晓彬

3、计分员:宋志敏 王海涛。

4、会场布置:王晓彬

4)比赛流程:

(1)比赛由一部分组成:这考察了选手们的应变能力、合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评分标准:(满分50分)

表演内容:(40分)

3)必背篇目完成数量(15分)

4)附加篇目完成数量(15分)

5)能表达出诗词中所含情感。(xx分)

语言艺术:(xx分)

6)发音标准,流利。(xx分)

(3)评分规则:评委明确给出每部分评分(评分为整数),由工作人员进行最后加总,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取平均分为选手比赛成绩,按成绩排名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诗词讲座方案 第4篇

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拟组织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小诵读千古美文,接受名家名篇的熏陶,积累大量语言文字的精华,丰富孩子的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孩子的语文读写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努力营造浓厚好读书、读好书的书香校园氛围,同时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

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古诗文,弘扬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积累热情,使师生养成多读经典,会读经典的.良好习惯;

2、使广大的师生借优秀诗词朗读的平台,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开阔视野,为终生学习发展奠基。

参加对象:

1—6年级全体学生

注意事项:

1、各班以班为单位,鼓励全班学生参赛,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

2、比赛内容类别由各班自定,各班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探索和建立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深入、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3、所选诗词内容脱稿朗诵,限时五——七分钟。各班可在朗诵的形式上有所创新,鼓励播放背景音乐,自制服装道具以创造良好的欣赏情境,获取良好的艺术效果,但要突出诵读环节。

4、朗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仪表得体大方具有感染力。

5、评分标准:

①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20分)

②正确把握诗词节奏,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串词编写体现诵读主题,词句优美,环环相扣,节节延伸作用明显。(30分)

③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20分)

④感情真挚,表达自然,能正确把握诗的意境,声情并茂,可配乐朗诵,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力求表现形式多样化。(30分)

6、时间安排

12月1——12月10日准备阶段:确立主题各班组织学生自主选材,进行诵读,编排诵读展示节目。

12月12日——12月13日教导处按顺序进行校级竞赛活动。

7、评奖办法

按低、中、高年级段评出一、二、三等奖:

8、评委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诗词讲座方案 第5篇

一、活动前言

我们在九月份迎来了风华正茂的20xx级大一新生们,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乡,第一次独自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学校开启自己的新生活,大一新生们基本都已成年,应当学会担当、学会感恩,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节即将临近,青岛理工大学校学生会新闻部决定举办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朗诵比赛。

二、活动主题

感恩,从心开始

三、基本情况简介

本次大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两部分,比赛流程分为初赛和决赛两部分,个人赛初赛时每个院不限定人数,团体赛初赛为15—20人组成的朗诵队,每个院不限定队伍数量。个人赛决赛初步定为每个院选拔3—4人参加决赛,团体赛决赛初步定为每个院选拔一个朗诵队参加决赛。

四、比赛方案

1、主要执行对象:青岛理工大学大一新生

2、组织部门:青岛理工大学校团委、青岛理工大学校学生会新闻部

3、报名时间:10月30日

4、报名地点:青岛理工大学二食堂门口

5、比赛时间:初赛:11月10日

决赛:11月21日

6、比赛地点:初赛:二教阶梯教室,具体另行通知

决赛:科学会堂

五、比赛目的

1、为展示我校学子的风采,发扬学生的青春活力,展示青春风采,是同学们更加懂得感恩,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

2、为弘扬优秀文化,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同学们的高尚情操,进一步营造和谐地学习氛围和校园风气。

3、为促进朗诵艺术的发展与普及,推广普通话,锻炼同学们的口才能力,丰富日常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为提高校学生会新闻部的影响力,丰富校学生会新闻部举行的各种活动,促进学生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部内成员间的感情与交流,共同进步。

六、经费预算

500元(主要包括比赛会场布置、海报宣传、获奖人员证书及奖品等费用)

七、评分标准

1、紧扣主题,内容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寓意深刻,富有感召力。1分

2、衣着得体分

3、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2分

4、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朗诵的内涵分

5、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正确把握朗诵节奏2分

6、能正确把握朗诵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3分

八、比赛奖励方式

根据评委嘉宾评出的分数排出个人一、二、三等奖若干和团体优胜奖若干,将获奖名单张贴公布,并对获奖同学及团队办法证书及奖品。

九、注意事项

1、同学们要紧扣活动主题,内容积极向上,彰显青春活力,展现靓丽自我、靓丽团队。

2、各团队在正式比赛时要统一服装,提倡积极向上、个性鲜明的服装及朗诵方式,可结合舞蹈、音乐来展现自己和团队的风采。

3、各参赛选手提前到场,到指定区域就坐,并注意现场纪律。

4、评分时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绝对公平合理。

5、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对于比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要经商议后再做决定。

诗词讲座方案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灿烂的文化,这些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一代代传下去。本学期我们兴趣班选修了《弟子规》《三字经》等的学习。这些书蕴涵着中华文化精髓,是学生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它们倡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所以学生学习《弟子规》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兴趣小组成员:三—五年级学生

三、活动时间安排:每个周一、五第三节

四、活动地点:国学朗诵教室

五、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弟子规》《三字经》等

六、指导教师:

七、教学要求: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八、具体工作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3、每周五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之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学期末开展一次经典诵读主题活动。

九、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延伸:

1、学生可每天利用早读课进行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语文课前两分钟诵读。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经典诵读教育特色,每期的黑板报和图书角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

3、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要求孩子的监护人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诗词讲座方案 第7篇

词,由格律诗演变而来,始于隋,兴于唐,盛于宋。随着格律诗发展成熟,追新求变,从格律诗中产生了词,也叫“诗馀”,不应理解为剩余,应理解为富余,是一种格律形式的增加。有曲可唱,归于乐府。词牌数千(清《钦定词谱》收2306个),常用数百,每一词牌有片数、句数、字数、韵数、韵类、句读的格律规定;同一词牌往往有不同格体、不同名称。词在宋代是唱的,所以当时的当行本色分清浊、五音、五声;后来只读不唱,只分平仄。词因字数多少,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别。刚开始出现的词都是小令,词谱都和律绝相似,句式平仄和谐;有些词增加了与律绝要求相悖的仄声韵。

例李煜《虞美人》:(及词牌格律)

春花秋月何时了, +-+︱――︱,

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八句五十六字,填词时稍加注意,就可以把平仄调整得和七律完全一样。对比一下七律格律与《虞美人》格律:

+-+︱――︱, +-+︱――︱,

+︱――︱︱-。 +︱――︱。

+︱+――︱︱, +-+︱︱――,

+-+︱︱――。 +︱+――︱︱――。

+-+︱――︱, +-+︱――︱,

+︱――︱︱-。 +︱――︱。

+︱+――︱︱, +-+︱︱――,

+-+︱︱――。 +︱+――︱︱――。

显然,这阕词格律是由律诗格律演变而来,仅仅断句不同,若不分句,平仄顺序此词与律诗相同。律诗两句一韵,通押一韵,四个平声韵脚;此词句句押韵,两句一换韵,押了两种仄声韵、两种平声韵,四个仄声韵韵脚、四个平声韵韵脚;律诗每句七字,此词每句或五字、或七字、或九字;增加了句式,变化了节奏,丰富了音调旋律,平添了韵味魅力。词的生命力之所在,可见一斑。

格律诗的诗句是平仄和谐的,而词不同,增加了拗怒句式,平仄相谐的句式与平仄不谐的句式共存;格律诗只押平声韵,词调有平韵格、仄韵格、平仄韵转换格、交错格、互叶格等;衍生出了长调,词调越来越多,渐渐发展为与诗并列的一大类文体。

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牌《水调歌头》格律: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中平仄,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长调讲究谋篇,此词内容与格律堪称完美统一。欣赏、写作长调词,应当先读词谱,可以体会到词的情绪、变化。先看此调格律结构的两大特点,一是全篇和谐:全词八个复句的后面分句格律一致,都以仄平平结尾(多为五言中仄仄平平),押平声韵;起二句、上半阕结二句与下半阙结二句完全相同;上半阙后五句与下半阙后五句完全相同。二是变化迭出:八个复句的前面分句都以仄声字结尾,句数、字数、格律层层变化;上半阕变化还小些,波澜起伏;过片,字数句式、平仄结构大变,浪涛翻滚。因此,此调上半阕变化小,下半阙变化大,但是仍然保持了全词的和谐。(如果比以交响乐,上阕好似起以行板,转以快板,又回到行板;下阕好似转至华彩,渐缓回到行板。)再看苏词内容结构,恰与此调格律结构变化完满一致。上片望月逸思,句式组合四次变化,五言、五言,转六言、五言,再转六言、六言、五言,再转回五言、五言。内容结构也是四层转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起得突兀,问得离奇;“不知”二句,深入思索疑问;“我欲”句是想脱离人世、超脱自然,“又恐”二句又转担心归去(隐喻关注朝廷、思返汴京);“何似”二句,还是要留在人间;问、欲、恐、何,思绪开阖转折,情感波澜起伏,内容变化与格律、句式变化何其一致也!下片内容与格律,更见谐合:过片三连三言,节奏大变,突然加快,转写观月怀人;紧接着又变四言、七言,节奏再次大变,联想人间离别,感发议论;再转六言、六言、五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仗句式出现,感叹人生无常(词的对仗与诗不同,一不限平仄相对,二不避用字重复),论断“此事古难全”;最终回到起句句式、格律,五言、五言,首尾呼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感发乐观美好的愿望,突破时间空间的阻隔。内容与格律,境界与艺术,物理与人事,哲理与情感,交糅融合,尽善尽美,不枉为东坡词代表作、古人咏月极品!诗词章法,苏东坡自谓如行云流水,当行则行,当止则止。郭沫若认为其内在韵律是“情绪的自然消涨”,可以说是“音乐的精神”。

写月,对比古代五大诗人:战国屈原,《天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170问句,天人对话,无限探索,儒释道全无影响——自然诗人(论离骚是爱国诗人);初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海上明月共潮生”,离人怨妇,“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承宫体诗之绮美,破宫体诗之束缚——爱情诗人;盛唐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超脱尘世,幻想飘逸,仙风道骨——道家诗人;盛唐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狱中望月思妻,却写妻子在家望月思己,字字神功,句句伦理——儒家诗人;北宋苏轼,此词思想、情感最为复杂,诗词家、书画家、散文家、政治家、史学家、美食家、水利专家——儒道禅贯通诗人。历史文化,肺腑性情,差异何其大也!

曲,由词演变而来,兴盛于元代。元曲分为元杂剧和元散曲;作为诗体之元曲是指元散曲;散曲包括套数(套曲、散套、联套)、带过曲和小令(清曲、叶儿)。曲分南曲和北曲,南曲与词区别不大。北曲实用有五宫四调: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忠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曲有2000余曲调(曲谱),每一曲牌有特殊格律规定。曲押韵特殊,平上去通押,一韵到底。曲可在句中规定处加不讲平仄四声的“衬字”。曲谱规定了平仄的位置,甚至在特定位置(如句末一二三个字)定了四声,如“越调·天净沙”第三句结尾二字规定必用“去上”(如“古道西风瘦马”);“南吕·隔尾”末句尾三字规定必用“去平上”,等等,念起来别有味道。

例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也会围棋、会蹴踘(cu ju )、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不愧是元散曲名篇,诙谐、风趣、老辣,自负、自嘲、自乐。

诗词讲座方案 第8篇

朗诵是一种美读,可以刺激听者的兴趣,并在情绪上引起共鸣作用。因为声音的优美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使儿童更加了解诗歌内容及情意。什么是朗诵呢?简单地说朗读就是以清晰响亮的声音,正确标准的普通话,把文章有感情地诵读出来。透过朗诵,可以把文字透彻地表达,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儿童透过朗诵可以增加语文的趣味性,并且学习正确的语音、语法、语调、语气...充分欣赏文学的美。我们的朗诵组活动是以短小精悍、词语优美又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或小散文为作为基本学习内容的。朗诵活动具有独特的促进儿童语言发展和想象力的功能,组织好朗诵活动的关键在于以真实、感人的情境引发孩子的兴趣,用有效的`启发达到培养孩子思维和想象力的效果。

本小组共有学生24人,全部是四五年级学生。所有的孩子对朗诵有很浓厚的兴趣,善于表达。

本学期我们兴趣小组,将对学生的朗诵技巧方面加强培训。

一、停顿

不管是说话或朗读很自然都要换气,就是话与话之间的停顿时间。此停顿不只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可用来表情达意,使听话的人更能领略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语速

什么是语速? 语速是指朗读时在一定的时间里,容纳一定数量的词语。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总是有千差万别的。朗读各种文章时,要正确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人们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朗读速度。

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将安排以下活动:

第一、二周:优秀朗诵作品欣赏,初步了解朗诵类型

第三、四周:优秀朗诵作品欣赏,了解朗诵的基本要素

第五、六周:练习朗诵,掌握朗读技巧

第七、八周:练习朗诵,掌握朗读技巧

第九、十周:练习朗诵,掌握朗读技巧

第十一、十二周:练习朗诵,掌握朗读技巧

第十三、十四周:朗诵比赛

第十五、十六周:自选作品,朗诵

第十七、十八周:准备作品,迎接考核

诗词讲座方案 第9篇

一、活动主题

与诗词相伴拥抱美好青春

二、活动意义

通过感受古人对生活的细腻感触和诗情画意,读诗词,增长知识,丰厚积累,提升素质,培养气质,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20日(星期二)

四、活动地点:

九1班教室

五、活动流程

活动一:连环扣(说出含有动物的'成语)

分两组比赛,主持人说一个关键字,两组轮流回答出相关成语。获胜组得10分

活动二:飞花令(回答出含有“花”的诗词)

两组轮流回答带有“花”这个字的古诗词。直到对方回答不出。获胜组得10分

活动三:试金石(补充题)共10题

各组派出一名同学,抽签答题,每题10分(共10题)。

活动四:弯道超车共10题

两组在规定时间抢答,每答对一题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

六、奖项设置

1、评选诗词超人(1名)

2、最佳表现奖(1人)

3、获胜组一组

七、组委会

1.策划2人:

2.主持人2人:

3.题库准备4人:

4.记录2人:

诗词讲座方案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教育活动,吟诵经典诗词及其名言佳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力,挖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加强学生民族文化底蕴的要求,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因此,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本学期在全校1——6年级学生中间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二、活动原则

1.面向全体的原则。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一个也不能少,坚持全过程参与,坚持在诵读诗文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质。

2.数量与质量统一原则。正确处理诵读与理解的关系,不能只单纯追求背诵数量,也不能把古诗文诵读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的背,愉快的记,提高学习古诗文的质量。

3.速度与效率统一的原则。诗文诵读,要化整为零,要做到周清月结。

三、实施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让学生感受中华古诗文的魅力,增进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了解,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健康和向上的道德观和人生信念。

2、通过对大量经典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3、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时间安排

1、利用早读课的部分时间和课前两分钟等时间,采用教师范读、优生领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班主任老师要做好安排。

2、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3、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五、主要措施

1、诵读内容:

学校为各年级段提供经典古诗词背诵篇目。

2、诵读形式:

结合语文阅读课,对本班古诗词背诵进行辅导,并让学生将当周所吟诵的古诗词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诗文学习游戏活动,期末要举行古诗词测试,检测学生背诵效果。

3、有力配合

配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和“书香班级”建设,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语文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和作文指导上灵活恰当地运用古诗文,引导学生使用古诗文,学以致用。

4、提倡鼓励学生做好古诗词学习鉴赏笔记。

学校从领导到全体任课老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全面对学生进行“热爱、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宣传和教育,激发学生对诵读古诗词的强烈兴趣和愿望。

诗词讲座方案 第11篇

一、活动主题

爱经典诗词,做文明少年,诵千古美文,扬传统文化。

三、活动时间、 地点

时间:20xx年3月29日下午

地点:一年级教室

三、参赛人员

一年级至五年级全体学生

、比赛形式

个人背诵与集体背诵、班级推荐与随机抽点相结合。

五、比赛办法

1、背诵范围:

①个人抽背范围:指定背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0首。

②集体抽背范围:指定背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0首。

2、比赛环节:

①个人抽背。按先后顺序逐个上台抽签背诵。

②集体抽背(抽一首)。③班级推荐朗诵。

3、评分标准:

①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歌节奏。(50分)

②背诵熟练,语调把握好。(30分)

③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10分)

④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姿态得体大方,服装整洁、得体。(10分)

六、比赛规则:

①各班主任组织学生按要求坐好,不得走动喧闹,保持会场秩序。

②全体同学要认真聆听,学习别人优点,其他同学背诵结束后要热情鼓掌,给与鼓励。

七、奖励

①此次比赛按各班评分总和排名设集体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个人奖20名。

②根据实际情况,此次比赛将设立班级最佳组织奖、最佳倾听奖各一名。

八、相关事宜

①评委名单:

xx、xxx、xx、xx、xxx

②xxx 、xxx 负责负责组织会场、音响及课件播放;冯负责主持会场;xxx 、刘媛负责统计成绩。

③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按要求参加活动。

④特邀节目:低年级小合唱《送别》、中高年级配乐诗朗诵《沁园春 雪》、王校长配乐诗朗诵《念奴娇 赤壁怀古》、校长配乐诗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讲座方案 第12篇

一、活动目标

1、以大课堂、小小组等形式,通过讲座、朗诵等活动,激发学生自信、勇敢的潜能,要求认真读好每一个阅读材料,提高普通话水平。

2、把朗诵、演讲、舞台表演等各种方式整合起来,培养“声音塑造形象”的理念,鼓励学生用心诵读,努力培养出优秀的“广播主持人”。

3、健全组织(设社长一人,副社长两人,小组长七人),在辅导老师的组织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好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在活动中成长。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周五下午第三节课

地点:阶梯教室

三、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前期筹备阶段):

1、组建“声音花园”社团(指导老师:袁慧玲、曾佳敏);

2、宣传纳新,招聘社团成员;

3、社团成员培训(学习社团计划,选举社长副社长,分组,明确岗位职责)。

第二阶段(诵读正音、学习以情传声阶段):

1、学会正确的发音方法,了解科学的保护嗓子的注意事项;

2、诵读抒情性的诗歌、散文、故事、新闻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力争每天自我训练十分钟;

4、进行一次美文诵读比赛。

第三阶段(演讲练习阶段):

1、了解演讲的基本方法,学会写演讲稿;

2、观摩电视台主持人的`演讲;

3、给定话题,练习演讲。

4、进行一次即兴演讲的比赛。

第四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1、交流自己参加社团的心得;

2、写好自己的活动总结。

四、备注

社团成员必须在社团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乐于为班级或学校的活动演出贡献自己的才能。

同时,在学期结束时,我们将根据社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其在活动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奖励优秀,评选优秀学员,推荐到校广播站。

诗词讲座方案 第13篇

古诗词是祖国的国粹,是祖国语言的根基。她,犹如春风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以使中国学生受到传统文化和高尚道德的熏陶,感受其博大精深,体味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丰富积累。“八岁背唐诗,八十不会忘”。少年时代记忆力最强,小学阶段背熟的古诗词,常能记忆终生。期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学生们在诵读中积累名句,积累语言,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良好习惯。为此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的

1、充分认识了解古诗词在我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的重要价值,引发学习,积累的欲望,承接传统,直面经典,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2、研究多种诵读古诗词的方法,激发学生积累的意识,实现自主快乐积累。

3、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词,使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养成背诵古诗词的良好习惯。

4、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古诗词,准确理解诗句意思,积累更多古代的美词佳句,掌握学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记忆等能力,采用多种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预期目标

1、通过古诗诵读活动的开展,在全校形成人人读古诗,人人背古诗,人人爱古诗的良好局面,结合大阅读活动逐步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拓展自己的阅读面。

2、每年级每学期诵读不少于30首古诗词。

三、活动时间

1、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

2、各班每周一节抽出课外活动时间,语文教师对本班学生古诗词背诵进行辅导,让学生对本周所吟诵的古诗词全面复习,或在班内举行古诗词吟诵比赛。

3、在学生每天的午后时间,将吟诵的古诗词通过书写的形式加强记忆。

4、充分利用学校广播吟诵古诗词。

四、主要措施

1、为学校各年级推选的古诗词供各班参考选用。

2、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1次吟诵古诗词评先表彰活动,对各班吟诵古诗词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给与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吟诵古诗词的数量和质量。

3、吟诵数量:每学期要求各年级要确保一周一首,各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高标准。

4、从学校领导到全体任课老师,要充分利用早晨,上课前,下课后等时间,以及黑板报,广播等各种形式,全面对学生进行“热爱,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宣传和教育,激发学生对诵读古诗词的强烈兴趣和愿望。

5、班主任要积极协调科任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

6、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建设,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薄发。语文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和作文指导上灵活恰当地运用古诗词,学以致用。

7、适当时机,学校将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活动,学校借此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学生。古诗词诵读是一件好事,每位教师要提高认识,不要使其成为师生的负担,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

五、奖惩措施

古诗词诵读将作为学校的特色之一进行开展,我们要求全体教师站在学校整体荣辱感的高大角度大力宣传组织和参与。凡在此活动中成绩出色并有独到经验得到学校推广的,学校将给与奖励反之则会得到惩罚。

六、活动要求

1、学校要成立古诗词积累工作小组,利用校外时间积累,取得家长的配合,由家长协助检查。

2、每个学生每周必背一首古诗词。

3、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大量积累古诗词。

4、语文教师要认真辅导本班学生古诗词的诵读

5、根据推荐的古诗词诵读的篇目进行检查,抽测。

诗词讲座方案 第14篇

活动宗旨:

活动举办小学生诗歌朗诵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普通话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与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享受阅读的快乐。

活动主题:

朗诵诗歌,书香校园。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使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借优秀诗歌朗读的平台,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对诗词浓厚的兴趣。

活动时间:

20xx年4月30日早上8:00—11:00。

参赛对象:

学前班,1—6年级。

活动要求:

1、本次活动要求各班必须有一个集体朗诵和两个小组或个人朗诵,分低年级组(学前班,1—2年级)和高年级组(3—6年级)。学生参赛的诗词是学生认识的或感兴趣的,参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切合主题,适合少年儿童朗诵。从诗词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综合评分。

2、参赛采取抽签为序。

3、参赛选手学前班,1—3年级可以看稿朗诵,4—6必须脱稿朗诵。

4、参赛选手必须用普通话朗诵。

5、选手朗诵时间为3—5分钟。

6、各班可在朗诵的形式上有所创新,可播放背景音乐,以创造良好的欣赏情境,获取良好的艺术效果。

7、朗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仪表得体大方具有感染力。

活动评奖:

1、本次活动集体朗诵设三个奖次:一等奖1名,奖150;二等奖2名,奖120元;三等奖3名,奖100元;优秀奖1名。

2、小组或个人朗诵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发放相应的奖品。

活动步骤及过程:

1、主持人宣布诗歌朗诵会的意义、活动设想及注意事项;

2、校长宣读评分规则;

3、每位同学认真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要谈谈自己喜欢这首诗歌的原因。

4、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诗歌相互交流,并互相朗诵,作好准备;

5、选出对诗歌有一定欣赏能力、有一定文学基础的同学担任评委,并宣布优秀诗歌评选的标准;(也可请相关老师担任评委)。

6、在班级中举行诗歌朗诵会,组织学生评委选出优秀诗歌朗诵者名单;

7、请老师或学生给获奖的同学颁奖;

8、将学生选出的部分优秀诗歌贴于班级布告供其他学生欣赏;

9、校长总结,宣布活动结出。

诗词讲座方案 第15篇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展示我校学生团结创新、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给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自己、显示自己的舞台,激发广大大学生热爱艺术,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热情与动力,不断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我校于举行“中国梦,我的梦”诗歌朗诵会,特制定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优秀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同时为了让同学们有一个展现自己风采的舞台。

二、活动主题

“中国梦,我的`梦”歌朗诵会

三、活动地点:

学校一楼阶梯教室

四、组织部门:

学校政教处

五、活动对象:

初一、初二学生

六、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4日下午六、七、节课

七、相关要求:

1、关于作品

(1)作品以歌颂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可以是中国古代、近代或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

(2)作品时间不超过5分钟。

(3)比赛采用个人朗诵的形式。

(4)可以适当配以音乐、舞蹈等艺术表现手法,以增强朗诵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舞台表现力。

2、参赛要求:

(1)朗诵以班级为单位,选送作品。

(2)朗诵作品自行选取或创作,内容积极向上,突出爱国特色。

(3)时间需要控制在5分钟以内。

(4)形象、气质大方良好,着装得体。

3、奖项设置:设有一、二、三等奖及纪念奖,最佳主持人奖。

4、背景音乐和服装:合理得当,服装统一。

八、评分标准:

(1)正确: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

(2)流利:语调自然、流畅,不能停顿、忘词;

诗词讲座方案 第16篇

一、指导思想

朗诵是一种美读,可以刺激听者的兴趣,并在情绪上引起共鸣作用。诗歌朗诵活动具有独特的促进小学生语言发展和想象力的功能。什么是朗读呢?简单的说就是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具体的解释,朗读就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而且朗读中,可以让某个字突出出来,让人更加能理解读的文字的意思。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扩大学生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各科知识,激发阅读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诵读、识记能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多读多背传统经典美文,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民族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三、活动时间

每周五下午课外活动

四、活动地点

三四班

五、活动对象

校朗读爱好者

六、活动形式

以短小精悍、词语优美又朗朗上口的诗歌或小散文作为基本学习内容。小组活动以读、练的形式为主,以真实、感人的情境引发孩子的兴趣,用有效的启发达到培养孩子思维和想象力的效果。活动还穿插有名篇朗诵欣赏、分小组的比赛及讨论、演讲录像观看等内容,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七、活动措施

本学期我们兴趣小组,将对学生的朗诵技巧加强培训,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

1、停顿不管是说话或朗读很自然都要换气,就是话与话之间的停顿时间。此停顿不只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可用来表情达意,使听话

的'人更能领略说话者或朗读者的意思。停顿时间的长短与段落、句子与标点符号都有关连。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最长,接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而标点停顿的时间则较短。

2、速度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影响朗读的速度,通常表现高兴、紧张、害怕、激动、愤怒等内容时速度较快,悲伤、失望、生病、哭泣等内容的速度较慢。不过,跟停顿一样,速度也不是坚守原则一成不变。为了更准确表达作品的情感,可随时有变通的处理方式,务必要灵活运用。

3、轻重因为重读的字词不同,感觉所强调的重点就不一样,重音用得适切,可以使语句的意思更加鲜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

4、升降升降指的是语句里的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句里有了这些变化,才会有动听的语调。所谓声音的高低升降就是抑、扬、顿、挫的搭配。搭配得宜,节奏感好,词句就富有音乐的美感。句调的升降变化,虽是对整句说的,但是一句话句调特别显著的变化,却是表现在最末一个音节上。一般句调有四种变化:高升调、降抑调、平直调、曲折调。

八、活动时间与内容安排

第1—2周:宣传、发动

第3周:学生名单的确定及参加活动的要求事项

第4—6周:普通话强化训练

第7周:朗诵技巧的简介及美文朗诵欣赏

第8—9周:练习朗诵,掌握朗读技巧

第10—12周:配乐朗诵练习

第13—15周:组内朗诵汇报比赛

第16周:学生谈谈朗诵训练的心得体会

第17周:开展比赛,选拔朗读能手

第18周:总结一学期的活动情况,评选优秀学员

诗词讲座方案 第17篇

一、指导思想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诵读古诗词,可以让小学生体会到古诗文的韵味,对古诗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古诗文成为小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诵读中积累名句,不断积累语言,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二、活动主题

弘扬民族文化,品味诗词精华。

三、活动目标

发现校园中的背诗小能手,在全体学生中树立榜样,激励更多的学生乐背古诗词文,善背古诗词文,形成浓浓的校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精髓的热情,最终使此次活动逐渐成为学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活动,并形成校本特色。

四、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全体语文老师

考级评审委员会成员:全体语文老师,部分考过七、八、九、十级、特级的学生,部分家长志愿者。

五、参加对象

全体学生

六、古诗词文考级内容

中国历代优秀诗词文章

古诗词文考核内容选择:《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历代散文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笠翁对韵〉等

七、考级形式

1、考级共分为10级,附加特级,逐级申报考核。考级顺序按照“学生个人申报—小组长及成员——家长—语文教师(或古诗小考官)——学校考核组测评确认——颁发考级证书(证书由学校统一印制)。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自由到语文老师处报名,并填写古诗词文考级申请表,经班级统计,交到教导处。

2、优秀学生经语文老师推荐后可跳级考核,考核时,申请级别考核内容占50%,前面级别考核内容共占50%,

3、学校考核定级。由学校古诗词考级评审委员会统一安排时间进行考级定级,对考核合格者发给相应等级证书。

4、考核时由申报人持相应背诵目录测考。背诵内容不低于规定内容的60%,考核过关后,依据相应的`级别填写班级考核统计表,发放个人考级证书。

八、考级要求及标准

1、总体要求:正确流利、抑扬顿挫、表情达意;背错自己可以重背,思考时间不超过一分钟;评委不得提示。

2、考级标准:一级(1-10首)、二级(11-20首)、三级(21-30首)、四级(31-40首)、五级(41-50首)、六级(51-60首)、七级(61-70首)、八级(71-80首)、九级(81-90首)十级(91-100首)、特级(101-110首)。

九、主要措施

1、古诗词背诵考级这一活动将作为学校特色之一进行开展,全体教师要提高认识,大张旗鼓地组织、宣传和参与。

2、学校为各年级推荐经典古诗词文书籍。

3、任课老师,要充分利用早读、黑板角、广播等各种形式全面对学生进行“热爱、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宣传和教育,激发学生对诵读古诗词的强烈兴趣和愿望。

4、学校每学年举行古诗词考级活动,对各班在古诗词考级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如过十级、特级)给予表彰,举行隆重颁奖仪式,发给证书及奖品,可以结合班级对学生的考评,对通过考级的同学给予相应的分值。

5、各位教师要把学生在古诗词考级活动中出现的闪光点及时记录,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并上报领导小组,以供学校进行宣传和资料收集。

诗词讲座方案 第18篇

一、指导思想:

以_“教育三个面向”精神为指导,围绕学校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推进学校的整体水平。本兴趣小组提倡兴趣小组活动在教师辅导下,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出发。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朗诵活动,促进儿童语言发展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朗诵技巧;

2、学会欣赏诗歌,会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诵作品,感受诗歌的情趣。

3、训练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具有朗读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诗歌朗诵技巧

2、学会朗诵诗歌

四、指导老师:

施阳蕾张陈跃周文肖

五、活动对象及人数:

2-5年级学生,每班由班主任推荐2位,共计划20人。

六、活动时间:

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单周为二年级,双周为三、四、五年级)

诗词讲座方案 第19篇

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朗诵水平,建设“诗歌校园”特色项目,实现文化教育,根据学生特点建立“诗歌朗诵社区”,特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各种活动,扩大学生的背诵水平,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新的背诵者。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课外生活,全面提高文学实践活动中的汉语素养,培养学生注重观察、积极探索、团结合作、创新的精神。

2、将朗诵与文学欣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诵理论水平和欣赏作品的能力。

3、完善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活动。

4、深化素质教育,通过朗诵诗歌俱乐部开展的表演、交流、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内容

1、教师宣布诗歌朗诵会的意义、活动想法和注意事项;

2、每个学生都认真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谈谈自己喜欢这首诗的原因。

3、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诗歌,相互朗诵,做好准备;

4、选择对诗歌有一定欣赏能力、有一定文学基础的学生担任评委,并公布优秀诗歌评选标准;

5、课堂上举行诗歌朗诵会,组织学生评委选出优秀诗歌朗诵者名单;

6、将学生选出的部分优秀诗歌贴在课堂公告上供其他学生欣赏;

7、请以论坛的形式谈谈自己对作品欣赏的感受。

三、活动时间:

具体安排:

每周五下午

第一次:招募俱乐部成员,成立诗歌朗诵俱乐部。

第二次:阅读指导教你如何阅读。

第三次:背诵技巧和训练

第四次:结合学校参与经典阅读活动的机会,引导会员广泛阅读经典《70首古诗》。

第五次:讲座:什么是朗诵?

第六次:讲座:朗诵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第七次:如何选择朗诵材料。

第八次:如何把握作品内容。

第九次:如何把握作品内容。

第十次:如何把握作品内容。

第十一次、第十二次:

第十三次朗诵的基本表达方式(停顿),朗诵的基本表达方式。(重音)

第十四次:总结收获,评选表彰优秀会员。

诗词讲座方案 第20篇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特此组织“诗朗诵社团”。

朗诵是一门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诗朗诵则把古诗文和朗诵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根据社团学员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计划:

一、社团活动目的:

1.通过各项活动,拓展学生的朗诵水平,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朗诵新秀。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文学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把朗诵、文学欣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诵理论水平和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3.健全组织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各项活动。

4.深化素质教育,通过朗诵社团开展表演、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社团活动计划

第一次:总结上学期社团活动情况,提出本学期社团计划。(共同讨论)

第二次:指导诵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第三次:指导诵读《秋思》—张籍。

第四次:指导诵读文言文《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第五次:指导诵读《春夜喜雨》—杜甫。

第六次:指导诵读《游子吟》—孟郊。

第七次:指导诵读《劝学》—荀子。

第八次:指导诵读《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第九次:指导诵读《舟中晚望》—杨万里

第十次: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社团全体成员)第十一次:指导诵读《雨过》—袁枚

第十二次:指导诵读《台城》—韦庄

第十三次:指导诵读《送春》—王令

第十四次:指导诵读《逢入京使》—岑参

第十五次:根据朗诵内容选配乐,配乐朗诵。第十六次:总结收获,评选表彰优秀社员。

诗词讲座方案 第21篇

一、活动目的: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为了使我校诗词诵读活动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延伸,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特组织全校学生开展诗词默写竞赛活动。

二、活动名称:

20xx年秋季期语文古诗词默写竞赛。

三、活动主题:

诵读千古美文,弘扬民族文化。

四、大赛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小学

承办科组:小学语文教研组

五、活动主要负责人:小学语文教研组全体组员

六、参赛对象:

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经各班班内预选后,各选出6名学生参加全校比赛。

七、比赛时间:

20xx年11月18日初赛、决赛待定。

八、比赛地点:

初赛:各班级教室

决赛:教学楼六楼会议室。

九、教师具体工作安排

1、比赛总筹划(语文教研组)

2、预、决赛评委:各参赛年级语文老师。

3、预赛材料准备:各年级语文老师。

4、决赛材料准备:各年级语文老师准备材料之后上交组长。

5、现场摄影、照片整理:

6、决赛场地准备及布置:语文组全体教师。

7、赛场安全维护:语文组全体教师。

8、活动美篇制作:

9、决赛获奖作品布展。(语文组全体教师)

十、比赛流程:

1、预赛:各年级语文教师各自安排时间进行预赛比赛,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印纸。选手自带黑色水性笔,在30分钟内完成指定内容。

2、决赛:各班初赛之后选出6人参加全校性的'比赛。

十一、比赛方法及要求:

1、默写内容:

各年级规定必背的优秀古诗词。

2、比赛规定使用统一稿纸。

3、书写要规范整洁、正确、工整、字迹大小基本匀称,整体效果较好。

4、不漏字添字,不涂改,标点正确;

5、字体美观、大方,标点正确,间距适中;

6、作品须注明班级,姓名。

十二、评分细则:

1、答卷时,做到认真书写,卷面整洁。

2、默写的古诗词要写得完整、工整,不能出现错别字。

十三、活动奖励办法:

以低、中、高年级为单位,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对获奖同学分别给予表扬及奖品奖励。

诗词讲座方案 第22篇

一、活动目的: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养孩子们懂得感恩的情感。我校在读书节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感恩的涵义,从小学会感恩,净化心灵,在爱与被爱中刻苦学习,拼搏进取,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老师和社会,争做“智慧型学生”。

二、比赛内容:

要求以纯音乐为背景朗诵诗歌。诗歌以感恩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美好生活为主要内容,鼓励原创作品。

三、参赛对象:

一——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要求:

1、每部作品参加人数1—5人。

2、作品自带光碟或他人伴奏。

3、每部作品限时3-5分钟。

五、报名方式: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报名,各班上报1部参赛作品,负责人:石慧老师。

六、比赛时间及地点:

1、比赛时间:

四——六年级3月19日(周二)下午2:15——3:20

一——三年级3月21日(周四)下午2:15——3:20

2、比赛地点:学校多功能大厅

七、参与人员

主持人:

评委:

会场秩序维持:

音响负责人:

拍照:

八、评分标准:

本次比赛计分采用百分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得的平均分为最后得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一)朗诵内容50%:所选作品内容积极、健康,以主旋律题材为主;朗诵时间不超过5分钟。

(二)字音10%:普通话标准、流畅,音色优美、吐字清晰、声音洪亮,独诵、小组诵的和谐度、对诗中情味的掌握及展现。

(三)技巧20%:朗诵感情丰富,起伏处理到位,动作表情协调自然。形式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四)个人、团队精神10%:包含个人精神面貌和整体默契以及各个队员的融入程度。

(五)脱稿10%:全文背诵。

九、奖励

三——六年级设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七名。

一——三年级设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七名。

诗词讲座方案 第23篇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_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件精神,配合我校“民族精神代代传”专项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通过诗歌朗诵,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营造弘扬传统文化、发扬爱国传统的校园文化氛围。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和发扬优良传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主题:

“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有为新人”诗歌朗诵比赛

三、在诗歌的'形式上,长短不限,古今不限;

在内容上可以中华经典诗歌,也可以是以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微笑面对生活、改革开放为主题的诗歌。

四、活动时间:

11月9日晚上7:00

五、活动地点:

多功能厅

六、活动对象:

7——9年级全体学生,各班可以在班级内先进行选拔,做好辅导,评选出优秀参赛选手。

七、比赛规则:

1、参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切合主题,适合中学生朗诵。

2、参赛采取抽签为序。

3、参赛选手可脱稿、可朗诵。

4、参赛选手必须用普通话朗诵。

5、每号选手朗诵时间3——5分钟

6、参赛人数每班一篇,朗诵形式不限

7、指导教师于11月4日将朗诵材料打印10份上交教研组。

八、评奖办法:

1、评分采用十分制:

(1)、作品内容:作品主题鲜明突出、有思想性。内容积极向上、意境深远。(3分)

(2)、语言表达:语言标准、语调自然、流畅。(3分)(3)、表演技巧:参赛者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感染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2分)

(4)、整体印象:参赛者衣着得体,与诗歌内容相协调。(1分)表情自然、举止大方。(1分)

3、奖项设置: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4、本次比赛设优秀指导教师。(凡参赛选手获奖为优秀指导教师)

5、如须配音朗读,提前和赵磊老师联系。

九、评委:

刘校长、乔校长、徐主任、乔主任、魏主任、张主任、孔书记、乔鹏老师、魏贺军老师

十、活动分工:

会场布置:高云翔万志斌

主持人培训:罗小娜杨小燕计分:宗婧姜延丽高巧玲音响:赵磊

十一、安全保卫:

樊万有、米泽星、张铁

十二、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诗词讲座方案 第24篇

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为了使我校古诗词诵读活动得到更好的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古诗词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依据学校文件精神,我级部将于11月29日举行古诗词经典名篇朗诵比赛活动。现将活动安排如下:

一、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及语文教师。

二、活动具体安排

1.参赛对象:以班为单位,分集体类(全班同学)和个人类(每班2人)两种形式参赛。

2.参赛内容:必背古诗词1——15首。

3.参赛节目数量:

个人类:必选作品背诵1——15首必背古诗;自选作品事先准备好一首诗背诵表演,表演形式不限(可加乐器、录音带伴奏)。

4.比赛时间:11月29日下午最后两节课。

5.比赛地点:教学楼间广场。

6.比赛形式:现场打分,现场统计。

三、工作人员:

评委:

成绩统计:

四、设奖办法

1.学生集体奖: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总成绩平均分为该班的参赛成绩,取前两名获优胜奖。

2.个人奖: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总成绩平均分为其成绩,设三个奖次,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

五、几点要求:

1.各班主任及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组织学生扎实开展读书活动,保证学生读书时间,积极参加本次竞赛活动,扩大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营造书香校园,提升文化品位。

2.全体语文教师要认真选材,悉心指导,努力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确保竞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活动中,要求学生人人参与,个个登台,统一着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竞赛活动结束后,各教师要通过早读阅读指导,课堂教学渗透,语文综合性学习,读书成果展评等形式,将读书活动、经典名篇诵读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诗词讲座方案 第25篇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品味经典,光亮人生。”、“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这些话语已成为当前的文化热潮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各种诵读活动的宗旨所在。因此,为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广大师生的精神气,在威宁两年提速发展的背景下,本学期将“吟诵经典诗文、朗诵经典诗文、演唱经典歌曲”作为开展本期活动的总体目标。

一、具体工作措施

1、做好报名工作,扩大群众中基础。

先初步设定诵读活动兴趣小组成员人数为40人左右,由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自愿报名,学校再根据各班得报名人数从中选出30名个具有一定普通话基础的学生作为学员,活动地点为学校的七(1)班教室,时间为每周四下午第4:40。此外,联合语文教师或班主任做好朗诵人才的推荐工作。

2、加强组织管理,提升小组凝聚力。

为能更好地完成诵读活动的学习目标,成立兴趣小组组织机构,由学生担任小组组长,协助老师对成员进行有效地管理;此外,辅导教师必须做到认真备课,耐心辅导,精心组织,课前签到,全面关心爱护学生,管理组织教育好学生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守纪律。要个按照《新河学校朗诵兴趣小组组织学习制度》淘汰不合格学员,并做好其思想工作。

3、重视普通话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诵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在普通话课中,要从语言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的有关常识的介绍,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Internet网络进行形体训练、发声练习、体态训练、语音基础训练等方面的`实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朗诵的重要作用,学习普通话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个人成才的需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注重实际诵读能力训练,使学习兴趣持久不息。

朗诵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应该说操作时间占70%。知识课只占30%。学生诵读练习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对朗诵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诵读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和“参与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训练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一股学习朗诵的热情,让学习兴趣持久不息。

5、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对教学中的一些简单知识内容,而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如在“练声”的教学中,事先告诉学生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组织上课,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以自己最好的教学方式,扮演“小老师”。同时,在诵读实践课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让一部分朗诵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在学习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6、改变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在朗诵活动过程中,采取“课前:一支歌、一诵读、一吊嗓;课中:一微笑、一对练、一表演;课后:一感悟、一展示、一收集”。即在上课前组织学生唱一支经典歌曲,诵读一篇经典文章,进行练气、练声;在上课过程中,穿插表情练习,分小组对抗练习,互帮互学,表演一些节目;在课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读后感;每周定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朗诵作品),并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诗文,记录在专用的本子上,引导学生养成积累或记诵优秀篇目的习惯。

7、朗诵作品展示,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每周组织学生分小组把上一周的朗诵作品放在下一周的星期一展示,激发学生参与朗诵活动的热情,并给予一定鼓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8、组织朗诵比赛,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在朗诵活动后期,组织本组成员参加朗诵比赛,评出前十名选手,并颁发奖状或荣誉证书,既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二、具体活动内容:

本学期由于兴趣小组成员少,学生年龄结构大,水平不一样,所以将活动内容初步定为“呼吸训练”、“练声”、“普通话发音训练”分阶段练习、“朗诵作品训练”分小组进行,辅导老师进行有针对性辅导。兴趣小组成员在完成规定的篇目之外,必须熟练诵读国学经典《三字经》、《诗经》、《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弟子规》、《百家姓》、《千家诗》等。同时要学会唱一些经典红歌、经典励志歌曲。

三、朗诵评选活动

在期末活动结束时,结合学校的安排,不仅要对兴趣小组成员的学习与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而且要对活动小组的成员进行评优,评出优秀学员。

四、开展朗诵水平测试,做好期末总结工作。

五、做好优秀作品的录音、录像工作。

六、做好相关资料的存档工作。

七、做好赠送纪念品工作。

诗词讲座方案 第26篇

一、活动背景

回顾童年时光,我们亲近中华经典,回顾童年时光,我们诵读精美诗篇。让学子重拾童年的记忆感受诗词的魅力,让我们去回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闲情,感受“大漠孤雁直,长河落日圆”的那份壮观与豪迈,体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那份亡国悲情。让我们穿越历史,一起走进诗词的世界,聆听诗人词人发自肺腑的声音……我爱记诗词。

二、活动主题

续读名家诗词,铭记中华精髓。

三、活动目的

在传承中华精髓的同时增强团队意识,促进校园文化的多样性的发展。

四、活动名称

经典续读,我爱记诗词

五、活动对象

大柳塔第一小学全体语文老师、学生

六、报名方式

以班级为单位报名参加,每班5名成员。各班成员在队伍成立的同时为自己的队伍取一个有创意的名字。

七、活动主办方

大柳塔第一小学教导处、语文组

八、活动时间

第十二周

九、活动地点

大柳塔第一小学5楼多功能厅

十、参赛要求

1、各参赛组仔细阅读本次比赛方案,熟悉有关赛程安排。

2、各参赛组于每场比赛开始前20分钟到达比赛现场,以利于组委会对赛事的统筹安排及各场比赛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3、每场比赛之前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以利于选手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4、遵守比赛纪律及比赛规则,服从大会工作人员安排,尊重评委评判,如有不同意见,请赛后与组委会联系。

十一、活动流程

语文组各位教师做宣传工作及场地布置维护工作,负责诗词的筛选。筛选出100首常见的诗词(新课标推荐篇目75篇、中华诵25篇),提前把诗名给参赛选手,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准备。

领队(语文老师)会议和抽签会议:在赛前将召开领队会议,通报大赛相关事宜,讲解大赛注意事项,并确定各个参赛队伍的参赛对阵形势。

要求每个代表队都有5名亲友团。每支队伍都拥有求救亲友团2次权利,亲友团回答正确可以获得计分,以此奖励(亲友团由参赛班级自己负责组建,确认组建后将其名单交到组委会处)。

为能公平竞赛,将派出两名记分员与一名计时员,记分员把所记下的分数公布在黑板上。

活动第一环节:诗词接龙。

要求各代表队伍派1名代表从x个题袋中抽取自己小组所要回答的题袋交给主持人,由主持人来说出诗词的上句或下句,选手该立马回答下句或上句。如主持人说“海内存知己”的下句是什么,选手就得迅速接下去“天涯若比邻”。若该组在10秒内无法回答下句,该局不加分。

活动第二环节:狭路相逢

随机抽取自己小组的对手,小组间分别为对手出5道与诗词相关的题。例如:诗人名字朝代诗句内容问题,要求对分组员回答,每答对一道题加10分,答错或不回答扣5分。每小组比赛时会分派一名老师对比赛进行监督工作,出现作弊行为该环节扣20分。

活动第三环节:诗词连连看

决赛小组派出自己相应的代表到主持人处抽取自己组的题,主持人到赛会处提取对应的题目袋,袋内装有几首不同的诗词的题目诗名字、诗人名字及每句诗句,但是只有一首诗词是完整的,每小组派2名队员进行比赛,在比赛开始的时候开始计时,找出完整的诗词并将其连接起来计时结束。用时最短为第一名100分、第二名80、第三名60、第四名40、……

活动第四环节:风险投资

诗词库里的诗词分为1到5年级的,分值为10到50分,选手根据所选择的题库进行回答。首先由最高分的队伍进行选择,依次往后推,若遇到相同分数的,则进行加时赛(加时赛即由每组任意一位同学抽选主办方事前准备好的诗名,进行背诵,加时赛不计入比赛总分数)每个题库里面3小题,都是关于一些诗词。如选手选2年级的,题库的诗是“静夜诗”,则其需把全诗流利背出。答错扣相应的分数。

(最后得分将以累计积分的形式确定胜负,若遇到相同分数,不能分辨出名次时,即进行加时赛,加时赛即为抢答赛,回答正确,加10分,反之,对方得分)

十二、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现场秩序的维护,禁止场外提示。

十三、奖项设置

一等奖1组

二等奖1组

优秀奖2组

诗词讲座方案 第27篇

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同学们的朗读能力,校体卫艺处、校团委和中学语文教研组的`共同协商,筹划举办思源实验学校第一届“诗歌朗诵比赛”。计划如下:

一、参赛选手及名额

七年级每班选派一个节目参加比赛,每个节目参加人数不得超过6人。为保证比赛的水平,由语文教师对本班参赛选手进行朗读指导。

二、朗诵题材的选定

诗歌内容要求积极向上,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均可。

三、比赛配乐

自行准备,交由语文组统一安排。

四、比赛地点

暂定409多媒体教室。

五、比赛时间

暂定为十二月上旬。

六、比赛评委

校领导及语文组教师。

七、奖励方案

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

八、比赛计分办法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其平均分。

九、比赛统分

请三名学生计算,语文组安排一位老师实时监控和指导。

十、比赛主持

从学生中选出两名普通话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担任主持。

诗词讲座方案 第28篇

一、活动意义

经典诗文是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的人文典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是提高其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少年时期的儿童处于既有能力记忆也善于记忆的最佳时期,这时,如果让他们熟读一些人文经典,将具有一生的修养意义,也恰恰符合他们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的天然学习方式。

二、活动目的

1、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将古诗文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底蕴。

2、从抓学生的经典诵读开始,以背诵古诗文为主,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孩子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人类智慧的启迪,目的在于默默地变化他们的气质,陶冶他们的精神生命的深度,为将来他们投入社会生活打下人格基础。

3、熟读背诵人文经典与体悟人文经典的精神世界,这是人类教育和自我修养的'永恒课题,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通过背诵经典,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从而使人文精神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体现。

4、经典诵读能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自觉读书的习惯。

5、通过古诗文诵读,陶冶师生情操,提高学校文化底蕴。

三、活动形式及要求

按照教学要求制定计划,分别从《读读写写》、《中华经典诗文》中每天利用早晨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旨在让学生在了解大体意思的基础上,每天诵读记忆一篇,加大积累量。

1、教师指导:利用每天的兴趣课引导背诵。

2、学生自读:学生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每周搜集一至两篇古诗文,建立学习记录本。

四、教学方法

1、自主选题。学生可以古诗文诵读手册上的诗歌排列顺序,在自己已有的资料上选择自己喜爱的诗文自由背。

2、自主结伴。诵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结成伙伴,与自己喜欢的同学在一起朗读、背诵、讨论、交流。

3、自主探索。有疑问时,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交流,或是查找资料解决疑难,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4、自主交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诵读经验,互相答疑,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活动安排

诗词讲座方案 第29篇

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为了使我校古诗词诵读活动得到更好的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古诗词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八年级将于6月下旬举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活动。现将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具体安排

1、 参赛对象:全体学生集体参赛。

2、 参赛内容:中国历代优秀古诗词。

3、比赛时间: 6月下旬

4、比赛地点:八年级教室

5、比赛形式:现场打分,现场统计。

二、工作人员:

评委:全体学生

成绩统计:

三、设奖办法

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六名。

四、几点要求:

1、同学们要高度重视,扎实开展读书活动,保证学生读书时间,积极参加本次竞赛活动,扩大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营造书香校园,提升文化品位。

2、同学们要认真选材,努力创新形式,丰富内容。

3、活动中,要求学生人人参与,个个登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竞赛活动结束后,教师要通过早读阅读指导,课堂教学渗透,语文综合性学习,读书成果展评等形式,将读书活动、经典名篇诵读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诗词讲座方案 第30篇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今体诗,与古体诗相区别,包括五绝、七绝(均为四句),五律、七律(均为八句)和长律,一般押平声韵。

律绝基本句式二联: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律绝格律均由此二联句式演变而来。

五绝格律有四种类型:

平起首句不用韵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起首句用韵式: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起首句不用韵式: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起首句用韵式: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格律也是四种类型,就是在五绝格律每句前加⊙平或⊙仄。

律诗格律也是四种类型,就是两首绝句叠加,在平起(仄起)五绝(七绝)四种格律之后再加平起(仄起)五绝(七绝)首句不用韵的格律。

长律格律还是律诗格律,按粘对规则增加一联或若干联律句,尾联不用对仗,首联可对仗可不对仗,中间各联均需对仗。

格律诗规则:

1、粘对规则。在对句中,出句与对句平仄对立,称为“对”(首句用韵就不可能完全对立,不为“失对”);后联出句第二字与前联对句第二字平仄相一致,称为“粘”;违反了称为“失对”、“失粘”。

2、忌“孤平”规则。五言平平仄仄平句第一字、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要求平声,否则除了句尾韵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称为“孤平”,为律诗、绝句之大忌。(常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定格”并不完全对,应在忌孤平的前提之下。)

3、拗救规则。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位置补偿一个平声,称为拗救。常见三种情况:

a. “(仄仄)平平仄仄平”句第一(三)字用了仄声,第三(五)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成为“(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相救(括号内是七言)。如“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三字“欲”应平用仄,以第五字“风”应仄改平相救。

b.“(平平)仄仄平平仄”句第四(六)字甚至第三、四(五、六)字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五)字改用平声来补偿,成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括号内是七言)。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句第四字“不”应平用仄,对句第三字“吹”应仄改平相救。

c.“(⊙平)⊙仄平平仄”句只是第三(五)字用了仄声,成为“(⊙平)⊙仄仄平仄”,是半拗,可救(如b.)可不救。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出句第三字“几”应平用仄,可以不救,也可以对句第三字“秋”应仄用平相救。

4、律诗对仗规则。

a.律诗两句为一联,依次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的出句与对句要求对仗,平仄要求相反,词类要求一致。也有首联或尾联对仗的,也有颔联或颈联不对仗的,可视为特例。有流水对,一句话分两句说,对句独立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全,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有扇面对,平仄出句与对句对仗,词性前两句与后两句对仗,如“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白居易)。(对联对仗又不同,是两联平仄相对、词性相同。)

b.对仗词类有九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副词、虚词、代词。名词还可以细分为:天文、时令、地理、植物、动物、人伦、人事、形体……对仗有工对和宽对,同类词相对叫工对,如果工对影响句意,不如就以宽对。

c.对仗忌“合掌”,即两句意思不要相似,更不要相同。古人讲求相异或相反,如一景一情,一实一虚,一今一古,一哀一乐,一叙一议,一时间一空间,一豪放一委婉,一纪实一幻想……

有比律绝格律要求宽些的,如乐府诗、竹枝词,半律半古。

也有比律绝要求更严的,一是“一句之中,四声俱备”,二是“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之末一字,不可连用两上声、或两去声,必上、去入相间。”(董文焕《声调四谱图说》)这不是一般规则,若能注意,诵读会更动听。(第二条由“八病”说而来。)

诗词讲座方案 第31篇

音乐性是诗与其他语言文字艺术形式最显著的区别所在。格律诗、词、曲的声律与韵律,自身就显示了他的节奏、声调和旋律。音乐是听觉艺术,其基本“形式要素”是声音的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音乐表现于节拍、乐句、乐章、旋律等。诗与歌、乐、舞共生,所以具有极强的音乐性。

诗的音乐性是随诗体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春秋的《诗经》是最早的诗集,诗体四言为主,间有杂言,基本押韵,全都可唱,郎朗上口,没有其他格律要求。

战国楚辞,句式长短随意,押韵,也没有其他格律要求。

汉乐府也是可以唱的,以五言诗为主,押韵并要求声调一致,没有更多格律要求。

魏晋六朝,诗与歌、乐分离,只能诵读,就引发诗人们研究汉字本身的声韵规律;出现“四声”说、“八病”说,对诗的声韵提出许多要求,“四声”被后人接受,但是“八病”没能为后人接受。

至唐代,诗的格律逐渐成熟而确定下来。

汉字一字一义一音。字音,由声母和韵母拼读而成:

声母:汉语拼音有21(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q、 x 、zh、 ch 、sh、 r、 z 、c 、s (还有y、 w,与元音i、u发音同,不单独发音,只用于拼读)。声母无声调,置于韵母之前与韵母拼读发音。

古人对声母分五音:唇音、齿音、舌音、牙音、喉音;宋词原本讲求“五音”,因为发音部位不同,歌唱的味道也会不同,李清照等人因此批评过苏东坡,嫌他不辨五音,不分清浊,句读不葺;后来词只读不唱,只讲求平仄和押韵,只对字音的韵母及声调有要求,对字音的声母没有要求,也就没人讲求五音了。六朝宫体诗讲求之“八病”说,也包含一些对声母的要求,后人写格律诗也不讲求了。今人写作诗词曲,只对字音的韵母及声调有格律要求。

韵母:汉语拼音共有36个韵母:i、u、ü、er、a、ia、ua、o、uo、e、ie、üe、ai、uai、ei、uei、ao、iao、ou、iou、an、ian、uan、üan、en、in、un、ün、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主要韵母24个:

单韵母6个: a、o、e、i、u、ü;

复韵母9个: ai、ei、ui、ao、ou、iu、ie、üe、er;

前鼻韵母5个: an、en、in、un、ün;(主元音加前鼻音)

后鼻韵母4个: ang、eng、ing、ong。(主元音加后鼻音)

1、韵母与声母拼读发音,声母在前,韵母在后;个别韵母可单独发音并注音,如ā(阿)、é(鹅)等。

2、韵母有声调,分旧声和新声,旧声有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新声也有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如a有四声:ā、á、 ǎ、 à(还有轻声a)。

格律诗词讲求平仄。旧韵,平声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新韵,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平声特点:扬,长,流畅;仄声特点:抑,短,费劲;平声仄声相间有序,和谐;反之,拗怒。

有没有入声,不仅是新旧韵的差别,而且是国人现实语言发音的差别。今天存在写作格律诗词按旧韵、新韵双轨制局面。

3、拼读。字音由声母与韵母及其声调拼读。如w与a 及其声调拼读:w ā(蛙)、w á(娃)、 w ǎ(瓦)、w à(袜)。

古人反切拼读也是这个道理,一个汉字的读音可以用两个汉字的读音反切拼读,即以前一字的声母与后一字的韵母及声调拼读;如南字,那含切,即以那字音(nà)的声母(n)与含字音(hán)的韵母及声调(án)拼读出来(nán)。

吐字归韵法将字音分解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音节;字头是发音的起始阶段,它包括声母和介音(韵头)两个音素部分;字腹是发音的中间阶段,它由韵母的核心元音充当;字尾是发音的收结阶段,一般由韵母末尾的元音,或者由韵尾的鼻辅音n和ng充当。如光guang分为gu、a、ng;字头gu由声母g和介音(韵头)u组成。(有利于准确理解正确的拼读发音。)

4、韵母决定韵。旧韵(平水韵)分106韵部(平声30韵部,上声29韵部,去声30韵部,入声17韵部。格律诗一般用平声韵;古体诗四声韵部都用),新声韵分14(或18)韵部(韵部内按不同韵母划分细部,每细部分四声)。

诗为什么押韵?同声为和,异声为韵。句尾停顿换气前押韵,循环往复,发音拖音一致,全诗和谐。句的节奏在顿,章的节奏在韵。(世界各民族诗歌基本都押韵;蒙语句首字押韵,也是一样的道理。)

平水韵缺点:有些字今天发音已经变化,与古代不同了;分部不合理,有的同韵母同声调字分在不同韵部,有的不同韵母不同声调字归在同一韵部;韵部分的过细。(红楼梦香菱学诗,探春:“香菱姑娘,你闲闲吧。”香菱:“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其实,十四寒部与十五删部韵母一样。)

新韵缺点:不能完全解读古诗词声韵格律;约一半中国人的方言有入声(南方及部分西北地区);有些词规定押入声韵。

句、句读、顿、节奏。

诗句诵读,一般两字一顿(一小节);每一顿中,前一字轻拍,后一字重拍;结尾若是单字,一字一顿;这样句读,就有了节奏。如:

︱靖康︱耻 ︱犹未︱雪 ︱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效法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二一二二句式,这是骈文、赋文句式,不是诗句句式。

格律诗句读,也按两字一顿,平仄分布其间:

︱平平︱仄仄︱平平︱仄 ︱

分四声,分平仄,如:兵强马壮,风调雨顺,依次四声,阴阳上去,平平仄仄,读来铿锵扬抑,既有变化,又有规律,才美。

诗词讲座方案 第32篇

诗词曲声韵格律之基本规律:

一,音数律(亦称定字律)。诗句字数多少就确定了音节数(拍数、顿数)和乐句长短,句数多少就确定了乐章的长短。格律诗词曲多以五音三顿、七音四顿、四音二顿、六音三顿、三音二顿为主。格律诗句中两字一顿,语句句尾一字一顿;词曲相似,但有“一字逗”,即第一字为引领字,一字一拍,一般用去声,有力引领一句或几句,如“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之“叹”字、“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之“望”字;还有“二字逗”、“三字逗”,道理相同。(自诗经起,随诗体变化而变化。)

二,韵律。押韵的宽严和韵脚的疏密,就确定了诗词整体及各部分的节奏。押韵越严,循环往复的节奏性就越强;句子越长,韵脚越疏,句长拍缓,节奏越慢;句子越短,韵脚越密,句短拍促,节奏就越快。如满江红过片四句,岳飞词:“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每句三字两顿,四个仄声结尾,两个仄韵相连,节奏加强加快,适宜写慷概激昂的排比短句。我写此调《内蒙骑二师》“刀锋锷,金鞍勒;名声赫,军威慑!”四连仄韵,节奏更强更快。(自诗经起,随诗体变化而变化。)

三,声调律。古四声与今四声不同,但都分平声、仄声;平声声扬而长,仄声声抑而短,故诗多押平声韵,单句结尾不押韵、以仄声,双句结尾押韵、以平声;通过平仄声调和谐或拗怒的安排,通过诗律、词牌、曲牌规定的句式、调式,诵读的快慢、强弱、流畅或执拗、连贯或停顿、延续或转折,等等,声调变化加上节奏变化就构成了诗词的旋律。极个别诗句内容节奏与诵读(平仄)节奏不一致,照常按律安排平仄和两字一顿诵读。(自宫体诗起,随诗体变化而变化,唐律诗绝句、宋词、元曲成熟。)

音数律、韵律、声调律,都充分体现了对称与不对称形式美学的基本原理。中国格律诗、词、曲这种仅凭文字语言本身就具备的音乐美,是世界诗歌史上登峰造极、独一无二的。(儒家美学,中和为美;道家美学,有无相生;禅家美学,二道相因;所以中国传统诗词审美,二律背反,恰在似与不似之间、生熟之间、刚柔并济、豪婉兼行、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诗、词、曲的格律不同,趣味风格也不同:所谓“诗庄、词媚、曲谐”,诗追求文雅,多以文言;词富含情感,可加口语;曲通俗风趣,口语为主。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格律诗内涵丰富却又惜字如金,词曲往往就一情一景详尽描述;格律诗一般不允许重复,词曲允许;格律诗对仗属规则,主张内容、风格多样化,词曲对仗属技巧,且不求平仄对立,不避同字。

古体诗、白话诗虽然没有格律规定,但也是讲究音乐性的,要注意合辙押韵,语句顿数节奏,语音高低强弱,诵读快慢、停顿、转折,等等。至于散文诗,强调自然语感语序,往往不讲节奏、不押韵,体现的是别一种音乐美。

读、写不同诗体,应注意不同内容、格律、风格。

诗词讲座方案 第33篇

分析律绝格律与内容表达(诗学美学)的关系。

例韦承庆五绝《南行别第》: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声韵格律:这是一首仄起五言绝句,首句不用韵,严格遵守格律规则:单句结尾仄声、不押韵,双句结尾平声、押韵,没有拗句,所以读来十分和谐顺口。用上平五微韵,音偏弱,字多美,适宜深情、雅致诗风。五言诗句读,按二字、二字、一字分为三顿;前三句都是五言中最常见的二三句式,都按二字、二字、一字分为三顿,句尾三字结构不论是二一、一二、一一一,句读都按二字、一字分为两顿;结句特殊,为三二结构,但是句读仍按二字、二字、一字分为三顿。可见,有时平仄结构与句式结构并不一定一致。诗学美学:写离乡之情,却并不直说。前两句对比对仗,好似一幅望断飞雁的离乡画图:一人一雁,一南一北,一去一飞;令人思索:空间——万里——遥远,时间——三春——漫长。后两句两句一问:何时同归?离乡情思,深藏心底,以如此和谐的五绝声律,以如此鲜明生动的意象,艺术化地、委婉蕴藉地表达出来,真是情与美的完满结合。中国诗词就是言简意繁,言外有意,传递这样一种感觉。

例李白七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声韵格律:李白性格豪爽潇洒,诗风飘逸,不羁束缚,格律诗少,古体诗多;但是这首七绝,平仄格律,极为严格,都是四三句式,加之首句入韵,诵读声调流丽,毫无人工痕迹。诗学美学:流动视角,四维视角(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空间转换,时间转换;无尽眼界,流动景象,如临真境;空间移动,景物递次,如随远行;自然语言,明快流畅,如闻天籁。王渔洋认为诗有四种高妙:理高妙,意高妙,想高妙,自然高妙;李白诗是“自然高妙”。吴昌琪:“插猿声一句,布景着色之”,本述视觉,忽添听觉,“猿声啼不住”,诗仙奇思妙想。

例杜甫七绝《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声韵格律:平仄严格,抑扬顿挫;两联对仗,神奇高妙,虽然绝句不规定对仗,作为修辞,词类工对,兼为起结,功夫了得,也可以作为律诗对仗之标本。诗学美学:门窗视角,透视视角(古人常用技法),从小见大,由近及远;前一联写近景,动物、植物、颜色、动作、静态、动态,好一幅明丽初春景象,这样细致、安静的观察——心灵纯洁。后一联写远景,前一句:时间景象,静态景象,自然景象,历史壮丽之景象;后一句:空间景象,动态景象,社会景象,战后雄浑之景象;这样的眼界、境界——情怀伟大。中国诗词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诗见人格,此话不虚也!

中国诗、画视角。杜诗,门窗视角,视角不变,一点多景;李诗,流动视角,视角变,多点多景(宋郭熙《山水训》:“山形步步移”);郭熙还提出 “山形面面看”,视角变,多点一景(如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三种视角,各尽其妙。西方固定视角、透视画面。

例杜甫五律《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声韵格律:仄起五律,平仄、押韵、对仗,无懈可击。五律风韵偏于高古,首句一般不入韵。下平十一尤部,韵音最为柔和,既不高亢,又不微弱,最适宜表达雅致、优柔、含蓄、飘游的情绪和内容(诗词学会去年纪念杜甫1300周年律诗大赛也指定此韵)。诗学美学:这是杜甫休官后,所投靠的好友严武又死去,无奈乘船离蜀东下时写的诗。起句写近景,微小细腻,情感平和;第二句也写近景,却进入孤独寂寞的氛围;首联两景句似乎展示自己,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寂夜孤舟一样落寞。颔联写远景,景句对仗,平仄、句式、词类极为工整,却是:一静态一动态,一宽阔一光明,其实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自己的孤独凄怆。颈联转为议论,论句对仗,也极工对,一否定(岂)一肯定(应);是正话、是反话?向有争议。仇兆鳌释义“五属自谦,六属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其实老杜心境极为复杂,这两句是互文,五句也有自解意味,六句更加复杂,休官原因,老杜确实既老又病,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政治上失意。所以,越琢磨,越感慨,越发感受老杜情思深刻,越发欣佩老杜笔法奥妙。尾联结以沙鸥自比,引发读者无限联想。综述全篇:前两联景句,就是给你整体的感性印象(所谓绘画、雕塑、戏剧、电影感,让你亲历其境,进入这种环境、氛围;如《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领你进入春天美景欢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领你进入秋天衰景哀境),切不可以逻辑关系(定时间、定位置、定语法关系、定因果关系;如把颔联解释为:星光垂下照得原野显得很宽阔,月亮涌出来似乎随着大江流动)去解说杜诗景句;颈联情句,就是给你富含潜台词的论述,切不可限于字面意思去解释杜诗情句;尾联喻句,就是留给你天地飘零一沙鸥的意象,切不可以为仅是描写景物——这正是中国诗写景、抒情、化境的特点。

例李商隐七律《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词讲座方案 第34篇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各项活动,拓展学生的朗诵水平,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朗诵新秀。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文学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把朗诵、文学欣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诵理论水平和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3、健全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各项活动。

4、深化素质教育,通过朗诵诗社开展的表演、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社团活动宗旨

1、传承中华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文美心,嘉言懿行。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推进素质教育。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丰富“重德崇智、和谐发展、体验成长”的办学思想;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内容

1、每位同学认真收集自己喜欢的文章,并要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

2、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文章相互交流,并互相朗诵,作好准备;

3、朗读比赛排练。

4、在六一汇演中,拿出朗诵表演的节目

四、活动要求及措施

1、按时参加,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

2、每次活动要求学生能掌握本节课内容。

3、学生掌握朗诵的技巧后,定期开展朗诵比赛,让社员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朗诵能力。

五、活动时间:

每周三下午第三节

六、社团组织:

辅导老师:

社团社长:

社团成员:低年级热爱朗诵的同学

七、具体安排:

第一周:组建诗歌朗诵社团。阅读引导

教你怎么去读书。

第二周:朗诵技巧及训练。

第三周:结合学校参经典阅活动契机,引领社员广泛阅读经典书籍。

第四周:绕口令比赛

第五周:讲座:什么是朗诵?(朗诵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怎样选择朗诵材料?)第六周: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第七、八周:朗诵比赛。第九周:根据朗诵内容选配乐。第十、十一周:寓言故事小表演

第十二周:总结收获,评选表彰优秀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