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项目策划方案 第1篇
在解决需求,保证用户体验,依据我国共享单车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现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名:基于地图与GPS的电子围栏技术(B2C)
概述:
“单车围城”僵局,在共享经济的发展的过程中,此现象越来越过明显。规范化停车逐渐成为趋势,一方面是用户习惯的培养与引导,用户素养的提升;一方面是我们单车服务提供方,在技术与运营机制的配合下,与用户之间相互合作,为我们的城市共同做出一份努力。接下来,会根据由北京市经信委牵头编制了《基于卫星定位和电子围栏技术规范共享自行车管理的解决方案》,将从技术、运营角度进行分析,以用来解决目前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问题。通过在电子地图上规划出电子围栏停车区域,在新的运营机制下,鼓励用户将单车停放至电子围栏内,并给予相应奖励。
现状:
继广州、上海、深圳紧急叫停共享单车投放之后,9月4日,武汉也下达了叫停单车投放的指令,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从源头上解决“单车围城”僵局。不过面对已经投放在城市中的单车大军,监管部门还是头疼不已。
共享单车项目策划方案 第2篇
1、车辆GPS,移动端GPS,双频精准定位停车
2、城市运营管理机制的完善,改变违规乱停现状
3、技术与运营相结合,配合用户使用习惯,建设美丽市貌
4、技术革新,车辆管理规则完善
5、用户规范化停车,企业技术监督,城市运营管理机智的配合
6、大数据分析与营运相结合的应用
配合GPS技术,以及全新的运营模式,培养全新的用户习惯,结合软硬件开发,大数据管理,推出新的运营模式,用于解决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占用盲道、人行道给城市添堵问题,对城市空间的管理提供帮助。
促进绿色出行文化发展,倡导低碳出行,建设美好市容市貌。减少车辆扎堆,违规停放,占用盲道、人行道等问题,在技术的支持下,在全新的运营机制下得到解决。
共享单车项目策划方案 第3篇
在线出行发展历程:
•自2006年出现首家专业租车网站以来,中国在线出行服务行业经历了“线下重资产+线上服务”向“互联网+共享经济/轻资产重服务”的转变,同时也实现了PC端向移动端使用场景的转变;
•2012年起移动端出行服务模式大量涌现,主流服务包括租车、拼车、代驾、出租车、专车(快车)与分时租赁等,其中,专/快车、共享单车等共享出行服务成为其主流服务。
在线出行服务经历了以下三正时期:A、运营模式:从“线下重资产+线上服务”转向“互联网+共享经济/轻资产重服务”;B、使用场景:经历了PC端到移动端的转变,这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渗透是离不开的,之后我们会具体谈到;C、量级提升,移动出行服务大量涌现。
作为在线出行行业的主流服务,共享出行包含专车、快车等网约车服务,分时租赁服务,以及2016年火爆市场的共享单车服务;相比网约车的专/快车及顺风车,共享单车解决了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节约用户等车的时间成本及服务的费用成本;相比分时租赁,共享单车使用方便,取还车灵活,使用性价比高,目前共享单车用户覆盖率增长迅速,远超分时租赁用户群体。
•解决了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节约用户等车的时间成本及服务费用成本;
•相比分时租赁,使用方便,取还车灵活,使用性价比高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共享单车是一种新型共享经济。
共享单车就其实质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租赁业务-自行车租赁业务,其主要依靠载体为(单车)自行车。可以很充分利用城市因快速的经济发展而带来的自行车出行萎靡状况;最大化的利用了公共道路通过率。同时起到健康身体的作用。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政府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
把握了共享单车的定义之后,我们再去看一看它的前世今生:
共享单车的发展离不开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从1965年第一代公共自行车系统在郁金香王国荷兰问世,该系统采用完全免费,不上锁且无人监管,市民可随意取用,但无法解决自行车偷盗损毁问题;在这之后的1995年第二代公共自行车系统又出现了:固定存取地点,投币开锁,但管理难度较大;再到20世纪90年代末第三代基于信息技术与会员制管理,这一模式成为了当前政府的一个主流模式;终于在2010年,美国Social Bicycles创意性地提出了借助手机APP和GPS定位,快速租用归还的无桩模式运营,这也算是共享单车的雏形。
共享单车概念由来已久,但在2016年才真正迎来高速发展期,我们在将2016年称为“共享单车元年”。目前市场中有承包市政单车租赁业务的永安行、校园单车共享起家并获得滴滴出行巨额融资的OFO共享单车、自己生产单车的摩拜单车等三家主要公司在角逐,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目前共享单车市场,主要集中于一线、新一线等人口较为密集,城市发展空间大的城市。各品牌主要市场战略,略有不同,不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