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丰碑的读后感言 合集96句
1. 《西游记》名著读后感1000字
2.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吗?
3. 请同学选读最受感动的段落。
4. 师生满怀信心齐诵读最后一段。反复让多个学生诵读最后一句。(课件出示这一段话,并变红色最后一句。)
5. 抓“二火”, 感受“处长”高大形象
6. 整体读课文:
7. 同学们见过碑吗?在哪里见过?什么是“丰碑”?
8. 能力:感情朗读,体会文中含义;勾、画、标、注重点词句;质疑、解难,想象等综合能力。
9. 快速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
10. 总结拓展,升华中心
11. 知任长霞的光辉形象
12. 诵读第七自然段。
13. 当将军明白真相后,又一次愣住了,这是为什么?(震惊,没有料想到)引讲,将军震惊了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为失去这样的好战士,好干部而痛惜,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千言万语,无尽的哀思、化作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段落出示)(拉近图片,将军的形象)
14. 把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用“~~~~”划出来。
15. 这是一个特殊的追悼会,一起读,(风更狂了,雪……)(出示段落)
16. 抓住重点句子,反复朗读体会人物感情。
17. 研究性作业:收集有关红军的故事,以“我们应从红军身上学什么”为专题,自由组合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18. 在低沉的哀乐声中教师总结。
19. 利用网络环境开放课堂,开放学习过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宽泛的空间与条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20. 复习旧知,体会句式。
21. 自主选读。你觉得这个动人故事中,哪一句话最令你感动?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你站起来深情读一读。
22. 引入新课:将军到底是怎么找到答案的?我们一起走进那白雪皑皑的云中山去吧。(扳课题:丰碑)
23. 情景导入:
24. 感受艰难:这就是那只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在已经被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的云中山艰难地跋涉着,这支队伍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25. 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
26. 板书课题, 《丰碑 》 生:齐读题目。
27. 任长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28.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29. 认知:理解课文大意,弄清课文重点内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0. 听说有人冻死,将军的第一次神态、动作是怎样的?读(将军愣住了……)愣是因为……来得突然,你从将军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了将军是怎样的心情?(急切关心战士)
31. 导学达标:
32. 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33. 外国名著读后感
34. 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指名读课文3-13小节。
35. 你见过怎么样的碑?你知道丰碑是什么碑吗?
36. 为什么最后将军想:“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和前面的思索进行呼应。
37. 学完全文,让我们来深思本文的主题(中心)。(出示填空)
38. 学生讨论。
39. 你对这段内容有哪些不明白?
40. 体会人们对任长霞的缅怀之情
41. 感知形象。从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严寒的体验,了解军需处长冻僵的直接原因,认识人物形象。
42. 品读重点。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军需处长?(第七自然段)找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及外貌的句子。
43. 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创设学习氛围的工具。
44. 导入新课:
45. 自渎、质疑、合作、探究。
46. 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47. 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爱国主义及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48. 我们队伍的将军怎样了?
49.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50. 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多种读的能力。
51. 前提测评:
52. 下面就让我们一边看课文一边用心来聆听课文范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
53.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
54. 任长霞有好几个称呼,这些称呼说明了什么?在此基础上思考:课文为什么以“心中的丰碑”为题?
55. 我们的队伍怎样了?想象说话:装备很差,也许这支队伍没有什么?
56. 名著骆驼祥子读后感
57. 普通阅读单元教学建议。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知道了准确的制定教学目标要通过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语文要素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通过解读语文要素,把握教学要求;略读课依据学习提示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学习;在略读识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比如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检查引导,也可以学习完课文内容再集中交流。
58. 名著《飘》读后感
59. 回忆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60.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么严峻考验呢?谁能给将军一个明确的答案?
61. 总结全文:只要这座丰碑在我们心中立起来,我们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重重困难,难道还不能战胜吗?
62. 达标测评:
63. 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64. 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课文讲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65. (课件出示“军需处长牺牲”图,图中出示“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让我们像刚才的同学那样深情地读这一句。(齐读图里的一句话,进一步渲染气氛。)
66. 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使我明确了一个概念:提高阅读速度≠速度,是让学生原有的阅读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而不是学习“速度法”。要借助阅读提示,落实训练重点和方法,教学时,要根据每节课的情况具体安排。学习和练习双管齐下,学习在课内,练习在课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7. 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68. 习作教学建议。让我更清楚的知道,写文章不仅仅局限于“写清楚”,更要写“具体”,写人物时可以通过具体事物体现出人物的主要特点。在习作过程中,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动笔写,教师再进行指导,落实修改和交流环节,形成自主意识。
69. 名著读后感3000字
70. 理解:严峻、思索、安详、晶莹、丰碑(本义、喻义)等重点词语,重点理解四个自然段。
71.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72.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这支队伍战胜重重困难,翻过雪山,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呢?
73. 重点品读第七自然段。
74. 情感:从字里行间渗透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
75. 出示投影(老红军冻死的情景):假如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丰碑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76. 认定目标:
77.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78. 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79. 细读课文,探究品析
80. 抓“二愣”, 体会“将军”情感变化
81. 扫除文字障碍
82. 说话练习:任局长,我想对您说“”
83. 你对丰碑还有什么认识?(合作交流品读的结果,老师补充:许许多多像军需处长那样的可亲可敬的红军战士,组成了一动无坚不摧、钢铁长城般的革命队伍。有了这支队伍,就能取得一个一个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丰碑就是,红军精神,就是崇高精神!
84.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
85. 以“丰碑”为课题的含义。
86. 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87. 学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本课的新词。
88. 拓展
89. 过渡:军需处长的身体被大雪覆盖了,但他的崇高形象像一座无形的丰碑矗立在将军和战士们的心中,震憾着他们,也震着我们每一个人。此时此刻,你为什么觉得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自己的队伍?(引读第十三段)
90.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高贵品质,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七自然段。
91. 认知:通过字、词练习,理解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文章重点,读中感悟,自觉领会中心思想。
92. 入境体验。军需处长在死神面前表现得怎样呢?画出重点词语:坐、夹、伸、镇定、安详等词,体现了他舍已为人的精神;从“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体会到他死时,心境平和,无所求、无所怨、死得其所……)
93. 谁还想通过读来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感情?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94.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任长霞的光辉形象,体会人们对任长霞的崇敬缅怀之情。
95. 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96. 为什么说为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永远的丰碑的读后感言 合集46句
1. 出示中心句:“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 自由读第7自然段,小组合作:根据这一段内容设计问题,问题里必须有为什么或怎样这两个词语。
3.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红军爬雪山的行军画面,满怀激情地导入新课:
4. 过渡:课文不仅直接描写老战士牺牲时的样子与神态,还通过刻画谁来表现老战士的精神?[板书:将军]
5. 拓展思维训练。
6.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7. 抓课题, 理解“丰碑”基本含义
8. 自由组合讨论研究:认真朗读课文第3至14自然段,用曲线画出文中描写将军神态、情绪变化的有关句子,细读这些句子,想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9. 练习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10. 齐读第一段。
11. 组织学生自学研究。
12. 指导朗读(用敬佩、深沉的语气朗读这段文字)范读,指名读,齐读。
13. 读懂课文,能体会出军需处长自我牺牲,一心为公的崇高精神和红军队伍为人民而奋斗,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丰功伟绩。
14. 引导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男女组读,个人读。
15. 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6. 真情朗读,颂扬英雄
17. 抓二“问”, 瞻仰“丰碑”高大形象
18. 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19. 自己作为将军看到自己的军需处长被冻死了而难过。从哪里体会?
20. 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1. 指导分段。
22.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
23. 品读、诵读学习8-12段。
24. 教学过程
25. 按要求完成填空:
26. 培养学生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从读中悟出情、重点体会军需处长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将军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战士,好干部而沉痛和崇敬之情。
27. 当他看到一位衣着单薄破旧,被严寒冻僵的老战士时将军的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读(稍快)他的动作、神情,语言又说明了将军怎样的心情?(悲痛气愤认为军需处长的失职)(理解了将军的感情和心情的同学,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放大图片投影军需处长的形象。
28. 全文总结:
29. 细读课文,理解中心
30. 中外名著格列佛游记600字读后感
31. 指导朗读、师生评议。
32. 充分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教师利用学生已有搜集信息的能力和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对长征进行多角度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
33. 指导怀着对军需处长的无比崇敬与怀念一起来读读12――14自然段。
34. 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在田字格内,要写得正确美观)
35. 读课题引入。
3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7. 配乐范读。
38. 放风沙录音,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39. 学生自学课文:
40. 自由反复朗读重点部分,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41. 他,好似(),身上落满了雪,无法()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志十分(),十分();
42. 名著《白鹿原》读后感
43. 名著《文化苦旅》读后感
44. 出示句子: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45. 课堂训练 填空:
46.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永远的丰碑的读后感言 合集10句
1. 升华感情,领会主旨。
2. 激情导入
3. 讨论“晶莹的丰碑”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大雪覆盖中的军
4.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 齐读。
6. 创设情境。(播放课件:长征过雪山片断。)
7. 假如要在这丰碑上刻一个人的名字,你准备刻谁的名字?为什么?
8. 回顾开头,总结全文:“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不仅留在战士们心中,同样也印在我们心中。自由读中心句,想想通过学习你对这句话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
9. 小结:抓主要事件给课文分段。
10. 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初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