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言 必备45句
1. 深化编研工作, 充分挖掘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高校档案馆内容丰富, 信息量大, 要想有效挖掘和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必须注重档案信息的深加工, 分析研究各种档案史料, 编研出各种档案成果, 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供系统、全面、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为此, 高校档案馆要深入挖掘和研究档案资料, 让一张张照片、一份份文献、一件件实物背后的故事“鲜活”起来, 形象而直观地展示大学的文化精髓和精神内涵。特别要重视对革命历史档案、校史档案、名人档案等内容和价值的研究, 并著书立说、汇编资料、编史修志, 用高质量的编研成果鼓舞人、引导人, 使广大师生从中汲取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如利用档案进行党史、革命史教育, 湖南大学编写了《岳麓风云》;利用档案进行教育史研究, 北京大学编写了《蔡元培和北京大学》;利用档案进行校史研究, 许多大学编写了《校志》, 这些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高校档案馆还可以进行一些诸如校史专题、校风专题、教学专题、科研专题、校貌专题等的编研, 并以图书、录像录音、幻灯、电影、电视片等形式呈现给广大师生, 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 增强广大师生的自豪感和努力为学校发展作贡献的使命感。
2. 活动时间、地点和负责人:
3. 受访者在不受限制的状态下,对爱教基地的印象不统一。“行为印象”的词语表达中,“认真严谨”是受访者对工作人员最为认可的语意表达,共计73个,占比为22%;其次对“直观印象”中“整洁”的认可,达48个,占比为14%;再次为对“安静”、“规范”、“热情”、“庄严肃穆”、“文化气息”等的认可,占比均约为7%;“高效”、“简单方便”、“耐心”、“责任”、“平易近人”、“团队合作”、“安全”、“高端”的数量较为接近,占比均低于3%;其他词语则较为分散,可忽略不计。
4. 参观圆明园遗址的体会
5. 学习参观
6. 调查结果分析
7. 高校档案馆珍藏了大量“功德”之档, 是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模范读本。高校档案馆收藏了大量名人档案资料, 其中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立言、立德、立行”的原始资料, 真实记录了他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穷其一生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行为表现, 成为后世的光辉典范;也有许多本校专家、学者和先进人物的手稿、日记、动人故事、事迹图片等档案资料, 记录了他们把立志报国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紧密联系起来, 把自己的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 积极进取, 奋发有为的闪光足迹。这些珍贵的档案史料无疑会对学生正确的理想、道德、人格等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用这些实例来教育、引导学生, 对于促使其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必定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8. 活动目的:
9. 启示
10. 对学生实行顶岗实习管理
11. 整合政府、社会和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12. 向烈士墓献花。
13. 调查方法及内容
14.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苦练“内功”,加强自身建设
15. 把校史馆 (展)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具体场所加以全面建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全国各高校为了宣传和展示学校的优良传统及建设发展成就, 都纷纷创建了校史馆 (展) 。高校档案馆可以在此基础上挂牌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进行全面建设, 这样不仅能够使校史馆 (展) 受到学校的重视, 在建设方面加大投入, 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校史馆 (展) 的教育功能。通过建立校史馆 (展) 、校史博物馆 (陈列馆) 和名人纪念馆等方式, 生动直观地再现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坎坷的发展经历、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民族存亡的历史等, 最终将高校档案馆办成校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如上海交大的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对于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弘扬和传承大学精神、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6. 明确实习目的:
17. 做好预案,确保安全。
18. 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19. 高校档案馆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途径
20. 坚持“三贴近”原则, 改进创新, 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21. 活动程序:
22. 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感,提高民族精神的教育实效。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认同、感悟民族精神。
23. 高校档案馆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4. 高校档案馆保存了大量实物档案和声像档案, 是进行爱校敬业教育的直观教材。高校档案馆收集、保存了大量实物档案, 包括学校各种重大活动中党和^v^或知名人士的题词手迹, 赠送的书画原稿, 知名校友赠送的纪念品, 在国际和校际友好交往中的礼品, 历次校庆以及重大活动的徽章、纪念品, 参加国内外各种活动或比赛获得的奖励证书、奖状、奖牌、匾额以及锦旗等, 可以说是学校发展成果和荣誉的见证, 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同时还保存了很多记载上级领导来校视察工作、各种重大庆祝活动、高层学术活动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声像档案。这些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场景, 反映了学校的发展变化, 蕴涵着大学精神和大学风貌, 是对广大师生进行爱校荣校教育、热爱科学教育和尊师重教教育的直观教材, 其教育效果要比读书和说教更直观, 更容易理解, 更具有说服力。
25. 准备校旗、大队旗、中队旗、照相机;备花圈一个,手提扩音机。
26. 领导的正确决策十分重要
27. 活动准备:
28. 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29. 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线索的馆藏建设, 不断丰富馆藏资源。丰富馆藏资源是档案馆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前提和基础。馆藏建设应从两方面着手, 其一是要加强对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征集工作。在档案收集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保证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在档案征集工作中, 要扩大征集范围, 不仅要面向本校师生征集, 还要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其二是要加强对所收集和征集到的资料的鉴定和筛选, 保证档案的质量。收集爱国主义教育有关档案资料要以人物或事件为线索, 力争形成内容连贯、脉络清晰的完整体系。可以通过建立名人档案的方式, 设法征集老一辈知识分子为救国救民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而呕心沥血、努力拼搏的革命文献资料、影像资料及实物资料。尤其是平时就要注意收集保存历任校级领导、知名校友或校内著名专家学者的活动照片、获奖证书、书稿信札、科研成果、事迹材料等档案资料, 以为日后进行编研和展览打好基础。
30. 活动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31. 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32.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不断提高服务利用水平。高校档案馆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就要不断提高其开放程度、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首先, 要有效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将科研档案、学籍档案、人事档案、声像档案等统一制作成数字化档案, 并将其添加到校园网的档案信息网页上, 以便于广大师生浏览和查阅, 同时积极与当地档案主管部门和其他高校档案馆 (室) 联网, 以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和社会共享程度, 增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服务能力, 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其次, 要不断强化科学管理, 逐步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在陈展制作、服务利用、接待参观、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规范管理, 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建档、管理、接待、讲解、研究和陈展人员队伍。在接待利用档案和参观人员时, 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和对人的尊重, 通过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业务素质、广博的文化知识, 使广大师生获得满意的服务, 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3. 红军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34. 高校档案凝结了学校的优良校风, 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高校经过长期的积淀和凝练, 形成了带有自身特色的良好校风、校训以及校歌和规章制度等。如清华大学的“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中山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信”, 天津大学的“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等, 都是一种群体气质、作风的反映。它一方面体现在广大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言传身教中, 另一方面也随着时间的延续, 凝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档案中。比如, 北洋大学行政档案中保存的校歌“穷理工、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 是北洋大学历代师生所倡导与追求的目标。这些档案所反映的内容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 大家共同遵守的, 自我约束、自觉追求的准则。实质上是一种素质的培养, 是一种道德规范的培养, 是一种精神文明的产物。各个高校的档案, 无论是教学档案、科研档案还是管理类档案, 无不渗透着办学理念和良好的校风、学风。这些隐性教育资源对广大师生员工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完善个性都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无疑成为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
35. 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创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36. 充分利用档案馆的教育资源,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高校档案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比如既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 (展) 、校史博物馆 (陈列馆) , 利用档案中的爱国主义素材举办专题讲座, 也可以制作播放校史电视片, 这些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必然比单纯的课堂讲解更有吸引力和渗透力。由于高校档案馆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和新颖性以及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其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必然好于传统的理论灌输, 进而弥补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不足。
37. 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做好公益服务
38. 行为印象是影响公众对品牌印象描述的最重要因素。直观印象是公众对爱教基地环境的感知,排名前两位是“整洁”(14%)、“干净”(7%);抽象印象表达了公众对教育活动氛围的感知,排名前两位是“庄严肃穆”(7%)、“文化气息”(7%);行为印象主要描述了公众对工作人员行为举止的感知,排名前两位是“认真严谨”(22%)、“规范”(7%)。可见,相较于环境卫生、活动氛围而言,公众更关注爱教基地工作人员的行为举止、态度和综合素质。相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行为印象(55%)占比超过半数,高于直观印象(23%)及抽象印象(22%)。尽管受访者对品牌印象描述的分散度较高,没有统一认识,但归纳后可以看到:行为印象比直观印象、抽象印象更能对公众产生品牌影响,即工作人员素质是影响品牌印象描述的最重要因素。见图2。
39. 观看升旗仪式的体会
40. 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通过“双向选择”(指定、自定)方式确定一些课题,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利用实习机会深入工厂,了解汽修行业的新技术,熟悉操作流程,关注最新行业动态,为最终走向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1. 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2.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汽车维修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从课堂走向工厂。近几年来,我校在教学实习单位的安排上侧重于对口实习工厂,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际的操作过程,熟悉工厂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一个对汽修工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43. 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工厂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工人的基本心态、企业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工厂,增强适应能力。
44. 高校档案记述了学校的优良传统, 有较强的爱国荣校的教育功能。中国的高等教育至今已走过了上百个年头, 百年来它和民族共荣辱, 与国家同兴衰, 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波澜壮阔的革命业绩。高校档案所记载的高校发展史既是一部民族荣辱史, 又是一部革命史。例如, 北洋大学 (今天津大学) 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初启的少数几所高校之一, 它创建于1895年10月。当时甲午海战刚刚结束, 中国的失败引起国人的激愤, 有识之士提出“教育救国”的主张。为“救亡兴国”先后建立了北洋大学、北京大学等具有近代教育性质的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创办的初衷就是为了“救国”。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五四运动”就发源于北京大学, 它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 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中, 一代清华仁人志士披荆斩棘, 呕心沥血, 积极传播先进思想, 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高校档案所记载的高校发展史还是一部创业史和奋斗史, 透过它可以看到学校在过去创业过程中所走过的艰辛足迹, 也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迅速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高校档案所记载的这一页页爱国荣校史无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素材, 能够激励和鼓舞广大师生员工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优良传统, 与祖国同呼吸, 共命运, 刻苦学习, 积极进取,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5. 活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