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活动内容(汇总12篇)

时间:2025-07-05 23:38:10 admin 今日美文

世界粮食日活动内容 第1篇

主题:

探索世界粮食日,共享健康成长

活动时间:

2023年10月16日

活动地点:

幼儿园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粮食的认识和重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2.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增强幼儿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活动内容:

1. 开场仪式(10分钟)

介绍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和意义。

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20分钟)

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向幼儿介绍不同种类的粮食(如大米、小麦、玉米等)。

讲解粮食的生长过程和重要性,强调粮食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3. 互动游戏(30分钟)

分成小组,进行粮食拼图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认识不同粮食的特点,进行粮食分类游戏,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4. 制作健康食谱(30分钟)

向幼儿展示一些健康食谱,包括粮食的搭配和营养均衡。

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食材,制作简单的健康食品,如水果沙拉、蔬菜卷等。

5. 文化体验(30分钟)

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向幼儿介绍世界各地的主要粮食文化,如中国的米饭文化、墨西哥的玉米文化等。

让幼儿尝试传统粮食的制作过程,如包饺子、制作玉米饼等。

6. 总结活动(10分钟)

回顾当天的活动内容,强调粮食的重要性和保持健康的意义。

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家人,共同关注健康饮食。

活动准备:

1. 准备相关教具,如图片、模型等,用于知识讲解和游戏环节。

2. 准备食材和工具,用于健康食谱制作环节。

3. 准备视频和图片,用于文化体验环节。

4. 安排足够的教师和工作人员,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5. 提前通知家长,让他们参与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活动评估:

1. 观察幼儿对粮食的认识和兴趣是否提高。

2. 观察幼儿在游戏和制作食谱过程中的合作和表现。

3. 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和家长的评价,以改进活动内容和方法。

世界粮食日活动内容 第2篇

活动设计背景

刚开学不久的一天,我教幼儿唱《蚂蚁搬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问他们“有没有看见过蚂蚁?有没有见过蚂蚁搬东西?”有的幼儿说:“见过”,有的说:“没有” 。见过的幼儿争着发言,没见过的幼儿在羡慕见过的幼儿,还问:“哪里可以看到?”看到幼儿们的兴致那么高,便随即想到幼儿园的操场能经常看见蚂蚁在活动,附近肯定能找到蚂蚁窝,于是我就决定带幼去观察蚂蚁,和观察蚂蚁搬运食物,同时还可以做团体游戏。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蚂蚁外形特点。

2.在观察蚂蚁搬运粮食的过程中,使幼儿认识到蚁(人)多力量大的团队合作精神,将这种团队精神延伸到幼儿活动中,让幼儿深刻理解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蚂蚁外形特征和蚂蚁合作搬运粮食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蚂蚁是形体较小的动物,幼儿用肉眼难以观察,且幼儿尚未能够正确使用放大镜。

2.如何引导幼儿领悟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蚂蚁的外形特征》挂图一张。

2.放大镜透、透明塑料片各10个。

3.饼干,米饭粒,蛋糕碎片适量。

4.沙包2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蚂蚁外形特征》图,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你们看看这只蚂蚁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二只触角、身上共有六条腿。

二、观察真实蚂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师带领幼儿在操场上找到蚂蚁和蚂蚁洞,并把蚂蚁放在幼儿手中的塑料片上,让幼儿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真实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找到真实蚂蚁与图中蚂蚁相对应的头、胸、腹。再找到蚂蚁相应的二个触角和六条腿。让幼儿对蚂蚁的外形特征有更深的理解(认识)。

三、让幼儿自己投放食物并仔细观察蚂蚁搬运粮食的过程

老师将饼干、蛋糕和米粒分发给幼儿,食物大小大不一,引导幼儿尽量将食物投放在蚂蚁洞口附近。

教师引导幼儿边仔细观察边讨沦:蚂蚁看见粮食后有什么反应?一只蚂蚁能不能搬动比较小的食物?如果是搬比它重许多倍的食物呢?搬不动后它会有什么反应?它会想岀什么办法?请来一只、二只、三只……一共请来多少只蚂蚁才能搬?

四、教师总结:一只蚂蚁搬不动比较重的'东西时,会请许多朋友来一起搬。蚂蚁虽小,但蚁多力量大,一只搬不动,请来二只、三只……直到能搬动为止。这种精神叫团体合作精神。以后如果是遇到你自己要搬很重的东西,一个人搬不动怎么办?也可以借鉴蚂蚁的团队精神。也可以请来好朋友,大家一起搬。

五、延伸游戏活动:幼儿搬运粮食

让幼儿自由组合,4个一组抬着沙包走,每次两组进行比赛,在游戏过程中,没有参与做游戏的幼儿在旁边为同伴加油,整个游戏过程幼儿兴奋不已、欢呼雀跃!场面很热烈!

六、放松整理运动

教师:今天体验到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的团队精神。让我们唱着《蚂蚁搬豆这首歌》回去吧!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的过程,幼儿的兴趣浓厚,参与的积极性高,深刻认识到蚂蚁的外形特征,观察到蚂蚁同心协力搬运粮食的过程,让幼儿从中领悟到蚂蚁的团体精神。以后要多增加一些室外活动,让幼儿学会到大自然中寻找和观察。

不足的是:整个观察过程时间过长,天气炎热,气温较高,幼儿又热又渴。也许是幼儿过于兴奋,游戏场面有些混乱。如果让我重新再上这节课,我会把它分成两节完成,把游戏时间选择在温度适宜的时候,而且还会做一些道具,如蚂蚁头饰道具,这样会显得更生动、活泼,效果会更好。

世界粮食日活动内容 第3篇

活动目标:

1.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懂得要爱惜粮食。

3.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不良费粮食。

活动重难点:

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不能浪费粮食。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出本课主题。

·教师播放课件图2,然后向幼儿提问:这些是什么?(饺子、馒头、包子、蛋糕)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吗?(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讨论,自由交流。幼儿回答后教师给予表扬。

2.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3-5《粮食来之不易》,让幼儿了解香喷喷的米饭是怎样来的?并学习儿歌《爱惜粮食》。

3.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6-7图《粮食来之不易》,让幼儿了解包谷、小麦的生产过程,知道种粮食很辛苦,要经过犁地、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割等多道工序。

·教师:农民生产粮食的过程是怎样的?(艰苦的。)我们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呢?

·幼儿讨论后回答。

4.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8-9图《议一议》,说说谁做得好。

·教师小结: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所以用餐时我们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浪费粮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5.结合幼儿的平时表现,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做。

活动反思:

进餐是孩子们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针对我班幼儿目前进餐时_不想吃_、_不会吃_、甚至_吃一半、掉一半_的现象进行《不浪费粮食》的社会活动,通过活动使我们的宝宝懂得要珍惜粮食。 在这次活动中我通过幻灯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米饭、馒头的由来,观察小麦和包谷的生长过程和农民伯伯劳作的场景,不学习儿歌《爱惜粮食》,让宝宝们体会到了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成果,小朋友在吃饭时不能掉饭粒、剩饭菜,要爱惜粮食。当然这种社会性的情感教育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相对不太好理解,为此我们结合孩子们的日常进餐继续开展这一教育。

在平时进餐时,我们耐心地指导孩子们正确的握勺方法,培养他们安静进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并引导宝宝回顾社会活动《不浪费粮食》,帮助幼儿了解饭菜的由来,使孩子们逐步懂得尊重劳动者的劳动。通过我们反复的指导,有效的表扬与奖励,使孩子们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增强了孩子们对他人的尊重,从而让孩子们真正感悟到_不浪费粮食、从我做起_。

儿歌《爱惜粮食》

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

白花花的大米做出来。

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来?

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

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

农民伯伯种出来,一粒稻谷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

世界粮食日活动内容 第4篇

活动目标:

1、知道粮食的来历和爱惜粮食的道理。

2、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园进餐礼仪。

活动准备:

提前熟悉故事《小猪请客》、熟悉音乐游戏《我爱吃》。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唐诗《悯农》引出爱惜粮食的主题。

(二)关键步骤:

1、介绍粮食的来历:

(1)提问:“你们知道粮食是怎样来的.吗?”

(2)结合《悯农》这首古诗,讲解古诗大意,让孩子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得之不易。

古诗大意:“在夏天的中午,农民伯伯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他们累得满头大汗,一滴滴汗水滴在泥土里。可是,有谁知道这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种出来的呢!”

(3)和孩子一起探讨粮食的来历和为什么要爱惜粮食。

2、带领幼儿大声地、有韵律地朗诵古诗《悯农》

(三)引歌套词、古诗新唱活动延伸:

1、讲故事《小猪请客》

通过故事《小猪请客》,教育幼儿怎样爱惜粮食。

2、音乐游戏《我爱吃》

组织幼儿做音乐游戏《我爱吃》,加深幼儿对各种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发幼儿的食欲,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3、开展“小小检查员”活动邀请班上的幼儿轮流当“小小检查员”。每餐之后检查幼儿的餐具是否还有剩饭剩菜?督促幼儿爱惜粮食。

世界粮食日活动内容 第5篇

活动目标

1.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懂得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不浪费粮食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出本课主题。

教师播放课件图

2.然后向幼儿提问:这些是什么?(饺子、馒头、包子、蛋糕)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吗?(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讨论,自由交流。幼儿回答后教师给予表扬。

3.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3-5《粮食来之不易》,让幼儿了解香喷喷的米饭是怎样来的?并学习儿歌《爱惜粮食》。

4.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6-7图《粮食来之不易》,让幼儿了解包谷、小麦的生产过程,知道种粮食很辛苦,要经过犁地、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割等多道工序。

教师:农民生产粮食的过程是怎样的?(艰苦的。)我们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呢?

5.幼儿讨论后回答。

6.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8-9图《议一议》,说说谁做得好。

教师小结: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所以用餐时我们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浪费粮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7.结合幼儿的平时表现,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做。

世界粮食日活动内容 第6篇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幼儿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2、引导幼儿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培养幼儿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猜谜语。

黄袍加身,金屋藏娇,粒粒皆辛苦,颗颗宝中宝。(稻谷)

2、表演《一粒米的自述》。(揭示课题)

(我是一粒米,别把我看不起,农民伯伯冒着风雨来种我,忙呀,忙呀忙,费了多少力。我呀来得不呀不容易。)

3、结合小表演引导幼儿讨论粮食的生产过程。(出示图片)

(翻地、打垄、播种、浇水、锄草、施肥、除害虫、收割、脱粒、晾晒)

4、朗读古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指导看书。

二、交流、汇报调查结果。

1、小组内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调查结果,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3、幼儿边说边展示自己的画,或师出示图片。

三、讨论如何爱惜粮食。

1、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爱惜粮食。

2、全班交流。

3、读儿歌《爱惜粮食》。

喷香的米饭哪里来?白白的大米煮出来。白白的大米哪里来?金黄的谷子碾出来?金黄的谷子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一粒大米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

四、设计警示语、制作宣传画:

小组讨论如何制作以“爱惜粮食、杜绝浪费”为主题的警示语和宣传画。

五、唱一唱:歌曲《我是一粒米》。

六、教学延伸:

1、鼓励幼儿画一画并张贴宣传画,在幼儿园宣传栏里或村里进行宣传。

2、制定一份爱惜粮食的计划书。

3、与家长合作,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实际表现,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爱惜粮食。

世界粮食日活动内容 第7篇

活动主题:

探索世界粮食日,感受丰收的喜悦

活动时间:

2023年10月16日

活动地点:

幼儿园

活动目标:

1. 增强幼儿对粮食的认识和重视,培养他们珍惜粮食的习惯;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增加幼儿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饮食的了解;

4. 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观念,提高他们的营养意识。

活动内容:

1. 开场仪式

主持人介绍世界粮食日的背景和意义;

幼儿园领导致辞,强调粮食的重要性。

2. 粮食知识讲解

通过图文展示和简短讲解,介绍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和生长过程;

通过互动问答,检验幼儿对粮食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粮食制作活动

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稻米、玉米等;

每个小组制作粮食制品,如面包、米饭、玉米糕等;

引导幼儿参与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国际文化展示

设立不同国家的展示区域,展示该国的传统服饰、建筑、文化等;

介绍不同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和传统饮食习惯;

引导幼儿参观展示区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饮食。

5. 粮食游戏

设立多个游戏站点,如粮食拼图、找粮食等;

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增加他们对粮食的认识和兴趣。

6. 健康饮食讲座

邀请专业营养师进行讲座,介绍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和原则;

引导幼儿了解均衡饮食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营养意识。

7. 丰收庆典

邀请家长参加丰收庆典,共同庆祝世界粮食日;

幼儿表演粮食相关的歌曲、舞蹈等,展示活动成果。

活动评估:

1.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对粮食的认识程度和活动的满意度;

2.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活动效果。

活动后续:

1. 继续开展与粮食相关的活动,加深幼儿对粮食的认识和理解;

2. 建立粮食浪费减少的常态化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节约习惯;

3. 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饮食健康问题。

世界粮食日活动内容 第8篇

教学目标:

1.了解粮食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2.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

3.培养学生的珍惜粮食的习惯。

教学内容:

1.粮食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2.粮食浪费的危害。

3.如何勤俭节约粮食。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观看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引起学生对粮食的重要性和珍贵性的认识。

2.讲解:向学生介绍粮食的重要性和珍贵性,以及粮食浪费的危害。

3.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粮食浪费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原因。

4.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勤俭节约粮食,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5.总结: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建议和措施,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6.反思:学生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勤俭节约粮食的做法和改进的空间。

教学资源:

1.视频或图片展示。

2.粮食浪费案例材料。

3.分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评估方法:

1.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学生对勤俭节约粮食的理解和意识的表达。

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2.教学内容是否有足够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教学步骤是否合理,能否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

4.教学资源是否充足,能否更好地支持教学?

5.评估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6.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7.是否有其他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世界粮食日活动内容 第9篇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稻、玉米、小麦三种农作物。

2、知道一些食品是由水稻、玉米、小麦加工成的。

活动准备

1、水稻、玉米、小麦实物,饼干、大米花、玉米饼等食品。

2、各种粮食制品的头饰。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了解食品是由不同的农作物加工而成的。

2、来请幼儿品尝饼干、大米花、玉米饼等,并请幼儿猜猜它们是由哪些农作物制成的。

3、教师:你们吃的这些食品是用什么农作物加工成的?向幼儿介绍这些食品的主要成分。

4、了解各种农作物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5、教师出示水稻、玉米、小麦实物,向幼儿介绍它们的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主要特征。

6、了解农作物加工成的食品。

7、结合幼儿用书的内容,引导幼儿了解由水稻、玉米、小麦三种农作物加工成的食品。

8、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粮食是从哪里来的。

9、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并完成相关的活动。

幼儿做游戏“粮食制品回家”。

场地内分成稻田、麦田、玉米田三部分,幼儿头戴各种粮食制品头饰,随音乐做些自编动作,当音乐停止后应分别进人相应的农田里,即什么农作物制成的粮食制品就进人什么农田,游戏可以进行2、3次。

活动延伸

教育幼儿爱惜粮食,提醒幼儿不要浪费食品。

个别指导在区域活动中,指导幼儿在“粮食从哪里来”的画面上正确地连线。日常生活渗透教师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环节使幼儿能具体形象地了解由水稻、玉米、小麦加工成的食品。

世界粮食日活动内容 第10篇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常见的杂粮,知道适量吃一些杂粮有益健康。

2、培养幼儿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各种粗粮馒头、玉米饼、燕麦粥、红薯条、绿豆汤等。

2、幼儿每人一套餐具。

3、画有粮食图案卡片数张。

活动过程

一、粗粮自助餐。

幼儿品尝各种粗粮制作的点心,并自由交谈,交流各自的经验和感受。

二、讨论。

1、我们平时吃哪些粮食?米饭和面包是用什么做的?

小结:我们平时吃得比较多的是米饭、面条、面包等,这些都是用大米和白面做的,叫细粮。

2、提问:刚才你吃了什么点心?味道怎么样?是用什么做的?

小结:刚才我们吃的这些点心是用高梁、小米、红薯、玉米等做成的,这些东西叫粗粮。粗粮也是一种粮食,品种非常多。

三、了解粗粮的营养价值。

1、提问:你以前吃过粗粮吗?吃过哪些粗粮?为什么要吃粗粮?

小结:粗粮里面许多营养是大米和白面中没有的,而且粗粮中有大量的纤维素和丰富的'维生素,能锻炼我们的牙齿,通大便,对身体有好处,所以我们应该吃一些粗粮。

2、讨论:每餐都吃粗粮行不行?粗粮吃多了会有什么感觉?

小结:吃太多的粗粮会不容易消化,所以也不能多吃,应粗粮细粮搭配着吃。

四、游戏_找家_玩法:

幼儿人手一张卡片,根据卡片上的图案,听老师的口令进行判断,并站到相应的圈中。如老师说:_高梁是粗粮_。幼儿认为对就站到粗粮家中,认为不对就站到细粮家中。

世界粮食日活动内容 第11篇

活动主题:

探索世界粮食日,感受丰收的喜悦

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16日

活动地点:

幼儿园校园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对粮食的认识和重视,培养他们珍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增加幼儿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饮食的了解;

4.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观念,提高他们的营养意识。

活动内容:

1.开场仪式

主持人介绍世界粮食日的背景和意义;

幼儿园领导致辞,强调粮食的重要性。

2.粮食知识讲解

通过图文展示和简短讲解,介绍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和生长过程;

通过互动问答,检验幼儿对粮食知识的掌握程度。

3.粮食制作活动

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稻米、玉米等;

每个小组制作粮食制品,如面包、米饭、玉米糕等;

引导幼儿参与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国际文化展示

设立不同国家的展示区域,展示该国的传统服饰、建筑、文化等;

介绍不同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和传统饮食习惯;

引导幼儿参观展示区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饮食。

5.粮食游戏

设立多个游戏站点,如粮食拼图、找粮食等;

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增加他们对粮食的认识和兴趣。

6.健康饮食讲座

邀请专业营养师进行讲座,介绍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和原则;

引导幼儿了解均衡饮食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营养意识。

7.丰收庆典

邀请家长参加丰收庆典,共同庆祝世界粮食日;

幼儿表演粮食相关的歌曲、舞蹈等,展示活动成果。

活动评估: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对粮食的认识程度和活动的.满意度;

2.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活动效果。

活动后续:

1.继续开展与粮食相关的活动,加深幼儿对粮食的认识和理解;

2.建立粮食浪费减少的常态化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节约习惯;

3.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饮食健康问题。

世界粮食日活动内容 第12篇

班会主题: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活动理念:

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教育目标:

1、粮食的来之不易;

2、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

3、学会从身边开始节约,不浪费学校的粮食;

4、树立为学校节约的意识,就是尊重我们父母的劳动果实,就是给国家节约,给世界节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10月16日是什么日子吗(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日,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粮食”,我们的班会主题就是: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二、话题设计

同学们,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我们的父母都是农民,我们都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每餐吃的白米饭是我们的农民父母们如何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3分钟回想,再由学生自由发言。

班主任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现在,我们都知道,我们每天的吃的白米饭来之不易:耕地、播种、秧苗、移种、除草、除虫、施肥、收割、晒谷子、碾米等等,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如果出问题了,那就成不了白米饭了。

三、话题设计

学校的让费现象有点严重,有的同学说:“我是交了生活费的,所以,你管我怎么倒饭,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同学们,你们对这种行为和观点怎么看呢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亩,是世界人均值的;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公顷(亩)的警戒线。而我国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粮食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产后粮食约有850亿公斤被白白浪费掉。资源、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即使在发达国家,节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何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和贫穷,还有那么多孩子因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成为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

对于有些同学以上的浪费行为,我们要坚决反对和制止。这种浪费,是对我们父母劳动的不尊重,是对全国老百姓的不尊重,是在浪费国家的粮食,是一种不爱国的表现。那么我们自己有没有这些行为呢

四、话题设计

我们自己有没有浪费的行为呢?

教师先自己剖析自己的一些日常浪费行为进行检讨!

学生进行自我剖析。

教师总结发言:同学们,我们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浪费性行为,大部分同学都是无意识的行为,没有这个习惯。那么,从今天开始,从我们每一个人开始,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反对浪费,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五、活动设计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签名仪式。

六、活动设计

全体同学宣誓:

我宣誓:从今天起,从我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节约用水用电,反对浪费,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我发誓,我一定做到!

宣誓人:xxx

七、结语:

同学们:“不要把浪费当成潇洒,你挥霍的是一种修养;不要把节俭看做尴尬,你培养的是一种品德。我希望此次班会可以带给我们反思,可以让我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真正意识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