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谈话活动 第1篇
活动目的:
1、知道吃青团是清明节的重要风俗,了解吃青团风俗的由来。
2、幼儿尝试做青团,体验制作的成功感和分工合作的乐趣。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班2斤搅和好的青团粉,豆沙馅,请老师做好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个青团)这是一种点心,小朋友们认识它吗?
2、你吃过青团吗?是什么味道?
3、什么时候要吃青团?(清明节的时候)二、清明和青团为什么清明节一定要吃青团呢?
(老师介绍清明节吃青团的由来)三、制作青团:
清明节就要到了,我们也来做青团,好不好?
1、学习做青团。
(1)老师示范,做青团的方法
A揉面将面团搓成长条状
B将长条分成较为均匀的小块
C把小块的面团搓圆,压成小碗状
D放入适量豆沙馅
E收口, 把馅包进面团里,并错搓圆(2)商量如何分工?
(3)幼儿做青团,老师指导(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煮青团。
2、将制作好的青团送厨房蒸熟
3、引导幼儿小组共同收拾整理,清洁桌面和餐具、保持活动室的干净。
4、点心时间品尝自己制作的青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故事、儿歌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唐市的美食:青团子、大闸蟹、糯米糕的名称以及每种食物的时令;激发幼儿产生自己是唐市人的自豪感,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第一环节通过熟悉的歌曲《好吃的食物》让幼儿进入活动的主题,小朋友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第二环节通过有趣的故事和PPT画面让幼儿认识各种食物,初步了解家乡美食的名称和时令,产生自豪感。第三环节通过欣赏两个版本的儿歌感受和称赞唐市美食,进一步激发作为唐市人的自豪,从而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整个活动幼儿兴趣较浓,对于个别幼儿还要多关注,多给予表现的机会。
社会谈话活动 第2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进行游戏,认识交通警察的工作。
2.制作交警背心,发展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备浅色大纸袋。
2.交通警察工作的图片。
3.彩纸、绳子、三轮车。
4.把活动室或户外操场布置成马路,包括十字路口、斑马线、马路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想一想,哪一类警察负责指挥交通。
2.出示交通警察工作的图片,引导幼儿知道警察有不同的分工。
3.请幼儿观察交通警察的服饰,猜猜他们为什么穿荧光背心,引出他们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环境。
4.请幼儿利用浅色大纸袋,设计交通警察的背心。
5.老师协助他们在纸袋底部剪一个洞,并把两边剪开,再系上绳子,然后在纸袋上贴上横条彩色纸。
6.带领幼儿到活动室或室外操场,请幼儿分别扮演司机和交通警察玩游戏。扮演交通警察的幼儿需穿上自己设计的背心巡逻和指挥交通。
活动评价
1.能说出交通警察的工作。
2.能设计交通警察的背心。
3.乐于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建议
1.活动前可与幼儿一起布置马路,并让幼儿认识理解相关的.交通规则。
2.在游戏前,与幼儿讨论有关的交通规则,并在游戏中遵守规则。
活动反思
交通安全很重要,我们时刻都不可忽视。遵守交通规则要从幼儿抓起。让幼儿懂得交通警察在马路上指挥交通时所做的手势,并让他们学习一些简单的指挥交通的动作手势和交通标志,使幼儿明白遵守交通规则对交通顺畅和保障生命安全的意义。
社会谈话活动 第3篇
设计意图:
爸爸是幼儿非常熟悉和亲近的人。绘本《箩筐》描写了一位温柔的父亲形象,温暖得像太阳。本活动设计中,首先让幼儿通过分段欣赏,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自己和爸爸之间的故事,并尝试用语句来赞美自己的爸爸,从而激发对自己爸爸深深的爱。
活动目标:
1.根据绘本中出现的生活情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理解故事基础上,大胆讲述自己和爸爸的故事;
3.感受爸爸对我们的爱,萌发爱爸爸的情感。
4.了解爸爸的工作及工作的辛苦。
5.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爸爸。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箩筐》绘本、PPT、爸爸的照片
经验准备:幼儿与爸爸之间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介绍《箩筐》绘本。
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
二、幼儿自主阅读,谈谈自己的想法
师:这本书上你看到了什么
三、出示典型的PPT图片
师:你看到爸爸的箩筐里装了什么——PPT1
师:那现在箩筐里又装了什么——PPT2
小结:爸爸把满箩筐的萝卜、芹菜、土豆卖了,又买回来了家里所需要的东西。
师:空了的箩筐又变成了什么——PPT3
师: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爸爸
四、说说自己和爸爸的故事
师:那你的爸爸呢分享一下你和你爸爸之间的故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你想对你的爸爸说些什么呢
总结:在成长的过程中,爸爸总是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予我们帮助和鼓励,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共同成长,宝贝们,你们爱你们的爸爸吗
社会谈话活动 第4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2、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朋友之间好东西要分享的道理。
难点—现实生活中分享好东西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学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物质准备—教师与自己朋友的合影、幼儿自制的.剪纸窗花,折纸作品。家长在家为幼儿讲故事《小主人和小客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有朋友吗?他(她)是谁?
二、展开
1.教师出示与朋友的合影,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并讲一讲自己和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2.与幼儿讨论:什么叫做朋友,和朋友在一起应该怎么样,知道朋友要好东西一起分享。
3.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自制的剪纸窗花,折纸作品,幼儿之间相互交流。
4.幼儿自由结伴交换物品进行分享(注意引导幼儿能和更多的小朋友进行分享,体会分享的乐趣)
5.请幼儿说一说与朋友分享有什么感受?
三、结束
请小朋友在今后的学习、游戏、生活中遇事要多谦让、与朋友友好相处,分享快乐。
活动反思:
新《纲要》把让孩子学习分享明确列入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中。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帮助孩子们学会分享,可以健全幼儿人格,促进幼儿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