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过年活动 第1篇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使我们的学生从中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熏陶,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引导学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活动内容:
认识春节:
春节,是习俗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莆仙一带把正月的'初一至初五日称为“五日岁”初一早晨,开门放鞭炮,各家拜神明祖先,祀以线面、烛、炮,礼毕,全家共吃线面,每人一碗,寓祝全家长寿。初二不相往来,不相串门拜年,只有初一日来过者不忌。初三日,各户进行“迎年”,所谓“迎年”,是上年年底有“送年”之例的回应。初四日,在继续“迎年”中,沿有“为菩萨乞草”的习俗:由儿童捧神像,在车鼓队簇拥下,按户募取木柴。下午则有“娘妈请花”,希望能庇其早生贵子。黄昏垒柴木于社庙前,举火燃烧,各户进行接神祀,待柴火烧透,众用长钳争夹未烬之柴速返家中,日“夹火母”希望财如火发。
春节习俗:
1、扫巡兴化话把大扫除叫“扫巡”。
2、祭灶公。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祭灶”,就是送灶公上天。
3、二十五日头,农历十二月廿五日,是莆仙习俗公定的大日子,俗称“二十五日头”。
4、做年糕,十二月二十六日起,户户做豆腐,买年货,尤以做年糕最为繁忙。
5、辞岁,“除夕”前一天,俗称“小除”,户户放鞭炮,贴新春联。当晚,家家户户堂上点花烛,叠红橘果如塔状,上插“三春”纸花,供“隔年饭”于灶头,备办丰厚祭礼和“贡银”,祭祀天地神,名为“辞年”。
6、初四过大年,做大岁
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出烧杀掠抢。兴化府城(今莆田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直到抗倭英雄戚继光兵到,兴化城得以光复。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做岁。后来,为纪念莆田这一段悲惨的日子,莆田民间和以往一样,于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夜“做岁”,时间拖得太长。于是,莆田民间约定将农历二月初四“做岁”,改为正月初四“做岁”(围炉),因农历二月农事正忙,若在二月初二才“做岁”并将年三十晚上改为“做小岁”,正月初四晚上称为“做大岁”。同时将二月初二日约定为正月初二日,作为探望亲友伤亡的不祥日子,俗称探亡日。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串门拜年或走亲访友。
主题活动:
1、举办书写春联活动。
2、开展“我爱家乡,介绍家乡习俗”征文活动。
【拓展阅读】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你是否感受到了一些年味儿?好心塞,悦姐似乎没有感受到一丝丝如同儿时般的年味儿。你是不是跟悦姐一样开始觉得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也许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像祖辈们那样恪守传统习俗了。
如今的我们,睡觉玩手机、午夜饭搬到饭店、小区物业不让放鞭炮、打麻将都用ipad,新年真的不似孩童般那样人气儿旺。而老皇历的新年可不是这样的,这一次让悦姐带你看看老皇历初一到十五都在做什么,感受下古老的春节味儿。
正月初一,烧香、串门、免打扫
这一天,烧头香了吗?正月初一,称为元日。金鸡报晓,为新岁之首,春天开始。这一天,人们凌晨起来祭祖、拜神、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敬拜天地神明,为新一年祈福。当然还有竞相赶早哒,争到寺庙里上第一炷香。
人们开始携礼串门,名为“贺新岁”,晚辈给长辈拜年,压住邪崇。而且家中有传统信仰的初一要吃素,所谓“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
注意!注意!注意!这一天,扫帚可是不好惹的,你若劳驾扫帚,就会扫走运气,导致破财,进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所以,不能打扫,不倒垃圾,古代也是讲究不能泼水的,所以洗澡是大大行的。爱干净的你这一天可以歇歇了。
正月初二,开年饭、回娘家、放生
金吠报春,一大早,家中女性就要主持“开锅”,就是做大餐啦啦,接下来就是香喷喷的“开年饭”,这也是新年伊始最隆重的一顿哦!接着还要出外拜年或祭祖,这也是民俗中回娘家的日子,当然喽,回娘家拜年肯定不能空手,一般带些水果、年糕、冬菇等年货就可以了。还有很多地区保留着“放生”的习俗,买活鲤鱼,用红纸盖上鱼眼,举行简单仪式之后到河塘放生,是不是感觉很有意义呢?
正月初三,大扫除、禁止串门儿
这一天可是传统意义上的穷鬼日,家家户户一大早起床,第一件事便是放鞭炮、扫穷鬼,把初一起囤积下的垃圾扫出,扫走污秽和穷根。
记住了,这一天人们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大年初三也是传统的赤狗日,赤狗是口怒之神,遇到就容易引起口角争执。所以要足不出户,留在家中,免得遇上凶煞,招口舌是非。而如果有人串门,会被当作“穷鬼”赶出门,不过这些串门的人真是任性啊,如果果真遇到这些人,悦姐可是不好惹的,我会让你狗带!
正月初四,接财神、办酒席
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灶王爷要查户口。民间传说正月初五也是财神的生日,所以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接神仪式一般在下午四时到晚上进行的,准备的供品便是三牲、水果、茶、糖果了。这时候庙会或有传统氛围的古镇都会有迎财神的仪式,如果没有,在家请客摆上有海鲜的宴席也有招财功效。
正月初五,吃饺子、串亲戚、勿辛劳
这是传说中的牛日。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这一天,也是很有趣的。民间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五日呢?额,我想静静!过这样可免除谗言之祸,就算吃个十日也是值得了。
此日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古代时妇女们也不再忌讳出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这一天可不宜劳作呢,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所以还是少操些心为好。
正月初六,店铺开门,接着送穷神
正月初六是马日,马到成功。人们在这一可以开始出门做生意了。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开门迎客自然要扫除垃圾,接着“送穷”,“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就是祭送穷鬼或穷神。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身材赢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想想这些穷子也是蛮拼的,穷子的世界我们不懂。
正月初七,人类生日、请吃喝玩乐
正月初七乃为“人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女娲造人日,也就是人类的生日。这一日,大家可以开始过生日了,人寿年丰,可热闹了。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一大早便有丰盛的家庭筵席,又是聚餐吃喝,又是放花炮烟花的,来庆贺生日。悦姐贪杯,如果每天都是如此那该多好。
正月初八,出门不能回,可以看星星
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归。初七出门探亲等人,初八不能回家,而要留在亲戚家。上班的小朋友们悲催了。“七人八谷”,初八也就是谷日了,又叫顺星节。传说中这天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星最多,如果这一天天气晴朗,那说明今年的稻谷收成很好;如果是天阴的话那就失收了。所以盼望着是好天儿吧!
正月初九,玉帝生日,请上香
初九是玉皇天诞,这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呢!摆天坛,众人上香,诚心祈祷,人们都会祭拜玉皇大帝,举行祭典以表庆贺,祈祷在新的一年要风调雨顺,平安大吉。啊,真是好高的神,给跪了!
正月初十,石头节,我并不会磨石头好伐
石头节,竟然还有这么一个节日~~“年初十,地生日。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比是爷娘不多异,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菜蔬风味拿来祭,祭他生日他欢喜。人生忠孝与节义,地维赖以立;作事须求脚脚踏实地。”听懂了吗?简单来说就是此日不能磨刀,不能研磨,不能制作石制用品,甚至很多地方会祭拜石头。这一天,石头可是个宝!一些地方的“老鼠娶亲”习俗同样也乐趣十足。
正月十一,打石仗、舞龙
相邻两个村子的小孩要在这两天掷石子对打,小时候的你玩过吗?哪个村子赢了就代表新年会更好,家长还要把这些对打的孩子赶回家,感觉挺危险的,还是换成棉花糖吧。正月十一舞“炮龙”也是常见的呢,这是一种祭奠仪式,“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燃放鞭炮、夹道相迎。炮震千山醒,龙腾百业兴,炮龙承载着众人的梦想,年复一年,代代起舞,终成独特的地方文化。
正月十二,点灯火
其实就是为正月十五做准备啦。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都要点满新灯,想想真的是灯火通明啊!元宵节将近,搭建灯棚的时候到了!所以,这一天也够我们忙活了!
正月十三,上灯了
这一天还是离不了灯这个话题。灶下点灯,预放元宵,从这一天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元宵节成为灯节并在唐代中期已成定俗。
正月十四,接灶神
民间旧俗接灶神乃是祭灶的一部分。腊月廿四是灶君向上天报告人间一年的善恶功过之日,腊月廿三家家户户都会祭送灶王爷上天,所以我们可要对灶君好点儿,免得惹灶君生气把自己的坏事给兜出来。正月十四,各家又会迎接灶君回来,要焚香、点烛放鞭炮、摆果点,迎接灶神还将会换上新灶符,送时比较隆重,接时就会略逊一些喽!
正月十五,吃汤圆、看花灯
最喜欢这一天了,因为要看花灯了,感觉整个人都变好了!此外,有些地区旧年生了男孩子的要在这一天挂一个灯笼在祖祠里,表示向祖宗报到。接下来的人生,就要靠自己努力了。
听悦姐讲完是不是感觉旧时的新年也很有意思呢?原来我们的老祖宗是这样过年的。新年新气象,虽然和之前有所迥异,但是我们还是很享受新年的气氛。悦姐祝大家虎年乐乐乐!新年大吉!
小学生过年活动 第2篇
一、活动目的:
培养小学生树立认知优良传统、尊重优良传统、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优良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围绕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的主题,遵循简洁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开展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品味春节的民风民俗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开展帮家里购年货、做年菜实践活动,感受团圆、祥和的亲情,促进家庭和谐关系。
3、在“拜年”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祈福,培养孝敬、知恩图报的文明习惯,树立“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观念。
4、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每天要坚持锻炼一小时。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5、 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开展“用好压岁钱”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如何用好压岁钱”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压岁钱,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到此活动中来,形成互动,使学生深切感受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学会感恩,更加注重其情感和激励的价值。
三、活动时间
20XX年2月1日—3月5日
四、活动内容
1、网上拜大年
向师长、朋友发送电子贺卡,表达感恩之情,倡导用无纸低碳方
式互致新春祝福。
2、短信送祝福
设计一条祝福短信,发送给自己的亲人,老师,以短信的方式拜年。此项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搜集整理小学生自己编写的短信。倡导自己动脑编写,不强调语句的工整,注重短信内容所蕴含的祝福。
要求:
A、以辞旧迎新、祝福祈愿为创作基本立意和主题,倡导文明风尚、社会和谐;表达亲情、友情等人间最真挚的情感;抒发美好祝愿和对新年的美好希冀。
B、 内容健康有益、积极向上;语言真挚生动、活泼诙谐、节奏明快、感染力强;形式喜闻乐见、适合传播。
3、开展主题班会
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4、制作手抄报
围绕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撰写“我爱我们的节日”征文。开学初,三~六年级学生每班上交3份。在班级评选的基础上,上交3篇征文参加校级评选。
5、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一、二年级:为父母做一件事
通过为父母、长辈做饭、洗衣、整理家务、打扫卫生,或为父母、长辈拜年,贴对联等多种形式,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在活动中体验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三年级:制作灯谜
内容:结合元宵节和猪年的主题,每生至少制作三个灯谜。
(三)四年级:“猪年吉祥如意”儿童画绘画比赛。
表现内容:新年喜庆的场面(放烟花、拜年、闹元宵的)、祥和的场面(吃年夜饭、走亲戚等)、“年”的传说故事(年兽)、祝福新年等。
(四)五年级六年级:制作小灯笼
在元宵节前,引导小学生制作一个小灯笼,可以再亲人的帮助下进行设计制作,在开学时带来学校展示,每班上交5份作品,学校进行评比。
小学生过年活动 第3篇
一、活动目的
丰富未成年人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动内容
围绕春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的主题,遵循简洁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开展以下“十个一”工作:
一至六年级:
1、参加中华经典诵读假期实践活动。通过阅读与春节有关的名篇、典故,观看春节文艺节目,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春节游艺活动,了解春节、元宵节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2、做一件有意义事。鼓励下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参与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农民工做好事、献爱心,积极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在新春期间,为家庭、为伙伴、为邻居、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3、编写一条祝福短信。设计一条祝福短信,发送给自己的亲人,老师,以短信的方式拜年。短信倡导自己动脑编写,不强调语句的工整,注重短信内容所蕴含的祝福。
4、许下一个新春愿望。引导学生对新一年的学习、生活确定一个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整体设计。
5、拍一张新春图片。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照相机,在家人聚餐、外出活动时拍摄一张饱含团圆、喜庆气氛的新春图片,表达未成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至六年级:
6、创编一份“节日小报”。通过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通过自编的“节日小报”,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
7、制作一张新春贺卡。引导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制作一张新春贺卡,可参照市面流通的贺卡,添加新的元素,反映未成年人对新春的一种期盼,一种祝福。
8、编一幅新春对联。倡导学生了解春联的来历,自己创作春联,动笔写春联,使春联这个传统的习俗传承下来。
9、讲一个新春故事。引导学生收集春节来历的故事,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写出来,给小伙伴看。
10、日行一善。结合诵读《弟子规》,参照“日行一善从家做起”评价表,自觉养成敬老爱亲的好习惯。
三、活动要求
1、各班要把组织未成年人参加“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作为加强传统文化学习教育的重要契机,作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和寒假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纳入班级工作总体安排,制定方案,抓好落实。
2、“我的新春愿望”书面材料、新春图片、新春贺卡、“做一件有意义事”活动图片和“节日小报”,有关班级下学期初各上交两份。
小学生过年活动 第4篇
爆竹声声辞旧岁,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为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乐学班特举行“欢乐祥和过大年,传统文化再继承”的活动。
一、活动目的
以春节辞旧迎新、平安团圆、孝老爱亲、健康文明为主题,培养和树立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着力营造欢乐、祥和、平安、健康、文明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安排
1、了解“年”的知识,学生们可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网上学习及民间收集,深入了解我国民间“年”的来历,风俗等知识。
2、通过学习节日文化,参加贴春联、剪纸、包水饺、猜灯谜、赶大集等传统文化民俗活动,感受节日气氛。家长拍下照片统一发给组长,正月十五前以小组为单位上交宣传部,宣传部在正月十八前完成美篇制作。
3、新春佳节,家长们可引导学生对新一年的学习、生活确定一个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整体规划。
4、寒假期间,学生们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除必要的预习功课外,还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我们应不断引导学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