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堂观摩活动报道稿件 第1篇
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山东大学(威海)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其作为课程负责人的《基础会计学》课程先后获评第二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山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2022年度优秀共享课程一等奖、智慧树平台“混合式直播专业精品课”与“混合式精品专业课程TOP100”等荣誉称号。曾获第五届全国混合式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山东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山东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山东大学“青年教学能手”、山东大学(威海)教学能手等荣誉。主持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一项、一般项目一项。
学术研究方面,程子健博士对全球复杂制度环境下中国企业上市决策及其经济后果有深刻的研究与洞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研究项目多项。其研究成果目前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包括受邀参与英文专著Handbook of IPOs(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编写工作,在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Accounting & Fina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会计研究》、《审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威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陕西省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排名第一)、山东省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一)等多项科研奖项,同时担任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Finance Research Letters, 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 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 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东岳论丛》等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开展课堂观摩活动报道稿件 第2篇
课程建设始终贯彻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充分彰显“两性一度”,注重学生掌握知识、方法和视野的内在统一,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朱新林的《国学基础》课程依托专题讲授,穿插相关文献精读,在实现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融入方法训练和视野拓展。如结合“文化与文明”、《Civilisations》系列纪录片、“如何读懂读透史料”的专题讲授,结合海内外学者观点和《史记》相关传记的文献精读,综括其思想性,完成知识、方法和视野的目标。来自文化传播学院的青年教师王冬冬在观摩了朱新林的《国学基础》课后表示,朱新林的授课内容将理论思考与文本细读相结合,具有文献史和思想史的双重功力。他讲解细致,语言风趣幽默,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无形中拉近相对枯燥的古代典籍与当代大学生思想之间的距离。
此外,朱新林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科研究前沿的有机结合,加大网络在线电子文本资源的应用,不断充实当代传统文化转化创新优秀成果,凸显教学内容与文化自信、传统文化转化创新的互动关系,有效利用线上优质资源。如把《开讲啦》《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吾家吾国》《穿越时空的古籍》《故事里的中国》《古书复活记》《我在故宫修文物》《书房里的中国》等优秀“双创”资源,优质公众号等网络资源,作为课前课后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直观感,拉近学生与国学之间的距离。
开展课堂观摩活动报道稿件 第3篇
课程探索性地提出了“职业道德教育与价值观塑造”思政主线,通过围绕主线,优化部分视频章节内容,融入更多思政元素;精心设计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搜集财务舞弊典型案例,并通过案例讲解、角色扮演等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财务舞弊经济危害性;让学生按主题、按时代搜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会计价值观,通过互动讨论、展馆设计等手段,使职业道德入心入脑;通过同一流程操作传统环境与数字化环境效率的对比,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字化变革对财务工作的冲击,深植“拥抱变革,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让学生成为思政学习真正主体,让思政教育做到化盐于水、润物无声;将思政教育贯穿会计专业教学始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导向”统一,不断强化学生责任意识与会计职业道德素养。
来自2021级金融专业二班的孙一鸣认为:“程老师的讲解总是如春风化雨,深入浅出。他恰到好处的点拨总能让我在舒适的富有节奏的课堂中迅速理解和准确把握知识。老师还将晦涩枯燥的会计知识与实际案例、会计学术前沿、职业道德和规划等问题自然结合,使我不觉得生硬,也使知识点变得生动而有趣,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基础会计学的魅力。”
开展课堂观摩活动报道稿件 第4篇
持续深化“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原典意识、文献意识和问题意识,落实课程高阶性、挑战度和实践性。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依托引导式教学、研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贯彻“成果导向”。课程依托教研项目,为学生复印《十三经注疏》《史记》部分篇目;根据学生兴趣赠送学生《周易》《论语》《孟子》和《老子》等典籍,持续跟踪学生的阅读效果,布置集注作业,综括观点,提升学生原典精读能力和写作综括能力,强化动态考核,实现教学过程可追溯性和可考核性。为有进一步深造计划的学生做好专业和学业引导,积极协助,做好学生的学业后勤兵。
“朱老师围绕‘国学’的核心要义,引出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的话题,并通过翔实的史料和通俗易懂的阐释,指导我们进一步探索。面对浩如烟海的古籍,老师从中选出最具传统文化代表性的经典,带领我们仔细研读、开阔视野。课堂‘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氛围,使我们对理论阐释充满使命感、对知识传承富有责任感。”来自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班的卫新宇说。
朱新林在教学中既坚持专业引导与师生参与相统一,又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努力总结出了一套融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教学反思和教学成果转化,《国学基础》课程于2021年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朱新林说:“一流课程建设既彰显教学理念,也凸显学科特点,既是对课程建设的反思提升,也是对教学劳动的总结转化。‘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教学相长,学生有获得感,教师有归属感,双向奔赴,才能形成教学合力。”
朱新林简介: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籍整理、版本目录学和日本汉学研究。主讲《国学基础》入选山东省本科一流课程,主讲《文献学》先后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022年度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山东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受聘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审稿专家、山东省人事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两项,省部级项目七项,教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教研论文五篇;出版专著一部,整理古籍八部,主编大型丛书两套;科研成果获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11),多次获威海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教学成果获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10)、山东大学(威海)教学成果一等奖(1/4)。
开展课堂观摩活动报道稿件 第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知识层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学好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门专业课打好基础;在能力层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把金钥匙,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与自身的实际,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进一步端正认识、健全人格;在素养层面,课堂教导学生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武晓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中国大学MOOC、长江雨课堂、智慧树等线上教学平台,融合课堂讲授、线上学习与实践教学,进行社会实践、小组登台展示与线上慕课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双考核的方式,严抓教学过程,注重教学质量。
开展课堂观摩活动报道稿件 第6篇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青年学生的引路人,只有讲情怀,才能创建情感共鸣。在课程讲授之前,武晓玮结合教学大纲,调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了解和预期,把握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想要通过该课程学到什么。武晓玮在课程过程中通过“提问与回答”“展示与点评”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身所思所想的空间,并对学生进行即时反馈和指导点评,进一步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提升思想维度。待课程讲授完毕,武晓玮引导学生回顾课程,感受收获。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胡静在观摩了武晓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教学后表示,武晓玮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所选择的例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课堂上多次与学生互动,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讲授思路清晰,逻辑鲜明,层层推进,很有引导性,点燃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开展课堂观摩活动报道稿件 第7篇
作为青年教师,要在成长中形成高深的学术水平、高超的教学艺术、高尚的师德师风。武晓玮紧抓教学质量提升这一目标,不断增强自身知识储备,提升自身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课堂讲授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她敬畏、珍惜并始终热爱三尺讲台,努力把真理的魅力、学识的魅力与人格的魅力融为一体,以响亮的声音、充足的底气向青年学生们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教育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引导学生学会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看待历史、观察生活、分析社会、引领时代。
来自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自动化专业的杨明表示,武晓玮老师的课堂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条条的话语道理,更是一种独特的、了解世界本质的思维方式。她的课堂让同学们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武装自己,专注于事物本质,以更加具有智慧的方式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