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450字作文(合集7篇)

时间:2025-07-02 09:23:04 admin 今日美文

研究报告450字作文 第1篇

我身为崔姓子孙的一员,对自己的姓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想知道它的历史,于是,我对崔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了解崔姓的来源和人口数量

2.通过中华崔姓网了解崔姓的历史和人口分布情况,并搜集名人故事

三、结论

1.我国的崔姓源远流长。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从其封姓。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就是崔氏。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崔姓,算起来大约有3000余年的历史了。

2.崔姓人才辈出:有史学家崔鸿魏,唐代大诗人崔颢、崔护,北宋名画家崔白,军马都元帅崔立,元朝名臣崔斌,清代历史学家崔述,书法家崔瑗明代画家崔子忠;当代澳门第三任行政长官崔世安,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娱乐明星崔健、崔智友,央视主持人崔志刚……我真为崔姓人创造的辉煌感到骄傲。

3.中国崔姓分布最多的是辽宁,山东,黑龙江,吉林,河北,天津,山西,北京,河南,甘肃及北方所有省份,而南方诸省较少。

4.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崔姓已是我国的一个人口大姓,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8%。新近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崔姓人口约有445万,位列全国姓氏人口第五十四位。

研究报告450字作文 第2篇

我们班同学的姓氏各有不同,有多有少,我们想要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和故事,我因此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书籍

2.了解关于此姓的故事

3.了解此姓的分布情况

4.问自己的长辈、查祖籍

三、调查资料的整理

四、结论

起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以赤心木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后代以朱为姓氏。

有诸多姓氏如曹、子、姬、祁姓都因历史原因而改朱姓。

朱姓在历也出了许多名人,如理学大家朱熹,散文家朱自清,革命大将_元帅,都在历青史留名。

研究报告450字作文 第3篇

蜗牛的研究报告450字

我养了一只小蜗牛,本来是为了上科学课买的,现在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查阅资料,我了解了许多有关蜗牛的知识。

我的小蜗牛它是右旋的,共有六圈。它的头上长着两对触角。其中一对触角很长,长度大约在1厘米左右,另一对触角是短的,长度在9毫米以内。它的眼睛长在长触角上,仔细看还能看见小蜗牛的眼珠呢!

蜗牛的嘴巴是圆形的,大家都看不见蜗牛的牙齿,其实它藏在头尖部下面咀内舌头的表面上,据资料介绍,蜗牛的牙齿总数可达一万颗以上,蜗牛就是利用它们刮下树叶或草来摄食。当牙齿用了很久了变钝时会马上长出新的牙齿。

你如果用手去碰一下蜗牛触角上的一只眼睛,被碰到的那根触角会立刻缩进去,过一会那根触角又会慢慢地伸出来,挺有意思的。蜗牛长触角下面的小触角具有嗅觉功能。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

蜗牛喜欢吃蔬菜,如青菜、包心菜等等。把菜放在它的旁边,它自己会慢慢地爬过去吃。但不要忘了蜗牛也是要喝水的。如果蜗牛不动了,或是看上去像死了一样,那它一定是缺水了,只要在它的背壳上、身上和菜叶上浇一些水,蜗牛又会恢复原样。

[研究报告作文450字]

研究报告450字作文 第4篇

美好的猪年在锣鼓声中送走,欢乐的鼠年即将在鞭炮声中迎来,人们又要走亲访友忙着拜年了。

过年是四季中的喜中之喜,事中大事。每逢此时,“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那些远在千里归故乡、桌旁床前敬爹娘的浓浓亲情乡情,那种“相互作揖道祝福,欢天喜地庆新春”的欢乐祥和,时时萦绕在城乡之间,温暖着人们的心田。而拜年是我国的传统礼俗,是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这一礼俗源于一个神话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长着血盆大口,凶猛异常。每到腊月三十晚上,便挨家挨户地吃人。为了对付这个怪兽,人们便把肉食放在门外,关上大门,躲在家里。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就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总算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便代代相传。

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对“年”这个怪兽的传说越来越淡化了,拜年也逐渐由原来的祝贺未被“年”吃掉,演变为现在的尊老敬老。然而,任何活动总是有一定目的的,拜年也不例外。一年到头,人们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可是在春节期间,总是有点“闲”,尤其是在农业经济社会中,农民正处在农闲之时,有的是时间,于是大家喜气洋洋地利用假期登门拜年,以利于交流沟通,增加感情,兴敬老敬贤之风。

所以,拜年的习俗起源甚早,至少在宋朝就有了。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北宋卞京元旦习俗时说:“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朝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载:“男女依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亲友,或止遣子道代替,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常武地区拜年有讲究,大年初一,人们早早起身,换上新衣新鞋,男的戴上新帽,小姑娘扎上了红红的蝴蝶结,村上设有宗祠或设有“家堂”者,依次向列祖列宗牌位或遗像上香点烛,行跪拜大礼;向爷爷奶奶和父母行礼,说一声“祝你健康长寿”之类的吉利话。长辈则向儿孙分发红包,称为“压岁钱”。这一拜,拜出了对父母长辈养育之恩的报答,传承了千年的传统美德,喜上眉梢,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仪式就足以令亲人满足了。之后,家人便仨一群,俩一行,走向街坊邻里,给乡邻长辈拜年。邻里之间好多矜持或纠纷通过拜年得到化解,所以平时一些难以解开的疙瘩,长辈总是说“过年后再讲”,人家上了门,就算拜年了,一拜泯恩仇,过去的不愉快随即化作了一缕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了。平辈见面,口头上说“向你拜年哩”、“恭喜恭喜”、“恭喜发财”、“春节好”、“祝你健康快乐”等。

年初一,通常不出门拜年,否则就是“叫化子拜年”。这天妇女也不能到人家去拜年,俗称“忌门”。从年初二起,开始向亲友互贺年喜。年初二,照例是外孙拜外公的日子。“外孙舅家狗,呒不吃扒灶头”,拜年时更是百依百顺,照例要送压岁钱,年菜端满台上,任其随吃。回家时,还要送一个礼包,内有花生果、糖果、桔子、红枣、桂圆和一条红纸包的“云片糕”,取“步步高升”之吉兆。年初三是女婿拜丈母娘的吉日。初五,家家要接财神、烧路头,都要在家吃路头酒。初四、初七不拜年,之后任何一天都可以拜年,故有“拜年拜到大麦黄”的谑说。亲朋上门拜年,主家先以烟茶、糖果、花生、瓜子招待,继而端上一碗红枣汤,更亲近、客气的,要待以“子茶”――鸡蛋索粉汤,有的还外加肉丸、块肉、鸡腿,算是一种至诚的礼节性点心。

现在,拜年有了新时尚,在单位里提倡团拜。虽然原来天天见面,但拜年时再见却大不一样,个个满面春风,人人喜笑颜开,一个热情的问候,一次亲切的握手,一个抱拳拜年的情意,使大家摆脱了一年工作的压力和烦恼,送去了热情和温暖,大概这也是民俗的变体或延续。无论城里人、农村人,都愿意找个藉口,把心贴得近些再近些。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时兴寄贺卡,拨电话,发短信,写博客……除了表达新春梅花开放时美好和谐的信息之外,都是在传递着一种亲情、友情、乡情,表露祝福的心声。

研究报告450字作文 第5篇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王,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王。历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王”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1、历史名人

有皇帝王莽,有书法家王羲之,又是诗人王维,还有的政治家王安石……

2、现状

据统计,2018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数量均超过一亿,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四、研究结论

1、历,“王”姓名人辈出。有皇帝王莽,有的书法家王羲之,有诗人王维和王昌龄,歌舞家王昭君还有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2、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

研究报告450字作文 第6篇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姓“燕”,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姓。“燕”姓是怎么来的?历有姓“燕”的名人吗?现在的“燕”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姓氏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燕”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关于“燕”姓起源主要有三: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通志·氏族略》、《广韵》及《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召伯封于北燕,其后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黄帝之后有南燕国,始封国君伯倏为黄帝之子,后以国为氏;据《后汉书·鲜卑传》所载,晋末鲜卑族慕容氏前后建立了四个以燕为号的国家,国亡后以国为氏。

“燕”姓的历史名人有:宋代礼部郎,计量发明家燕肃,燕太子丹燕丹,宋代画家燕文贵,春秋时有孔子的得意弟子燕及,明代有永乐举人燕善。

现状据统计,“燕”姓在2021年的百家姓里面应该排第303名,不一定很准确,但燕的姓氏是已经有万人,占全国的。燕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为燕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山西、青海、四川、河南、河北,以上六省约占全国燕姓总人口的79%。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燕氏家族,是以国为姓氏,而燕国又因燕山而得名。根据历史学家的考据,距今3000多年以前,周天子大封诸侯,把有功于周室的大臣召公奭封在蓟地,召公巡视自己的封地时,被雄伟秀丽的燕山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国家取名为“燕”。燕国一直传到战国末年才被秦始皇所灭,从此,燕国的公族就以故国号为姓,世称燕氏。

2、燕氏的得姓,大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

3、燕氏的源流,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燕氏出自纂姓,是《史记》上记载的召公奭的后代,是周的同姓,被分封于燕国,传国一共四十二世,至王喜这一代为秦国所灭,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

4、汉代有功臣宜城侯燕仓,后汉有中郎将燕瑗,望族出于上谷、范阳。故燕姓后人奉召公奭为燕姓的得姓始祖。

研究报告450字作文 第7篇

我姓冯,这次要写研究报告,我就对冯姓的历史做了一次调查并写出了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报刊和上网浏览,了解冯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通过上网浏览,搜集冯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整理资料。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

书籍与上网浏览冯姓名人冯玉祥、冯南兵、冯安邦、冯胜、冯义。

上网搜索冯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目前冯姓人口大约有800多万人。

四、冯姓的历史。

1、冯姓有两个来源,均出自河南。一支是冯简子的后代——春秋时,郑国有个大夫叫冯简子,其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氏,就是冯氏。今河南新郑市郑韩故里城,即这支冯氏的祖根地。冯氏的另一支为毕公高的后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名高,被周文王姬发封于毕,以封国名为姓氏,即毕氏,称为毕公高。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因功被封于魏,其子孙有被封为华侯者,华侯之孙名长卿,食采邑于冯城(今河南荥阳市西)其后人也已封邑为姓氏,称冯氏。位于今河南郑州市北古荥镇的荥阳故城,即这支冯氏的祖根地。荥阳故城史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城垣为不规则形,周长公里,以发现有两个南门、一个北门和一个西门,出土有铁器、陶器、货币等。

2、冯氏早期主要是在我国北方繁衍发展,后移居全国各地,并由一些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冯氏支脉繁多,唐代的《元和姓纂》一书列冯氏郡望有颖川、上当、长乐、京兆、弘农、河间等。这说明冯氏曾这些郡都形成望族,人丁兴旺。

五、结论。

我们冯姓的历史悠久,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