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研究报告(通用10篇)

时间:2025-07-04 12:48:28 admin 今日美文

高盛研究报告 第1篇

事件驱动型向周期性过渡• 当前熊市由“解放日”(推测为关税政策变化)触发,但可能因经济衰退风险加剧转为周期性熊市。• 高盛将2025年Q4/Q4美国GDP增长预测下调至,衰退概率升至45%。• 市场现状• 美股领跌,科技股估值下挫拖累整体表现;其他市场(如德国、中国)因低估值和财政刺激此前表现较好,但近期全球市场同步下跌。• 高盛牛熊指标(GSBLBR)仍处高位(70%),显示下行风险未充分释放。

高盛研究报告 第2篇

后现代周期(Post-Modern Cycle)的拐点资本成本上升:长期利率从历史低位反弹,政府债务高企推高期限溢价。• 全球化退潮:贸易增长放缓,供应链区域化,关税政策抑制企业利润率扩张。• 财政与地缘压力:国防支出增加(全球军费/GDP升至)、绿色转型成本上升。• 盈利增长受限:过去三十年由全球化与技术进步驱动的利润率扩张或见顶,未来需依赖收入增长。• 投资策略建议多元化配置:分散地域(非美市场估值相对较低)和资产类别(关注高质量成长股与股息稳定型价值股)。• 长期视角:拉长投资期限,聚焦能持续再投资的高质量公司。

高盛研究报告 第3篇

政策滞后风险:美联储若延迟降息或加剧经济硬着陆概率。• 盈利下调风险:企业盈利预期尚未充分反映衰退影响,财报季指引可能引发二次下跌。• 地缘政治升级:关税冲突、能源危机或新兴市场动荡可能延长熊市周期。

结论

当前市场处于事件驱动型熊市向周期性熊市的过渡阶段,短期或有反弹但难言见底。投资者需关注估值修复、政策转向及增长触底信号,同时应对长期结构性逆风(资本成本上升、去全球化)保持警惕,通过多元化和高质量资产配置优化风险收益。

高盛研究报告 第4篇

这些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吗?我们基于一系列指标得出的结论为,存在。我们估算,截至2023年,这七个行业中有五个行业的中国产能高于其各自产品的全球需求总量。具体而言,中国光伏组件产能相当于全球需求的200%,锂电池相当于全球需求的150%。截至2023年,七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30-87%之间,而2020-21年为41-95%。随着供需不均衡状况加剧,对大多数行业而言各自产品的价格与2023年初相比下降了10-55%。

高盛研究报告 第5篇

使命:为发展献策 为未来发声

愿景:打造浙江最具影响力社会智库

核心价值观:接地气、讲真话、出实招

义商智库由一群有理想、有抱负、有专业能力的研究者组成,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前沿观察,努力在改善中国区域(城市)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市场秩序、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用户提供前瞻性、建设性的本土原创决策解决落地方案。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市场建设、乡村振兴、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企业战略、互联网等方面多有研究,具备全球视野、世界眼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开放性研究平台。在为政府建言献策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新视角、新思路、新对策的全智慧服务。义商智库秉承务实、创新的理念,整合资源,深度结合地方实际展开前瞻性研究,发布年度展望报告、行业报告和咨政《决策参考》,服务事业发展。

高盛研究报告 第6篇

报告将熊市分为三类,其触发因素、持续时间及恢复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结构性熊市(Structural)触发因素:结构失衡、金融泡沫(如1929年大萧条、2008年金融危机)。• 特征:平均跌幅60%以上,持续3年以上,恢复需约10年;常伴随银行业危机和通缩。• 周期性熊市(Cyclical)触发因素:经济周期中的利率上升、利润下滑、衰退预期(如1980-1982年滞胀期)。• 特征:平均跌幅30%,持续约2年,恢复需5年。• 事件驱动型熊市(Event-driven)触发因素:一次性冲击(如战争、油价波动、疫情或关税政策)。• 特征:跌幅约30%,持续时间短(8个月),恢复较快(约1年)。• 典型案例: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的短暂暴跌。

高盛研究报告 第7篇

各怀鬼胎

其实很多预测出错不仅仅是对需求和供应侧过分乐观,其实也是因为各怀鬼胎的原因,有些人是因为远离行业不清楚,有些却是因为距离行业太紧,跟行业利益密切相关,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比如不好意思看空行业等。

新能源正前方虽然也是行业观察者,但另一方面也是行业投资者,新能源正前方的很多读者也是投资者,所以立场会更加客观,这也是为什么此前一直跟大家说对于光伏行业的周期反转不能太乐观,但对于二级市场反而不用太悲观。

其实到了现在还是这样的观点,而且相信这个观点是非常靠谱的,因为二级市场早已经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各种悲观预期,风险暴露得足够充分了,反而一旦有利好就可能会有不错的好转,在这个点位,大家不宜将二级市场跟行业基本面绑定得太紧。

至于光伏行业何时有望迎来周期底部,接下来咱们再专门做一番讨论,总之没有那么乐观,但也没有那么悲观。

如果大家对leo调研看的企业、行业专家交流纪要感兴趣,可以加入《价值宝库》查看。《价值宝库》是所长团队精心打造的资料库,里面每天会上传100+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一手调研纪要,此外还有各种研报、突发/热门事件分析以及宏观政策、市场解读等内容,总之,只要是投资有用的,我们能找到的,都会上传到里面。

高盛研究报告 第8篇

从行业层面来看,我们预计光伏组件和锂电池行业将面临积极的周期性风险(供需格局改善),而新能源车和功率半导体(IGBT)行业将面临持续/更大的负面周期性风险(超额产能)。我们预计钢铁和工程机械行业将继续处于结构性供过于求的状态,而空调行业将保持平衡。尽管存在非市场驱动因素,我们预计光伏组件和锂电行业已经快进入失去资本投资支持的阶段,但功率半导体和新能源车行业可能需要2-3年才会看到方向性转变。

高盛研究报告 第9篇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需求增长的独特路径是导致不同行业出现超额产能的共同因素。中国的需求通常从低基数开始以惊人的规模和速度增长,而非以周期性波动,这使得估计潜在市场规模十分困难,尤其是在周期初期。加之供应面反应迅速,产能和需求大规模不均衡的风险自然会增加。

政府对供需两方面的支持或有较大影响,并可能加剧产能和需求之间的不匹配。然而,我们认为这并非一项能够持续改变经济基本面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估计,政府于2023年的补贴/返还金额平均仅占EBITDA(或经营性现金流)的2-10%。

—END—

高盛研究报告 第10篇

2024年9月份,高盛中国推出了重磅研究报告,对国内光伏、锂电池、新能源车、功率半导体、空调、钢铁、工程机械等7个行业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行业产能周期变化的共性趋势,并依此对几个行业的周期性转折做了前瞻性分析,认为光伏和锂电池将率先迎来反转界点,2025年有望见到周期底部,像是新能源汽车和功率半导体(IGBT) 行业,其资本支出周期最多也将在2-3年的时间迎来转向。

这才半年多过去,近期高盛对光伏行业的观点做了修正,鉴于目前行业整体偏弱,尤其是需求疲软,2025年国内需求将同比下滑30%,2026年还要同比下滑17%,加上对于供给侧的预期也降低,光伏产业的拐点将晚于此前预期的2025年下半年。

虽然高盛这样盛名的机构短短半年多就观点大转向多多少少让人有点诧异,但也并不让人十分惊讶,毕竟高盛不是第一个预判出错的。事实上,关于这一轮光伏周期的预判,出错的不要太多,无论是各种机构,还是各种媒体、自媒体等,这两年都是各种被打脸,这一点只要去细心求证一下就很清楚了。

可是为什么大家都预判出错了呢?原因是错综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