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报告书的流程 第1篇
一般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办理流程为受理(建设单位将编制完成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申请表等材料提交到工程建设政务服务大厅,接件人员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和规范性审查)→受理公示(报告书的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报告表的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同步委托评估机构或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估(对环评文件进行技术审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技术审查结论开展集体审查→审查公示(5个工作日)→审查和决定(符合许可条件的,核发批准书并将审批决定公示)→审批结果送达。
环评手续怎么办理
环评手续办理程序
1、企业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书面申请,填写环境影响评价申请表,并附有关材料。
2、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对企业的申请进行审核,认为符合条件的,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受理决定。
3、企业根据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按照有关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经原审批批准。
4、企业在取得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合格后,到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规定的管理部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监测(调查)报告表。
5、建设项目的试生产,应当自试生产之日起1年内,向原审批提交该项目建设期或者运营期的环境监测(调查)结果。
环评证办理流程
1、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的规定,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2、省辖市以上有关部门组织审查。
3、省级环保局组织评审,并将评审结果报环保局。
4、环保局将拟批准的初步设计或方案,以及相应的《_辐射安全许可制度申请书》、《辐射防护设施设计许可证》、《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许可证》等,分别以通知的形式下达给各省。
5、各省市收到上述批件后,应及时转交相关单位执行。
6、各级环保部门负责监督实施本地区内的各项具体工作。
7、省以下各级地方,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贯彻措施。
8、对于未取得三同时批复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不得投入运行,否则要依法追究责任。
环评报告书的流程 第2篇
1、 去环保局管理科领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咨询表》(需处理环保局分管局长关系)。
2、 向环保局管理科提交申报材料:《建议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咨询表》一式两份、名称核准通知单复印件、建设项目拟选位置周围情况地理图及房屋租赁合同复印件。
3、 制作环评报告,建议由环保局推荐的环评公司出具报告,因为他们关系比较熟,对于报告中出现的小问题可以自行协调(环评报告中注意污水量的填写,如果污水量过大,不能建化粪池,需要加入污水管网或安装污水处理设备。如需建化粪池,需要与环卫局城肥管理处签订污水清理协议书,将协议书复印件报环保局)。
4、 递交环评报告(由环评公司负责)。
5、 环保局管理科收到递交的环评报告后到现场进行勘察(车间厨房和食堂厨房需安装油烟处理设备)。
6、 环评报告审批
7、 配套环保设施建设完成后或在已落实有关环保措施的前提下,建议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单位进行验收监测(由环保局监测站进行验收)。
8、 验收监测合格并拿到验收监测报告后,如填报材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自查报告、本单位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排污口规范化整治验收材料(不需要的除外)。并将上述资料电子版发至环保局邮箱,由环保局审核无误后进行打印正式文本。
9、 准备《验收监测报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自查报告》、《本单位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排污口规范化整治验收材料》(不需要的除外)一式三份报环保局,由环保局组织现场验收。
11、 现场验收合格后,环保局出具该项目的验收意见。 由环保局不定期对建设项目进地检查(需处理环保局分管局长关系)。
环评报告书的流程 第3篇
一、什么是环评?
通俗地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核心是事前预防,但是很多企业搞错了一点——即便环评提出的对策和措施审核通过,也不意味着企业在后续的环境检查中就有了“免死金牌”,换言之环评对可以开发的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超前预防对策和措施,但书面的可行性批准与实际的检查流程仍然是独立的。
比如企业通过环评的报告提出采用脱硫、脱硝等设施辅助企业减少排污,但如果企业实际生产不开启治理设施,这与不做环评没有什么区别,所以环保部门仍然会针对这样的情况进行处罚。
就算环评通过了,设施也启动了,环保监察人员也会进行每月一次、两次、四次的例行检查,如果实际排污数据不合格的话还要依法处罚,所以企业要做的不是通过环评就万事大吉,而是怎么把环评的许诺兑现给环境。
二、环评到底怎么“评”?
巨细无遗的资料可以查询《_环境影响评价法》,粗略的来讲中国环保部门环评制度大概是这样的:
环评机构先要提出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做出识别和评估,然后对各种替代方案进行比较,再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环保部门),最后得出及时、清晰的结论。
当然,这是一个理想模型,事实上各个环节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很大,这也是目前环评不断精简改革的原因。2017年1月1日起,环保部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办法》,办理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只需要在网上备案即可,不再需要填写复杂的表格,后续流程里类似的精简还需要更多。
三、环评与排污是两回事儿
除了对环评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不了解,还有一部分人把环评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之间相互混淆。我国污染源环境管理有两项重要制度,一个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另一个就是排污许可制度(核心是排污许可证),两者虽然有紧密关联但审核流程与作用上是独立的,一言概之,环评重在事前预防,排污许可重在事中事后监管,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又各自独立。
很多企业在环评过程中提出的污染源管理要求完全得不到落实,把环评和排污两个制度画成了两张皮,排污许可证未将环评提出的污染源排污特征、排放量、环境管理与监测等信息相应载入,未能充分发挥精细化管控排污行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