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报告新规(汇总3篇)

时间:2025-07-10 00:03:25 admin 今日美文

环评报告新规 第1篇

聚焦重点——科学调整,将环评的重点聚焦于环境影响大的行业;同时,根据优化营商环境和保障民生需要,对农副产品加工、仓储业等行业的环评管理进行优化、简化,对环境影响单一、治理技术成熟、风险可控的项目适当简化。

更加科学——新名录对建设项目所属行业类别(包括行业小类)进行了重新排序,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本保持一致,指导性和实用性大大提高。

加强衔接——加强环评制度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衔接,对需要进行排污登记的行业,新名录中不再要求进行环评登记。

二、新名录十大亮点

1、将40类要求进行排污登记的行业,取消环评登记;例如:仅分割组装的家具制造项目,仅切割、焊接、组装的金属制品加工、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项目,餐饮、娱乐、洗浴场所项目。

2、引入“工业建筑”的概念,涉及26类行业。即:在工业建筑中生产的对应行业,才纳入环评管理。例如,乳制品制造、酒的制造等行业,只有在工业建筑中生产时,才需要编制环评报告表或报告书;如属家庭作坊或位于商铺,不再纳入环评管理。

3、对51类行业降低环评等级;

4、对10类行业提高环评等级。例如: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印刷、文教/体育/娱乐用品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特别是印刷行业,由以前的全部报告表管理,调整为:

5、未规定不环评——首次明确,新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一般不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6、不再“求大求全”——建设内容不涉及主体工程的改、扩建项目,其环评类别按改、扩建的工程内容来确定。例如,某农副产品加工厂新增一台锅炉用于产品烘干,则只需按“热力生产和供应工程”项目确定环评类别,而不是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确定环评类别。

7、复合行业就高原则——“复合行业”按等级高的项目来确定环评类别:建设内容涉及本新录中两个及以上项目类别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照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8、不纳入环评管理——蛋品加工、城市天然气供应工程、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餐饮/娱乐/洗浴场所、宾馆饭店及医疗机构衣物集中清洗消毒、烘烤食物加工、普通仓库等。

9、新增项目类别——人工湖/人工湿地(根据其容积、年补水量等条件,分别编制报告书/表/登记)。

10、四类常见项目环评新规:

(1)、汽车、摩托车维修场所项目——采用营业面积+涂料类型的方法判断环评类别。

(2)、房地产开发项目——由以往的在涉及环境敏感区、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情形下,需编制环评报告表,调整为:房地产项目在涉及环境敏感区的情形下才需编制环评报告表。

(3)、标准厂房项目——在涉及环境敏感区情形下的需要编制环评报告表,其他情况不纳入环评管理。

(4)、加油、加气站项目——明确了位于“建成区”加油、加气站的环评规定。

环评报告新规 第2篇

环评的公众参与也越来越重要,过去,那些造假、走过场的环评报告书再也“走不通”了。据悉,为了使公众参与贯穿环评审批全过程,南京出台规定,要求征询意见时环评单位“逐个调查”,并且全文报告也不得藏着掖着。

据悉,环评机构的报告书简本编制完成后,按规定进行网上公示。在报批前公开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对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类的建设项目,对选址敏感、可能存在环境影响较大、涉及公众利益的项目,在报告表编制过程中,应通过现场张贴公示、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在报批前公开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

而公众参与调查时,对项目搬迁范围、卫生防护距离、环境防护距离范围内涉及的所有住户或单位,环评机构要逐个进行调查,被征求意见对象还要签字。环保部门表示,今后对环评机构不负责任、存在弄虚作假等现象的,除按规定对建设项目进行处理外,将暂停受理该环评机构编制。(于飞)

环评报告新规 第3篇

据介绍,去年11月,环保部为进一步保障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开力度,对政府的环评公开信息出台了相关指南。而今年,南京据此出台了地方版指南。

记者了解到,按照”指南“的规定,南京要求环保部门收到项目的相关环评申请时,要在20个工作日内予以主动公开。公开的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情况,比如项目的介绍、选址以及环保部门的受理情况、拟作出的审批意见以及作出的审批决定等。公开的时间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报告书)和3个工作日(报告表)。

除此之外,如果是已经建设竣工的项目,环保验收情况也要进行公开,内容包括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受理情况、拟作出的验收意见、作出的验收决定,公开时间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