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报告表 第1篇
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 审核:
实验名称: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设计并进行试验:
1、在操场上用 测出奔跑的路程s1=20米,s2=30米。
2、用 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t1,跑30 米所用的时间t2。s
3、根据公式v求出两次
奔跑的平均速度。t
评估交流: 自己记时好还是请同学计时好。
物理实验报告表 第2篇
实验名称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物理实验报告表 第3篇
摘要:简要说明了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地位和实验预习的重要性。详细介绍如何做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实验预习,包括预习要求、预习重点、设计性实验的预习、预习报告的内容;并以“拉伸法测量钢丝杨氏模量”这一实验项目为例,具体说明了怎样做好实验预习。
一、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地位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大学物理实验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大学物理实验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学物理实验的预习要求
与理论课程不同,实验课程的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任务。所以实验预习尤其重要。上课时教师要检查实验预习情况,评定实验预习成绩。没有预习的学生不能做实验。
实验预习的目的是全面认识和了解所要做的实验项目。因此,要求在预习时应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明确实验任务,写出简单的预习报告。
(1) 明确实验任务
要明确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每个待测量又分别需要什么实验仪器和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测量。
(2)清楚实验原理
要理解实验基本原理。例如,电位差计精确测量电压实验用到补偿法原理进行定标,应该理解补偿电路的特点,什么是定标,定标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补偿电路定标;电位差计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怎样减小误差。
(3)了解实验仪器 要初步了解实验仪器,通过预习知道需要使用哪些仪器,并对仪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初步学习,特别是仪器的结构功能、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
(4)了解实验误差
要了解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思考在做实验时应当怎样减小误差。 (5)总结实验预习
尝试归纳总结实验所体现的基本思想,自己在预习过程做了哪些工作,遇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等等。
总之,实验预习时要认真阅读实验教材,积极参考网上实验学习辅导,必要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理解实验原理,掌握测量方案,初步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写好预习报告。
设计性实验项目除了做好一般实验项目的预习工作以外,还要做好下列预习工作。 (1)阐述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方案
根据实验内容要求和实验教材中实验原理的提示,认真查阅有关资料,详细写出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
(2)选择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
根据实验方案的要求,确定出使用什么样的实验仪器、采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测量。选择测量方法时还要考虑到选用什么样的数据处理方法。
(3)确定实验过程,拟定实验步骤
明确实验的整体过程,拟定出详细的实验步骤。
三、预习报告的主要内容
3.实验原理(必要的计算公式、原理图、电路图、光路图、相关说明等表格。)
特别说明:
预习报告为预习时写的实验报告,不一定冠名“预习”。如果预习实验报告1~4项内容书写完整规范,整齐清晰,可以作为实验报告的一部分。撰写实验报告时可以在此基础上续加其他内容。
四、实验预习举例
下面以“拉伸法测钢材的杨氏模量”这一实验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验预习的主要内容。
首先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要求,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重点思考和解决如下问题: (1)什么是杨氏弹性模量? (2)测量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如何?
(3)通过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明确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这些物理量如何测量? (4)实验测量中用到什么测量方法? (5)实验中的数据如何记录和处理?
实验5-3 拉伸法测钢材的杨氏模量
【实验目的】
(1)学会拉伸法测量杨氏弹性模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掌握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伸长量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目的可以知道本实验中要用到几种测量长度的器具,要提前预习使用方法,并且要熟悉“光杠杆”测微小长度变化的方法以及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原理】
(1)什么是杨氏弹性模量
设钢丝截面积为S,长为L。若沿长度方向施以外力F使钢丝伸长△L,则比值F/S 是单位截面上的作用力,称为应力;比值△L/L 是物体的相对伸长量,称为应变,表示物体形变的大小。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式中比例系数E的大小,只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质,与外力F、物体原长L 及截面积S 的大小无关,叫做杨氏模量。
(所以实验当中需要测量F、L、S或d、ΔL几个量才能计算出杨氏模量,究竟如何测量呢?)
(2) 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ΔL 光杠杆结构如图1所示,光杠杆是一个带有可旋转的平面镜的支架,平面镜的镜面与三个足尖决定的平面垂直,其后足即杠杆的支脚与被测物接触,当杠杆支脚随被测物上升或下降微小距离ΔL时,镜面法线转过一个φ 角,而入射到望远镜的光线转过2φ角,如图2 所示。当φ 很小时,有
图1 光杠杆结构
式中K为支脚尖到刀口的垂直距离(也叫光杠杆
的臂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故当镜面转动φ 角时,反射光线转动2φ 角,由图2可知
式中D 为镜面到标尺的距离,l 为从望远镜中观察到的标尺移动的距离(设长度变化前望远镜中的叉丝横线读出标尺上相应的刻度值为x,当长度变化两次读数差为l =
式(4)得微小伸长量为
图2 光杠杆原理
l 2D
(3)测定钢丝杨氏模量的理论公式
由式(2)和式(5)可得实验测定钢丝杨氏模量的理论公式为
8FLD
?d2Kl
【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定仪、光杠杆、望远镜尺组、米尺、千分尺等。
(应该在下面阅读中仔细查阅杨氏模量测定仪、千分尺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如杨氏模量仪中光杠杆及其测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千分尺的读数方法;并思考如何选择上面几种测量仪器。)
【实验内容】
(1)调整杨氏模量仪
(2)光杠杆及望远镜尺组的调节
(3)测量相应物理量
(4)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中要注意光杠杆(望远镜、平面镜、标尺)的调节,特别注意如何消除十字叉丝像和标尺像的视差;千分尺的读数(注意初末位置的读数),初步理解不同量如何选择相应测量仪器的方法。)
物理实验报告表 第4篇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
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 0 1 2 3 …
温度(℃)
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5、实验结果分析:
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
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
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
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
物理实验报告表 第5篇
以天平、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测定牛奶的密度为例。
一(实验名称)用天平、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测定牛奶的密度
二(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牛奶的密度。
三(实验材料和器材)牛奶、天平、砝码、量筒、烧杯。
四(实验原理)ρ=m/V 。
五(实验方法(步骤))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按天平使用规则调节天平平衡;
2. 将适量的液体加入到烧杯中,用天平称量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记录于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3. 将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示数并记下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4. 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液体的.质量m2,记录于表格中;
5. 根据ρ=(m1-m2)/V ,计算出牛奶的密度;
6. 为确保测量准确,可进行多次测量(一般不少于3次),取ρ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注意的问题)倒入、倒出液体时应小心,不能溢出。否则造成测量误差。
六(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表格、图象、计算))略。
物理实验报告表 第6篇
试验日期 实验一:昆特管
预习部分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昆特管,反应来回两个声波在煤油介质中交错从而形成的波峰和波谷的放大现象。
【实验仪器】电源,昆特管
【实验原理】:两束波的叠加原理,波峰与波峰相遇,波谷与谷相遇,平衡点与平衡点相遇,使震动的现象放大。 报告部分 【实验内容】:一根玻璃长,管里面放一些没有,在一段时致的封闭端,另一端连接一个接通电源的声波发生器,打开电源,声波产生,通过调节声波的频率大小,来找到合适的频率,使波峰和波谷的现象放大,从而发现有几个地方、出现了剧烈的震动,有些地方看似十分平静。
【实验体会】:看到这个实验,了解到波的叠加特性,也感
受到物理的神奇。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电磁波、声波、光波的世界当中,了解一些基本的关于博得只是对于我们的健康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实验二: 鱼洗实验
【实验目的:演示共振现象 】
【实验仪器:鱼洗盆 】
【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用手摩擦“洗耳”时,“鱼洗”会随着摩擦的频率产生振动。当摩擦力引起的振动频率和“鱼洗”壁振动的固有频率相等或接近时,“鱼洗”壁产生共振,振动幅度急剧增大。但由于“鱼洗”盆底的限制,使它所产生的波动不能向外传播,于是在“鱼洗”壁上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互叠加而形成驻波。驻波中振幅最大的点称波腹,最小的点称波节。用手摩擦一个圆盆形的物体,最容易产生一个数值较低的共振频率,也就是由四个波腹和四个波节组成的振动形态,“鱼洗壁”上振幅最大处会立即激荡水面,将附近的水激出而形成水花。当四个波腹同时作用时,就会出现水花四溅。有意识地在“鱼洗壁”上的四个振幅最大处铸上四条鱼,水花就像从鱼口里喷出的一样。 五: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时,把“鱼洗”盆中放入适量水,将双手用肥皂洗干净,然后用双手去摩擦“鱼洗”耳的顶部。随着双手同步
地同步摩擦时,“鱼洗”盆会发出悦耳的蜂呜声,水珠从4个部位喷出,当声音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水花四溅。继续用手摩擦“鱼洗”耳,就会使水花喷溅得很高,就象鱼喷水一样有趣。
【原始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实 验 三:锥 体 上 滚
预习部分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
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
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
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
【注意事项】:1:不要将椎体搬离轨道
2:椎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滚动式摔下来造成损坏
报告部分 【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 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 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 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 降低了。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物理实验报告表 第7篇
实验报告
一.预习报告
1.简要原理
2.注意事项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内容、步骤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七.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心得
八.原始数据记录栏(最后一页)
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随着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实验的种类、项目等日见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帮助实验者不断地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一)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 所属课程名称
物理实验报告表 第8篇
【实验目的】演示共振现象
【实验仪器】鱼洗盆
【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用手摩擦“洗耳”时,“鱼洗”会随着摩擦的频率产生振动。当摩擦力引起的振动频率和“鱼洗”壁振动的固有频率相等或接近时,“鱼洗”壁产生共振,振动幅度急剧增大。但由于“鱼洗”盆底的限制,使它所产生的波动不能向外传播,于是在“鱼洗”壁上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互叠加而形成驻波。驻波中振幅最大的点称波腹,最小的点称波节。用手摩擦一个圆盆形的物体,最容易产生一个数值较低的共振频率,也就是由四个波腹和四个波节组成的`振动形态,“鱼洗壁”上振幅最大处会立即激荡水面,将附近的水激出而形成水花。当四个波腹同时作用时,就会出现水花四溅。有意识地在“鱼洗壁”上的四个振幅最大处铸上四条鱼,水花就像从鱼口里喷出的一样。 五: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时,把“鱼洗”盆中放入适量水,将双手用肥皂洗干净,然后用双手去摩擦“鱼洗”耳的顶部。随着双手同步
地同步摩擦时,“鱼洗”盆会发出悦耳的蜂呜声,水珠从4个部位喷出,当声音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水花四溅。继续用手摩擦“鱼洗”耳,就会使水花喷溅得很高,就象鱼喷水一样有趣。
物理实验报告表 第9篇
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 审核: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
一观:二观:三观:
2、测量时
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 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进行试验:
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
评估交流: 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 的刻度尺(填“大”“小”)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1) 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被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物理实验报告表 第10篇
实验一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了解HDB3 (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实验仪器
l、双踪示波器一台
2、通信原理Ⅵ型实验箱一台
3、M6信源模块
三、实验原理
AMI编码规律是:信息代码1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1的符号反转交替;信息代码0为0码。AMI码对应的波形是占空比为的双极性归零码,即脉冲宽度是码元宽度(码元周期、码元间隔)倍。
HDB3码的编码规律是:4个连0信息码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当两个相邻V码中间有奇数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为000V,有偶数个信息1码(包括0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为B00V,其他信息0码仍为0码;信息码的1码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HDB3码中1、B的符号符合交替反转原则,而V的符号破坏这种符号的交替反转原则,但相邻V码的符号又是交替反转的;HDB3码是占空比为的双极性归零码。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熟悉信源模块,AMI&HDB3编译码模块(由可编程逻辑器件模块实现)和HDB3编译码模块的工作原理。
2、接通数字信号源模块的电源。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模块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1)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NRZ-OUT和BS-OUT,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 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
(2)用K1产生代码×1110010(X为任意码,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2,K3 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本实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和NRZ 码特点。
3、关闭数字信号源模块的电源,按照下表连线,打开数字信号源模块和AMI(HDB3) 编译码模块电源。用示波器观察AMI (HDB3)编译单元的各种波形。
(1)示波器的预个探头CH1和CH2分别接NRZ-OUT和(AMI) HDB3,将信源模块K1
K2、K3的每一位都置l,观察并记录全l码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再将K1,K2,K3置为全O,观察全0码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观察AMI码时将开关Kl置于A端,观察HDB3码时将K1置于H端,观察时应注意编码输出(AMI) HDB3比输入NRZ-out延迟了4个码元。
(2)将K1,K2,K3置于01110010 00001100 00100000态,观察并记录相应的AMI码和HDB3码。
(3)将Kl、K2、K3置于任意状态,K4(码型选择开关)先置A再置H端,CHI接NRz—out,
CH2分别接(AMI)HDB3-D,BS-R和NRZ,观察这些信号波形。观察时应注意: ·NRZ信号(译码输出)迟后于N RZ-OUT信号(编码输入)8个码元。
·AMI、HDB3码是占空比等于的双极性归零码,AMI-D、HDB3-D是占空比等于的单极性归零码。
·BS-OUT是一个周期基本恒定(等于一个码元周期)的TTL电平信号。
·本实验中若24位信源代码中只有1个“l“码,则无法从AMI码中得到一个符合要求的位同步信号,因此不能完成正确的译码.。若24位信源代码全为“0”码,则更不可能从AMI信号(亦是全0信号)得到正确的位同步信号。信源代码连O个数越多,越难于从AMl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或者说要求带通滤波的Q值越高,因而越难于实现),译码输出NRZ越不稳定,而HDB3码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步骤2:K1:01110010;K2:00100100;K3=00100101
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
实验分析:(1)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特点:集中插入法是将标志码组开始位置的群同步码插入于一个码组的前面。接收端一旦检测到这个特定的群同步码组就马上知道了这组信息码元的“头”。检测到此特定码组时可以利用锁相环保持一定的时间的同步。为了长时间地保持同步,则需要周期性的将这个特定的码组插入于每组信息码元之前。
(2)NRZ码特点:极性单一,脉冲宽度等于码元宽度,有直流分量。
实验步骤3(1)
HDB3全一码:
HDB3全零码:
AMI全一码:
AMI全零码:
实验分析:由上图可知,信息码全一时,HDB3码与AMI码相同;信息码全零时,AMI码全零,在图中显示为一条直线,无法提取同步信息;而HDB3码最大连零数不超过3,有信号电平的跳变,因此仍能提取定时信息。
实验步骤3(2):将K1,K2,K3置于01110010 00001100 00100000态,此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AMI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