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专题报告 第1篇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凸显学生价值。
福建省教研室负责人罗老师尖锐地指出中国学校最缺的一门必修课:讲理。在课堂开始,罗老师提出了研究问题:用一副三角板画角,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便放手让学生们去自行探究,体现了“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的课堂思路。学生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发现问题,然后试着解决问题。罗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很快对学生们的水平能力进行分层,他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不断深化问题,层层探究,学生们的方法也是越来越简便高效,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自信。课后罗老师做了《小学数学教学要清晰的两件事》的演讲。一是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住一些概念,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特别是逻辑推理素养。二是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本质上,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悟”出来的:不是依赖记忆与模仿,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会活动,形成理解和感悟。
1、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
2、创设情境,以挑战性问题将儿童思维引向深入
3、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与体验中学习
4、建立关联,以联系的观念指导教学
5、变革方式,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
6、引导反思,促成思维层次的提升
罗老师最后与大家共勉,教了≠学了、学了≠学会、学会≠会学、高效≠难度大、容量大。这些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思考。
二、好的课堂应是“鼓舞人心的”。
《分数的意义》一课,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通过分实物,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自己总结出分数意义。通过徐老师的课让我认识到教学不止要教学生学习, 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成为探索者。课后徐老师以《重回起点再看教学》为题作了演讲。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好的课堂应是“鼓舞人心的”的。
1、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他们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
2、流淌着轻松的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健康。所有的学生都忙碌着、参与着。
3、自主性——学生们做出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没有被逼迫学习的现象。
4、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学生们彼此支持,也支持老师,没有对抗和拒绝。
5、觉察力——学生是机灵又富有创见的,他们知道自身和周遭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适应周围人群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演讲使我更加清晰了好的课堂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同时思索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复杂到简单,简单到不拒绝任何一个学生的参与。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专题报告 第2篇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学习自制力较差,好奇心较强,学习时心理因素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来选择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愿意学,并主动地学。而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不利于教师教学过程的展开。因此,教师要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改变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在数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各种实践,不断向学生灌输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和社会意义,以进一步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回家亲自量一下自家电视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的面积;或是让学生动手去测量学校沙坑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出它的面积。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巧施教学方法
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地开展竞赛式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在竞赛模式下的学习效率要比正常模式下的学习效率高很多。在竞赛的过程中,小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得第一,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这种好胜心理会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各种竞赛,如“比一比谁算得快”“比一比谁记得多”“比一比哪位学生的解题方法最快最省事”等,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用“活”教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教师要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在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并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对此兴趣十分浓厚。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重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加强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欠缺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
四、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专题报告 第3篇
【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到可以研讨的对象,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研究和讨论这个问题,共同得到知识学习的成果。研讨式的教学方法的重点在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着手,让学生学会结合实践把具象的问题事例成抽象的问题。本次研究将以《图形的面积》为例,说明研讨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找到研究材料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中,教师会直接给学生学习的材料让学生研究,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体性,失去学习主体性的学生将会失去学习的热情。研讨型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第一步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主的选择想要研究的材料。
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图形的面积》一课为例。以下为一名数学教师用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的例子:
师:过去我们学习了圆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长和方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但是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图形是不规则的,如果遇到了不规则的图形该怎么计算呢?我们先思考下生活有哪些不规则的图形?
生A:房子的面积、锦旗的面积、房子的面积、铅笔的面积。
生B:铅笔的面积不是不规则的图形面积?
师:说说看为什么铅笔的表面积不是不规则的图形面积?
生B:(拿出一根圆柱型未削过的铅笔),铅笔就是一个多棱体加上上下两个圆的表面积……
师:多棱体的上下表面积能是两个圆吗?
生B:(不好意思,不肯再说下去。)
师:生B能够积极的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可取的!请你想想看,你有没有见过其它的不规则图形?
生B:空心砖块的表面积……
师:说得很好!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这么多不规则表面积的物体,那我们尝试看看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这些不规则的表面积呢?大家说说看,我们从哪个物体开始研究他们的表面积?
(学生经过讨论,决定先从房子的侧面图开始研究不规则物体的表面积。)
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研究对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的感受到学习的主体性,于是他们愿意大胆的思考、积极的讨论。研讨式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计算的方法、计算的公式,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缺少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教学环节,他们很难迅速的理解教师讲述的理论知识。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图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我们要怎么才能研讨一间房子的侧面积这个数学问题呢?
生A:(经过思考),可以把房子的侧面抽象成一个几何图形,然后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个几何问题。
师:那么我们现在尝试抽象房子的侧面图,谁来描述一下这个几何图形?
生B:现有一个房子的侧边,为ABCDE这个多边形,ABCDE这个多边形中,AB=BC=CD=DA,它的边长为5米,AE=ED,这两个斜边为2米,求该多边形的面积。
师,那么我们怎么计算这个不规则的图形呢?
生B:(思考后),可画辅助助线如图1,将这个多边形分成三角形ADE与ABCD,然后分别计算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将两者相加,就得到这个多边形的面积。
解1:5×5+5×2÷2=25+5=30(平方米)。
师:很好!还有没有同学有其它的思路解决这个问题?
生C:参看图2,可以设BC边的中点为F,连接EF,它就成为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的面积相等,如果它们的面积乘以2,就可以得到多边形的面积。
生D:可是EF的边长为多少?
生C:……
(众学生一起沉默)
师:要不,我们一起剪出这个多边形,然后看看怎么计算?
(学生和教师一起动手剪裁、拼接图形,学生拼接图形的时候,可以发现可将两个梯形拼为一个平形四边形,于是学生找到了一个新的解题思路:
解2:(5+5+2)×(5÷2)÷2×2=12×÷2×2=30(平方米)
教师使用研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实践问题、大胆联想拓展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总结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了这一节课的知识以后,需要让学生回忆这一节课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里,教师一般会自己完成这个总结的环节,然后要求学生牢记总结出来的知识,经过实践证明如果学生没有亲自参与总结,他们就不会明白教师为什么要这样总结知识、总结一个数学概念的规律是什么。在研讨式的教学方法里,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研讨的方法总结数学知识。
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图形的面积》一课为例。一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的过程如下。
师:我们这一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呢?
生A:学习了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表面积。
师:不规则的图形是什么呢?
生B:(经过思考),这种图形是边长、结构都不规则的图形,人们无法用一个特定的数学公式来计算它的表面积。
师:那么我们遇到不规则的图形,应当如何计算它的表面积呢?
生C:我们可以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规则的图形,然后用拼接或挖割的方法计算它的表面积。
师:说得很好!那么我们可以将这节课学生的知识概念列成一张表格。
(教师和学生共同绘制的知识概念表格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