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亏损报告 第1篇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仅有中国人寿财险、鼎和财险、英大财险三家财险公司盈利超过10亿元,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同时,2023年有27家财险公司出现亏损,合计亏损额高达亿元,中小财险公司盈利业绩承压,两极分化愈发突出。据统计,保险业务收入前十的险企,其保费收入合计亿元,占全部非上市财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总和的六成多。
数据显示,华安财险2023年亏损规模高达亿元,仅2023年第四季度,其亏损规模就达亿元,也是2023年唯一亏损规模超过10亿的非上市财险公司。亚太财险2023年亏损达亿元,燕赵财险2023年净亏损亿元,均创下历史上最高的亏损纪录。此外,大家财险、诚泰财险、长江财险、鑫安汽车、安心财险、海峡金桥、安盛天平、现代财险8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在2023年亏损规模均超过亿元。
2024年,更是有31家财险公司开年即陷入亏损“泥淖”,行业“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例如,大家财险仍然延续2023年的亏损状态,今年一季度净亏损亿元,其在2023年亏损亿元;今年一季度,锦泰财险亏损金额为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金额有所扩大。
不过,中小财险公司在承压中也不乏亮点。得益于成本率下降或投资收益提升,2023年浙商财险、众惠相互保险、富德财险、北部湾财险、京东安联、建信财险、日本兴亚、太平科技8家公司实现净利润的扭亏。
保险亏损报告 第2篇
从年报数据信息看,2023年,人身险业非上市险企总体利润水平表现不佳。回顾近几年数据不难发现,2021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的净利润高达415亿元,2022年这一数据骤降至双位数后,2023年则转为负数,亏损数额达亿元。
从年度信披数据来看,行业利润主要集中在头部机构。62家人身险公司中,净利润排在前5的公司分别为泰康人寿、中意人寿、民生人寿、招商信诺人寿及中宏人寿。而上述5家公司中,泰康人寿以亿元的净利润水平大幅领先行业,其余4家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
从综合投资收益率看,2023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明显高于2022年的。在净利润“前三名”的公司中,泰康人寿2023年综合投资收益率为,结合其近三年数据,在行业投资收益表现整体下行的态势下,其综合投资收益率高出近三年平均值。中意人寿2023年综合投资收益率为;民生人寿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为,较近三年平均水平的、均高出至个百分点。
不过,对于大多数中小人身险公司而言,即使2023年保费收入快速增长,但仍面临盈利难的困境。例如,中邮人寿就因为持续出现巨额亏损被市场各方高度关注。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邮人寿分别亏损亿元、亿元、亿元,全年的亏损额达到了亿元。此外,包括建信人寿、渤海人寿、东吴人寿、北大方正人寿及合众人寿5家公司亏损金额均超过10亿元,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及亿元。
对于2023年出现的巨额亏损,中邮人寿向《金融时报》记者解释称,亏损主要是受准备金折现率和投资收益不及预期的影响。2023年,因准备金折现率就直接减少了中邮人寿利润亿元。同时,受资本市场不及预期等多因素影响,公司在持续优化资产配置过程中,投资收益出现了较大的净值波动,阶段性低于预期目标,需要进一步平衡短期波动和长期布局。中邮人寿发布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3年,中邮人寿实现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综合投资收益率。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2023年,非上市寿险公司整体亏损,背后有三大原因。一是因为2022年部分险企投资有不少浮亏,可能在2023年要计提减值。二是债券利率中枢下移,叠加资本市场持续低位震荡,部分公司投资收益不及预期。值得注意的是,新会计准则较过往显著趋严,也客观加大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和利润波动,使得2023年资产端和利润表现不佳。三是保险赔付支出增长幅度远超保费增长,加大人身险负债端成本压力。
招商证券非银分析师郑积沙表示,预计随着权益市场和利率企稳、经济改善,2024年险企的投资表现和利润增速有望全面改善。不过,也有分析师指出,当前利率下行趋势仍在持续,叠加权益市场波动,保险公司所面临的业绩压力、利差损风险等不容忽视。
保险亏损报告 第3篇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信息显示,2023年四季度末,人身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具体而言,61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均符合监管条件。
从偿付能力风险综合评级方面看,18家公司评级为A类,其中有5家为AAA,有6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其中,华汇人寿、合众人寿、长生人寿、渤海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为C级;三峡人寿、北大方正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为D级。根据监管要求,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以下的为偿付能力不达标。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三季度的偿付能力数据显示,三峡人寿和北大方正人寿因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还属于偿付能力不足机构。但随着两家险企增资方案成功获批,公司注册资本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显著增加,已经变为偿付能力充足机构。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原副主任、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认为,除增资外,偿付能力未达标的公司还应加强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优化业务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以确保公司的稳健发展。(记者 戴梦希)
保险亏损报告 第4篇
最近几年,中邮保险的投资业绩波动很大,历年财报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中邮保险的总投资收益(全口径)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总投资收益率(全口径)分别为、、。
2023年前三季度,中邮保险的投资收益规模更是堪称惨淡。财报数据显示,中邮保险2023年一季度、2023年上半年、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投资收益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中邮保险在2023年前三季度的投资收益“缩水”严重。2022年一季度、2022年上半年、2022年前三季度,中邮保险累计实现投资收益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
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中邮保险的投资规模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其中,2020年至2022年固定收益类投资规模占比均超过80%,占比相当高。在固定收益类投资中,债券类产品占大部分份额。其中,债券投资、债券基金、债券型资管保险产品规模位列前三,定期存款只占到第4位,并且规模还在逐步降低。
相比之下,权益投资类、信托计划、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占比则不超过20%。不过,从数据变化可以看出,中邮保险的投资组合正在逐步加大权益投资类权重。2020年、2021年、2022年中邮保险的权益投资类投资金额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占其投资组合的比例分别为、、。
保险亏损报告 第5篇
偿付能力被喻为保险公司的“生命线”。险企偿付能力达标,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在偿付能力方面,仍有多家财险公司“掉队”,包括风险综合评级为C级或D级的公司,以及连续多个季度报告缺席的公司。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安心财险已持续12个季度停留在D级,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安心财险在一季度偿付能力季度报告中披露称,由于偿付能力充足率为负值,公司已被责令暂停接受车险新业务,作为战略险种的短期健康险也已无法经营,公司业务发展目前处于停滞状态。通过定量和定性评估,公司存在一定战略风险。“公司正积极推进增资工作进展,暂未能如期恢复偿付能力水平,业务停滞状态仍将延续。”安心财险如是称。
此外,包括华安财险、渤海财险、都邦财险、珠峰财险、新疆前海联合财险、安华农险、富德财险7家财险公司风险评级连续两个季度为C级。其中,不少财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仍呈现下降趋势。
例如,今年一季度末,富德财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较上季度分别下降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安华农险2024年第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较上季度下降了;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较上季度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