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技术管理方案 第1篇
以防治全蚀病和早衰为主。(1)加强田间管理,多施腐熟农家肥,增施磷钾肥和微肥,合理密植,及时中耕排捞,创造有利于玉米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2)清洁田园,及时摘除底部病叶,收获后将病残体带出田外销毁,减少病害初浸染来源。(3)注意防鸟、兽及鼠害。
玉米高产技术管理方案 第2篇
玉米穗期是指从拨节至抽雄这段时间。拨节就是茎基部节间开始明显伸长,而抽雄是指雄穗(天花)开始露出剑叶(最后一片)。穗期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使玉米植株墩实粗壮,叶片生长挺拨有劲,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达到壮秆、大穗、粒多。搞好穗期的田间管理,是夺取玉米高产的关键。
1. 深中耕小田间管理:培土结合施秆肥。在施足基肥,管好苗期的基础上,拨节前后要深中耕(10cm左右)一次,玉米这次中耕特别重要,可以把土块打碎,使耕作层土壤落实,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培土,就是将行间的土略向植株集中,形成一个小垄,同时把施下的秆肥埋入土中。秆肥最好以腐熟的厩肥、堆肥或人畜粪为主,也可每亩施复合肥10Kg左右。要注意小苗多施,促进全田均衡生长。重施穗肥高培土。穗肥应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用,这时玉米顶部的几片叶组成的形状像一个喇叭。此时要注意使用花朵多进行叶面喷施,促进玉米穗期的雌穗抽雄前约7-10天,是决定雌穗(玉米棒子)大小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这时生长的好坏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也是玉米需要养分最多的时候。一般应重施穗肥,约占总追肥量的60%左右,并施用速效肥。通常每亩用尿素15-20Kg,结合把行间(特别是宽行)的土集中到植株两边,达到高培土的目的,同时将肥料埋入土中。但也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秆肥和穗肥的比重,若土壤肥力较高、基肥足、苗势好,可以少施秆肥,重施穗肥;如果土壤肥力低、基肥施用量少、幼苗长势一般,则可以重施秆肥,少施穗肥。此时要注意使用花朵多进行叶面喷施,促进玉米穗期的雌穗生长,为丰产打下基础。
2. 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对象有玉米螟、红蜘蛛、粘虫、纹枯病、大、小叶斑病等。协治条螟、玉米蚜、蓟马、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黑粉病及锈病。(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合理肥水,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2)及时防治病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50%敌菌特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雾防治。(3)及时摘除病瘤病叶,铲除病株,带出田间销毁。(4)早期及大喇叭口期用甲维盐防治玉米螟。(5)用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喷雾防治粘虫。(6)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纹枯病和叶斑病,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对病部喷雾或涂茎防治纹枯病。
玉米高产技术管理方案 第3篇
1. 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应立即进行查苗、补苗。在玉米三叶期以前,发现连续缺苗3株(穴)以上,应及时进行补苗,可采取带土移苗补栽的办法,以减少株间苗势的差异。移栽要在阴雨天或晴天下午进行,栽后要及时浇水,缩短缓苗时间,确保成活。缺苗3株(穴)以下,在缺苗处一侧或两侧,留双株即可,玉米缺苗一般不提倡补种。
(2)间苗、定苗:适时间苗、定苗是减少弱株率,提高群体整齐度,确保适宜密度的关键。玉米生长快,应适时早间苗、定苗。一般掌握1-2片展开叶时间苗,2-3片展开叶时定苗。间苗原则是去弱苗留壮苗,去病苗留健苗。间苗、定苗的时间应在晴天的下午进行,因为此时病苗、虫咬苗及发育不良的幼苗易萎蔫,便于识别淘汰。对于苗矮叶密、下粗上细、植株扭曲的丝黑穗浸染苗等,应彻底剔除。旱地、生产水平较低的地块,要早间苗、定苗。病虫害较重的地块,要晚间苗、定苗。双株留苗时两苗间距5-10cm。套种玉米虫害多、伤残苗多、草害重,保苗难度大,应适时间苗、晚定苗。一般2片展开叶时间苗,3-4片展开叶时定苗。
(3)中耕、灭茬:中耕是玉米苗期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据调查,玉米苗期中耕2次比不中耕的次生根增加5-6条,根深增加6-7cm,增产10%左右。一般中耕2-3次,第1次在定苗前,深度3-5cm,此时幼苗矮小,要避免压苗、伤苗。第2、3次在定苗至拔节期,深度10cm左右为宜。中耕的原则是:苗旁浅耕,行间深耕。直播玉米苗期正逢雨季,要浅中耕。中耕过深,土壤蓄水过多,易造成芽涝或苗涝。套种玉米麦收后应立即深中耕灭茬,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展。
(4)追施提苗肥:苗期追肥具有促根、壮苗、促叶、壮秆等作用。一般在定苗后至拔节期进行。具体的追肥时间要根据苗情、土壤肥力等情况来定。三类苗、移栽苗、未施基肥或种肥的地块、低洼潮湿的地块和套种玉米等,要早追、重追提苗肥,一般在定苗前后;壮苗、土壤肥力高、基肥种肥充足的地块,可不追或少追提苗肥。除施用化肥外,再使用壮丰宝进行叶面喷施,促使玉米生长开始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进行转换。苗期追肥量,原则上磷肥、钾肥全部施入,氮肥追肥量要根据土壤、苗情而定。一般高产田施用总氮量的20-30%,中产田用50-60%,低产田用60%以上。追肥方法:一般采用沟施或穴施。深度5cm以上,离苗10cm以上,不要烧苗。
2. 病虫害防治
苗期重点防治杂草、地下害虫、病毒病,兼防玉米蚜虫、蛀茎夜蛾、旋心虫、缺锌症,具体对象主要有蚜虫、蓟马、粘虫、粗缩病、矮花叶病及多种杂草等。(1) 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避免偏施氮肥,采用配方施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2) 中耕除草,清除毒源寄主和切断媒介昆虫(如飞虱、蚜虫)的桥梁寄主,预防多种病虫的发生。(3) 结合间定苗,拔除田间杂草、粗缩病和矮花叶病病株,集中烧毁,减少虫源。对轻发地块喷施抗病毒药剂,对重发的块应尽早拔除改种。(4) 对发生地下害虫地块,可顺根喷施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5)在玉米蚜虫、蓟马、灰飞虱发生盛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6)及时进行化学除草,于播后苗前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防除。若未进行土壤处理的田块,应注意苗期茎叶处理防除杂草,用50%乙草胺乳油每667m2/100-150mL低位定向喷雾,喷雾时喷头上应加防护罩,不能喷到玉米上,以免产生药害。若施药前田间干旱,应先浇水待2-3d后再喷药。切勿加大除草剂剂量,以免造成玉米药害。(7)局部发生蛀茎夜蛾、旋心虫的地块,建议用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田间喷雾,或5%高氯·甲维盐1500倍液+苗后安全性除草剂3—5叶期全田喷雾预防。如果已经零星发生,可用5%甲维盐3000倍液,或10%甲维盐·茚虫威3000倍液,或200/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00倍液等药剂,喷淋玉米根茎,达到防虫目的。(8)每667m2用硫酸锌溶液25-30Kg叶面喷雾,防治缺锌症,增强植株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