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方案(优选3篇)

时间:2025-04-29 09:40:51 admin 今日美文

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方案 第1篇

开拓历史建筑新用途,2019年,黎平县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留学建筑学博士,利用黎平县翘街历史文化街区一处快要损毁的历史古建筑创建“無名营造社”翘街工作室,通过建筑改造赋予了历史建筑集办公、文化展览、咖啡酒馆等复合型文化空间功能,焕发历史建筑新活力。同时,工作室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号召,带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建筑师,在乡村专门从事乡土建筑设计、营造和乡村振兴实践等工作。带动了一批乡土木作营造工匠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推动了我州木作产业营造技术的发展。

(“無名营造社”翘街工作室)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新时代城市发展理念的践行和创新。下一步,我州将持续深化全州346处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工作,推动更多历史建筑活化利用项目的实施和落地,并积极探索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新模式、新路径。

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方案 第2篇

因地制宜抓建设。建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邵立平介绍说,建德市充分发挥新安江、寿昌江和兰江之优势,打造“梅城古镇—三都镇寿峰村—乌祥村”“寿昌古镇—大慈岩镇新叶村—上吴方村—李村村”两条重点传统村落廊线,带动古镇村的活化复兴。在充分保护传统建筑和历史资源的同时,重点围绕传统建筑修缮利用、传统建筑风貌改造、公共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数字博物馆建设等方面开展保护利用,谋划44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亿元。

形成合力聚资源。建德市多次召开部门协调会议,统筹水系改造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公路建设等资金,向传统村落集聚区建设倾斜,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截至目前,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中,当地整合各部门项目9个,总投资约4170万元,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建设添砖加瓦,同时积极争取各类上级专项资金,如新叶村成功申报入选浙江省第12批历史文化村落,争取到资金500万元。

因势利导做修缮。建德市组织木工、石工、瓦工等传统乡村建设工匠,开展传统建筑修缮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丰富工匠的理论知识储备,着力做好技能传帮带,助推传统村落活化传承。2010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培训乡村建设工匠1600多人次。

建德市传统村落建设多以立面改造、传统民居修缮为主。结合项目数量多、造价小等特点,该市探索实施“本地企业+本地工匠”的修缮方法,由本地具有文物保护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双资质的三家施工单位带领本地工匠参与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富余劳动力。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可以优先参与力所能及的工作,为自身增加实实在在的收入。

“能用自己的祖传雕刻技艺为家乡建设出力,同时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我会扎根古村落,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新叶村村民、乡村建设工匠叶立忠告诉记者。

激发文旅动力 在活化中利用

文脉传承塑魂。坚持村风、村韵、村味结合,建德市不断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村史村志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全面开展本地的中国传统村落村史村志以及《行走传统村落》等书籍编纂工作。

运营前置赋能。以运营为目标,全市将传统建筑保护修缮与产业运营紧密结合,实现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无缝对接。例如,新叶村古籍图书馆、昆曲馆等项目先行确定运营团队,全程参与规划、设计等阶段,避免了重复建设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中央资金使用绩效。目前,建德市借助文化基因解码赋能,盘活闲置空间,打造了隐于古村的特色民宿和文创工作室21家,为传统村落保护注入新生活力。

业态为核固本。建德市全面梳理传统村落内闲置建筑、农田等资产,结合村落自身条件,明确发展定位,制定招商推介手册,研究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在优先保障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的基础上,给予场地资金免费、创业补贴等优惠条件,吸引更多“亲人”与“新人”回归,真正实现传统村落活化利用。

“新叶村建筑历史久远、文化厚重、保护完整,未来会有巨大的发展提升空间。”今年66岁、来自上海的投资客黄金明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在上海大型企业主持过文化策划工作,几年前来到新叶村便被这里深深吸引,目前已经租下两处古宅,正在打造特色民宿。

“近年来,大慈岩镇结合‘明清古韵、浙硒莲盟’三地风貌区和‘寿昌—大慈岩’县域风貌区建设,秉承守护中华农耕文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从顶层设计、资金保障、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四方面统筹考虑,力争打造江南原生态乡土风貌示范区、农耕文化传承展示区。”大慈岩镇党委书记倪浩群向记者介绍说。

守好传统根脉,激活文化基因。倪国芳表示,建德市将针对项目建设进度有所滞后、新老建筑风貌不协调等问题,全力以赴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做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保护这篇大文章。全市将树立“一盘棋、一幅图”的工作理念,组织编制《建德市农房建设风貌管控技术指引和负面清单》《建德市农房设计技术导则》《建德市农房施工技术导则》,为传统村落风貌管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建德市还将结合非遗、民俗活动,制定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线路及文化宣传手册,健全文化传承、文化复兴相关管理机制,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进一步高质量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更上一层楼。

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方案 第3篇

目前珠海市各个传统村落均在探索政府主体、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保护发展机制。珠海可借鉴《清单》中提及的传统村落中传统建筑的经营权统一收储、老屋流转修缮机制,以此解决传统村落中资金、权属等问题。此外,传统建筑工匠培育机制也值得借鉴,大部分珠海传统建筑兼收并蓄中西艺术风格,需要挖掘整理传统建筑技术和工艺,培训培育一批传统建筑工匠和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人,为传统村落保护修缮提供专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