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规划建设方案(实用7篇)

时间:2025-05-06 09:07:44 admin 今日美文

实验室规划建设方案 第1篇

1、普通及分析化学

普通及分析化学实验室从事研究实验包括化学物之混合、加热、冷却、蒸馏、蒸发、稀释及反应,这些工作可在开放实验台上或排烟柜操作,所需分析设备如分光光度计、瓦斯、液态层析计等,分析化学实验室常会使用一些有害物品,包括高毒性、挥发液体、粉体、有压可燃气体。虽然毒性物质分析过程可分解成无毒性合成物,但在分析操作上仍为有毒状态,通常不建议分析化学实验室操作极毒化学物,如致癌、致命易爆炸等化学物及较高放射性物质等。

分析化学实验室配置实验设备:实验室边台、中央台(水槽、试剂架)、通风柜、药品柜、器皿柜、回流冷凝装置(小水杯及水拷克)、抽滤装置(抽滤水龙头、小水杯槽)。

2、有机化学实验室设计

有机化学实验室从事研究实验包括一般有机物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药品检测(含量测定和鉴别、农药残留测定(六六六DDT农药残留、菊脂农药残留、有机氮农药残留、有机磷农药残留、气体分析(人工煤气组分分析、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液化石油气成分分析)、有害物质测定(苯并吡、多环芳烃、黄曲霉毒素)、红外光谱未知物鉴定、质谱未知物鉴定、侦检样品(水、食品、血样) 等。有机实验室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薄层描仪、元素分析仪、核磁共振仪、红外吸收光谱仪等大型仪器及配套设施。

配置实验设备:实验室边台、中央实验台、中央台式整体通风罩、药品柜、器皿柜、回流冷凝装置(小水杯及水拷克)、抽滤装置(抽滤水龙头、小水杯槽)。

3、无机化学实验室设计

无机化学实验室从事研究实验包括重金属(铅、镉、汞、砷等)定量分析,包括环境、食品、生物、中药材等各类型样品、常见微量金属定性、定量分析,比如: Fe、Cu、Ca、K、Mg、Mn、Zn、Li、Mo、Sr、Co等、微量贵重金属元素(Au、Ag、Pt)和痕量金属元素(比如:Tl)、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比如:Se、B、P、N、NO2-、NO3-、F-、Cl-、SO42-等)、容量分析的各种项目、中药材及中成药药物含量分析、食物营养成份分析(比如:碳水化合物、淀粉、脂肪、纤维素等)、物理性指标分析(比如:密度、熔点、折光率、旋光度、PH值、水分等)、无机化学试剂各种理化指标分析。无机实验室拥有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离子色谱仪等大型进口精密仪器,能承担绝大多数无机项目的分析测试工作。

无机化学实验室设计需配置实验设备:实验室边台、中央实验台(水槽、试剂架)、通风柜、药品柜、器皿柜、抽滤装置(抽滤水龙头、小水杯槽)。

实验室规划建设方案 第2篇

(一)加强工作统筹

建立由市科委总体统筹,市教育、国资、经济信息化、卫生健康、农业等各委办局、各区、中科院上海分院等共同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多层次、多部门共同推进市重建设的工作格局。市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市重发展政策和规章制度,指导市重建设运行,组织开展评估。各部门、各区、中科院上海分院等负责前期规划、培育和遴选推荐,开展对市重以及依托单位的日常管理。

(二)完善全过程管理

依据《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优化市重建设运行全过程管理。在遴选立项阶段,强化择优遴选布局,扎实开展建设期满验收工作。在管理运行阶段,注重学术交流制度的日常化开展,开展建设运行情况检查,提升市重运行效率。在考核评估阶段,优化市重分类评价、中长期评价、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建立良性有序的动态重组与退出制度。

(三)强化依托单位和主任责任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依托单位负责市重建设运行的保障,鼓励依托单位探索市重建设与人才聘评的特区政策及创新机制,推动资源、人才、项目、基地统一配置,持续加大保障力度。试点选择1—2家长期运行成效显著、组织管理有力、保障充足的依托单位,下放市重重组自主权。健全市重主任负责制,明确主任负责实验室建设发展、完成各级部门委托的重大科研任务,在科研组织实施、经费和条件配置、工作人员聘任等方面拥有自主权。

(四)优化资源配置和保障

支持市重以“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承担本市科研任务。市重人才团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市级表彰和奖励,为市重申报国家人才计划开辟“绿色通道”。引导市重持续购置高能级的科研仪器设备,开展进口减免税和通关便利服务。企业市重优先享受各类科技惠企政策。强化市重绩效评估结果与财政支持相衔接,持续完善市重稳定支持机制。引导各部门、所在区将市重纳入本行业、本区的高水平科技力量体系,加强人才、经费、政策等保障。

实验室规划建设方案 第3篇

一、现状分析

现状一:计算机专业的现状.现在每个中职学校都开设有计算机专业.但只是开设了而已,课程设置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学的东西好像很多,但什么都不懂,即使懂却什么都不精,根本就不能适应社会的用工需求。

现状二:学生的现状。大家都知道,我校招收的学生一部分来自贵州,他们的基础很差,且不说英语和数学,甚至很多学生连计算机都没有摸过。更重要的他们的逻辑思维不高。不过欣喜的是他们踏实,认真。重庆的学生也是学习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懒,调皮,但是他们思维活跃,接收能力强。

现状三:学校师资的现状。学校现在拥有一大批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教师,他们对教学的敬业和对学生无私的关爱深深的感动着每一个人。但是,教师们在这个领域里没有向深和精的方面去发展,导致老师们都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

二、主要任务与措施

1.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

目前生源质量较以前有所下降,但计算机专业技术发展却日新月异。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需不断地改进教学计划,计划将根据生源情况和计算机专业发展情况做出适时的调整。目前针对学生中既有升学愿望又需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现实,制定符合当前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是非常必然的,在照顾升学同学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应用型科目的教学。

2.师资管理方面

计算机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很广,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拟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让教师在计算机专业不同方面中选择一二个方向作为主攻方向,成为该方向的名师和骨干老师,真正实现“一专多能”。 每个专业课程方向拟安排2―3位专业老师,在该课程方向上要做出成绩,成为该类课程的名师和带头人。同时各课程方向形成竞争激励机制,老师集中精力研究某类课程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及实验手段,有利于提高该专业课程方向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

另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每年可选送1-2位专业教师到高校培养(主要针对动漫和影视制作),二利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主要是网络),或者请公司或者企业的工程师到学校来针对性的培训教师。

3.实验室规划建设

实验室规划建设对于计算机专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在实验、实践方面加大力度,建设的实验室规划如下:

实验室设置共分大类:

①学生机房;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③网络实验室。

目前我校学生机房的管理较为成熟也较有经验,今后在实验室如何管理、如何开发实验等方面要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要形成一套适合我校生源特点的实验手段和办法,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实验设备和教师的潜能。拟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各实验室规划与设计,形成完善的实验方案和规范的实验系统。

4.抓好高职考教学

实验室规划建设方案 第4篇

1、实验室内部设施以及附带用房的基本要求:一般要求设立实验室、药品仪器室、实验员办公室。

实验室及附属用房应根据其功能的要求设置给通风系统、各种电源插座和总电源控制开关,并安装触电保护器;实验台要求水、电到位,设有220V的二孔、三孔插座各二个以上,实验室附属用房中的模型室、挂图室、样品室、维修室、实验员办公室可兼设在仪器室或准备室内,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员办公室不可以设在化学实验室内。

2、化学实验室和药品仪器室应设地漏、供水、排水到位。实验室、仪器室应有相应的防盗、防火安全设施、有独立的危险品存放处,有防护用品和急救箱。化学实验室设有通风换气装置。通风换气装置的中心距地面不小于300毫米,室内通风口一面应设防护罩,室外一面应有挡风设施。化学实验室、药品室(橱)均应安装自动(强制)通风、排气系统。

3、化学实验室应供水到桌、桌体外观整洁,桌面以下水管不外露。化学实验室演示台应设置鹅颈管水龙头。化学实验室用水须用鹅颈管水龙头。化学实验室要求电源安装到桌,加触电保安器保护,原则上要设三相四线的380V电源插座,并配有独立的保险丝;学生实验桌固定且外观整洁。室内电源线和电源插座安装科学规范,不走明线,电源插座固定(或嵌)在实验桌上。 并设有自动(强制)通风橱。化学实室应分设仪器室和药品室,危险品室须单建或附建,并设有危险品柜,危险品室不能设在楼内或楼内地下室。

4、实验桌、仪器橱基本要求:实验桌、仪器橱基本尺寸要求统一、规范、实用、美观,仪器、药橱的尺寸应根据功能和存放要求统一设计,数量应满足全部器材的存放需要。

实验室规划建设方案 第5篇

1、供水和排水系统

实验室必须配备足够的水点和排水管,方便洗涤、冷却、减压过滤等实验操作。水源及水槽应安放在学生实验桌、教师演示桌 、通风橱等处。排水管道应由耐腐蚀材料制成,各连接处应使用耐酸水泥。室内还必须有总水源阀,方便管理和维修 。

2、电源照明

实验室的照明用电源与实验用电源必须分开,并配备总、分电源开关 。实验用电源应有两孔和三孔插座,安置在各需要处,并侧向安装(避免因液体的溅入而短路)。学生实验用电源应配备两种供电方式:交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稳流电源(0-36V)。考虑到未来新课标对实验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应使实验室内配电量的总功率在6000W 以上。

3、通风系统

在学生实验桌上每组可设置一个下万象罩,由一个大功率风机集中提供动力,不宜设置太多的抽风口,避免降低抽排效果 。另在实验室演示台一侧靠墙处设置专用全钢通风橱APRIL,并使用专用风机或排气扇,便于增强抽排力度,有效利用风机,同时及时将演示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气体进行隔离。通风橱的台面最好是实芯理化板台面。

4、实验台

若 1 个教学班的人数一般在 50人左右,按 2 人 1 组 、4 人 1 张实验桌则须12-14张实验桌。实验桌应固定在地面上,中间安装水槽,桌面的塑胶膜层最好与桌面形成一体,使用可移动的圆凳 。每张桌的尺寸约为 260cm ×58cm ×80cm,其中长度包括了桌子中间水槽的宽度,桌子的下方与地面之间应留出一定的空间便于做清洁,不能做成封闭式的,因为在化学实验室地面经常会有玻璃碎片、有毒化学试剂等必须清理干净的垃圾 。桌与桌之间的间隔应大于 60cm,还应留出 3 条走道(桌与桌、桌与墙之间),一是方便教师指导每位学生,二是有利于实验遇到意外时能及时撤离。

5、储存柜

用于统一存放常用实验器皿和物件,便于取用。装有化学试剂的试剂瓶及药品最好不要存放在学生实验室中,以免污染实验室空气环境,由于中学学生实验的平行班较多,不宜设置学生专用实验柜(因难以实施有效管理)。换气扇应安装上、下两种换气方式,上方的用于抽排密度较空气轻的有害气体,可安装在窗上;下方的用于抽排密度较空气重的有毒气体,可安装在墙侧。

6、多媒体电教设备

可将多媒体电教设备安置在一个整体柜中,置于演示台的一侧,另一侧的黑板旁安装投影幕 。为了保护多媒体电教设备,应尽量避免实验室的空气污染。

实验室规划建设方案 第6篇

三峡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开设在机械与材料学院,2004年开始筹备,2005年获准开设,2006年正式招生,2010年培养出第一届毕业生,同时开展工业工程专业的学位硕士培养。我校在2004年筹备工业工程专业时就充分考虑了工业工程学科特点及校企互补、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人才的目标,将专业设置在机械与材料学院,专业定位于近机类专业,明确了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方向定位为主要为机械制造企业培养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工业工程依托机械优势学科开展专业建设,因此专业建设强调制造工程相关技术和理论在工业领域内的应用,应体现以机械制造技术为基础,以生产系统管理基本理论为核心,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手段,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思路。我校机械学院在工业工程专业的规划与建设中,基于机械大类教学平台,注重依托本学院的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及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实验室,充分利用该学科较强的师资力量及制造实验室大环境,使工业工程专业成为学院现代制造系统大平台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共享教学实验资源。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生产制造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工厂规划设计和改善、产品制造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过程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具备经典工业工程的应用能力和现代工业工程的创新能力。

二、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规划

1.实践教学目标

基于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我校确立本专业实践教学规划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验证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加强IE基础理论方法和基本意识的训练;突出现代IE中信息化和集成化的特点,强化IE的制造工程背景,强化学科交叉和综合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制造系统分析、设计、优化、控制、评价和创新的能力;满足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教师科研活动的需要。

2.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设计的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涵盖了实验教学、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实践环节。

(1)认识实习。认识实习是学生取得对企业一定的感性认识,培养IE人才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在一周左右,安排在基础理论课之后,专业基础课之前。认识实习应广泛涉及企业产、供、销、质管、技术等多方面,并选择典型工业企业作为实习对象,使学生通过考察,增强认识,提高专业学习兴趣,为专业教学打好基础。

(2)金工实习。金工实习是学生真正通过上岗操作了解机床、了解产品生产过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且能够为后续的生产实习做直接的准备,采用集中的方式在校内实习工厂完成。涉及车、铣、刨、磨、铸、钳、数控加工等工种,目的是让学生将机械工程知识综合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能力。

(3)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IE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让学生验证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模拟工业企业生产制造经营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分析与设计的技能。实验教学可以通过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实际业务,如模拟沙盘、仿真等,让学生了解和参与企业运作的整个过程。

(4)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创造性发挥的重要平台,要求学生通过参加以顶岗为主的生产实践,学习、掌握和深入了解制造企业实际情况,应用所学的IE理论与方法对企业的生产运作系统中的规划、设计、评价及创新等问题进行了解、分析并力所能及地提出一些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基于实习效果及学生兴趣等方面考虑,生产实习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我校主要采取集中方式,由教师加强过程控制。

(5)课程设计及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掌握了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知识完成设计要求,目的是通过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IE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我校IE专业课程设计通常采用集中的方式,由指导教师指定一组课题,内容主要有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等,分别针对工业工程专业主干课程进行实训活动。

(6)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IE实践教学体系最后一个环节,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所有课程完成后,采取学生自选课题、教师推荐课题及学生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寻找课题三种形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课题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应用科学技术资料的能力及查阅和翻译外文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与实践

工业工程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交叉性学科,要求理论联系实践,特别强调实践环节对学生的训练。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就把实验和实践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在实践环节的设置、课时的分配等问题上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分比例达到20%。在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指引下,我校在参考著名高校工业工程实验室的基础上,确立了基础IE实验室+现代IE实验室的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方向,将基础IE实验平台与现代IE实验平台有机融合在一套实验平台中。我校工业工程实验室建设思路:营造一个类似真实的自动化制造系统生产运作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创新的、密切联系工业实际的实验教学平台,能满足主要专业课程教学实验需要,保证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连续性,以达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对制造系统的认知和操作能力以及生产运作与管理水平、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的目的。作为实验体系的核心部分,综合实验室中教学实验的设置,不应是相互独立的单项实验,而应根据IE专业的课程与知识体系,运用系统原理,设计一套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覆盖多门专业课程与知识领域的实验形式多样的教学实验体系,它能够提供验证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相关技术的环境,模拟真实生产系统的场所和开发应用工业工程知识的条件。在模拟真实的自动化制造系统生产运作环境的建设思想下,我校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的规划是:在实验室里建立一个微型工厂(Mini-factory),营造一个类似真实的生产环境,主要从事制造系统规划设计研究、设施规划及物流分析研究、时间分析与作业研究、人因工程实验研究、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验与研究等,以加强学生对基础工业工程的知识和技能、现代工业工程的技术和方法的掌握。要求:实验体系模块化、可扩展性、可重构。我校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的微型工厂基本配置规划为一套功能设备较为完备的模块化的自动化制造系统FMS,包括:环形可扩展生产流水线,微型化、教学型的生产设备(至少一台立式,一台卧式数控加工中心),一台教学型工业机器人,一套RGV系统,微型化立体仓库、相关控制系统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教学需要,适当添加工业摄像机、电子看板及其他数据采集及分析处理设备。微型工厂化配置是我校实验室建设的定位,也是相当一部分高校工业工程实验室规划的一种趋势。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在进行实验室规划过程中,学院充分考虑到院、系现有的以及待建的实验资源共享问题,以避免重复性建设。为此,学院一方面利用机械工程学科现有实验资源,另一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购置设备,建立和完善专业实验室。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模块、自动化制造系统实验模块、人因工程实验模块、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实验模块、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模块等。目前已经建设好并投入实验教学的是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模块、自动化制造系统中的仓储与物流分析实验模块、人因工程实验模块。该实验室主要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自动化与制造系统”、“人因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工业机器人”等多门课程。同时与机械工程学科资源共享,提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装备”、“机电传动控制”、“机电系统设计”、“企业生产管理”、“工业机器人”等课程。

四、建立校企合作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IE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IE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课外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的技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高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课外实践教育环节是课内实验教育环节的延伸,也是对课内实验教育环节的弥补。换言之,建立校企教学实习基地是建设校内实验室在物理空间上的拓展,并在技术时间上的跟踪。另一方面,建立校企教学实习基地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践教学内容是否先进、有效、体现企业的实际需求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应用能力,通过与地方企业建立生产实践基地,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社会的紧密联系,顺应了时代对大学教育的要求。以生产实践问题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活动,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应用意识。对接地方企业生产实践,首先满足了学生课外实习实践的要求,其次,典型企业的典型生产实例也成为理论课程案例、实验、课程设计的实践素材及教师科研活动的对象。因此,学院与本地企业和地方政府积极沟通与合作,先后与多家知名制造企业如葛洲坝集团船舶工程公司、力帝机床工业公司、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达成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依托企业开展相关课程实践教学,使教学结合企业生产和科研活动进行,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室规划建设方案 第7篇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业设计

随着全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日益推进,艺术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各院校已经自建了部分数字资源,但是内容分散,没有统一的组织结构,而且各个部门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所以,很有必要规划建设具有艺术特色的、共享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本文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对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做初步的探索。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1.总体目标

立足区域社会创意设计产业发展,通过校校联动、校企对接,在准确把握和认真分析企业设计流程对应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遵循“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社会”的原则,以工业设计应用为重点,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涵盖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交流、虚拟实训、企业信息、就业资讯及作品展示等,为设计教学和实践提供鲜活的设计形象元素和珍贵的创意资源,建设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在职人员继续教育、行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需要的资源共享、相互交流的开放式平台,创造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工业设计专业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库。

在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具体目标如下:

(1)整合区域教学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2)创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开发网络教学软件,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和多元网络化教学的平台。

(3)确定先进的艺术设计类资源库建设的结构和呈现形式。

(4)形成并完善资源库的共享共建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建设思路

(1)资源库建设要实现企业与学校的联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而不单纯是学校文本教材、教案、试题的简单电子化。

(2)资源库建设要体现专业的顶层设计、先进技术、网络运行、开放管理、社会服务等多功能、多层次、多元化的建设格局。

(3)资源库建设采用双向的建设路线,既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又要开辟自下而上的资源应用建设的途径。

(4)资源库建设要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引进他们的标准,采取“企业需求在前,学校开发在后;课程开发在前,资源建设在后;课程标准在前,课程设计在后,网络平台同步跟进”的建设思路。

(5)资源库建设要根据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基于实际工作场景、实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