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通用8篇)

时间:2025-05-11 11:51:43 admin 今日美文

古典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第1篇

(1)一般情况下,学生需于三年级第一学期12月前向导师提交学位论文初稿。

(2)学生需要学校规定的截止时间前完成毕业资格审查同时提交《云南大学研究生培养登记表》和《毕业研究生登记表》。

如学生不积极主动联系导师,在填写上述表格前未能向导师提交论文或论文不过关,导师不予签字,毕业资格审查不能及时完成,则学生不能参加答辩,后果由学生自行承担。

(3)学生需于三年级第二学期3月底完成学位论文修改。

(4)学位论文均需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具体按照《云南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对于学位论文文字复制比的要求执行。对以提交不同版本的学位论文文稿或不完整的学位论文等方式,意图规避学术规范审查者,一经发现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5)学校每学期将按一定比例对学位论文进行随机抽取委托教育部学位中心匿名评阅。

凡评阅人要求修改后参加答辩的学位论文,需填写《云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登记表》后,方可参加正式答辩。凡是论文评审未通过的研究生,则需按要求认真修改论文半年或一年后,方可再次提出学位申请。

(6)未被抽中参加学校评阅的学位论文,由学位点负责具体安排论文的评阅工作。评阅专家不少于2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1人。

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20天送达评阅人。送审应进行匿名处理,隐去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

凡评阅人要求修改后参加答辩的学位论文,需填写《云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登记表》后,方可参加正式答辩。凡是论文评审未通过的研究生,则需按要求认真修改论文半年或一年后,方可再次参加评阅。

(7)参加答辩的同学需至少在答辩2周前填写并提交《云南大学硕士学位(毕业)申请表》,未按时提交或未经导师签字同意者不得参加答辩。

(8)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由3-5名本学科副高以上同行专家(其中至少有1名校外专家)和1名答辩秘书组成。

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对论文进行修改,重新申请答辩一次(正式答辩一学期只能举行一次,不含预答辩),逾期不办理或不通过者不再受理答辩申请。

(9)答辩结束后,必须在学校规定的日期内上报学位信息,具体要求以学校文件为准。

(10)答辩通过后,需按照答辩委员会意见修改论文,并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上传学位论文定稿电子文档和纸质版论文,且电子文档与纸质版论文必须保持一致。

学院对定稿学位论文进行第二次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复制比检测结果在10%-15%者,由导师和培养单位根据检测情况对论文进行审查,并报学位分委员会审定,提出是否授予学位的意见;检测结果在15%—20%者,申请人修改论文半年后1年内再次申请学位;检测结果超过20%者,直接取消申请人学位申请资格,已授予学位的将撤销其学位。

(11)通过学位评定分委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者可获得文学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古典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第2篇

1、汉文典籍。主要包括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文学文献、语言文献,特别是从文献学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汉语发展历史。

2、云南地方文献。主要包括云南古代诗文、语言及地方文化典籍的研究与整理,从文献学角度探讨云南古代文学、语言和文化的发展。

3、西南少数民族古籍。西南地区民族文化丰富、民族古籍众多,整理和研究民族古籍文献,推动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发展。

4、域外汉籍。了解域外汉籍的基本情况,参与域外汉籍的整理与研究。发挥云南区域优势,开拓东南亚汉籍研究。

古典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第3篇

(1)学生需于二年级第一学期9月前向导师提交学位论文选题。

(2)学生需于二年级第一学期11月前向导师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3)开题报告封皮需导师亲笔签字,方可参加开题。如导师在外地无法签字,需请导师与教研室主任联系。

(4)开题时间为二年级第一学期12月。

开题报告会由各教研室设立专家组,学生需于开题前一周将《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提交专家。

开题报告会由专家组组长主持,研究生汇报论文进度3-5分钟,考核小组评议与提问15-20分钟。论文开题报告评议结果记为“通过”、“建议修改或补充”或“不通过”。论文开题结果记为“不通过”的研究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在两个月内重新完成开题报告,单独向专家组老师提交开题报告,并请专家填写《云南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重审表》。专家组老师全部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古典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第4篇

“文心论坛”论文交流会在三年级第一学期举行,作为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版块,所有同学必须参加,成绩计入学分,同时要求其他年级研究生出席论坛讨论。

具体时间、地点由各教研室负责组织安排。每次由一位老师负责组织,三位老师(含负责老师)出席点评。论坛中,每场交流的研究生每人用时不少于30分钟,其中交流研究生发言10分钟,老师评议、参会研究生提问、讨论10-20分钟。

交流研究生需在论坛举行前一周向论坛提交8000字以上论文一篇,要求内容完整、格式合乎规范。坚决杜绝论文撰写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一旦发现认定为不合格。

每位同学参加文心论坛情况和提交的论文将作为学术活动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

古典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第5篇

1.课程教学

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课程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硕士生课程围绕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硕士生的培养要求,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着重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选公共课外,开设的课程分为学科基础课(4门,其中一门按一级学科开设)、学科方向课(3门)、专业选修课(3门)。学科基础课基本涵盖了学科应有的知识结构及发展新内容,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学科方向课体现了专业培养的方向和学科发展前沿,专业选修课一般根据教师的研究专长开设,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专业性。

教学大纲(见后表)。

2.课程考核要求

学位公共课考核方式为考试、学科基础课考核方式为考试或论文,学位方向课和非学位课按具体情况采取考试、考查或论文的方式。考核方式为论文的课程,须按照学术规范来完成论文,违反规范者,视为不合格。考核成绩≥60分(或≥C级)为合格,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达到学院要求次数为合格。不合格须补考或重修。

古典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第6篇

(1)学生三年内必须参加不少于10次本学科讲座、研讨会等学术活动。研究小组、专业、教研室组织的学术活动,依据讨论会记录等认定参加次数。学院组织的学术活动,依据签到情况认定参加次数。学校及校外组织的学术活动,依据会议邀请函、讲座笔记、讨论会记录、会议论文等认定参加次数。

(2)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1次的社会调查、考察实践、勤工俭学、支教、便民服务等社会实践,包括民俗调查、文化调查、语言调查等。

古典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第7篇

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导师积极性和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重视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培养研究生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具体培养方式如下:

1、入学后第一个学期内,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和研究生本人情况制定该研究生培养计划,由导师负责落实执行。

2、在保证完成培养计划的前提下,根据每名研究生的实际,并经导师同意选修或补修若干门课程。

3、参加学院组织的论文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完成学业。

4、硕士生的教学采取讲授、讨论与自学相结合、重点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硕士研究生的独立见解和创造性应作为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5、硕士研究生对外语文献的研读应达到一定的数量。

6、结合专业方向和导师的研究领域适当参与课题研究与项目申报,培养研究能力。

古典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第8篇

(1)每年9月20日前由学位点负责人牵头完成导师分配工作。导师分配依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学位点向同学提供导师名单和可指导学生的名额,每位同学据此填报导师选择志愿。志愿填报之后由班长汇总统一上交,学位点将根据大家所填志愿和导师意见进行分配。

(2)导师以学科为基础组建导师组。组长由导师担任,成员由具备较高研究能力、学有专长的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组成。鼓励不同研究方向教师组成导师组,以发挥专业互补、交叉融合的优势。导师组(含导师)一般不超过3人。

(3)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美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学可申请云南大学文学院与韩山师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申请该项目的同学将由云南大学文学院和韩山师院导师联合指导。学生于二年级第一学期赴韩山师院学习,学习时间有两种选择,一个月或一学期,可自选,在征求导师和硕士点负责人意见后最终确定。项目规定详见《云大文学院与韩山师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成绩管理办法》。

(4)每位导师所带学生数不宜太多,每专业每届所带学生数量原则上不超过2人。

(5)导师每月至少安排一次以专业学习为内容的见面指导。外聘导师受客观条件所限无法见面指导,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每月的学业指导。

(6)导师对学生负有教育和安全责任,应在学习、生活方面关心学生。学生请假导师应进行审查、签名同意,之后再逐级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