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活动主题乡村振兴 第1篇
聊大学子深入乡村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孩子们传播知识、教授方法,帮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青春同路”乡村振兴服务队走进潍坊市大牟家镇张家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技微课堂”,以树影、中国传统艺术皮影戏以及古代计时仪器日晷引入,带来精彩的光影知识教学,在科学之美中激发起孩子们探寻奥秘、探索未知的浓厚兴趣;开展“我心中的振兴梦”绘画活动,引导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用五彩画笔描绘未来家乡的美好图景,在小小心灵中埋下建设美丽家园的种子。音乐与舞蹈学院志愿者到东昌府区梁水镇中心小学开展“万舞生长,以美润心”活动,通过理论讲演、弹奏教学等方式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开展“零欺凌”勇敢者宣讲活动,助力建设平安校园。计算机学院启迪星辰志愿服务队在安徽省凤阳县留守司社区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举办少儿编程、“七彩家乡”“小吸管搭世界”等系列科普教学活动,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三下乡活动主题乡村振兴 第2篇
大学生们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乡村生态保护实践,守护绿水青山,为实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梦想贡献青春力量。建筑工程学院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我知晓,美丽家园我行动”实践活动,向小朋友们详细介绍垃圾分类的原则与方法及如何正确分类垃圾等,开展垃圾分类小游戏并播放微课视频,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小朋友们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鼓励小朋友们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志愿者向群众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呼吁群众将节能环保落实到生活中,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贡献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志愿者在聊城冠县化身“净河使者”,沿河岸捡拾矿泉水瓶、烟盒等垃圾,做清洁家园行动的践行者。商学院(质量学院)志愿者在济宁市曲阜市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社会调研,对村民的环保意识、生活习惯、农业生产方式等进行调查,针对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道路及危房修整、“四大堆”(垃圾堆、柴草堆、粪堆、建筑材料堆)集中清理等形成调研报告,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智慧。
三下乡活动主题乡村振兴 第3篇
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践团队组织开展系列实践活动,让乡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美术与设计学院志愿者到东昌府区梁水镇开展墙体彩绘活动,与村里孩子以美为媒,共创艺术作品,探索打造乡村美育新空间,激励更多孩子发现乡土之美、认识乡土之美、表达乡土之美、创造乡土之美,让美育之花在乡村绽放。化学化工学院志愿者到东阿县艾山村调研学习艾草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发挥专业特长,助力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到聊城市东昌府区木版年画博物馆亲身体验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到福禄里葫芦创意工坊学习葫芦作品雕刻,到临清市魏湾镇学习临清贡砖历史起源并参观烧制过程,在实践中感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努力接过并传好创新传统艺术的接力棒,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三下乡活动主题乡村振兴 第4篇
实践团队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实地调研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科技支农、电商助农等形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产业升级贡献青年智慧和青年力量。农业与生物学院“黑土‘聊’阔,科‘吉’兴农”粮仓吉林调研团在吉林省梨树县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就玉米-大豆、玉米-花生、玉米-苍术的轮作和间作、氮磷以及不同土壤条件下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梨树模式”进行交流调研,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心向海原·助产山乡”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前往海原小杂粮种植基地、枸杞种植基地、向日葵基地及贝贝南瓜种植基地,考察低降水量、低地温下不同作物生长特点,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调研分析现代物联网远程监测和操控技术赋能农业生产的应用场景,助力科技支农。建筑工程学院“兴鲁乡韵”志愿服务队前往邹平市台子镇“十里荷塘”“惠鸣农场”“无花果”等项目现场开展实践调研,收集乡村振兴故事,记录乡村振兴发展历程,从青年大学生视角提出乡村产业发展问题的应对策略,为乡村振兴助力献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