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家乡商丘 热门93句
1. 喷“喷”在普通话中的意思是“液体、气体、粉末等受压力而射出。”在河南方言里,“喷”读作阳平,既有“聊天”之意,又有“胡说、说大话”的意思。例如:①咱们喷喷吧!②别听他瞎喷!
2. 厕所不称厕所,称拆所儿;厕所粪池称茅池,茅缸。
3. “得劲”:舒服,开心,如意。
4. 刷子普通话里“刷子”是指“用毛、棕、塑料丝、金属丝等制成的清除赃物或涂抹膏油等的用具。”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这个意义,还有“本事、能力”的意思,例如:没有两把刷子,谁敢揽这个活儿?“刷”读作阳平。
5. 板“板”在普通话里是名词,指“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河南方言里的“板”读作阴平,除了具有普通话里的这个意义外,它还可以作动词,意思是“扔掉”。例如:赶快把这脏东西板了!
6. “不得劲”“不舒坦”:身体不舒服,一般走微恙,小病。
7. 方言俗语的地位及分区
8. 旋普通话作实词的“旋”有“旋转、返回”等义项。河南方言里的“旋”读作入声调,它除了有普通话的义项外,还可以指小孩子调皮、捣蛋。如:这个小孩太旋了。
9. 饮“饮”字与大体积家畜连用指给家畜喂食,如:饮吽。
10. 不管在普通话里“不管”是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也”等副词与其呼应,而在河南话里,它却是“不能够、不可以”的意思。例如:小王能跳上去,小张不管跳上去。“不”读作阳平,“管guǎn”中的主要元音“a”读作“ê”音。
11. 蝉称麻唧了儿
12. 漯项片漯河市、项城市、扶沟县、西华县、周口市、淮阳县、商水县、上蔡县、汝南县、驻马店市、西平县、遂平县、确山县、正阳县、平舆县、新蔡县
13. 皮带--裤腰掉
14. 茄子--桥;扫把--条住
15. 厨房称灶火
16. 脸上有骄气,说话不让人--成脸,上脸
17. 现在称仗晚儿
18. 着“着”在河南方言里除了可以作助词表动态外,读成入声调时,还有动词“知道”的意思,如:你不说我也着。(你不说我也知道)
19. 喝汤“喝汤”两音节都读作阳平。在河南话里主要是“吃晚饭”的意思。尤其是在农村,傍晚,家长喊孩子回家吃饭,常常这样喊“某某,快回来喝汤了!”
20. 无论如何称清啥都中
21. 秀“秀”在普通话中的5个义项里,确实可以指人,指特别优秀的人才。河南方言中,“秀”读作入声调时,就是“妻子、老婆”的意思,如:是他秀说的。意即“是他妻子说的”。
22. “前半场儿,后半场儿”:上午,下午。
23. 骂人称倔人
24. 谷堆那儿不是指地点而是指动作,是普通话“蹲下”的意思。
25. “招呼着”:小心点,有威胁的含义。
26. 衣服兜称布袋儿
27. 脚扭伤--握住脚;照顾--招呼
28. 拿东西--掂东西;鸭子--扁嘴腰
29. “徐哩很”:唠叨得很。
30. “长脸”:增光,有面子。
31. 不老盖儿是普通话“膝盖”的意思,这里的“不”读作阳平。
32. 小“小”读作入声调时,在河南方言里就是“儿子”的意思,例如:问问他小,就着了。意即“问问他儿子就知道了。”
33. 女孩称妮儿男孩称娃儿、孩儿
34. 裸体——车肚;光背——车脊酿
35. 皱称枯楚
36. 骗人称表人
37. “外头人”:泛指男人。“XX的外头人”就是指谁的丈夫。
38. 力量河南方言里“力量”的“力”读作入声,它除有普通话“力气、能力”之意外,还有“好、干净利落”之意,并且可以重叠为“力力量量”,意思仍为“好、干净利落”。例如:他把事情办得力力量量哩。意思就是“他把事情办得干净利落”。
39. 板凳称蹲儿
40. 估堆就是蹲下的意思;“估堆一边儿”就是在一旁蹲着的意思。
41. 使上当、受害、骗人--qio人
42. “拾道你”:揍你。
43. 安新片汤阴县、内黄县、滑县、南乐县、清丰县、浚县、卫辉市、新乡县、长垣县、原阳县
44. 舔“舔”在普通话里是“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的意思,这一动词多用在物上而不用在人身上,但是在河南方言里,它却可以用在人身上,有“巴结、溜须拍马”之意,且读作阴平。
45. “老扎皮”:土老帽。
46. 地奔儿或地走这里的“奔”读作阳平,“地”读作“dia”,入声调,“地奔儿、地走”都是“步行”的意思。
47. “家里”:“老婆”,“XX的家里”就是某人的老婆。
48. “强势人”:欺负人。
49. “小子”:泛指未婚男孩子。“XX的小子”就是指某人的儿子。
50. 花生称罗生儿
51. 蹲不称蹲,称估装。
52. 宋城:圣人之都,运河名城
53. “统不中哩”:意思是这要做更是离题太远,谈不扰。“统”一般做为加强语气。意思是:“更加”
54. “妮子”:泛指未成年的女孩子。“XX的妮子”就是指谁的女儿。
55. “古堆”:蹲下。
56. 辣椒,称秦椒
57. 瓤儿“瓤”的读音儿化后,在河南方言里读作入声调,是“现在”的意思,如:我不想吃,我瓤儿不饿。就是普通话“我不想吃,我现在不饿”的意思。
58. 冇“冇”(音:mou)相当于普通话的“没有”的意思。可以单独使用。广东话里的“冇”据说就是从河南话而演变过来的。
59. 舒服称出坦或带劲
60. 大声说话--邪货、咋呼
61. 吽ou四声指牛
62. “中”:相当于川话中的“要得”,英语中的OK。
63. 叔不称叔,称达。
64. “媳子”:泛指结了婚的女人。“XX的媳子”,就是指谁的老婆。
65. 估计称约摸住
66. 短袖不称短袖,称坎儿。
67. 夹菜称叨菜
68. 捣、砸东西--qio
69. 妹妹--老妙
70. 傻瓜、二百五--二半吊;拿东西砸别人--脏人接
71. 回来普通话中“回来”是“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来或用在动词后,表示到原来的地方来。”在河南话里除了有普通话的这一义项外,还有“以后或过段时间”之意。比如,“这事回来再说吧!”在河南方言里就是“这事以后再说吧!”的意思,“回”读作入声,“来”读作轻声。
72. 歪普通话中“歪”有“斜、偏或不正当、不正派”之意,在河南方言中,“歪”除了有普通话的这一义项外,还有“心黑、心术不正”之意,并且还可以作动词,例如:他又没惹你,你歪他干啥?
73. 清早饭、晌午饭不是早饭、午饭的意思,这里的“早”读作dao入声调,“清早饭”的意思是“上午”,“晌午饭”的意思是“中午”。例如:清早饭他都还在这儿。(上午他都还在这儿)
74. 下午--禾晌;最小的女儿--老妞;吝啬鬼--老鳖一;拿架子--拿唐
75. “不着儿”:不知道。
76. 捉迷藏称藏老木儿
77. 眼毛--眼沾毛;咯肢窝--gie老窝;肚脐--肚末脐儿;膝盖——不老盖儿
78. “戳济哩”“糊弄哩”:做事不认真,敷衍。
79. 胳老肢儿“胳”中的“e”读作ê音,是普通话“腋窝”的意思。
80. 老师儿--师傅
81. 金戒指--镏子
82. “擦黑儿”:傍晚。
83. 倒垃圾--豁gie囊;唾液--吐沫;眼屎--吃抹糊
84. 得普通话作实词的“得”有“得到、适合”等意义。河南方言里的“得”读作dē,调类为阳平,它除了有普通话的义项外,还可指日子过得舒服或满意的意思。例如:他家得哩很。就是“他家很富有或日子过得很舒服”的意思。
85. 不任赚儿就是普通话“不碍事、没关系”的意思。
86. 光棍“光棍”在普通话中是“地痞、流氓”之意(它与“光棍儿”意思不同),河南方言里“光棍”有“厉害、凶狠”之意,“光”读作入声,“棍”为轻声。例如河南话“你光棍啥哩?”就是普通话的“你厉害什么呀你?”
87. 昨天--夜个;恶心--左挠
88. “清倒起”:早晨。
89. 老婆河南方言里“老婆”一词若把“婆”读成儿化,就不再是普通话里“指男子的配偶”之意,而是“老年妇女或老太太”的意思了。如:这个老婆儿真有意思。河南方言里就是“这个老太太真有意思”之意。
90. “理料”:教育。“有理料”就是有教养的意思。
91. 信蚌片信阳市、桐柏县、息县、淮滨县、罗山县、潢川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
92. 背……脊娘
93. 梁园:梦里梁园,百年变迁中心舞台
说说我的家乡商丘 热门46句
1. “吃哩开”:人头熟,混得走。
2. 枯楚念“kuchu”音,意为皱巴,不平整
3. 儿与普通话^v^儿^v^相同,在不作为儿化音出现、表示孩子之际,发音为ler、阳平
4. 称喊称胁火
5. 滚蛋--搞蛋
6. 成色在普通话里“成色”是指“金币、银币或器物中所含纯金、纯银的量或泛指质量。”在河南方言里“成”读作入声调,“色”读作sē(为阳平),意思是“能力、本事”。如:老王嫌小李没成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老王嫌小李没本事(或能力)。
7. 沫子“沫子”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普通话“液体形成的许多小泡”的意思外,“沫”读作阳平,还有“垃圾”的意思。如:你赶快把沫子倒了。
8. 马甲不称马甲,称坎甲儿。
9. 牛称偶
10. 知道、记得--许忽;挣钱--制钱
11. 烧“烧”在普通话和河南方言里都有“使东西着火、加热”之意,在河南话里还有“由于变得富有或得势而忘乎所以”的意思。例如:你烧啥烧?有什么可烧的?
12. 花普通话中,“花”的意义主要有:花朵、花费等意义;河南方言中除了有普通话的义项外,还可指男子很风流,行为不端之意。例如:他这个人呀,花得很!“花”的声调读作阳平。
13. 汾河片灵宝市、陕县
14. 郑开片郑州市、开封市、开封县、封丘县、荥阳市、荥阳县、尉氏县、兰考县、民权县、杞县、通许县、中牟县、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鄢陵县
15. 没有称木牛
16. 炸油条--炸油馍
17. 同龄人称一般大儿
18. 兖菏片范县、台前县
19. 睢阳:两次“睢阳之战”,挽救汉唐中国
20. 鹰,称老雕
21. 聊天--喷空儿
22. 太阳……日头
23. 煽一巴掌称“揉一耳脖子”
24. 男孩子--hiao;女孩子--妞;嫂子——瑟
25. 很累称可使哩慌
26. 提东西--滴溜着;散步、走动--溜达;勤劳、折腾--不拾闲;放--撂;蹲下--咕最
27. 放纸炮不响--哟蔫儿了;坏人--啊脏菜
28. 寻“寻”在普通话里是“找”的意思,在河南话中读作xìn,专指“找对象”,如有人这样问你“你寻下没有?”就是问你找没找到对象。
29. “说到那儿”:竖着放那儿,也是站在那儿。
30. 南鲁片南阳市、鲁山县、长葛市、临颍县、郾城县、许昌市、许昌县、平顶山市、舞钢市、襄城县、郏县、禹州市、汝州市、汝阳县、宝丰县、叶县、舞阳县、方城县、南召县、西峡县、淅川县、内乡县、镇平县、社旗县、泌阳县、唐河县、邓州市、新野县
31. 放东西,称搁那儿
32. 忙碌、热闹--忙货
33. 上衣不称上衣,称布衫儿
34. 桌子--zhuao;筷子--qiao;
35. 煽耳光--胡巴掌
36. 大声吵嚷--嗷嗷叫
37. 正好称可美
38. 爷们、哥们、弟儿们--们儿
39. 刚才称姜结儿
40. 忍住--憋住,嘬住
41. 院子--场院;放风筝--放毫
42. 麻雀称小串儿
43. 洛嵩片洛阳市、嵩县、巩义市、登封市、偃师市、孟州市、孟津县、伊川县、新安县、宜阳县、渑池县、洛宁县、三门峡市、义马市、栾川县、卢氏县
44. “牟”:没有。
45. “较起悠儿”:有一点,稍微。
46. 滋泥或润展河南方言“滋泥或润展”是普通话“舒坦、舒服”的意思。如:他的日子滋泥(或润展)着呢!
说说我的家乡商丘 热门34句
1. “蒙住了”:骗住了。
2. 黑下儿“黑”的主要元音读作“ê”,“下”读作入声调。意即普通话词语“傍晚或晚上”。
3. 秫黍在许昌地区指玉米
4. 昨天……叶儿个
5. “响午头儿”:中午。
6. 商阜片商丘市、睢县、太康县、宁陵县、柘城县、虞城县、鹿邑县、夏邑县、永城市、郸城县、沈丘县
7. 二与普通话^v^二^v^一致,在表示数量之际,发音为ler、阳平
8. 老头儿普通话里“老头儿”就是“老年男子”的意思,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老年男子”的意思,还有“女人的配偶”之意。“老”读作阴平,“头儿”读作入声。
9. 则说“则说”在河南方言里就是普通话“一再说”的意思。如:则说是这样,你却那样做。意即“一再说是这样,你却那样做”。
10. 恶心人称苛碜人
11. “啥?”:这是什么?“弄啥”就是要我做什么?
12. 仔细“仔细”在普通话里就是“细心、小心”的意思,在河南方言里多指“俭省或吝啬”之意,而且表达时多带有嘲讽的语气。例如:他呀,仔细得什么都舍不得买。“仔”读作入声,“细”读作轻声。
13. 卧室称里薄儿
14. 下午称后半晌儿
15. 瓤“瓤”在普通话里泛指某些皮或壳里包着的东西,河南方言里除了这个意义,还有“不好,软弱”的意思,读作入声调。例如:①他开车的技术真不瓤。②他瓤得很,从来不敢大声说话。
16. 中(zhōng)普通话里“中”的意义主要是中心、内部、适于、不偏不倚或用在动词后面表示持续状态等义。河南方言里,“中”的声调读作上声或阳平,是“成、行或好”的意思。
17. 包或白在河南方言里,“包、白”读作入声调,是“别、不要”的意思,例如:你包(白)说了,我早就着了。意即“你别说了,我早就知道了”。
18. 妈--mai,第二声
19. 坏称不咋着
20. “没弹子”“没种”:骂人的话,指没有勇气,懦弱,不像个男人。
21. 蠕动、爬动--咕蛹
22. 没注意称不徐古
23. 向下滑--出律
24. 格意“格意”两音节分别读作入声和轻声,在河南方言里就是“厌恶、讨厌”的意思。
25. 膝盖,称布老盖儿
26. 商丘:天上一颗商星,地上一个商丘
27. “对导哩”:相互欺骗。
28. 就窝儿河南方言中“就窝儿”就是普通话词语“随即”的意思。
29. 咽喉称胡咙
30. 灶火屋就是普通话“厨房”的意思。
31. 作事不老练,差劲--次毛
32. “没脸”:没面子。
33. 恁河南方言中,“恁”除了有指示代词“那么”之意(“恁”的读音与普通话同),还有人称代词“你们”之意,“恁”作人称代词时读作阴平。如:恁都那样说,他就相信了。
34. “这股劲气”:这个样子。例:“你这人咋这股劲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