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的案例分析报告(必备6篇)

时间:2025-02-10 09:11:37 admin 今日美文

校园霸凌的案例分析报告 第1篇

一、基本案情

2015年9月,甘肃省某县中学高三学生高某某(17岁)由于看到同学将自己的照片“丑化”,并在网上发布有损自己形象的图片信息,遂购买了净重5克的溴敌隆毒鼠药一包,投入本班饮用水的保温桶中。当日,有8名同学饮用此水。后高某某担心造成重大后果,便主动告知大家保温桶中投放毒鼠药的情况,校方立即将饮用过保温桶中水的学生送往医院观察治疗,未造成人员伤亡。此案在当地引起了相关部门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检察机关受理此案后,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到,高某某因性格内向,长期遭受同学的欺凌无法排解,故采取极端方式报复。针对高某某长期受欺凌造成的心理问题,检察机关聘请专业人员迅速介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并依法对高某某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考验期满后,最终作出了不起诉的处理。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就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的治理预防向该校及县教育局分别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学校及教育部门加强校园法治教育和学生心理关怀,并组织未检检察官进入案发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对高某某也多次进行回访,持续关注其成长。2016年6月,高某某顺利考取大学,专门向检察机关发来感谢信。

二、典型意义

本案中,高某因遭遇长期的校园欺凌而产生严重心理问题,导致其最终采取极端手段,以暴制暴,由一名校园欺凌的受害人“恶逆变”为加害者。检察机关通过深入开展社会调查,挖掘出其犯罪动机、遭受长期欺凌的经历,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迅速组织专业力量进行心理干预,慎重作出不捕不诉决定,助其消除心理危机,最终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校园霸凌的案例分析报告 第2篇

2011年10月25日晚,王某与李某某、李某预谋绑架其舅舅的孩子以勒索钱财用于网络游戏。次日下午5时许,王某在张掖市某小学等候表妹邵某某放学后,将其骗离学校带至甘州区一土坯房处,王某与李某某将邵某某杀害后逃离现场。当晚二人遇到李某后,王某告诉李某绑架了一个小女孩,并让李某去找30元钱购买手机卡,李某在明知王某购买手机卡是用于给人质家属发勒索短信的情况下,到其家中取了30元钱交给王某,王某购买了一张手机卡多次给被害人邵某某母亲发信息勒索赎金20万元。10月27日下午王某、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在王某的协助下,公安机关于当日将李某某抓获归案。

张掖中院审理后,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十二年,李某某有期徒刑十年;以绑架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缓刑四年。

校园霸凌的案例分析报告 第3篇

校园欺凌案例式情景式教学活动教案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原本安静和谐的校园里,现在也频繁发生欺凌事件,因此校园安全不光是老师和家长关心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都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此类案件不仅给被害者造成长期的心理阴影,甚至影响人格发展,施暴者也很可能会走入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身心都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法制意识淡薄,自控能力较差,是非不明,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校园安全并不是学校领导和少数教师的管理能够简单的完成的,必须要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大家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舒适、快乐的校园环境。下面用具体案例来分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在制止校园欺凌事件,防止学生伤害事故发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典型案例

小a,男生,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偶尔睡觉,课间纪律差,对于学习毫无兴趣。老师也多次请其父母到校面谈,沟通交流,但是多次教育批评并无效果。可以说是屡教不改,不能自控自己的行为。班上有另外一名男生小b,为人老实,智力有些问题,因为和他小学就是同学,喜欢往小a身边凑,小a经常恃强凌弱,欺负小b,有时候不注意就给他一拳,打他一下。偶尔还教唆别人给小b脱裤子,并以此为乐趣。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在开学那天伙同小c把小b的自行车座子给卸掉了,轮胎气给放了。事后,经过校方的处理,写下书面保证,承诺不再欺负小b。

二、成因分析

面对具有欺凌行为的学生,除了班主任和学校政教处教育、批评、惩罚外,更应该仔细研究他们为何会产生欺凌行为的原因。识别暴力的产生的各种因素,例如是否存在家庭暴力等,然后有针对性的处理,改善有暴力倾向的青少年的的错误认知,从而彻底改变其不良的行为。

1、学生自身方面。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小a在校属于经常违纪违规的学生,从来不把校规校纪放在心上,法制观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能考虑他人的感受,遇事不冷静,很容易采取一些非常过激的行为。

2.家庭环境方面。

每个人的性格、行为的养成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首先就是他的家庭环境。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会促进孩子的成长;相反一个冷淡破裂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不少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家庭生活都不幸福,他们要么从小失去父母关爱,要么家庭生活不正常存在家庭暴力,必定会造成他们的性格走向极端。小a就生活在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从小就离开了母亲。父亲对他缺乏关爱,孩子出现种种问题,不想办法批评教育,只会对他拳打脚踢。长期这样,小a就形成一种“攻击性人格”。为此往往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3.社会环境方面。

一些社会歪风邪气充斥着校园,催生了校园欺凌。当前一些网吧、游戏厅等不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无视有关规定向未成年人开放,严重损害了教学和谐环境。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但实际上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电子游戏中,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小a对王者荣耀这款手机游戏达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游戏里面的暴力情节对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事件启示

校园欺凌是由个体或群体实施的一种侵犯性行为,是一种基于恶意或是故意的有目的行为。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告诫学生如果存在同伴恶意挑衅性的行为,要及时告诉老师或者家长,让他们来帮助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避免欺凌事件发生。要强化父母对孩子的监管责任,不能放任自流,随时关注孩子结交的朋友,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学校也要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并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疏导学生的过激心理。同时学校也要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定期安排学生参与法制教育活动,聘请警察为法制老师以具体的校园欺凌案件现身说法,让学生们知法、懂法,不以身试法。

安全无小事。家庭、学校、社会要通力合作,避免欺凌事件发生,为处于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提供安全和谐的成长空间。

校园霸凌的案例分析报告 第4篇

郑某、李某、郑某某与被害人王某某系同班同学,2012年7月,因被害人王某某值日但未打扫卫生,郑某某与王某某发生口角;之后,王某某在路过郑某座位时在郑某背部推了一下,引发推搡厮打;一旁的李某、郑某某也参与到殴打中。最终造成王某某头部重伤,后经救治无效死亡。案发当日,郑某与郑某某先后被警方抓获归案,李某在其亲属陪同下投案自首。

法院一审后,判处郑某有期徒刑七年、李某有期徒刑二年、郑某某有期徒刑二年。一审宣判后,郑某、郑某某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校园霸凌的案例分析报告 第5篇

校园暴力事件案例篇15月6日下午,多名男子在露天公厕内殴打学生的视频通过微博发布后迅速发酵,引发热议.

视频时长2分14秒,视频显示,一名身穿黑色夹克的男生被多名男子围殴.打人者除用脚踢踹学生头部外,一白衣男子将该学生头按进公厕粪坑,然后踩上学生背部,不断用脚将对方的头往粪坑里踩,过程持续40余秒.待该男生爬起后,另一男子用手抽打他后脑,要求他“脸朝上笑一个”,“笑好看点”.

被围殴的男生左脸淌血,脸上有多处擦伤并沾有污秽物,其他男子除全程欢呼雀跃外,还追问关于某“初一女生”的事情.

视频发酵后引发网友的集体声讨.多数网友认为,该事件情节恶劣,当地相关部门应该就此事给出说法,并有效遏制此类行为.

校园暴力事件案例篇2延安吴起县中学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6名高二女生持刀威逼5名学妹脱光衣服集体_.6名涉案女生现已被当地警方刑拘.高中女生逼学妹脱衣,校园暴力事件值得警惕.

如此骇人听闻的场景实在触目惊心,尤其是当这种下流无耻的暴行发生在一群高中女生身上,让人不得不质疑当今的校园里到底潜藏着多少黑暗?当今的教育到底培养了些什么未来?人们原本早已经对媒体不断曝光出来的林林总总之校长老师们__女生甚至幼女恶劣事件深感震惊和不安,但始终宁愿相信这只是少数害群之马,始终相信学校的德育教育上能够彰显出社会正能量;但当我们再一次看到发生在革命圣地延安的校园内如此卑劣下流女生丑闻,恐怕大多数读者都会陷入迷茫不解,黑社会也不过如此,何况女生、何况高中女生?

校园暴力事件案例篇3熊佳庆,上海市虹口区南湖二分校的学生,2009年10月23日《上海徐汇女生打架,看着就火大》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一个女生站在弄堂中间,另一女生从其背后冲来并用脚飞踢其后腰,在其倒地时,还用脚跺其腹部,之后被网友_,证实打人者是熊佳庆,这段名为并在上海知名论坛中引发热议,众人纷纷对打人的女生表示愤怒,网友戏称她为“暴力熊”,2009年10月26日一名自称了解内情的网友发帖称,打人的女生在事后因不满多方压力自杀身亡.2009年10月27日调查后发现自杀传闻系谣言,打人女生正在家反省.

校园暴力事件案例篇4一则“女生宿舍内遭学生狂扇被逼下跪”的视频在网上热播,引起网友广泛关注.视频中,一名身着校服的女学生被几名同学狂扇耳光,并被逼下跪.针对此事,江西省玉山县教体局回应称,事情起因是该中学八年级和九年级两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小矛盾而引发.

因日常生活中的小矛盾,就招呼上几名同学,狂扇对方的耳光,并逼着对方下跪,这样的情节发生在同一学校的两位初中女生之间,的确有点超乎人的想象.但现实中,这样的案例绝非孤例,类似的校园暴力事件不时见诸报端,近来还有持续高发的趋势.在公共卫生学的视野里,校园暴力是被纳入流行病学的范畴中调查的,这也说明校园暴力是不容回避的客观存在.既然校园暴力是一个客观存在,就得正视之,并积极谋求化解之道.

校园暴力事件案例篇5郑州财经技师学院余同学惨遭四个女老师围殴三次,衣服被撕烂,背部全是抓痕,其中几位女老师是20岁出头,冲突中女老师骂声响彻校园.据了解,余同学班主任体罚学生发生口角,班主任几位“闺蜜同事”帮其出头.

校园霸凌的案例分析报告 第6篇

案例一:

小李(化名),女,17岁,成绩优异,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重点高中,因为失眠、无法集中精力听课,情绪持续低落,上课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休学在家,老师推荐到精神专科医院检查确诊为中重度抑郁。

当我们了解到这些,可能会想,这样一位优秀的孩子怎么会抑郁、休学?据小李口述,因为自己从小长得胖乎乎的,上幼儿园时就被其他孩子嘲笑过。清晰地记得有一次午睡,休息室床位比较紧张,老师安排班里有个孩子和她睡一张床,当时那个孩子就笑她说她是大胖子,一张床睡不下,惹得全班孩子见面以后都叫她“胖子”。小学时,也没有摆脱这样的“厄运”,经常会有同学给自己起绰号,骂自己、嘲笑自己。在班里没有要好的朋友,遇到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面对。回家跟父母说,父母也没在意。她以为上了初中改变环境会好些,但是痛苦又如影随形陪伴她三年。小李很痛苦,渐渐地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遇到事情一个人忍着。这些年来,自己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终于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她以为这样所有的一切都会过去,但是,过去的事情就像在她心里生根发芽一样,总也挥之不去。终于,在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感觉自己实在撑不下去了,选择了休学。

从小李的经历中,我们发现有些校园欺凌好像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狂风暴雨,如果不去深入了解,可能都无法觉察得到,而且孩子都不知道这是欺凌,但是,校园欺凌就是这样一直存在着。

案例二:

小王(化名),男,初二,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一年回来不了两次,平时都在学校住,性格很是内向、孤僻,很少跟别人主动交流,也没有什么朋友,学习成绩班级倒数,有几次老师当众批评他,说他学习不上进,小王跟父母说过很多次不想继续上学了,父母认为是孩子贪玩,对学习不上心,就苦口婆心地劝他让他好好学习,别总想着玩。只要父母一提到学习,小王就默不作声,眼里含着泪。他多么渴望父母能陪着身边,看到别的孩子上学有父母接送,他特别羡慕。但是,这种念头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压下去,他知道父母在外面挣钱不容易,不想给父母找麻烦。有一次,班里大概有十个左右的男孩把他约到学校花园,几个人不明原因地把他打了一顿,旁边还有很多同学围观,说笑,拍视频,而小王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这个案例引起学校高度重视,轰动了当地教育部门,并对参与校园欺凌的学生进行了严厉地批评和教育,对小王进行了安抚和心理疏导。但最终,小王还是休学在家静静修养。

案例三:

小明(化名),男,10岁,四年级,父母是做生意的,平时特别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小明学习成绩很差,在班里属于后进生,看起来身体强壮,表达能力非常好,喜欢说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但周围同学班里的同学经常说他“傻”,老师也觉得他说的话不着边际,经常有班里同学骂他欺负他,他就会告诉老师,老师第一次还帮着他去处理,时间长了也觉得这孩子事多,整天不好好学习,又跟班里同学关系搞不好,也对他有偏见。渐渐地,他在班里更无心学习了,整天回到家哭哭啼啼的。后来家长跟老师沟通了一下,老师实在也没办法,建议他换个环境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