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报告一般结构 第1篇
这个部分包括课题研究的结论和成果,是结题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能否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得以推广和借鉴,关键看这部分。
研究结论是针对课题研究的问题作出的回答,是整个研究的结晶。其内容包括:对研究总体性的判断,对研究假设的总结性见解;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指出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途径和方法。结论的陈述应精练、鲜明、留有余地。
研究成果要从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两方面去陈述,不能笼统地谈。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同时也应注意研究成果必须体现所确定的研究目标。
研究成果中的理论成果可以是研究所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包括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论文集等等。实践成果包括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实验课、示范课、观摩课(课件)的获奖情况、学生作品集、情况汇总等等。
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催生出多篇学术论文。这些学术论文,就是课题研究的部分成果。在结题报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归纳进去。有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所取得的成果的:研究成果详见某某论文。只是这样陈述是不行的。如果一个课题分为几个子课题来研究,在结题报告的成果表述中,也要将这几个子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提炼、归纳。应注意不要只是简单地罗列这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那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而应融汇所有子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出几点。同时也应注意这些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必须体现所确定的研究目标。
教育研究报告一般结构 第2篇
文献综述是对文献资料中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目的是揭示有关课题研究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自己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因此要带着研究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目前容易出现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大堆罗列堆砌文章。误以为文献综述的目的是显示对其他相关研究的了解程度,结果导致在写文献综述时不是以研究的问题为中心来展示,而是写成了读书心得清单。二是选择性地探讨文献。很多人为了“证明”自己的研究是创新的研究,于是有意识地抛弃一些与之相关的文献,而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或可预测的假设。有些虽有文献综述,但只是简单地罗列出一些缺乏权威性和经典性的算不上学术文献的所谓文献。
教育研究报告一般结构 第3篇
课题研究的过程可以花较多的笔墨来陈述。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以及是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来开展研究的。
写作课题研究的过程不要用总结式的语调,对每个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给予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说明,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研究的时间、地点、对象和参与研究的人员。
(2)对问题、设计和行动步骤、过程措施的回顾。
(3)对观察到、感受到的有关现象的描述、整理。
(4)对行动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根据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探讨规律性的东西并进行论证。
写作时应强调态度客观,以事实为依据,对事实的描述要明确,遣词用句以中性为原则。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人称。
这部分也可以与“课题研究的步骤”合在一起陈述,在每一个阶段中具体陈述所做的工作、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