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分析报告 第1篇
(1) 广告推送频发
(2) 未经用户同意以用户的名义发邀请短信
(3) 首次开会员1元,但是没有自动续费和取消续费的提示,自动扣费
(4) 获取不到有用的信息
作为使用过脉脉的用户,有几个主观的感觉,首先,获取到的信息量很有限,使用脉脉的初衷是想了解产品经理的信息,但是有效的信息寥寥无几,想要跟行业内的大佬加好友还要开会员;其次,广告推送很频繁,推荐浏览的信息很没有营养,大多是吐槽同事、吐槽老板、吐槽公司;有部分把自己的简历发出来求意见的,可以对自己求职有指导作用。身为一个正在求职的人感觉拓展人脉不如去牛客网找内推;找行业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不如去垂直社区比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简书、CSDN;浏览行业热点不如去36氪、虎嗅。针对上述痛点和需求我的建议有:
(1)增加准入门槛,这样势必会流失掉一部分用户,但是可以营造更专业的社区氛围;
(2)完善内容筛选和过滤机制,依赖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算法的提高;
(3)提升用户体验,减少通知栏广告推送,可以在内容浏览页面穿插广告,但是要标注广告标识;在欢迎页面推送广告,提供跳过操作。
(获取数据的渠道有限、自己对产品分析的理解还有待提升,可能有很多分析不到位的情况,欢迎批评指正)
公众号-产品offer看我
应用分析报告 第2篇
从产品功能架构图上来看,美图秀秀的架构更为复杂,每个模板的子功能过多,页面分类较为混乱,用户体验不佳。
醒图整体架构清晰简洁,各个功能一目了然,更加主次分明,用户体验更好。
美图秀秀的主页面有7个大功能:图片美化、相机、人像美容、拼图、视频剪辑、视频美容、社区;而醒图的主页面是围绕着修图这个核心功能设置的,对于日常修图,醒图基本上都可以满足,并且针对喜欢自拍的人群,在人像美容部分,提供了更多实用的小功能。作为社区板块的模板功能,普通用户只可以一键使用和关注发布者,却无法进行更多的互动,例如点赞,评论等等。
可以看出两款软件的定位略有不同,美图秀秀更侧重于利用修图分享带动社区发展,醒图则更专注于做工具类app。
1) 布局更加简洁合理,减少首页广告比例,过高的广告比例会降低用户的体验感;
2) 把图片美化和人像美容模板合并,重复的功能会增加用户过多的信息筛选负担。
1) 抠图的内容更丰富、识别的场景更鲁棒,针对功能选择合适的图像算法;
2) 抠图更加精准,及时跟进业界先进的图像算法。
1) 推出一些新颖的、具有趣味性的互动元素,如贴图素材;
2) 及时跟进年轻人的关注热点,如微博热搜上的热门综艺节目或抖音上的新玩法。
1) 增加付费VIP专属功能的实用性和吸引力,加强用户付费意愿;
2) 引入推荐算法,个性化推荐广告,提高广告的投放成功率。
1) 苹果App store上用户评分较低,关注用户反馈的意见,及时修复Bug;
2) 维护好大众社交软件上的用户群,及时回应用户群里的反馈意见。
1) 增加社区分享功能,降低内容生产门槛,模板制作分享功能向所有用户开放,引导和鼓励用户创作内容,对持续发表优质原创内容的用户提供更好的资源;
2) 提供搜索功能,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如特定风格的滤镜。
1) 和美图秀秀相比,醒图缺少一些常用功能,如:拍照、马赛克、拼图等。
2) 增加视频制作功能,优化用户使用场景,可以与剪映形成良性竞争。
1) 邀请更多明星,利用明星的流量效应吸引粉丝用户;
2) KOL入住社区,利用社交平台的海量用户增加app的曝光率。
3) 增加水印功能,使潜在用户了解到产品,增加下载量。
应用分析报告 第3篇
1)米家
2)华为智能家居
3)海尔智家
应用分析报告 第4篇
用户需求分析
1)米家
在C端,小米拥有海量的用户,也有着不错的口碑。生态链产品的质量保证和价格优势,使得用户愿意购买米家产品。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小爱音箱、电视等入口控制整个智能家居。用户一般由此入门平台,逐步添置米家智能设备。或者由市场反映良好的关系,消费者直接入手米家智能家居套装;
2)华为智能家居
同小米一样,华为在C端的用户基数大,在华为系手机中,都默认内置了华为智慧生活,本身平台提供了比较多品牌合作的产品,也有自身生态链的产品。同时提供了美的、格力、海尔等家电品牌的第三方接入。消费者在线下购入此类家电时,可以同华为智能家居联动。通过华为的平台可以控制多品牌的智能家电。
3)海尔智家
海尔作为传统企业拥有扎实的产品生产线,其可为消费者提供整套的家电服务。并且海尔已经有不错的前装市场,与多方房地产和装修公司有合作。也针对后装提供给消费者设计整套智能家电的服务。
用户画像
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米家、华为智能家居、海尔智家拥有着类似的消费群体,重合度较高,覆盖了各个年龄层。20~29岁是智能家居的主力军,在较低的年龄段里,偏向米家的更多,较高年龄段中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选择老牌的海尔。同时,男性更加热衷于去了解智能家居。
产品功能
应用分析报告 第5篇
驱动电机系统是新能源车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是新能源汽车车辆行使中的主要执行结构,其驱动特性决定了汽车行驶的主要性能指标,它是电动汽车的重要部件。电动汽车的整个驱动系统包括电动机驱动系统与其机械传动机构两个部分。电机驱动系统主要由电动机、功率转换器、控制器、各种检测传感器以及电源等部分构成。
简单来讲,电机驱动系统主要由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两部分构成。从电机驱动系统的产业价值链来看,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所占的成本之比大致相同。
下图:电机的结构部件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属于中低压电机范畴,由于其应用领域的特殊性,相对一般中低压产品,它具有较高的性能要求:
1)调速范围宽:新能源汽车有两类工况场景,在启动、加速、爬坡时,要求工作在恒转矩区间;在高速行驶时,要求电机工作在恒功率区间;
2)功率密度高,主要是为了在尽量小的车内空间限制、电池电量下,提高续航里程;
3)安全可靠,要求电机的稳定工作和抗震、散热性能佳;
4)轻量化,即电机体积小,满足整车轻量化的要求;
5)过载能力强:在启动、加速、爬坡工况下,要求电机具有4-5倍的过载能力。
下图: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性能要求
电机一般要求具有电动、发电两项功能,按类型可选用直流、交流、永磁无刷或开关磁阻等几种电动机。功率转换器按所选电机类型,有DC/DC功率变换器、DC/AC功率变换器等形式,其作用是按所选电动机驱动电流要求,将蓄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相应电压等级的直流、交流或脉冲电源。
适合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主要有永磁同步、交流异步和开关磁阻三大类。因其不同特点,各有应用场合。
永磁同步电机体积小、质量轻,功率密度大,可靠性高,调速精度高,响应速度快;但最大功率较低,且成本较高。由于永磁同步电机具有最高的功率密度,其工作效率最高可达97%,能够为车辆输出最大的动力及加速度,因此主要用在对能量体积比要求最高的新能源乘用车上。
交流异步电机价格低、运行可靠;但其功率密度低、控制复杂、调速范围小是固有限制。价格优势使得其在新能源客车中使用的较广泛。
开关磁阻电机价格低、电路简单可靠、调速范围宽;但震动、噪声大,控制系统复杂,且对直流电源会产生很大的脉冲电流。用于大型客车。
下图:驱动电机性能指标对比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目前的发展方向有以下几方面:小型轻量化;高效性;更出色的转矩特性;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噪声低;价格低廉。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能源驱动电机的发展呈现了下面的趋势:
①电机本体永磁化:永磁电机具有高转矩密度、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等优点。我国具有世界最为丰富的稀土资源,因此高性能永磁电机是我国车用驱动电机的重要发展方向。
②电机控制数字化:专用芯片及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出现,促进了电机控制器的数字化,提高了电机系统的控制精度,有效减小了系统体积。
③电机系统集成化:通过机电集成(电机与发动机集成或电机与变速箱集成)和控制器集成,有利于减小驱动系统的重量和体积,可有效降低系统制造成本。
应用分析报告 第6篇
脉脉的功能闭环围绕着搜索和浏览,用户出于了解职场信息机会、拓展职场人脉的愿意进入app,在获取到有效信息后离开app。从面向过程的角度来分析脉脉如何宣传产品、优化功能以及提升用户体验:
(1)用户使用app之前:商家通过运营手段宣传推广app,根据产品的定位找准受众群体,现阶段脉脉还是一个纯C端的产品,面向的对象主要有三类,正在求职的人(毕业生、失业者、准备跳槽的人)、招聘者(发现人才)以及没有明确目的;这些用户都是独立的个体,可以通过和B端企业、高校合作获取更多的群体用户,这样也能提升内容和信息的质量。
(2)用户使用app时:求职者获取到有效的职场信息、拓宽了人脉;招聘者发现人才;没有明确目的的人使用app过程中没有负面感满足这些就是一次愉快的体验,才能提升用户留存,吸引用户再一次进入app。在这个过程中商家需要过滤掉无用的信息,完善内容筛选的算法;推荐用户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避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现象出现。精准的过滤推荐算法一方面依赖于商家自然语言识别、机器学习的算法成熟程度,另一方面依赖于用户信息的完整程度,因此可以在进入主页之前提示用户资料越完整推荐内容越精确,引导用户完善资料。
(3)用户使用app后:适时的通过通知栏广告刷存在感,引导用户再一次打开app是很多app常用的做法,脉脉也是这样;但是广告太频繁反而会招致用户的反感,脉脉如今隔几小时甚至几分钟一个广告的做法已经成了一个槽点,建议后续降低广告的投放频率,先提升用户体验以及产品的口碑。
C端产品不管是内容型、社交型还是工具型的互联网产品主要的盈利流程都是获客—留存—盈利,在有了稳定的用户基础之后通过会员机制和广告实现盈利,部分C端互联网产品还通过开放第三方入口获利,脉脉的盈利渠道也是这三种。
应用分析报告 第7篇
根据“北大法宝·法律法规库”数据统计,2022年公布的3328件法律法规,有1226件被法律法规引用,总被引次数5081次。2021年总被引次数达11131次,是2022年的2倍多。在2022年被引次数Top10的法律法规中,《_地方各级_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2022修正)》被引次数最多,达267次;被引次数100-200次的有5件,包括1件法律、3件行政法规、1件部门规章;其余4件被引次数均在100次以下,包括3件法律、1件行政法规。2021年被引次数Top10的法律法规包括8件法律、2件行政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