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空气质量报告(共8篇)

时间:2025-05-27 17:41:35 admin 今日美文

2023空气质量报告 第1篇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细颗粒物()和臭氧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全省10个酸雨监测点单次降水pH值在之间,未出现酸性降水。

◆声环境

西宁市、海东市、海西州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较好”及以上,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均为“好”。西宁、海东、海西、海南、海北、玉树、果洛、黄南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分别为、、、100%、100%、100%、100%、100%,夜间达标率分别为、、100%、、、100%、100%、100%。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生态质量类型以“二类”为主,生态质量变化基本稳定。三江源区、青海湖流域和祁连山等重点生态区生态系统格局、生态质量保持稳定。

全省实施减排工程134项,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分别为4014吨、843吨、2376吨、492吨,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2023空气质量报告 第2篇

2023年1-12月与去年同期相比,鹤山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有效天数比例为,同比上升个百分点。

鹤山市区SO2、PM10、CO和PM达到国家日均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均为 100%;O3-8h达国家日均二级标准天数比例分别为;NO2达国家日均二级标准天数比例分别为。(详见图2)

图2 2023年1-12月鹤山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同比变化情况

【说明】

1、本报告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等有关规范要求,对空气质量测数据进行统计和评价。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六项污染物浓度限值如下表所示:

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

污染物项目

平均时间

浓度限值

SO2

年平均

微克/立方米

24小时平均

150

1小时平均

150

500

NO2

年平均

24小时平均

1小时平均

200

200

24小时平均

毫克/立方米

1小时平均

O3

日最大8小时平均

100

160

微克/立方米

1小时平均

160

200

PM10

年平均

24小时平均

150

PM

年平均

24小时平均

2023空气质量报告 第3篇

汾渭平原11个城市1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同比上升个百分点,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同比上升个百分点,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PM平均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下降;O3平均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为咸阳、运城等城市。1—1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同比上升个百分点,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同比上升个百分点,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PM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下降;O3平均浓度为167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下降。

12月,汾渭平原11个城市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1—12月,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其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

图1 2023年1—12月全国及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比较

2023空气质量报告 第4篇

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1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同比下降个百分点,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同比上升个百分点,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PM平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下降;O3平均浓度为8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为徐州、阜阳等城市。1—1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同比上升个百分点,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同比上升个百分点,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PM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下降;O3平均浓度为1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下降。

12月,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1—12月,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其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

2023空气质量报告 第5篇

今年3月底至4月上旬,市_会组成三个工作组,联合市生态环境局下沉7个县(区)进行暗访、检查。4月中旬至下旬,组织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部分市人大代表,邀请部分城建环资咨询专家组成调研组,赴惠城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了专题调研和实地检查。

“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值得肯定,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和改善。”市_会组成人员认为,影响空气质量提升的隐患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工程)进展不够理想、生态环境监管亟待加强等。

惠州市_会组成人员提出,要精准施策,持续巩固提高环境质量。要聚焦重点,全力推进治污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剿黑消劣”攻坚行动,确保水质稳定达标。要全面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高标准、系统推进惠州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要压实责任、严格监管,确保环境污染问题整改到位。

2023空气质量报告 第6篇

尽管在过去的六年中,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稳步增加,但世界许多地区的政府经营的监管工具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被证明是由公民科学家,研究人员,社区倡导者和地方组织赞助和托管的低成本空气质量监视器已被证明是减少全球空气监测网络中差距的宝贵工具。

“一个干净,健康和可持续的环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权利。在世界许多地方,缺乏空气质量数据延迟了决定性的行动,并使不必要的人类痛苦永存。空气质量数据可挽救生命。在报告空气质量的地方,采取行动并改善空气质量。 IQAir.

这些独立的空气质量监测站揭示了易受伤害和代表性不足的群体中有害空气污染的不利影响。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巨大差距可能很差,进一步强调了在全球范围内扩大空气质量监测覆盖范围的需求。

“IQAir年度报告说明了持久空气污染危机的国际性质和不平等的后果。迫切需要在资源不足的地方监视空气质量,管理跨界雾霾的原因,并减少我们对燃烧作为能源的依赖,”国际的。 “在2023年,空气污染仍然是一场全球健康灾难。 IQAir的全球数据集为最终的不公正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提醒,以及实施该问题存在的许多解决方案的需求。”

按联系人:

2023空气质量报告 第7篇

12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同比下降个百分点,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同比下降个百分点,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PM平均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下降;O3平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为德州、衡水、淄博等城市。1—1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同比下降个百分点,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同比上升个百分点,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PM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下降;O3平均浓度为18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下降。

12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1—12月,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其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

北京市12月优良天数比例为,同比下降个百分点,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持平;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同比下降个百分点,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PM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下降;O3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升。1—12月,优良天数比例为,同比下降个百分点,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同比上升个百分点,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PM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下降;O3浓度为17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下降。

12月,北京市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1—12月,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其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

2023空气质量报告 第8篇

惠州市人大代表张海东认为,今年是惠州市建设“无废城市”的关键之年,各有关单位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为引领,系统谋划惠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路线图。要全面梳理“无废城市”建设问题清单,查找短板、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优秀的工作模式。

张海东建议加大“无废城市”和绿色生活理念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及时提炼总结“惠州经验”,建成一批典型“无废城市细胞”。

2024年,惠州市将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加强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贡献惠州力量。(文 李嘉怡 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