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学业评价方案(必备3篇)

时间:2025-04-27 16:41:29 admin 今日美文

二年级语文学业评价方案 第1篇

一、评价目的

对学生学业评价,突出二年级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坚持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分项测查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本次语文学业评价,强调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注重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

二、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1.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以笔试为主,试题内容依据课标,紧扣教材,注重习惯,加强积累,发展能力,主要考查课标对学生本学期、本学年、本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掌握情况,反映小学各个阶段对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的要求,形成知识结构层层递进、能力发展螺旋式上升的监测体系。

具体说明:

(1)基础知识

——识字与写字考查,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和写字三方面的内容,通过看拼音写词语、选读音、选字填空等内容综合考查学生在这三方面的积累和运用情况,同时注重对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考查。

——积累运用,一是考查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古诗词、谚语、名言,以及要求背诵的课文、经典句段等;二是考查常用句型、典型句型、精彩语段等语言表达形式的积累、感悟、迁移和运用。

(2)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通过古诗、精彩语段等内容考查课文内容填空、语句意思、内容理解、情感体会等。

——课外阅读,通过语音、字、词、句、段内容的把握、情感体会等内容,考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特别是考查词句理解、阅读过程中对语言进行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3)习作表达

——口语交际,低年段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能够表达完整、清楚、通顺的能力;

——低年段写话,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能够说完整、清楚、通顺、连贯的话。

2.分项测查

分项测查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内容。测查以口试和笔试为主,侧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本能力和语文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测查。

具体包括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两大板块。

评价内容、评价要求及评价标准具体如下:

A.语言积累

(1)识字、写字

以本册教材生字表为测查内容,在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中,各随机抽查50个生字。

二年级识字评价标准:

优:认读正确90%,声音洪亮,记5分;

良:认读正确75%,声音洪亮,记3分;

中:认读正确60%,声音洪亮,记2分;

待进步:认读正确59%,记1分。

附:除本学期课本要求会认的汉字以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增识的汉字能记录并认读,二年级100—150个,认读基本正确,记鼓励分2分,150个以上,认读基本正确,记3分。

写字方面:

优:书写正确90%,字迹工整,书面整洁,记5分;

良:书写75%,字迹工整,书面整洁,记3分;

中:书写60%,字迹工整,书面整洁,记2分;

待进步:书写59%,记1分。

(2)课文背诵和古诗文积累

以本学期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优秀古诗文(分年级背完课标要求的70首古诗为测查内容,由任课教师拟出学生抽背目录,对学生抽背目录的五分之一进行测查。抽背课文篇数以教材要求为依据,二年级古诗文20首;

优:抽背正确90%课文、古诗文各记5分;

良:抽背正确75%课文、古诗文各记4分;

中:抽背正确60%课文、古诗文各记3分;

待进步:抽背正确59%课文、古诗文各记2分。(背正确30%以下各记1分)

(3)课内外阅读

课内外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在书上做批注,摘录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和段落,记录生活中的语言、格言、故事等。根据课标对学生本学年的课外阅读量要求,期末采取学生自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笔记按要求进行等级评价。

二年级语文学业评价方案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结合新课改中改革评价的精神,通过对语文学科素质的评价改革来对我们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语文学科教学的素质化,推动我校语文课改的深入发展。这次的改革方案在指导思想上主要强调以下一些方面。

1、着眼于检测学生的语文基础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习惯、语文能力。评价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重在考查学生语文能力达标的程度,而并非选拔性考试。评价方式体现多元化和阶段性。

2、按照现代社会以及课改对我们培养怎样的人,该具有哪些语文基础素质的要求,以及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语言的规律来制定考查内容。评价体现人性化。

二、评价的内容

学生语文学科素质评价的基本要求主要围绕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各阶段的目标。

1、识字、写字

2、阅读(包括口试、笔试)

3、口语交际(说话)

4、作文(写话)

5、综合性学习

三、每项内容的`评价标准

1、写字评价标准

优等: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会写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良好:累计认识常用汉字基本达3000个,基本会写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硬笔书写楷书,行款较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合格:会认课标中要求的大部分汉字,会写课标中要求的大部分汉字,硬笔书写楷书,行款基本整齐,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2、阅读评定标准

二年级语文学业评价方案 第3篇

一、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分低、中、高三个年段。考试总分各年级均为100分,其中口语部分(低年级含写字习惯)20--30分,笔试部分70-80分。口试部分可以安排在笔试即期末(中)考试前一个月内进行。具体评价办法如下:

(一)低年级

口试(20分)

1、朗读(10分)

内容:教材选用的朗读课文。方式:测试者任意抽取1-2篇课文进行朗读。

2、背诵(10分)

内容:背诵课文指定段落;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前30首。

方式:测试者任意抽取2-3篇(段)进行背诵。

写字习惯(10分)

内容:“三姿”及书写。

方式:抄写生字表或简短的课文,分坐姿、握笔姿势、握笔距离三项现场打分。

笔试(70分):

1、听力(10分)

包括字、词、句,以及简单短文中基本问题的回答等内容。

2、基础知识(60分)

字、词、句、拼音、积累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中年级

口试(30分):

1、朗读(10分)

内容:从课外选定的美文。

方式:在选定的美文中由测试者任意抽取1篇准备10分钟后朗读。

2、背诵(10分)

内容: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相关段落和语文天地中积累的内容;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后40首。

方式:测试者任意抽取2-3篇(段)进行背诵。

3、口语交际(10分)

口试部分命题应立足生活,贴近教材,贴近学生。可依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内容及方式包括:

(1)复述课文或讲故事等;

(2)分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对话;

(3)情景命题对话。小组形式(2人以上)抽签决定情景命题对话。此类合作完成题目相当丰富,如合演课本剧、指定的童话剧等。小组合作完成的题目,由学生在考前抽签,小组由各自抽的签儿组成。学生抽签后合作编排,设计服装、道具、台词、曲子,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笔试(70分):

笔试部分题目应注意整合多方面内容,贴近教材,贴近生活,关注基础知识与技能,关注学生兴趣,让命题既扎扎实实又生动活泼。

笔试共分四大部分:听力(5分);基础知识(20分);阅读(20分),其中课内阅读的比重略大于课外阅读;习作(25分),含卷面书写3分。

(三)高年级

口试(20分):

1、背诵(10分)

内容:(1)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相关段落和语文天地中积累的内容;(2)课外积累的优美段落。

方式:(1)测试者任意抽取2-3篇(段)进行背诵。(2)学生提供自己积累本中的10-20篇段落,由测试者抽取1-2段当场背诵。

2、口语交际(10分)

可从以下题目选取内容及方式:

(1)课本剧或自编短剧;

(2)讲述名著故事。在每学期学校规定的课标必读名著推荐书目中,选取典型内容,制作成纸签,学生抽签并稍作准备讲述故事。

(3)课外阅读表达。提供课外阅读文章,学生快速浏览、默读,然后回答文后问题。问题设计要能够考察学生阅读后的独特感受以及独立思考之后的价值判断。

笔试(80分):

笔试共三大部分:基础知识(20分);阅读(30分),其中课外阅读的比重大于课内阅读;习作(30分),其中含卷面书写3分。

二、形成性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在做好终结性评价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加强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语文评价还应突出评价的反馈调节与激励功能。学生的`日常表现,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对于每个学生课堂学习中听、说、读、写、习方面情感、态度等难以进行量化测量的内容,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访谈、问卷调查、作业分析等形式进行描述性记录评价;班级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实践、竞赛评比活动(手抄报评比、作业展评、故事会、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采用奖励小红旗、小红花、星级评比等评价激励措施;还要重视考查学生参与校内和校外语文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如在报刊上发表习作、参加校内外举行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及其他语文性质的合作实践活动,培养其积极性、参与度、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语文综合素养。

形成性评价方式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以自我评价为主,使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要加强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多向交往、互动、沟通、交流,尤其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做好成长记录,逐步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档案。形成性评价的工具和方法应该体现多样化。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设计出个性化的评价工具,合理选择评价方法,策划评价活动。

形成性评价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动态性和形成性。切实发挥好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的优势,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力争使每位学生健康发展。

三、组织实施

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管理工作以学校为主开展。各学校按照评价的具体操作办法,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多元化评价。

教育教学研究部门通过调研指导、检查、研讨、开展活动、抽测等形式,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管理。

四、有关要求

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突破了传统的评价模式,是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学校和教师要转变教育评价观念,摒弃传统的阻碍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切实推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学校在评价管理中,要积极推行,追求实效,做到周密部署、定期检查、定期研究,防止评价项目和内容流于形式。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完善考试评价办法。

充分发挥考试与评价的教育功能。要通过考试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考试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